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43年

公元643年

643年,唐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十七年,魏徵卒,太宗仆所撰魏徵碑,太宗征高句麗而思魏徵,凌煙閣畫功臣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643年
  • 紀年癸卯
  • 年號兔年
  • 大事件:魏徵卒
紀年,年表,大事,

紀年

癸卯年(兔年
貞觀十七年
新羅仁平十年

年表

魏徵卒
貞觀十七年(六四三)正月,魏徵病危,太宗派遣使者候問,並賜給藥餌,又派中郎將李安儼睡在魏徵家中,隨時稟報一切。太宗與太子又同到魏徵家問候,並告訴他將把衡山公主嫁給其子叔玉。魏徵病故,太宗命九品以上官都赴喪,贈給羽葆鼓吹,陪葬昭陵。魏徵的妻子裴氏因魏徵平素儉樸,不接受羽葆鼓吹,只用布車運著靈柩下葬。太宗自製碑文,並親自書寫在石頭上。魏徵去世後朕派人到他家裡,得到他的一頁遺表,才剛起草,字都難以辨識,只有前面幾行,稍微可以辨認,上面寫道:‘天下的事情,有善有惡,任用善人國家就安定,任用惡人國家就衰敗,公卿大臣中,感情有愛有憎,自己憎的就只看見他的惡,自己愛的就只看見他的善。愛憎之間,應當審慎,如果愛而知道他的惡,憎而知道他的善,除去邪惡不猶豫,任用賢人不猜忌,國家就可以興盛了。’遺表的大意就是這樣。太宗對侍臣講:“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太宗嘆稱,魏徵的死使他失掉了一面鏡子。
征高句麗失敗
唐初,朝鮮半島高麗、新羅、百濟三國均與唐通好,三國素有隙,互相攻擊,後聽唐使勸和罷兵。貞觀十六年(六四二)高麗權臣泉蘇蓋文發動兵變,專霸國政。十七年(六四三)聯合百濟猛攻新羅,唐遣使囑高麗罷兵,不聽。四月太宗詔令出兵征高麗。貞觀十九年(六四五)正月,太宗親統諸軍自洛陽北上定州(今河北定州),留太子治監國,蕭瑀為洛陽宮留守。五月,令大將張亮率軍襲擊高麗占據的卑沙城(今遼寧海城),命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大軍進至遼東城下。在太宗親臨遼東後,唐軍士氣大振,攻克遼東城,太宗設遼東城為遼州。六月,李績率軍猛攻白岩城,太宗親臨指揮,白岩城守將孫代音被迫投降,太宗以白岩城為岩州,以孫代音為刺史。同月,唐軍進圍安市城(今遼寧海城南之營城子)。高麗派高延壽、高惠真統兵十五萬救援,太宗、李績布陣,大敗高麗軍,是役唐軍殲敵二萬人,俘虜無數,高麗舉國震動。後太宗未採納先攻弱城,後攻安市城的正確建議,而繼續圍攻安市城,六十餘日不下,太宗便於貞觀十九年(六四五)九月下詔班師。
凌煙閣畫功臣像
貞觀十七年(六四三)二月,太宗命畫二十四位功臣像於凌煙閣(在長安宮城西內三清殿側),他們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
齊王抗命敗死
齊州都督齊王李佑(太宗第七子)親近小人,喜好畋獵,並且私自召募勇士,長史權萬紀多次進諫,齊王不聽從,並且要謀殺權萬紀。權萬紀奉詔治之,佑乃占據齊州抗命,殺死權萬紀和校尉韋文振。私自任命上柱國、開府等官,開府庫行賞,設定拓東王、拓西王等官,將百姓趕入城中。貞觀十七年(六四三)三月,太宗命兵部尚書李世勣發兵討伐齊王,還未到達齊州(今山東濟南市),李佑巳被部下活捉,被帶到京師後,賜死於內侍省,同時誅殺了他的同黨四十四人。
太子承乾造反,被廢
