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低切粘度

全血粘度 [標本採集],以肝素EDTA鹽抗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血低切粘度
  • 抗凝肝素或EDTA鹽
  • 測定:4h內
  • 清晨空腹靜脈血5ml
全血粘度 [標本採集],以肝素EDTA鹽抗凝。[正常參考值]全血比粘度 男 3.43~5.07女 3.01~4.29全血還原比粘度 5.9~8.9[臨床意義]全血粘度是指液體的粘性而言。它是流動的倒數。粘度越大,流動越慢;反之,流動越快。比粘度值與粘度成正比,液體的粘度愈大通過毛細血管所需的時間愈長,其比粘度也愈高,所以 比粘度可以反映粘度的大小。全血粘度的測定能為臨床許多疾病,尤其是血栓前及血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等提供重要依據。血液粘度增高會引起血流阻力增加,使血流速度減慢,最後導致血流停滯,直接影響臟器血液供應,導致疾病。全血粘度增高常見於:血漿蛋白異常,如巨球蛋白血症多發性骨髓瘤、先天性高纖維蛋白血症等,由於血漿中蛋白的含量異常增高,使血漿粘度增高,進而使全血粘度增高;紅細胞數量增多,如原發性繼發性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心病、白血病高原環境、長期缺氧等造成紅細胞增多的疾病,均可伴有血液粘度的增高;紅細胞質異常,如紅細胞聚集性增加、膜的流動性和穩定性下降等可使得血液在流動時阻力增加,屬此類型血液粘度增高最典型的疾病為心肌梗塞、冠心病;此外還可見於腦梗塞、糖尿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肺梗塞、視網膜動靜脈栓塞、鐮狀紅細胞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球形細胞增多症等。全血粘度降低見於:出血性疾病,如出血性腦中風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等。這些疾病的特點是血液粘度降低與紅細胞比積的減少成平行關係,是機體失血後組織內水分向血管內轉移而使血液稀釋的結果。因此,這類疾病又叫出血性低血粘症。另外,尚有一些疾病,如各種貧血症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症、急性肝炎等,也表現有低血粘度,但這類血液粘度降低與出血無關,而與慢性消耗性病理過程有關。因此,這類疾病叫做非出血性低血粘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