668年

668年是指中國紀年668年,唐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總章元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668年
  • 中國紀年:唐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元年
  • 歷史大事:唐平定高麗,賈言忠評遼東戰事等
歷史大事,通鑑記載,

歷史大事

唐軍平定高麗
總章元年(六六八)九月,唐乘高麗內亂,出兵討伐,費時二年多,終將其平定。乾封元年(六六六),高麗泉蓋蘇文死,長子男生代為莫離支,男生與弟男建、男產爭權、男生兵敗,派人向唐政府請求援兵。高宗乘高麗內亂之機,六月,任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率兵前往救援,同時又命將軍龐同善、薛仁貴等共同征討高麗。九月,龐同善大破男建的高麗軍,解男生之圍。高宗詔授男生為特進、遼東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撫大使,封玄菟郡公。乾封二年正月,李績領軍攻克高麗新城,乘勝領兵追擊,一連攻克高麗16座城池。總章元年(六六八),李績領兵攻克高麗扶餘城。扶餘川等四十餘城陸續投降。軍隊乘勝攻克大行城,唐軍其餘部隊與李績會合,發兵至鴨綠柵,高麗軍迎戰,唐軍又大敗高麗軍,攻克辱夷城,進而圍攻平壤城,對峙一個多月,九月唐軍攻克平壤城,男建與高麗王藏同時被俘,。這次出兵二年多,唐軍共收高麗民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池,六十九萬戶,凱旋班師回朝。十二月,高宗下詔,降高麗王藏為司平太常伯,員外同正;男產授司宰少卿;男建被流放黔州;男生授右衛大將軍,唐軍各級將領均有賞升,並設安東都護府統轄高麗之地。
賈言忠評遼東戰事
侍御史賈言忠奉使往遼東送軍糧,乾封三年(六六八)二月還。高宗問高麗戰事,言忠畫高麗山川地形,預言高麗必平,言隋煬帝東征不克,系因國內人心離怨;太宗東征不克,系因高麗內亂未興。今高麗內訌,人心渙散,唐國富民強,有泉男生為嚮導,知己知彼,攻之必克。又評征遼諸將:薛仁貴勇冠三軍,龐同善持軍嚴整,高侃忠果有謀,契苾何力統御有方,而李勣夙夜小心,忘身憂國,眾將莫及。時以評論中肯。言忠河南洛陽人。先為萬年縣主簿,督營蓬萊宮,人斥其苛刻。高宗當廷責問,言忠辯解詳諦,擢為侍御史。後轉吏部員外郎,與吏部尚書李敬玄不和,貶邵州司馬。又失武懿宗之意,下獄幾死。後左除建州司戶參軍而卒。
改元總章
乾封三年(六六八)三月六日,以朝廷議明堂制度略定,赦天下,改元總章。明堂乃帝王宣教布政之地,入唐以來,屢有議論而無定製,至是略定。其時又分長安、萬年縣置乾封、明堂二縣,以示必立明堂。明年三月,詔定明堂,然詔下之後,眾議猶未決,又因饑饉,事遂不行。直至垂拱四年(六八八),明堂始建。
劉仁願乾封元年(六六六)十二月任卑列道行軍總管,率軍從陸路赴高麗參戰,失期未達。召仁願還,罪當誅,總章元年(六六八)八月赦流姚州(今雲南姚安以北)。
總章元年(六六八)十二月,唐分高麗五部、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戶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以統之。以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總兵二萬鎮撫之。又擢高麗有功酋帥為都督、刺史、縣令,與華人共同治理。都護府轄境西起遼水,南盡高麗故土,東北據原依附高麗的靺鞨諸部地。
免懲逃亡軍士妻
唐征高麗,諸軍兵士多逃亡,時敕限期內自首,逾期及自首後再逃者身斬,妻子籍沒。太子上表,以為逃亡兵士,或因病落伍,或樵採時為高麗所掠,或因渡海漂沒,或戰中受傷,軍法嚴厲,同隊恐牽連獲罪,因此而逃。逃亡兵士之妻,一律沒官,情實可哀,請免逃亡兵士妻子配沒。總章元年(六六八)十二月,從太子之請。
總章元年(六六八),楊弘武卒。弘武乃隋尚書令楊素弟岳之子。武德初(六一八)拜左千牛備身,永徽中任吏部郎中,後任太子中舍人。乾封元年(六六六)高宗封禪,弘武自荊州司馬擢拜司戎少常伯,奉旨補授吏部五品以上官。高宗責其授官多非其才,弘武曰:“臣妻剛悍,此皆妻子所囑託,不敢違抗。”以此譏高宗聽從武后之言。尋遷西台侍郎,乾封二年(六六七)授同東西台三品。弘武為政以清簡見稱。有二子:元亨元禧元禧善醫術,後為武則天信任。張易之讒言:“楊素在隋有逆節,子孫不可用。”詔貶二人官。及易之被誅,二子始復官。
