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

自清朝開始至今經商者將相關商業經營活動劃分為八類稱之為八大行,八大行分別為:鹽行、茶行、藥材行、廣福雜貨行、油行、糧食行、棉花行、牛皮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大行
  • 內容:相關商業經營活動劃分的統稱
  • 形成年代:清代
簡介,歷史原因,上下八行頭,發展,

簡介

歷史原因

清代初年開始,漢正街的商業與手工業便日漸發達,由於商業與手工業按行業高度集中,於是,便形成了所謂“八大行”,其中,商業的八大行稱為“上八行頭”;手工業的八大行稱為“下八行頭”。當時同行業的商人、手工業工人為了共同的經濟利益,自動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個小團體,當時稱為“幫口”,這些幫口都有各自的集會之所,商業與手工業的“八大行”便屬於此類“幫口”。

上下八行頭

清道光三十年(1850)刊行的葉調元《漢口竹枝詞》中,有一首寫漢口“八大行”的詩道:“四坊為界市廛稠,生意都為獲利謀。只為工商幫口異,強分上下八行頭。”作者自注云:“銀錢、典當、銅鉛、油燭、綢緞布匹、雜貨、藥材、紙張為上八行頭齊行敬神沈家廟;手藝作坊為下八行頭,齊行敬神三義殿。”清楚地說明了當時商業的八大行。集會之所在沈家廟,在今寶慶碼頭下首,原廟已毀。而手藝作坊因不能與資金雄厚的商人抗衡,只好壓居下八行頭,集會之所在三義殿(今三義街)。

發展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後,漢口闢為對外通商口岸,商場情況發生巨大變化,商業“八大行”也有所變更,清同治(1962—1874)、光緒(1875—1908)年間,銀錢、典當、銅鉛、油燭、綢緞布匹、紙張等行業相應衰退,大宗交易轉移到其它行業。於是,漢口商業的八大行變為:鹽行、茶行、藥材行、廣福雜貨行、油行、糧食行、棉花行、牛皮行。但從此以後,地方文獻資料中就再也沒有“八大行”的記載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