太子承乾喜好聲色畋獵,逐漸失寵。漢王元昌(太宗弟)也經常做違法的事,太宗多次責備他,因此二人耿耿於懷,而承乾與漢王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當時魏王泰得到太宗的寵愛,承乾便私下豢養刺客紇乾承基及壯士一百多人,預謀殺死魏王。侯君集及其婿、東宮千牛賀蘭楚石及漢王多次勸承乾造反。貞觀十七年(六四三)四月,紇乾承基因齊王佑造反受連累下獄,於是也上告太子預謀造反。太宗命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世勣按察此事。查驗屬實。太宗下詔廢太子承乾為庶人,關在右領軍府,賜漢王元昌自盡。侯君集等人皆被殺。太子左庶子張玄素等東宮官因輔佐太子不力都被免為庶人。紇乾承基因告密有功被任為佑川府折衝都尉,賜爵平棘縣公。
立晉王治為皇太子
承乾被廢后,太宗留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褚遂良議立太子之事。太宗欲立晉王治而同時又很寵愛魏王泰,不能決定。最後長孫無忌褚遂良擁護立李治。貞觀十七年(六四三)四月七日,詔立晉王治為皇太子,而將魏王泰幽禁在北苑。同年九月,太宗以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房玄齡為太傅,蕭瑀為太保,李世勣為太子詹事,蕭瑀、李世勣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三品自此始。又以李大亮領太子右衛率,于志寧馬周為太子左庶子,蘇勖高季輔為右庶於,張行成為少詹事,褚遂良為太子賓客,並且定立太子見三師的禮儀。
薛延陀請婚
貞觀十六年(六四二)九月,薛延陀真珠可汗派他的叔父沙缽羅泥熟俟斤向唐獻馬三千匹、貂皮三千張以請婚。十月,涼州契苾部依附薛延陀,左領軍將軍契苾何力被裹脅著一同前往,何力盡力勸阻沒有成功時,拔刀割掉左耳以示無叛唐之心。太宗聽說後,被感動得流下眼淚。於是命兵部侍郎崔敦禮持節告訴薛延陀,將以新興公主嫁給薛延陀可汗,而換回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回來後,被拜為右驍衛大將軍。貞觀十七年(六四三)閏六月,薛延陀派他的侄子突利設來唐下聘,獻馬五千匹,牛、橐駝一萬頭、羊十萬口。契苾何力極言不應與薛延陀聯姻。於是太宗讓真珠可汗親迎,在靈州相會,真珠可汗到期不來。太宗就藉口聘財沒有準備好而將公主下嫁將會使其它各族輕視中國,下詔拒絕薛延陀的請婚。
太宗仆所撰魏徵碑,罷其子尚主
初,太子承乾失德,太宗密謂中書侍郎兼左庶子杜正倫說,如果太子不可教誨,當立即稟告。杜正倫後屢諫太子,太子不聽,便以太宗語告之。太宗以杜正倫漏泄,貶其為谷州刺史。後再貶為交州都督。魏徵曾薦杜正倫及侯君集有宰相材,請以君集為僕射。及正倫以罪黜,君集以謀反誅,太宗開始懷疑魏徵阿黨,又有人言魏徵自錄前後諫辭以示起居郎褚遂良,太宗便罷魏徵子叔玉尚公主,並推倒親撰墓碑。
復立魏徵碑
太宗攻打遼東的戰役,高麗、靺鞨(mo he)的軍隊進犯唐陣,李勛等人力戰破敵。太宗回師,心裡不痛快,說道:“魏徵如果在世,我會有此次出征嗎?”立即下令召魏徵的家人到自己所在的地方,賞賜、慰問魏徵的妻子、兒子,派人用羊豬二牲到魏徵的墓上祭奠,又把魏徵碑重新樹立起來,對他的禮遇增加了。(見大事11)
京師建朝集使住邸
以前,各州長官或上佐在每年歲首帶著貢物進京,被稱做朝集使或考使。長安無朝集使住邸,只得租房與商賈雜住。貞觀十七年(六四三)九月,太宗命有司為朝集使營建官邸。
太宗謀再換太子
太宗懷疑太子治仁弱,私下裡長孫無忌說,他擔心太子治不能守社稷,而吳王恪英勇果斷,欲立吳王為太子。長孫無忌認為太子不能多次變動,太宗便作罷。

大事

(1)春,正月,丙寅,上謂群臣曰:“聞外間士人以太子有足疾,魏王穎悟,多從游幸,遽生異議,徼幸之徒,已有附會者。太子雖病足,不廢步履。且《禮》,嫡子死,立嫡孫。太子男已五歲,朕終不以孽代宗,啟窺窬之源也!”
