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

八部

八部有兩種意思,一指部首,另一是佛教術語。八部(ハ)就漢字索引來說,是為部首之一。八部歸於二劃部首。八部通常是從上方或下方為部,例如公、共等字。佛學中,“天龍八部”是佛經中常見的“護法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部
  • 釋義:夫佛之垂化也
  • 類別部首,另一是佛教術語
  • 屬性:二劃部首
八部,天龍八部,諸天,補充,

八部

八部 [出翻譯名義] 夫佛之垂化也。道濟百靈。法之傳世也。慈育萬有。三乘賢聖。既肅爾以歸依。八部鬼神。亦森然而翊衛。故諸經中多列八部之眾也。(三乘者。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也。)一天天者。天然自然。樂勝身勝。清淨光明。尊勝無比。故名為天。列位雖多。必以大梵帝釋為首。蓋大梵是大千世界之主。帝釋是三十三天之主故也。(大梵。即色界天也。帝釋。梵語釋提桓因華言能天主。三十三天主者。謂帝釋與三十二人同修戒善。生忉利天。而帝釋為天主也。)二龍龍者。神靈之物。孔雀經及大雲等經。各列諸龍並龍王。名字不一。皆言其能護持佛法也。三夜叉梵語夜叉。華言勇健。亦名暴惡。有三種。一者在地。二者在虛空。三者在天。地夜叉不能飛騰。虛空與天二夜叉。皆能飛行也。四乾闥婆梵語乾闥婆。華言香陰。陰即身也。不啖酒肉。惟香資陰。故名香陰。是帝釋天主樂神。在須彌山南金剛窟住。天主欲作樂時。即上天也。(梵語須彌。華言妙高。)五阿修羅梵語阿修羅。華言無端正。以男多醜而女端正故。又雲非天。謂此神果報最勝。鄰次諸天。而行非天也。其所居宮殿城郭器用。降於地居天一等。亦有婚姻男女法式。略如人間。(地居天者。即三十三天及四天王天也。)六迦樓羅梵語迦樓羅。華言金翅。即金翅鳥神。其翮金色故也。兩翅相去。三百三十六萬里。頸有如意珠。以龍為食。七緊那羅梵語緊那羅。華言疑神 。似人而頭有角。亦帝釋天主樂神也。八摩缽羅伽梵語摩缽羅伽。華言大腹行。羅什法師雲。是地龍而腹行。又雲。是大蟒神而腹行也。

天龍八部

(術語)天龍為八部眾中之二眾,八部之中以此為上首,故標舉曰天龍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迦也。法華經提婆品曰:‘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被龍女成佛。’
“天龍八部”是佛經中常見的“護法神”。
諸天和龍神為八部眾的上首,故稱。
天,梵語deva,包括三界的諸天,天即神,著名的大梵天(原為婆羅門教的創世神),又名帝釋天(可參見“諸天”條)。
中國古代把“龍”列為“四靈”之一,印度人稱“龍”為Naga(那伽),形態與中國土生的“龍”略有區別,似是摩竭魚(鯨魚)與中國龍的混合物,佛經上稱“龍力不可思議”,並有不少龍王護法和故事。如釋迦太子降生時,九龍吐水,為他灌頂。是護衛佛法的有功之臣,專司興雲降雨.
其他六部眾為:夜叉:勇健、輕捷,如守護佛寺山門的執金剛夜叉,毗沙門天王麾下的夜叉八大將軍。 夜叉 是梵文的音譯,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闥婆:意為“尋香”,吸香氣為食,從屬於天帝釋,能凌空作樂。是香神或樂神。是佛教中歡樂吉祥的象徵。大多被描述為少女形象,體態豐滿,飄帶飛揚,凌空飄蕩,極為優美。
阿修羅:意譯為“非天”,身大好鬥。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他與人一樣有七情六慾,卻不是人。據佛教傳說,阿修羅與帝釋天是冤家對頭,總是互相爭鬥不休。因為是與天神對立的最高惡魔,被逐出天界,居於彌盧山洞窟中,曾多次與天神惡戰,但皆處於劣勢。
迦樓羅:居住在四大洲大樹上的金翅鳥神,雙翅展開有三百多萬公里。在古印度神話中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
緊那羅:歌神,帝釋屬下,似人而有頭角。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
摩睺羅伽:莫呼洛迦,譯作大腹行、大智行、大智腹行、大蟒、大蟒蛇、大蟒神。《維摩經略疏》卷二雲∶摩侯羅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羅伽為無足、腹行之蟒神。在新譯《華嚴經》卷一〈世主妙嚴品〉中,曾舉出善慧、清淨威音、勝慧莊嚴髻、妙目主、如燈幢為眾所歸、最光明幢、師子臆、眾妙莊嚴音、須彌堅固、可愛樂光明等無量摩侯羅伽王之名。又,《慧琳音義》卷十一雲(大正54"374c)∶‘摩休勒,(中略)是樂神之類,或曰非人,或雲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也。’ 此外,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北邊安有三尊摩侯羅伽。其中央一尊,兩手屈臂,作拳舒頭指當胸,豎左膝而坐;左方一尊,戴蛇冠,坐向右;右方一尊,兩手吹笛,面向左。
大蟒神,人身蛇首,樂神。《盧至長者因緣經》謂:“爾時四眾,天龍八部,四眾圍繞,王及大眾,五體投地,為佛作禮。”
幾乎每部經都有類似的場面。亦寫作“天龍神王”、“八部天龍”。如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王斂舍利,用金作斗量,得八斛四斗,諸國王、天龍、神王,各得少許。”又如清·龔自珍《已亥雜詩》之八一:“遙知法會靈山在,八部天龍禮我言。”(李明權)

