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

公元前205年

公元前205年,中國的秦朝滅亡,楚漢之爭時期,以下為本年發生的大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205年
  • 時期:楚漢之爭時期
  • 事件一:彭城之戰
  • 事件二:成皋之戰
背景,戰役,彭城之戰,成皋之戰,韓信破代、趙,韓信滅燕、齊,

背景

公元前205年,中國的秦朝滅亡,楚漢之爭時期,以下為公元前205年發生的大事。

戰役

彭城之戰

公元前205年4月,劉邦乘楚攻齊之際,由洛陽率諸侯兵56萬東向攻占項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劉邦獲大捷,軍中舉行盛大宴會,飲酒賀功,收取財寶美人,疏於防範。項羽得知彭城失陷,立即率領精銳3萬,由魯出胡陵(今山東魚台東南)到肖縣(今江蘇肖縣西北),乘其不備,大破漢軍,將漢軍壓迫於谷、泗、睢水地區,殲滅20餘萬人,收復彭城,擄去劉邦的父親和夫人呂雉。劉邦僅率數十騎突圍出奔下邑(今安徽碭山),收集殘部,退守滎陽。此戰可以以完勝結局,不但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更扭轉了項羽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政治局面,重新占據楚漢戰爭的主動權。在大的政治環境方面,原來投向劉邦的盟軍此時又背叛劉邦,或則投靠項羽,如塞王,翟王。有的則重新脫離劉邦的控制走向劉邦的對立面,如魏王豹,陳余。

成皋之戰

公元前205年,劉邦項羽成皋之戰。
成皋之戰,戰爭中,劉邦、項羽兩方圍繞戰略要地成泉(今河南榮陽西)展開的決定漢興楚亡的長期爭奪戰。始於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迄於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後歷時兩年零三個月左右。它是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即後來的漢高祖)漢高祖,圍繞戰略要地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而展開的一場決定漢楚興亡的持久爭奪戰。在這場戰爭中,漢高祖及其謀臣武將注意政治、軍事、經濟多方面的配合,將正面相持、翼側迂迴和敵後騷擾等策略加以巧妙運用,調動、疲憊、削弱直至戰勝強敵項羽,從而成為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又一成功典範。

韓信破代、趙

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至四年十一月,楚漢戰爭中,韓信擊破代、趙、燕、齊四國,對楚軍實施戰略包圍的進攻作戰。八月,劉邦遣韓信突襲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參見安邑之戰),大破魏軍。鑒於黃河以北代、趙、燕三國和占有今山東大部的齊國的向背直接關係到楚漢戰爭全局,劉邦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 (《漢書·韓信傳》),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兵3萬,命其率軍東進,開闢北方戰場。漢高帝二年閏九月,韓信率軍在閼與(今山西和順)俘代相夏說,滅代。即以俘獲之精兵,補充在滎陽對楚作戰的劉邦軍,支援正面戰場作戰。三年十月(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韓信攻趙至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的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南),設背水陣,誘敵出戰;出奇兵襲占趙軍壁壘,拔幟易幟,大破趙軍,生擒趙王歇(參見井陘之戰)。

韓信滅燕、齊

韓信採納原趙國謀臣李左車建議,休整兵馬,安撫民眾,擺出欲強攻燕國之勢,再派使臣向燕王陳述利害,遂不戰而降燕。齊王田廣為阻止韓信軍東進,屯兵歷下(今山東濟南市西)。劉邦遣酈食其遊說田廣。田廣欲降漢,撤去歷下守軍。漢高帝四年十月,韓信乘齊無備,襲破歷下,進占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臨淄故城)(參見歷下、臨淄之戰)。田廣向楚齊救。項羽以龍且率兵號稱20萬救援齊國。十一月,韓信與齊、楚聯軍戰於濰水(今山東濰河)。韓信乘夜以沙袋在上游將河水堵截,天明誘敵進攻。齊、楚聯軍渡水進擊時,漢軍掘開沙袋放水,將聯軍沖成兩段。韓信乘其半渡發起攻擊,大敗齊楚軍,俘齊王田廣,盡占齊地,直接威脅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參見濰水之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