夏季,正月,丙寅(十五日),太宗對大臣們說:“聽說外面士大夫傳言承乾太子有腳病行走不便,魏王李泰聰穎悟性高,由於李泰多次跟隨朕游幸,便突生疑義,一些別有企圖的人,已有附會其法的。太子雖然腳有病,但並不妨礙行走。而且依據《禮記》:嫡長子死,應立嫡長孫。承乾的兒子已有五歲,朕終究不會以庶子取代嫡生子,來開啟覬覦皇位的根源。”
(2)鄭文貞公魏徵寢疾,上遣使者問訊,賜以藥餌,相望於道。又遣中郎將李安儼宿其第,動靜以聞。上復與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喪,給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儉素,今葬以一品羽儀,非亡者之志。”悉辭不受,以布車載柩而葬。上登苑西樓,望哭盡哀。上自製碑文,並為書石。上思徵不已,謂侍臣曰:“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鄭文貞公魏徵臥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問訊,賜給他藥餌,送藥的人往來不絕。又派中郎將李安儼在魏徵的宅院裡留宿,一有動靜便立即報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處,指著衡山公主,想要將她嫁給魏徵的兒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喪,賜給手持羽葆的儀仗隊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說:“魏徵平時生活檢朴,如今用鳥羽裝飾旌旗,用一品官的禮儀安葬,這並不是死者的願望。”全都推辭不受,僅用布罩上車子載著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樓,望著魏徵靈車痛哭,非常悲哀。太宗親自撰寫碑文,並且書寫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對身邊的大臣說:“人們用銅做成鏡子,可以用來整齊衣帽,將歷史做為鏡子,可以觀察到歷朝的興衰隆替,將人比做一面鏡子,可以確知自己行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絕好的鏡子。”
(3)雩尉游文芝告代州都督劉蘭成謀反,戊申,蘭成坐腰斬。右武候將軍丘行恭探蘭成心肝食之;上聞而讓之曰:“蘭成謀反,國有常刑,何至如此!若以為忠孝,則太子諸王先食之矣,豈至卿邪!”行恭慚而拜謝。
雩尉游文芝上告代州都督劉蘭成謀反,戊申(疑誤),劉蘭成被處以腰斬。右武候將軍丘行恭取出劉蘭成的心、肝吃掉;太宗聽說後責備他說:“蘭成謀反,國家有規定的刑罰,何至於如此!如果以此來表示忠孝,則應該是太子和諸親王先吃,豈能輪到你呢?”丘行恭慚愧,磕頭謝罪。
(4)二月,壬午,上問諫議大夫褚遂良曰:“舜造漆器,諫者十餘人。此何足諫?”對曰:“奢侈者,危亡之本;漆器不已,將以金玉為之。忠臣愛君,必防其漸,若禍亂已成,無所復諫矣。”上曰:“然。朕有過,卿亦當諫其漸。朕見前世帝王拒諫者,多雲‘業已為之’,或雲‘業已許之’,終不為改。如此,欲無危亡,得乎!”
二月,壬午(初二),太宗問諫議大夫褚遂良:“舜帝製造漆器,諫阻的有十多個人。這有什麼值得進諫的?”答道:“窮奢極欲,是造成危亡的根源;漆器不能滿足了,便會進一步用金玉。忠臣敬愛君主,定要防微杜漸,如果禍亂已經形成,就用不著再去行諫了。”太宗說:“是這樣。朕一有過失,你也應當諫於初發時。朕觀察前代拒諫的帝王,多說‘已經那樣做了’,或說‘已經應允的事’,最終不加改悔,這樣一來,想要不出現危亡,能做得到嗎?”
時皇子為都督、刺史者多幼稚,遂良上疏,以為:“漢宣帝云:‘與我共治天下者,其惟良二千石乎!’今皇子幼稚,未知從政,不若且留京師,教以經術,俟其長而遣之。”上以為然。
當時做都督、刺史的皇子們大多年紀幼小,褚遂良上書道:“漢宣帝曾說:‘與我共同治理天下的,就是那些稱職的郡守啊!’如今皇子們年幼,還不知道如何從政,不如暫且將他們留在長安,教他們治國方略,等到長大以後再派到各地。”太宗認為很有道理。
(5)壬辰,以太子詹事張亮為洛州都督。侯君集自以有功而下吏,怨望有異志。亮出為洛州,君集激之曰:“何人相排?”亮曰:“非公而誰!”君集曰:“我平一國來,逢嗔如屋大,安能仰排!”因攘袂曰:“鬱郁殊不聊生!公能反乎?與公反!”亮密以聞。上曰:“卿與君集皆功臣,語是旁無他人,若下吏,君集必不服。如此,事未可知,卿且勿言。”待君集如故。
壬辰(十二月),任命太子詹事張亮為洛州都督。侯君集自以為有功而被拿到職司衙門,內心怨恨而產生反叛之心。張亮出任洛州,侯君集刺激他說:“什麼人排擠你?”張亮說:“不是你又是誰呢?”侯君集說:“我剛剛平定一國歸來,即遭聖上嗔怪如鋪天蓋地一般,怎么還能排擠你呢?”因而挽起袖子說道:“整天鬱悶過不下去了,你能造反嗎?我與你一同反!”張亮密報給太宗。太宗說:“你與侯君集都是朝廷的功臣,說話時身旁沒有別人,如果審訊他,君集必然不服。那樣,事情就不一定能弄清楚,你暫且不要說出去。”太宗仍象以前那樣待侯君集
(6)州都督尉遲敬德表乞骸骨;乙巳,以敬德為開府議同三司,五日一參。
州都督尉遲敬德上表請求告老還鄉;乙巳(二十五日),朝廷任命敬德為開府儀同三司,五天一上朝。
(7)丁未,上曰:“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眾。或以勇力,或以辯口,或以諂諛,或以奸詐,或以嗜欲,輻湊攻之,各求自售,以取寵祿。人主少懈,而受其一,則危亡隨之,此其所以難也。”
丁未(二十七日),太宗說:“君主只有一顆心,而攻心的卻有很多人。有的以勇武力量,有的只憑口才,有的以諂諛逢迎,有的以奸詐邪惡,有的以嗜好欲望,各類人湊在一起,各自兜售自己的一套,以圖取得恩寵。君主稍有鬆懈,而接受其中的一類人,則危亡隨之而來,這便是君主行事之難吶!”