唐總章元年(公元668)練何在趙栿里練府仙逝。病榻上,練何交代長子練舜麒、次子練舜麟:我族之姓,乃唐太宗皇帝欽封,榮耀無比。我故之後,應選家鄉至高之地,以彰皇恩浩蕩。其子遵父囑,選擇至高無上的風水寶地,葬於懷州河內趙栿里北的紫金山紫金壇上。誥命趙氏夫人一品命婦,仙逝後與練何合葬。
釋智儼卒
總章元年(六六八)十月二十九日,釋智儼卒。智儼乃華嚴宗二祖。俗姓趙,天水(今甘肅天水)人。隋仁壽二年(六0二)生。十二歲從沙門法順入至相寺,受法順高足達法教誨,又從梵僧學梵文。十四歲出家,從法常、僧辯學《攝大乘論》。二十歲受具足戒後,遍聽《四分》、《迦延》、《毗曇》、《成實》、《十地》、《地持》、《涅盤》等經論,又從名僧靜琳廣學徵心。儼以佛教經典派別繁多,難以遍學,乃於經藏前立誓,信手取之,得《華嚴經》第一卷,遂專攻華嚴,於智正法師處聽講。後探討慧光《華嚴經疏》。二十七歲著《華嚴經搜玄記》。所撰經論義疏共二十餘部,有《華嚴孔目章》四卷,《華嚴五十問答》二卷,《華嚴一乘十玄門》一卷,《金剛般若經略疏》二卷,《楞伽經注》七卷等。解釋華嚴本經要義,建立十玄緣起新說,華嚴宗至此教相、觀行粗備。智儼的華嚴思想體系受慧光別教一乘說、無盡緣起說及十地中六相義影響最大,主要思想乃十玄緣起。晚年弘宣教義,並親為皇儲講經。及卒,年六十七。門下弟子有薄塵、法藏、慧曉、懷齊、義湘、道成等人。法藏為華嚴三祖,華嚴宗實際創立人。義湘為新羅人,學成歸國後大弘斯經,為海東華嚴初祖。
詔焚《老子化胡經》
《老子化胡經》乃西晉道士王浮所作,內容推尊道教,誣謗佛法,然所言過於荒誕,不堪佛徒駁難,李唐朝廷雖祖述老子,尊崇道教,亦不得不數次詔令銷毀焚棄。總章元年(六六八),高宗詔百僚僧道於百福殿議論該經,道士辭窮,高宗遂令蒐集天下《化胡經》焚棄,不許列入道藏。既而洛京恆道觀桓彥道等奏留,有詔仍令削除。此乃唐代第一次禁毀該經。第二次見於神龍元年(七0五)。此經今敦煌殘卷存第一、第十卷及其它卷殘部。
道世撰成《法苑珠林》
釋道世字玄惲,俗姓韓氏,京兆長安人。因避唐太宗(世民)之諱,以字行。年十二於青龍寺出家,精通律宗。顯慶年中參與玄奘翻經行道,後奉詔入西明寺輔道宣講經說法,道名大振。講貫之餘,博覽經藏,著述甚豐。有《大小乘禪門觀》十卷、《大乘觀》一卷、《四分律討要》五卷、《四分律尼鈔》五卷、《金剛經集注》三卷等。然最著名者為《法苑珠林》。是書為佛典類書,系據其所作《諸經要集》擴充而成。原書二十卷,擴充後一百卷,總章元年(六六八)成之,費時十年。蘭台侍郎李儼曾為之作序,行於世。其書一卷一篇,從《劫量篇》至《傳記篇》共一百篇,篇下分部,共六百餘部。每部前撰有“述意緣”,總括一部大意,和“引證緣”,廣引故事以證經。末撰有“感應緣”,廣引實事以證經。其書分類編纂,頗便檢括查尋。所集佛典甚豐富,引典籍達四百多種,佛經之外,兼及儒典道經、野史雜記,保存資料甚多,其中不乏失傳之作,彌足珍貴。道世永淳二年(六八三)卒,一雲未測所終。
1月3日天智天皇即位,成為第38代天皇
天智天皇日語:天智天皇/てんじてんのう;626年-672年1月7日),日本第38代天皇(668年正月初三至671年十二月初三在位)。父舒明天皇,母皇極天皇(重祚為齊明天皇)。諱葛城皇子日語:葛城皇子/かづらきのおうじ),又稱中大兄皇子日語:中大兄皇子/なかのおおえのおうじ)。645年(大化元年),與中臣鐮足計畫討平蘇我氏。繼而以孝德、齊明兩天皇之皇太子身份,從事對大化革新各項政策的擬定和實行。其間,依百濟之請,派援軍支援朝鮮,但在白江口之戰中大敗於唐朝新羅的聯軍。660年,齊明天皇死後,從事內政的整頓,遷都於近江的大津京。662年奉皇令與中臣鐮足制訂《近江令》。668年即位。669年10月15日,派東宮皇太弟大海人皇子至內大臣中臣鐮足府,賜姓藤原,次日藤原鐮足卒。670年2月製成《庚午年籍》,是為日本最早的全國性戶籍。陵墓在京都名山科陵。
中大兄取得政權的過程得到其弟大海人皇子的幫助甚大,也因此封大海人皇子為皇太弟,但即位天皇之後仍難以避免政權鬥爭與猜忌,與大海人皇子逐漸疏遠。

通鑑記載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之上總章元年(戊辰,公元六六八年)