諸天

佛寺中的護法天神像,通常供奉在大雄寶殿的東西兩壁間。據《金光明經·鬼神品》說,有“二十諸天”,依次為:功德天辯才天、大梵天、帝釋天、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四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日天、月天、金剛密跡力士、摩醯首羅天散脂大將韋馱天堅牢地神菩提樹神鬼子母摩利支天、婆羯羅龍王、閻摩羅王。後又增入道教四神緊那羅王、紫微大帝東嶽大帝和雷神,為“二十四天”。如今,在南方佛寺中多有“齋天”的儀式。如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中》:“造鐵塔高丈許,仿正覺寺式,結庌塔頂,黃綠琉璃寶珠,塔燈、復盂、仰盂,諸天、韋馱、四門佛像皆合。”(李明權)

補充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此明能應八部,就是通常說的天龍八部,為佛法的護法眾。若分開讀,亦如上面一樣,應分八段來讀。
‘應以天身得度者,即現天身而為說法;應以龍身得度者,即現龍身而為說法;應以夜叉身得度者,即現夜叉身而為說法;應以乾闥婆身得度者,即現乾闥婆身而為說法;應以阿修羅身得度者,即現阿修羅身而為說法;應以迦樓羅身得度者,即現迦樓羅身而為說法;應以緊那羅身得度者,即現緊那羅身而為說法;應以摩侯羅伽身得度者,即現摩侯羅伽身而為說法’。
‘天’:印度叫做提婆,中國譯名為天。平常說三界有二十八天,但這裡所說的天,主要是指欲界地居天,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的天人。如果世間有類眾生,應以天身才能得度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天身為其說法。楞嚴經說:“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就是此意。在前能應六天文中,雖說應現六種不同的天身,但那是約個別的說,現在總說為天,所以與前不同。
‘龍’:這在中國,向來說為四靈之一,就是靈異的東西,能夠善為變化。依佛法說,龍有各式各樣的不同:有守天宮的天龍,有守龍宮的海龍,有守寶藏的藏龍,有能致雨的雨龍。不管那一類龍,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從來沒有人見過。不過,在古時代,中國和印度,自來都有龍的傳說,我們不能不承認有龍。龍的福報雖說很大,但是業障亦極深重,並不能安然的享受其福報。
據佛經傳說,大鵬金翅鳥,最喜歡吃龍,由於龍身很長,它們吃起來,如世人吃麵一樣,所以龍類眾生,常受生命威脅之苦,亦即最怕大鵬金翅鳥。
有一次,佛在大海邊修定靜坐,龍又遇到金翅鳥的威脅,特到佛的面前來求救,以期解脫金翅鳥的攫食之難。佛陀慈悲,即將所著的袈裟,分一些給龍王,要他將袈裟撕成一條一條的,披在龍子龍孫的身上,就可免金翅鳥的捉食之難,因為金翅鳥看到佛的袈裟,就不敢再去吃龍,而保護了諸龍的生命安全,由此亦可見袈裟的威力之大!
世間若有一類眾生,應以龍身才能得度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龍身,到龍宮去為諸龍說法,要它們捨棄嗔心。或說:龍宮在海底里,怎么能去龍宮說法?這不是不可能的,如現存的佛說十善業道經,就是佛在龍宮為龍王說的。這樣,菩薩當然亦可示現龍身到龍宮為龍說法。