(8)戊申,上命圖畫功臣趙公長孫無忌、趙郡元王孝恭、萊成公杜如晦、鄭文貞公魏徵、梁公房玄齡、申公高士廉、鄂公尉遲敬德、衛公李靖、宋公蕭、褒忠壯公段志玄、夔公劉弘基、蔣忠公屈突通、鄖節公殷開山、譙襄公柴紹、邳襄公長孫順德鄖公張亮、陳公侯君集、郯襄公張公謹、盧公程知節、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劉政會、莒公唐儉、英公李世、胡壯公秦叔寶等於凌煙閣。
戊申(二十八日),太宗命人在凌煙閣畫上朝廷的大功臣。他們是:趙公長孫無忌、趙郡元王李孝恭、萊成公杜如晦、鄭文貞公魏徵、梁公房玄齡、申公高士廉、鄂公尉遲敬德、衛公李靖、宋公蕭、褒忠壯公段志玄、夔公劉弘基、蔣忠公屈突通、鄖節公殷開山、譙襄公柴紹、邳襄公長孫順德、勛公張亮、陳公侯君集、郯襄公張公謹、盧公程知節、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劉政會、莒公唐儉、英公李世、胡壯公秦叔寶等二十四人。
(9)齊州都督齊王,性輕躁,其舅尚乘直長陰弘智說之曰:“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萬歲後,宜得壯士以自衛。”以為然。弘智因薦妻兄燕弘信,悅之,厚賜金玉,使陰募死士。
齊州都督齊王李,性情輕狂急躁,他的舅舅、尚乘局直長陰弘智勸他說:“您的兄弟較多,陛下一旦駕崩,您應當召募壯士來自我保護。”李深以為是。弘智進而薦舉妻兄燕弘信,李很喜歡他,賞賜很多金玉,讓他暗中召募壯士。
上選剛直之士以輔諸王,為長史、司馬,諸王有過以聞。昵近群小,好畋獵,長史權萬紀驟諫,不聽。壯士昝君、梁猛彪得幸於,萬紀皆劾逐之,潛召還,寵之逾厚。上數以書切責,萬紀恐並獲罪,謂曰:“王審能自新,萬紀請入朝言之。”乃條過失,迫令表首,懼而從之。萬紀至京師,言必能悛改。上甚喜,勉萬紀,而數前過,以敕書戒之。聞之,大怒曰:“長史賣我!戲我而自以為功,必殺之。”上以校尉京兆韋文振謹直,用為府典軍,文振數諫,亦惡之。
太宗挑選剛直的人來輔佐眾位親王,做長史和司馬,諸親王如有過失即稟報太宗。李親近小人,又喜好打獵,長史權萬紀直言切諫,不聽其言。壯士昝君、梁猛彪得到李的寵幸,權萬紀彈劾他們,並將他們趕走,李又暗中將他們召回,更加寵幸。太宗多次寄書責備李,權萬紀擔心會與李一同獲罪,便對李說:“親王如果確實能悔過自新,我就請求到朝廷為您言明其事。”於是條陳李的過失,逼迫他上表自首,李內心恐懼便應允。權萬紀到了長安,對太宗說李肯定能改過自新。太宗大為高興,嘉勉權萬紀,而數落李以前的過失,手書敕文告誡他。李聽說此事後,勃然大怒,說:“權長史出賣我!勸我悔改而卻自己居功,我一定要殺了他。”太宗認為校尉、京兆人韋文振謹慎正直,任用為齊王府典軍,韋文振多次進諫,李也討厭他。
萬紀性褊,專以刻急拘持,城門外不聽出,悉解縱鷹犬,斥君謨、猛彪不得見。會萬紀宅中有塊夜落,萬紀以為君、猛彪謀殺己,悉收系,發驛以聞,並劾與同為非者數十人。上遣刑部尚書劉德威往按之,事頗有驗,詔與萬紀俱入朝。既積忿,遂與燕弘信兄弘亮等謀殺萬紀。萬紀奉詔先行,遣弘亮等二十餘騎追射殺之。黨共逼韋文振欲與同謀,文振不從,馳走數里,追及,殺之。寮屬股慄,稽首伏地,莫敢仰視。因私署上柱國、開府等官,開庫物行賞,驅民入城,繕甲兵樓堞,置拓東王、拓西王等官。吏民棄妻子夜縋出亡者相繼,不能禁。三月,丙辰,詔兵部尚書李世等發懷、洛、汴、宋、潞、滑、濟、鄆、海九州兵討之。上賜手敕曰:“吾常戒汝勿近小人。正為此耳。”