春,正月,壬下,以右相劉仁軌為遼東道副大總管。
二月,壬午,李勣等拔高麗扶餘城。薛仁貴既破高麗於金山,乘勝將三千人將攻扶餘城,諸將以其兵少,止之。仁貴曰:“兵不必多,顧用之何如耳。”遂為前鋒以進,與高麗戰,大破之,殺獲萬餘人,遂拔扶餘城。扶餘川中四十餘城皆望風請服。
侍御史洛陽賈言忠奉使自遼東還,上問以軍事,言忠對曰:“高麗必平。”上曰:“卿何以知之?”對曰:“隋煬帝東征而不克者,人心離怨故也;先帝東征而不克者,高麗未有釁也。今高藏微弱,權臣擅命,蓋蘇文死,男建兄弟內相攻奪,男生傾心內附,為我鄉導,彼之情偽,靡不知之。以陛下明聖,國家富強,將士盡力,以乘高麗之亂,其勢必克,不俟再舉矣。且高麗連年饑饉,妖異屢降,人心危駭,其亡可翹足待也。”上又問:“遼東諸將孰賢?”對曰:“薛仁貴勇冠三軍;龐同善雖不善斗,而持軍嚴整;高侃勤儉自處,忠果有謀;契苾何力沉毅能斷,雖頗忌前,而有統御之才;然夙夜小心,忘身憂國,皆莫及李勣也。”上深然其言。
泉男建復遣兵五萬人救扶餘城,與李勣等遇於薛賀水,合戰,大破之,斬獲三萬餘人,進攻大行城,拔之。
朝廷議明堂制度略定,三月,庚寅,赦天下,改元。
戊寅,上幸九成宮。夏,四月,丙辰,彗星見於五車。上避正殿,減常膳,撤樂。許敬宗等奏請復常,曰:“彗見東北,高麗將滅之兆也。”上曰:“朕之不德,謫見於天,豈可歸咎小夷!且高麗百姓,亦朕之百姓也。”不許。戊辰,彗星見。
辛巳,西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楊弘武薨。
八月,辛酉,卑列道行軍總管、右威衛將軍劉仁願坐征高麗逗留,流姚州
癸酉,車駕還京師。
九月,癸巳,李勣拔平壤。勣既克大行城,諸軍出他道者皆與勣會,進至鴨綠柵,高麗發兵拒戰,勣等奮擊,大破之,追奔二百餘里,拔辰夷城,諸城遁逃及降者相繼。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勣軍繼之,圍平壤月餘,高麗王藏遣泉男產帥首領九十八人,持白幡詣勣降,勣以禮接之。泉男建猶閉門拒守,頻遣兵出戰,皆敗。男建以軍事委僧信誠,信誠密遣人詣勣,請為內應。後五日,信誠開門,勣縱兵登城鼓譟,焚城四周,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麗悉平。
冬,十月,戊午,以烏茶國婆羅門盧迦逸多為懷化大將軍。逸多自言能合不死藥,上將餌之。東台侍郎郝處俊諫曰:“修短有命,非藥可延。貞觀之末,先帝服那羅邇娑婆寐藥,竟無效;大漸之際,名醫不知所為,議者歸罪娑婆寐,將加顯戮,恐取笑戎狄而止。前鑒不遠,願陛下深察。”上乃止。
李勣將至,上命先以高藏等獻於昭陵,具軍容,奏凱歌,入京師,獻於太廟。十二月,丁巳,上受俘於含元殿。以高藏政非己出,赦以為司平太常伯、員外同正。以泉男產為司宰少卿,僧信誠為銀青光祿大夫泉男生為右衛大將軍李勣以下,封賞有差。泉男建流黔州,扶餘豐流嶺南,分高麗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餘戶,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縣,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以統之。擢其酋帥有功者為都督、刺史、縣令,與華人參理。以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檢校安東都護,總兵二萬人以鎮撫之。
丁卯,上祀南郊,告平高麗,以李勣為亞獻。己巳,謁太廟。
渭南尉劉延祐,弱冠登進士第,政事為畿縣最。李勣謂之曰:“足下春秋甫爾,遽擅大名,宜稍自貶抑,無為獨出人右也。”
時有敕,征遼軍士逃亡,限內不首及首而更逃者,身斬,妻子籍沒。太子上表,以為:“如此之比,其數至多。或遇病不及隊伍,怖懼而逃;或因樵採為賊所掠;或渡海漂沒;或深入賊庭,為所傷殺。軍法嚴重,同隊恐並獲罪,即舉以為逃,軍旅之中,不暇勘當,直據隊司通狀關移所屬,妻子沒官,情實可哀。《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伏願逃亡之家,免其配沒。”從之。甲戌,司戎太常伯姜恪兼檢校左相司平太常伯閻立本守右相
是歲,京師及山東、江、淮旱、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