‘夜叉’:前面說過,這是捷疾鬼,亦名暴惡鬼,有善惡兩類:愛吃人的是惡夜叉,護持佛法的是善夜叉。如比丘比丘尼登壇受戒時,開始白四羯磨,地行夜叉即很歡喜的告訴空行夜叉,空行夜叉得到這個訊息,就又很歡喜的轉告四天王天,如是展轉相傳,到達他化自在天魔宮,使諸魔王大生恐怖!善夜叉,能保護行人及護持佛法。世間若有一類眾生,應以夜叉身去化度他,才能得到度脫的話,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即現夜叉身而為說法。如所熟知的面然大士,就是觀音菩薩的現身。
乾闥婆’:中國譯為尋香、嗅香、食香、香神。是忉利天主帝釋座前的奏樂神。帝釋天既然愛著五欲,當然也就喜歡聽音樂,每當帝釋要聽音樂時,不須派天人去找奏樂神,只須在自己面前焚一枝香,乾闥婆即聞香而來帝釋座前奏樂,一直奏到帝釋不願再聽樂時而止。此奏樂神經常住在須彌山南面的金剛窟中,能夠飛行虛空。世間若有一類眾生,應以乾闥婆身去化度他,然後才能得到度脫的話,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即現乾闥婆身而為說法。楞嚴經說:“若乾闥婆,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乾闥婆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亦即此意。
‘阿修羅’:中國有三譯:一、非天,意謂修羅有天人之福,無天人之德。二、無端正,據經中告訴我們,阿修羅女是很美麗而端嚴的,但阿修羅男卻極為醜陋,沒有半點端正之相。三、無酒,傳說阿修羅在過去,是很喜歡喝酒的,可是有個時候,找不到酒,無酒可飲,就索性戒了酒,所以說為無酒。
阿修羅最大的特質,就是疑心甚重,不論什麼事情,都不輕信別人。由於猜疑心重,好鬥力也就強,而好勝爭強心,亦超過別人多多。修羅最喜歡與帝釋作戰,但也有它的原因,現在不妨舉一事實說明如下:
相傳阿修羅王有一女名叫舍脂,其貌長得的確很美,亦可說世間很少有像那樣美女的。後為天帝釋所知,帝釋是屬地居天,沒有斷男女的愛欲,所以就娶阿修羅女為妻,而與阿修羅王有了婿丈的關係,彼此間的感情自亦是很好的。帝釋與舍脂婚後不久,帝釋為了表示對岳丈的尊敬,特請阿修羅王到天宮中去遊玩並小住,當然是以厚禮相待的。當阿修羅盡興之後正要回去時,帝釋為示隆重歡送起見,特命天兵天將的儀仗隊,排列兩旁恭送如儀,豈知阿修羅不但不領女婿的盛情,反疑帝釋有意在他面前示威風,恐嚇他,心中感到老大的不高興!
帝釋雖是忉利天的天主,但經常的來人間聽道,有佛出世,就來人間聽佛說法,無佛出世,就來人間聽仙講道。一次,帝釋欲來人間聽仙說道,其妻阿修羅女舍脂,疑其夫婿在人間有外遇,竟與帝釋大起交涉,帝釋告以實際情形,阿修羅女舍脂,無論怎樣不信,要隨帝釋同來人間偵察,帝釋感於他是女子,不宜來到人間而予阻止,於是舍脂更加生起疑心,非要隨他下來不可!待帝釋坐上寶車要來人間時,阿修羅女運用其神術,隱身躲在寶車後面。到達人間,帝釋下車,舍脂亦從車出,帝釋見了,除了責備她幾句,並用花莖打她幾下,致使舍脂大發嬌嗔,直鬧到帝釋陪罪而後已。可是這么一來,仙人因聽到她的嬌聲鶯語,以致失去神通。帝釋固然因此更為震怒,舍脂亦由此而更懷恨在心,總覺夫婿欺人太甚!
過後,舍脂將經過情形向父親哭訴,阿修羅王一聽,不禁怒氣衝天,日前向我示威,今又欺負我女,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發動無數的阿修羅兵將,向帝釋天宣戰,直接攻擊天宮。由於修羅有小小的神通,竟然足踏海底,手撼天宮,使帝釋天大敗而逃,而且經過這次戰爭,帝釋與修羅就經常的戰爭,雖說互有勝負,但帝釋失敗的時候多,因而常常的感受苦惱!
到佛陀出世,帝釋向佛求救,佛告訴他要得勝利,在與修羅作戰時,須念“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帝釋就令天兵天將這樣稱念,果然大獲全勝,而使修羅失敗,逃匿於藕孔中,不敢再與帝釋天戰!