權萬紀性情偏狹,專以刻薄約束李,城門外都不讓他出去,將鷹犬等放掉,又斥責昝君、梁猛彪不讓他們見李。恰巧權萬紀宅院夜裡落下土塊,權萬紀認為君、猛彪二人想謀害自己,便將他們拿入獄中,急發驛傳文書上報太宗,並彈劾李一同為非作歹的幾十人。太宗派部尚書劉德威前往按察,上告事多有驗證,太宗下詔令李與權萬紀一同入朝。李對權萬紀積怨較深,便和燕弘信的哥哥燕弘亮等密謀殺掉權萬紀。權萬紀奉詔令先行一步,李派燕弘亮等二十多人乘馬追上,將權萬紀射死。李同黨一起逼迫韋文振讓他與他們合謀,韋文振不從命,騎馬逃奔幾里地,被追上殺死。其他僚屬十分害怕,爬在地下磕頭,不敢仰視。李進而私自署為上柱國、開府等官職,大開府庫物品行賞,又將百姓趕到城內,全副武裝、修繕兵器、城樓,並設定拓東王、拓西王等官職。官吏百姓拋棄妻子兒女相繼在夜間吊下繩索出城牆外逃,李不能禁止。三月,丙辰(初六),太宗詔令兵部尚書李世等人徵發懷、洛、汴、宋、潞、滑、濟、鄆、海九州兵馬討伐李。太宗賜給李手書敕文說:“我經常告誡你不要親近小人,正是為此呀!”
召燕弘亮等五人宿於臥內,餘黨分統士眾,巡城自守。每夜與弘亮等對妃宴飲,以為得志;戲笑之際,語及官軍,弘亮等曰:“王不須憂!弘亮等右手持酒卮,左手為王揮刀拂之!”喜,以為信然。傳檄諸縣,皆莫肯從。時李世兵未至,而青、淄等數州兵已集其境。齊府兵曹杜行敏等陰謀執,左右及吏民非同謀者無不回響。庚申,夜,四面鼓譟,聲聞數十里。黨有居外者,眾皆攢刃殺之。問何聲,左右紿云:“英公統飛騎已登城矣。”行敏分兵鑿垣而入,與弘亮等被甲執兵入室,閉扉拒戰,行敏等千餘人圍之,自旦至日中,不克。行敏謂曰:“王昔為帝子,今乃國賊,不速降,立為煨燼矣。”因命積薪欲焚之,自牖間謂行敏曰:“即啟扉,獨慮燕弘亮兄弟死耳。”行敏曰:“必相全。”等乃出。或抉弘亮目,投睛於地,余皆折其股而殺之。執出牙前示吏民,還,鎖之於東廂。齊州悉平。乙丑,敕李世等罷兵。至京師,賜死於內侍省,同黨誅者四十四人,余皆不問。
李召燕弘亮等五人住在臥室內,其他同黨分別統領士兵,巡守城牆自我防禦。李每天夜晚與燕弘亮等人對著妃子飲酒,得意洋洋;談笑之際,說到官府軍隊,弘亮等說:“大王不必憂慮。弘亮等右手端著酒懷,左手為王揮刀擊退他們!”李非常高興,以為確實能這樣。又傳布檄文到所屬各縣,但各縣都不肯追從造反。當時李世的兵馬還未到,而青、淄等幾州的兵眾已聚集在齊州邊境地帶。齊王府兵曹杜行敏等人暗中謀劃要抓住李,李身邊的人及官吏百姓中非其死黨者都群起回響。庚申(初十),夜間,四面擊鼓呼叫,聲聞達數十里。李同夥有居住在外面的,眾人揮刀將他們殺死。李問這是什麼聲音,身邊的人欺騙他說:“英公李世統率飛騎兵已經登上城牆了。”杜行敏分兵幾路鑿開城垣而入城,李與燕弘亮等披甲冑持兵器進入宮室內,關上門戶抵抗,杜行敏等一千多人圍攻,自早晨到中午,久攻不下。杜行敏對李說:“大王從前為皇帝的兒子,如今乃是國賊,如不立即投降,將要被燒成灰燼了。”於是命令士兵堆積柴草想要焚燒李藏身的房子。李從窗戶里對杜行敏說:“我立刻開門,只是擔心燕弘亮兄弟必死無疑。”杜行敏說:“一定會保全他們的性命。”李等人聽此言便走出來。有人挖下燕弘亮的眼睛,扔在地上,其餘的人則打折他的四肢,最後將他殺死。又將李捆綁起來帶出衙署前示眾,然後送回去,關押在東廂。齊州全部平定。乙丑(十五日),太宗敕令李世等收兵。李被押解到長安,賜死在內侍省,同黨被誅的有四十四人,其餘的人都不追究。
