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傷咳嗽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氣上逆,發出咳聲,或咳吐痰液的一種肺系疾病,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一般多痰聲並見,故以咳嗽並稱。中醫咳嗽病名最早見於《內經》:“五氣所病……肺為咳”。明代張介賓執簡馭繁,將咳嗽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以余觀之,則咳嗽之要,止惟二證。何為二證?一曰外感,一曰內傷而盡之矣。……但於二者之中當辨陰陽,當分虛實耳。”內傷咳嗽是因臟腑功能失調、內邪乾肺所致。有肺臟自病,也有他髒先傷而病及於肺者,最終均導致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調而引起咳嗽,內傷咳嗽尤以肺、肝、脾三髒的失調最為常見。病程一般較長,起病緩慢,病勢緾綿,多屬虛證或虛實夾雜。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endogenous cough
  • 就診科室:內科
  • 常見病因:臟腑功能失調、內邪乾肺
  • 常見症狀:反覆咳嗽、咳痰等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辨證施治,預防,

病因病機

內傷咳嗽總由臟腑功能失調、內邪乾肺所致,可分其他臟腑病變涉及於肺和肺臟自身兩類。《素問》書: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它髒及肺由於飲食不調者,可因嗜食菸酒,菸酒辛溫燥烈,熏灼肺胃;或因過食肥甘辛辣,釀濕生痰;或因平素脾運不健,飲食精微不歸正化,變生痰濁,肺脈連胃,飲邪上乾,乃生咳嗽;或因情志不遂,郁怒傷肝,肝失條達,氣機不暢,日久氣鬱化火,因肝脈布脅而上注於肺,故氣火循經犯肺,發為咳嗽。肺臟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遷延不愈,陰傷肺耗,肺的主氣功能失常,以致肅降無權,肺氣上逆而為咳。《醫學心悟》:“咳嗽屬金,譬如鐘然,鐘非叩不鳴,風寒暑濕燥火之邪,自外擊之則鳴;勞欲情志,飲食炙煿之火自內攻之則鳴。”內傷咳嗽的病理因素多為“痰”、“火”,而痰有寒熱之別,火有虛實之分。因咳嗽反覆發作,遷延日久,正氣不足,髒氣多虛,故病機上又有虛實夾雜,正虛與邪實並見。
1.痰濕咳嗽
由飲食生冷,嗜酒過度,損傷脾胃,或過食辛辣刺激,傷及脾胃,脾失健運,不能輸布水谷精微,釀濕生痰,壅遏肺氣,肺氣不利而發為本病,此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的道理
2.痰熱咳嗽
也可由飲食不潔或不節,過食肥甘厚膩、辛辣生冷食物,損傷脾胃,釀濕生痰,又可因外邪犯肺,痰濕合邪,久蘊化熱,則可表現為痰熱咳嗽,於陽盛體質之人更多見。
3.肝火犯肺
因肝脈布脅肋,上注於肺。肝氣生髮,肺氣肅降,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則人體氣機升降正常。若因情志抑鬱,肝失調達,氣鬱化火,火氣循經上逆犯肺,肺失肅降,則致咳嗽,即常說的“木火刑金”。
4.陰虛咳嗽
咳嗽日久,或過食溫燥之品,或素體陰虛之人,肺陰不足易致虛火上炎,灼津為痰,肺失濡潤,氣逆而咳,或腎陰虧虛,虛火上炎,灼傷肺陰,肅降無常。
5.氣虛咳嗽
久咳傷肺,或平素體弱,肺氣不足,或脾虛運化不健,水谷精微不能上榮於肺,肺氣日虛。肺氣虧損,肅降失司上逆為咳。肺氣虛衛外不固,腠理不密,易受外邪侵襲,內外合邪,則咳嗽易發。
6.陽虛咳嗽
素體畏寒怕冷之人,陽虛不運,氣化不利,水飲內停,上逆犯肺而為咳,或腎氣虛弱,氣失攝納而上逆為咳。

臨床表現

臨床以反覆咳嗽、咳痰為主要表現,病程較長,也可由外感而誘發。不同的證型咳嗽有不同的特點:有晨起咳嗽,陣發加劇,咳嗽連聲重濁,痰出咳減者;有午後、黃昏咳嗽加重,或夜間有單聲咳嗽,咳聲輕微短促者;有夜臥咳嗽較劇,持續不已,少氣或伴氣喘者,為久咳致喘者;有咳而聲低氣怯者,有洪亮有力者;有飲食肥甘,生冷加重者;有情志抑鬱加重者。其次痰的色、質、量、味:有咳而痰少者;有咳而痰多者;有痰白而稀薄者;有痰白質黏者;有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狀者;有咯吐血痰者;有膿血相兼者;有咳嗽、咯粉紅色泡沫痰,咳而氣喘,呼吸困難者;有咳痰有熱腥味或腥臭味者等。
內傷咳嗽若失治誤治,反覆病久,還可能進一步加重發展成為喘證、肺脹。

