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腦癱

先天性腦癱

先天性腦癱也就是常說的先天性腦性癱瘓,指在出生前後由於一些原因而導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綜合徵,姿勢異常和中樞性運動障礙為此病的主要表現,偶有患者會伴有行為異常、智力落後、感覺障礙等症狀的發生,且無論病情如何變化,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是恆定不變的。先天性腦癱的誘因眾多,臨床表現變化多樣,是臨床上研究的難點課題之一。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先天性腦癱
  • 英文名稱:congenital cerebral palsy
  • 所屬科室:內科 - 神經內科
  • 發病部位:大腦
  • 主要症狀:運動紊亂,智力低下
  • 主要病因:早產,大腦發育不良
  • 多發群體:新生兒,早產兒,兒童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是否進入醫保:是
  • 常見類型:痙攣型、混合型、強直型、徐動型
病因及相應疾病,鑑別診斷,治療原則,

病因及相應疾病

先天性腦癱的危險因素有以下因素。
1、母親因素
母親因素是產前導致腦癱的重要因素,母親職業中以工人和農民占比重較大;母親年齡過高或過低會使腦癱的發病率增高。母親孕期營養差,導致胎兒大腦和其他器官組織發育不成熟,進一步損傷中樞神經系統,導致腦癱的發生。人工流產導致患腦癱的危險增加。
2、孕期貧血
孕期貧血也是腦癱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提示母體的產前不利因素可能使腦癱發生的危險性增高。
3、新生兒體重
新生兒體重是影響腦癱患兒出生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低出生體重兒與巨大兒發病率是正常體重兒的17.041倍和7.249倍,不難看出,低出生體重兒是先天性腦癱患兒的多發疾病之一,此疾病的發生多與胎兒的不成熟發育相關,其發病原因與早產極其相似。
4、缺血缺氧性腦病、出生窒息、病理性黃疸以及宮內窘迫
缺血缺氧性腦病、出生窒息、病理性黃疸以及宮內窘迫都是先天性腦癱患兒出生的影響因素,幾種危險因素增加發病幾率為9.814倍、15.132倍、12.343倍及23.251倍。當有缺血缺氧發生時,血壓就開始大幅度升高,那么血流量也隨之變化,而這個階段腦血管的調節功能卻在逐漸變弱。可待血壓和血流量恢復到正常範圍內時,腦血管仍保持原來的狀態,最終引發低灌注,低灌注也可單獨誘發缺血缺氧性腦病;等血壓逐漸升高、血壓開始增加時,血管為做到及時的收縮,導致高灌注發生,在此發生過程中常伴有顱內出血和腦水腫的發生。胎兒在孕婦的子宮內出現缺氧症狀的發生,被稱為宮內窘迫。若在臨產及分娩的整個過程中發生缺氧的狀況,會加劇孕期的症狀,最終導致腦性癱瘓的發生.
5、其他
在孕期使用手機的孕婦,因手機所產生的大量輻射可能會導致腦癱患兒的出生,孕婦因電磁輻射導致流產和胎兒畸形率逐年上升。為保證健康嬰兒的出生,孕婦應該注意自身知識水平的提高,從而防止病毒與細菌的入侵;更不能濫用解熱鎮痛類藥物和抗生素,胎兒發育的重要時期便是懷孕的前3個月,在此期間服用此類藥物會增加先天性腦癱患兒的發生率。若重大事件發生在孕期會使孕婦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胎兒的發育。

鑑別診斷

腦癱的表現由於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種各樣,但早期多見:
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則可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腦癱。
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6個月時叫名無反應,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體重增加不良、哺乳無力。
固定姿勢,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勢等。在生後一個月就可見到。
不笑:如果2個月不能微笑、4個月不能大聲笑,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手握拳:如果4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有重要診斷意義。
身體扭轉:3-4個月的嬰兒如有身體扭轉,往往提示錐體外系損傷。
頭不穩定:如4個月俯臥不能抬頭或坐位時頭不能豎直,往往是腦損傷的重要標誌。
斜視: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不能伸手抓物:如4-5個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診斷為智力低下或腦癱。
注視手:6個月以後仍然存在,可考慮為智力低下。有些腦損傷較輕微,在嬰兒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但在嬰兒後半期(6-12個月)。

治療原則

1、藥物治療
均予珠日免疫激活散口服,輕度每次2粒,2次/d;中度每次6粒,2次/d;重度每次6粒,3次/d。
2、運動療法
推四輪車:每天練功8h,上午4h,下午4h,從雙手扶車到單手扶,最後到手離車獨立走。吊環練功法:取2根5m長繩,一端固定,患者牽拉另一端;亦可採取自行吊環練功法,雙手拉環,身體垂直,雙腿抬起。練站法:先練平地站立,再到雙凳站立,再到凳上加磚站立,亦可行單腿站立。太極練法:取一太極球,患者站於球上,保持平衡。走壁法:在長5cm、寬10cm、高40cm的牆壁上行走。鐵板橋:患者雙肩與雙足分置於凳上,身體平躺,保持懸位。躺繩法:有單繩躺法和雙繩躺法。以上方法根據不同病情針對練習,循序漸進。
3、語言療法
每天由1名護士一對一的對患者進行語言訓練,指導患者練習發音、讀字,每天1h。
4、文體療法
每天帶領孩子做遊戲,如釣魚、擊鼓傳球、套圈等,以引起腦癱患兒的練習興趣,提高其整體適應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