之初反也,齊州人羅石頭面數其罪,援槍前,欲刺之,為燕弘亮所殺。引騎擊高村,村人高君狀遙責曰:“主上提三尺劍取天下,億兆蒙德,仰之如天。王忽驅城中數百人慾為逆亂以犯君父,無異一手搖泰山,何不自量之甚也!”縱擊,虜之,慚不能殺。敕贈石頭亳州刺史。以君狀為榆社令,以杜行敏為巴州刺史,封南陽郡公;其同謀執者官賞有差。
李當初謀反時,齊州人羅石頭曾當面數落其罪行,並搶槍在手,上去想要刺殺李,被燕弘亮殺死。李帶領幾名騎兵襲擾高村,村里人高君狀站在遠處責備他說:“當今皇上手提三尺劍打下江山,百姓們承蒙恩德,如對上天一般景仰。你忽然驅使城內數百人想要作亂以冒犯你的父王,這與用一隻手搖撼泰山有什麼不同,你怎么能如此不自量力呢?”李縱馬出擊,將其擒獲,終因慚愧而沒有殺他。太宗敕令追贈羅石頭為亳州刺史。又任命高君狀為榆社縣令,杜行敏為巴州刺史,封為南陽郡公;合夥抓住李者都有不同的升官或賞賜。
上檢家文疏,得記室城孫處約諫書,嗟賞之,累遷中書舍人。庚午,贈權萬紀齊州都督,賜爵武都郡公,謚曰敬;韋文振左武衛將軍,賜爵襄陽縣公。
太宗檢核李家中文章奏疏,得到記室城人孫處約的諫書,頗為讚賞,幾次升遷他官至中書舍人。庚午(二十日),追贈權萬紀為齊州都督,賜爵位武都郡公,諡號為敬;韋文振為左武衛將軍,賜爵襄陽縣公。
(10)初,太子承乾喜聲色及畋獵,所為奢靡,畏上知之,對宮臣常論忠孝,或至於涕泣,退歸宮中,則與群小相褻狎。宮臣有欲諫者,太子先揣知其意,輒迎拜,斂容危坐,引咎自責,言辭辯給,宮臣拜答不暇。宮省秘密,外人莫知,故時論初皆稱賢。
起初,太子李承乾貪戀聲色及打獵,極為奢侈,害怕被太宗皇帝知道,便對東宮臣僚時常談論忠孝,有時甚至還要流淚,回到東宮,則與一群小人戲耍狎玩。宮中臣僚有人想要勸諫,太子先揣摸出他的意思,然後迎上前去行禮,面色凝重,正襟危坐,引咎自責,言辭頗多狡辯,進諫的臣僚急忙拜答,無暇再行勸。東宮內部的秘密,外面人無法得知,所以當時議論起來頗多稱讚之詞。
太子作八尺銅爐,六隔大鼎,募亡奴盜民間馬牛,親臨烹煮,與所幸廝役共食之。又好效突厥語及其服飾,選左右貌類突厥者五人為一落,辮髮羊裘而牧羊,作五狼頭及幡旗,設穹廬,太子自處其中,斂羊而烹之,抽佩刀割肉相啖。又嘗謂左右曰:“我試作可汗死,汝曹效其喪儀。”因僵臥於地,眾悉號哭,跨馬環走,臨其身,面。良久,太子起,曰:“一朝有天下,當帥數萬騎獵於金城西,然後解發為突厥,委身思摩,若當一設,不居人後矣。”
太子製作八尺高的銅爐和六隔大鼎,召募一些逃亡官奴偷盜民間的牛馬,親自烹煮,與寵幸的僕人們一同吃掉。又喜歡學說突厥語和穿戴其服飾,挑選身邊容貌像突厥人的分五人為一落,梳上辮子穿上羊皮衣趕著羊,又製作五個狼頭旗及長條旗,設立突厥人住的穹廬,太子自己身處其中,逮住羊烹煮,抽出佩刀割羊肉吃。又曾對身邊的人說:“我試著假裝可汗死了,你們眾人模仿他們的喪禮。”於是僵臥在地上,眾人都號啕大哭,跨上馬環繞著他的身體,又貼近他的身體,用刀劃他的臉。過了很久,太子突然坐起,說道:“我一旦擁有天下,當親率數萬騎兵狩獵於金城西面,然後解開頭髮做突厥人,委身於思摩,如果擔當典兵將領,不會甘居人後。”
