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公

鎮國公

鎮國公,最早出現於宋朝,宋徽宗趙佶封其子趙模為鎮國公。是為鎮國公者第一人。國公,中國古代爵位的一種,為公爵第一等。

到了明朝,明武宗朱厚照給自己起名朱壽領兵出征,以自身的軍功封鎮國公爵,帶有明宗室爵位與功臣爵位結合的影子,即:鎮國將軍爵位與國公爵位。但在實際上,鎮國公不屬於明朝存在的任何爵位體系,屬於朱厚照的私人創設。明朝只有其一位鎮國公。

真正意義上屬於封爵體系的鎮國公出現於清朝,分為奉恩鎮國公(入八分鎮國公)與不入八分鎮國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國公
  • 又稱:奉恩鎮國公
  • 俸銀:700兩(清)
  • 祿米:700斛(清)
鎮國公,宋朝,明代,清代,標準俸祿,

鎮國公

宋朝

趙模,宋徽宗第十一子,祁王。《宋史》:“大觀二年(1108年)三月乙亥,封子模為鎮國公。”
宣和三年(1120年)春正月戊午,鎮國公模為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樂安郡王。
宣和三年(1121年)十一月樂安郡王模為祁王、太保。

明代

明朝宗室爵位不存在鎮國公,只有鎮國將軍;功臣受封依次為公、侯、伯,公爵一般稱國公。一般意義上的鎮國公在明朝是不存在的,僅有的一例乃是朱厚照的自封。
應州之戰勝利後,朱厚照自封為“鎮國公”(爵),令兵部存檔,戶部發餉。說來是笑話,卻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清代

入八分鎮國公(或者稱為奉恩鎮國公,簡稱鎮國公),清朝宗室、覺羅、外藩爵位,為第五等爵,次於固山貝子、高於輔國公
不入八分鎮國公,在入八分輔國公以下,不入八分輔國公以上,為第七等爵。八分是愛新覺羅家庭內對分配與待遇的規定。終清之世,宗室之待遇,有所謂“八分”。恩禮所被,以八分為最優。據宗人府事例封爵載:天命年間,立八和碩貝勒,共事議政,各置官屬。凡朝會、燕饗,皆異其禮,賜賚必均及,是為八分。天聰以後,宗室內有特恩封公及親王餘子授封公者,皆不入八分。其有功加至貝子,準入八分。如有過降至公,仍不入八分。
清朝的兩等鎮國公,封爵者甚眾,不一一列舉。

標準俸祿

明代鎮國將軍歲祿1000石,國公俸祿不定,因人而異。
清代鎮國公歲俸銀700兩,祿米700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