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黏度(切變率3.83)

全血黏度(CP)是指全血在流動時與血管壁產生的一種內摩擦力。它是一個綜合性指數,是血漿黏度、血細胞壓(比)積、紅細胞變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細胞流變特性的綜合表現,它是流動的倒數,黏度越大,流動越慢;反之,流動越快。全血黏度是隨切變率的變化而變化,一般來說,在一定的切變率範圍內(200S-1以下),全血黏度隨切變率增高而降低。當切變率在1~10S-1時的全血黏度稱低切黏度,在低切變率的條件下,紅細胞容易相互聚集。所以,低切變率下測定出的全血表觀黏度實際上反映了該患者紅細胞的聚集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血黏度(切變率3.83)
  • 相關疾病:巨球蛋白血症、心肌梗死、腦出血
  • 專科分類:血液科、心內科、神經科
  • 檢查分類:生化
臨床意義,正常值參考範圍,

臨床意義

全血黏度作為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靈敏指標,對血液病,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肝病等的診斷和治療有意義。
1.全血黏度增高
(1)血漿蛋白異常 如巨球蛋白血症、多發性骨髓瘤、先天性高纖維蛋白血症等。
(2)紅細胞數量增多 原發性或繼發性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心病、白血病、高原環境、長期缺氧等造成紅細胞增多的疾病。
(3)紅細胞質異常 最典型的疾病為心肌梗死、冠心病;此外還可見於腦梗塞、糖尿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肺梗塞、視網膜動靜脈栓塞、鐮狀紅細胞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球形細胞增多症等。
2.全血黏度降低
見於出血性疾病,如出血性腦中風、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等。

正常值參考範圍

F8.28~13.42;M11.78~17.3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