辨證施治

1.痰濕咳嗽
(1)證候咳嗽多痰,痰白而黏,每於早晨或食後咳甚痰多,或進食甘甜油膩食物加重,胸脘作悶,食納不佳,四肢乏力,舌苔白膩,脈象濡滑。
(2)治則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3)主方二陳平胃散合三子養親湯加減。常用藥:法夏、陳皮、茯苓、蒼朮、厚朴燥濕化痰;炙麻黃、杏仁、紫菀、款冬花宣肺化痰止咳。
如痰濕較重,痰多,脘悶明顯,加橘紅、苡仁、杏仁之類,以增強燥濕化痰之力;證屬寒痰者,加乾薑、細辛以溫化;屬風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風化痰;痰滯食阻,而見痰多胸痞,食欲不振,苔膩脈滑者,可加萊菔子、蘇子順氣降逆、化痰消食。
2.痰熱咳嗽
(1)證候咳嗽,痰色黃稠而難排出,甚或痰中帶血,胸悶,口乾,口苦,咽痛,舌苔黃膩或黃白相兼,脈滑數。
(2)治則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3)主方清金化痰湯加減。常用藥:桑白皮、黃芩、梔子、知母清泄肺熱;杏仁、貝母、瓜蔞、射干、海蛤殼清肺化痰止咳。痰熱壅盛,咳吐膿痰的,加金蕎麥、魚腥草、冬瓜子、石膏、葶藶子等清熱化痰排膿。痰熱傷津,口乾,加沙參、麥冬、天花粉、蘆根清熱養陰生津。
3.肝火犯肺
(1)證候咳嗽氣逆,咳則連聲,甚則咳吐鮮血,或痰帶血絲,胸脅串痛,性急易怒,煩熱口苦,咽喉乾燥,面紅目赤。舌苔薄黃少津,脈象弦數。
(2)治則清肝瀉肺降氣止咳。
(3)主方黛蛤散合瀉白散加味。常用藥:青黛、海蛤売、丹皮清肝火化痰,桑白皮、黃芩、地骨皮清泄肺熱。火熱較盛,咳嗽頻作者,可加貝母、枇杷葉等,咳嗽氣逆,胸悶不舒,可加旋覆花、枳殼降氣平逆;火熱傷津,口乾,加沙參、麥冬、天花粉、蘆根清熱養陰生津。
4.陰虛咳嗽
(1)證候乾咳無痰,或痰少不爽,口乾舌燥,或見咯血。舌紅少苔,脈細數。
(2)治則養陰潤肺,寧嗽止咳。
(3)主方沙參麥冬湯加減。常用藥:沙參、麥冬、天花粉、玉竹養陰潤肺,桑白皮、杏仁、枇杷葉降氣止咳。口乾舌燥甚者,百合、生地養陰潤燥;咳嗽甚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潤肺止咳;咳而氣促,加五味子斂肺止咳。熱傷血絡,咯血者加丹皮、白及、茜草、藕節涼血止血。
5.氣虛咳嗽
(1)證候咳嗽聲低無力,氣短,痰多清稀,神疲,畏風,自汗,易於感冒,苔薄白質淡,脈弱。
(2)治則補益肺氣,化痰寧嗽。
(3)主方補肺湯加減。常用藥:黨參、黃芪,補脾益肺氣;熟地,補腎滋水亦化痰之妙品也;五味酸溫,能斂肺氣;桑白皮甘寒,能瀉肺火;紫菀辛能潤肺,溫能補虛化痰止咳。痰多清稀者,可去桑皮,加白朮、茯苓、款冬花,以增強益氣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
6.陽虛咳嗽
(1)證候咳嗽反覆發作,痰涎清稀,頭眩,心悸,畏寒,肢體沉重,或兼小便不利,舌苔白潤,脈沉滑。
(2)治則溫陽散寒,利水止咳。
(3)主方真武湯合小青龍湯加味。常用藥:附子、桂枝溫陽散寒;白朮、茯苓健脾化痰;麻黃、杏仁宣肺止咳;乾薑、細辛、五味子散寒化飲,斂肺止咳;白芍緩急養陰,防桂附之燥。若氣機不利,胸脅滿悶者,加白芥子、旋覆花祛痰降氣;短氣甚者,加黨參、黃芪益氣補虛。

預防

1.平時注意休息,加強鍛鍊,感冒流行季節小心防護,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以免感染。
2.如出現感冒的症狀表現,及時採取措施或到醫院診治,以防感冒誘發咳嗽。
3.內傷咳嗽的治療要堅持“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在咳嗽經治療好轉後,應繼續堅持中醫中藥的治療,如中藥內服、穴位貼敷、灸法等,通過在緩解期“補虛固本”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去除內傷咳嗽的病理因素。
4.內傷咳嗽的患者,可通過中醫體質辨識,明確體質的類型,針對體質的偏頗有針對性地加強調養,如氣虛質的人平時可服用黨參、黃芪類中藥煮水;陽虛質的人可服用腎氣丸或桂附理中丸;痰濕質的人可服用參苓白朮丸,堅持服用相應的療程以改善體質,減少內傷咳嗽的發作和病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