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00年

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陽,東遷,歷史上開始稱為東周。魯國歷史《春秋》(五經之一)記事從公元前722年開始,所以又稱春秋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700年
  • 重要事件:楚攻絞國
歷史紀事,楚攻絞國,毗濕奴的崇拜,希臘,逝世,左傳記載,

歷史紀事

楚攻絞國

湖北省中部發生了一場以智謀取勝的戰爭,楚國攻打小國絞國。楚武王四十一年(魯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楚武王派兵攻打絞國,軍隊駐紮在南門。屈瑕說:“絞國地小而人輕浮,輕浮就缺少主意。請對砍柴的人不設保衛,用這引誘他們。”楚武王聽從屈瑕的意見。絞軍俘獲三十個砍柴人。第二天,絞軍爭著出城,把楚國的砍柴人趕到山裡。楚軍坐等在北門,同時在山下設伏兵,大敗絞軍,強迫絞國訂立城下之盟而回國。在進攻絞國的這次戰役中,楚軍分兵渡過彭水。羅國準備攻打楚軍,派遣伯嘉前去偵探,三次遍數楚軍的人數。

毗濕奴的崇拜

毗濕奴(Vishnu)是印度教和印度神話中的三大主神之一(另外兩位是大梵天和濕婆神)。他被視為宇宙的保護者,又稱“護持神”。他通常被描述為人形,睡在大蛇身上或飄於水上。面或黑或藍,有多種化身(化身中臉不是此色),有四隻手臂,一擎荷花,象徵創生,一舉螺殼象徵萬物起源。另二臂持飛盤(擲出後可以自己返回)和權杖,據說是打敗因陀羅獲得的獎賞。克利須那(Krishna),是毗濕奴的第八個和主要的化身,經常被描繪成一個吹笛的英俊年輕人。公元前700年,在印度,對毗濕奴的崇拜(Vaishnavism)開始出現,這種崇拜後來成為印度教一主要流派。

希臘

公元前700年左右,希臘的陸軍形成了步兵方陣(Phalanx),由八排持長矛的重裝備步兵組成,最早為希臘南部尚武的斯巴達人發明,優點是可以抵擋騎兵,缺點是不易移動,尤其是行軍過五嶺逶迤和烏蒙磅礴的時候。為此,雅典人使用騎兵在步兵方陣前面做掩護,騷擾敵軍尾翼。公元前700年前後,希臘人還發明了一側一排的兩排槳海船。

逝世

陳厲公(前?年--前700年),漢族,帝舜後裔,春秋時期陳國國君。本名媯躍,是陳桓公之子。公元前706-前700年在位。其母蔡女,為蔡人所立。其次子田完(即田敬仲,本名媯完,也稱陳完)奔齊,後代逐漸強大,最後田和奪取姜齊政權。
陳桓公媯鮑重病之時,其異母之弟媯佗(字五父)勾結蔡人殺了太子免(媯免)。並在陳桓公去世後自立為陳國之君,是為陳廢公。《史記》誤記其為陳厲公,又把陳厲公寫成陳利公。陳廢公性喜淫獵。有一回在蔡國淫樂,被陳桓公的次子媯躍及孫子媯林、媯杵臼得知,於是設計殺了媯佗,然後媯躍即位,是為陳厲公。據《春秋》,陳厲公於公元前706年即位,於公元前700年去世。共在位6年。他去世之後,媯林即位,是為陳莊公

左傳記載

◇桓公十二年(前700年)
  【經】十有二年春正月。夏六月壬寅,公會杞侯、莒子盟於曲池。秋七月丁亥,公會宋公、燕人盟於谷丘。八月壬辰,陳侯躍卒。公會宋公於虛。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於龜。丙戌,公會鄭伯,盟於武父。丙戌,衛侯晉卒。十有二月,及鄭師伐宋。丁未,戰於宋。
【傳】十二年夏,盟於曲池,平杞、莒也。
公欲平宋、鄭。秋,公及宋公盟於句瀆之丘。宋成未可知也,故又會於虛。冬,又會於龜。宋公辭平,故與鄭伯盟於武父。遂帥師而伐宋,戰焉,宋無信也。
君子曰:「苟信不繼,盟無益也。《詩》云:『君子屢盟,亂是用長。』無信也。」
楚伐絞,軍其南門。莫敖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無扞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三十人。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
伐絞之役,楚師分涉於彭。羅人慾伐之,使伯嘉諜之,三巡數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