左庶子于志寧、右庶子孔穎達數諫太子,上嘉之,賜二人金帛以風勵太子,仍遷志寧為詹事。志寧與左庶子張玄素數上書切諫,太子陰使人殺之,不果。
左庶子于志寧、右庶子孔穎達多次勸諫太子,太宗讚許他們,賜給二人金銀財物以諷諭激勵太子,並且改任於志寧為太子詹事。于志寧與左庶子張玄素多次上書直諫,太子暗中派人殺他們,沒有成功。
漢王元昌所為多不法,上數譴責之,由是怨望。太子與之親善,朝夕同遊戲,分左右為二隊,太子與元昌各統其一,被氈甲,操竹,布陳大呼交戰,擊刺流血,以為娛樂。有不用命者,披樹之,至有死者。且曰:“使我今日作天子,明日於苑中置萬人營,與漢王分將,觀其戰鬥,豈不樂哉!”又曰:“我為天子,極情縱慾,有諫者輒殺之,不過殺數百人,眾自定矣。”
漢王李元昌常做不法之事,受太宗多次責怪,從此心中怨恨。太子和他關係密切,朝夕相處遊玩,分身邊的人為二隊,太子與李元昌各統領其中一隊,身披毛氈甲冑,手拿竹製長矛,擺下戰陣大聲呼喊著交戰,擊刺流血,做為娛樂。有不聽命令的,吊在樹上抽打,甚至有人被打死。太子還說:“假如我今天做大唐天子,明天就在禁苑中設定萬人營房,與漢王分別統領,觀看他們廝殺,豈不痛快!”又說:“我要是做天子,必然任情縱慾,有勸諫者一律殺掉。也不過殺幾百人,眾人便會自守安定了。”
魏王泰多藝能,有寵於上,見太子有足疾,潛有奪嫡之志,折節下士以求聲譽。上命黃門侍郎韋挺攝泰府事,後命工部尚書杜楚客代之,二人俱為泰要結朝士。楚客或懷金以賂權貴,因說以魏王聰明,宜為上嗣;文武之臣,各有附托,潛為朋黨。太子畏其逼,遣人詐為泰府典簽上封事,其中皆言泰罪惡,敕捕之,不獲。
魏王李泰多才多藝,得到太宗寵愛,他看見太子有腳病,便暗地裡產生奪嫡而立的想法,於是折節禮賢下士而撈取名聲。太宗讓黃門侍郎韋挺管理魏王府中事務,後來又命工部尚書杜楚客取而代之,二人都為李泰聯絡朝中大臣。杜楚客有時懷揣黃金以賄賂權貴,對他們說魏王如何聰明,應當立為太子;文武大臣,各有所託,暗中結為朋黨。太子害怕李泰威脅自己的位置,便派人詐稱為魏王府典簽上書言事,都拆說李泰的罪過,太宗敕令逮捕這些告狀人,查無所獲。
太子私幸太常樂童稱心,與同臥起。道士秦英、韋靈符挾左道,得幸太子。上聞之,大怒,悉收稱心等殺之,連坐死者數人,誚讓太子甚至。太子意泰告之,怨怒愈甚,思念稱心不已,於宮中構室,立其像,朝夕奠祭,徘徊流涕。又於苑中作冢,私贈官樹碑。
太子私下寵幸太常寺的樂童稱心,與他同吃同住。道士秦英、韋靈符以妖法道術,得以親幸太子。太宗聽說後,勃然大怒,將稱心等人全抓起來殺掉,連坐被斬首有數人,太宗並對太子大加斥責。太子認為是李泰告發的,怨恨更深,不停地思念稱心,在東宮中特築一小屋,立稱心的像,早晚祭奠,徘徊在室內,痛哭流涕。又在宮苑內堆成一個小墳,私下贈予稱心官爵樹立石碑。
上意浸不懌,太子亦知之,稱疾不朝謁者動涉數月;陰養刺客紇乾承基等及壯士百餘人,謀殺魏王泰。
太宗越來越不喜歡太子,太子也知道,動輒幾個月稱病不去朝見;暗中豢養刺客紇乾承基等人及一百多名壯士,想要殺掉魏王李泰