阿修羅的特性,既是疑心重嗔心大,那么,在人間做人的人,如果懷疑心重,嗔恚心大,什麼都爭強好勝愛面子,死後即墮阿修羅道。阿修羅在人間時,本亦作了不少善業,如布施等功德,經常都在做的,但因好勝心強,即種了阿修羅因。若有眾生要以阿修羅身才能得度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阿修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捨去疑嗔,而得身心解脫。楞嚴經說:“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阿修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亦即此意。
迦樓羅’:中國譯為妙翅鳥,或譯金翅鳥,又名大鵬金翅鳥,住在須彌山北方的大鐵樹間。據佛經中說:此鳥兩翼伸開的距離為三百六十萬里。當它要吃龍時,用它的大翅膀,一撥海水,就可將水分開,見到海底,看見龍宮,即抓龍吃,吃龍如人吃麵一樣。
上面說,佛以袈裟救龍,致使金翅鳥得不到飲食,於是走來佛前對佛說:你老慈悲救龍,龍得救了不錯,可是我肚子餓,沒東西吃,將要餓死,難道你佛見死不救?佛陀開示它說:你如發心歸依三寶,持不殺戒,以後不再吃龍,我當今佛弟子,在供佛受食時,用米或粥七粒出生,以布施你及曠野鬼神和羅剎鬼子母等,使你們得到資生的生活,不再感受飢餓之苦!所以佛教的出生,是有其重要意義的,不是虛應故事的。在出生時,應念出生偈曰:“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滿”,千萬不可草率了事迦樓羅頭上有顆如意寶珠,如果誰得到了,真可要什麼就有什麼了,迦樓羅有時從口中吐出火焰,所以又名迦樓羅炎
世間若有眾生,要以迦樓羅身才能得到度脫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迦樓羅身,為其宣說仁慈愛物之法,使之照著去行,而得身心解脫。
緊那羅’:中國譯為疑人,或譯疑神,這類眾生頭生一角,看來使人生起是人非人的疑惑,所以譯此。亦為帝釋天的奏樂神,與前乾闥婆奏樂神所不同者:乾闥婆所奏的是普通世俗音樂;緊那羅所奏的是法樂。亦可說,前者是奏世間的音樂,後者是奏出世間的法樂。若有眾生要以緊那羅身才能得到度脫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緊那羅身,為其宣說如來正法,使之依法修行,而得身心解脫,脫離緊那羅的鬼神生活。
摩侯羅伽’:中國譯為大蟒蛇神,或譯地龍,據說是人形蛇首的樣子。若有眾生要以摩侯羅伽身,才能得到度脫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摩侯羅伽身,為其宣說忍辱修慈,柔和修慧之法,使其依法修行,而得身心解脫!
人非人等身得度者’,這是總結上面的八部。所謂人非人:有說似人身而非人身,名為人非人;有說八部鬼神,本來不是人,但變作人形來到佛前,名為人非人;有說人指人類四洲的人群,非人指八部鬼等。雖有多種說法不同,但我以為第一種說法,較為合理。
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為了救度天龍等八部眾生,乃適應他們的各自機感,應以何身化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以說‘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