吏部尚書侯君集之婿賀蘭楚石為東宮千牛,太子知君集怨望,數令楚石引君集入東宮,問以自安之術,君集以太子暗劣,欲乘釁圖之,因勸之反,舉手謂太子曰:“此好手,當為殿下用之。”又曰:“魏王為上所愛,恐殿下有庶人勇之禍,若有敕召,宜密為之備。”太子大然之。太子厚賂君集及左屯衛中郎將頓丘李安儼,使上意,動靜相語。安儼先事隱太子,隱太子敗,安儼為之力戰,上以為忠,故親任之,使典宿衛。安儼深自托於太子。
吏部尚書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為東宮府千牛,太子知道侯君集一直有積怨,便多次讓賀蘭楚石帶引侯君集到東宮,向他詢問自我保全的策略,侯君集認為太子愚昧低能,便想乘機利用他,於是勸太子謀反,他舉起手來對太子說:“這一雙好手,當為殿下使用。”又說:“魏王受皇上寵愛,我擔心殿下會有隋太子楊勇被免為平民的災禍,如有敕令宣召進宮,應當秘密加以防備。”太子大為贊同這種議論,用重禮賄賂侯君集以及左屯衛中郎將、頓兵人李安儼,讓他們刺探太宗的心思,一有動靜便告訴他。李安儼先前侍奉隱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敗亡後,李安儼為李建成拚死搏鬥,太宗認為他忠誠,所以特別信任他,讓他掌管宿衛。李安儼便將身家性命寄托在太子身上。
漢王元昌亦勸太子反,且曰:“比見上側有美人,善彈琵琶,事成,願以垂賜。”太子許之。洋州刺史開化公趙節,慈景之子也,母曰長廣公主,駙馬都尉杜荷,如晦之子也,尚城陽公主,皆為太子所親昵,預其反謀。凡同謀者皆割臂,以帛拭血,燒灰和酒飲之,誓同生死,潛謀引兵入西宮。杜荷謂太子曰:“天文有變,當速發以應之,殿下但稱暴疾危篤,主上必親臨視,因茲可以得志。”太子聞齊王反於齊州,謂紇乾承基等曰:“我宮西牆,去大內正可二十步耳,與卿為大事,豈比齊王乎!”會治反事,連承基,承基坐系大理獄,當死。
漢王李元昌也勸說太子謀反,還說道:“近來看見皇上身旁有一個美人,善於彈奏琵琶,事成之後,希望將美人賜給我。”太子應允。洋州刺史、開化公趙節,是趙慈景的兒子,母親是高祖女兒長廣公主;駙馬都尉杜荷,是杜如晦的兒子,娶城陽公主為妻,二人均被太子所親昵,參與了謀反事宜。凡是同謀者都要割開手臂,用帛擦血,燒灰混在酒中喝掉,發誓同生死共患難,暗中謀劃率領兵馬進入西宮。杜荷對太子說:“天象有變化,應當迅即發兵以應天象,殿下只需稱得暴病十分危險,皇上必然會親自來探視,乘此機會可以得手。”太子聽說齊王李在齊州謀反,對紇乾承基等人說:“我住的東宮西牆,離皇上住的大內正好二十步左右,與你們謀劃大事,豈是齊王所能比的!”正趕上處理李謀反的事,牽連到紇乾承基,紇乾承基因此被關押在大理寺牢獄中,按其罪行,應當處死。
(11)遼東之役,高麗、靺鞨犯陣,李勛等力戰破之。軍還,悵然曰:“魏徵若在,吾有此行邪!”即召其家到行在,慰勞妻子,以少牢祠其墓,復立碑,恩禮加焉。
太宗攻打遼東的戰役,高麗、靺鞨(mo he)的軍隊進犯唐陣,李勛等人力戰破敵。太宗回師,心裡不痛快,說道:“魏徵如果在世,我會有此次出征嗎?”立即下令召魏徵的家人到自己所在的地方,賞賜、慰問魏徵的妻子、兒子,派人用羊豬二牲到魏徵的墓上祭奠,又把魏徵碑重新樹立起來,對他的禮遇增加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