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散文

元代散文

元代散文創作的變化和盛衰情況,大抵以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延祐年間(1314~1320)為界線。陳基《孟待制文序集》說“國朝之文凡三變”。中統、至元年間是元代開國初期,當時“風氣開闊,車書混同”,文壇上呈現一片新氣象,作家胸懷開拓,都想有所作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代散文
  • 外文名:Prose of the Yuan Dynasty
  • 朝代:元代
  • 國家:中國
  • 類型:文學
元宋散文對比,變化和盛衰,

元宋散文對比

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遠為遜色。自唐代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到了北宋歐陽修蘇軾等人出來,人才輩出,風格多樣,盛極一時。但過後南北分裂,不管金朝南宋,散文創作就走下坡路,盛況難繼。雖然元代散文也出現了一些著名作者,不乏可讀可觀的篇章,但總的說來,抒情寫景的作品甚少,大都是經世致用,歌功頌德的論說文字,絕大多數缺乏自由抒發個人思想感情的作品,蘇天爵搜羅元代詩文編選的《散文類》,即體現了這一特點。

變化和盛衰

元代散文創作的變化和盛衰情況,大抵以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延祐年間(1314~1320)為界線。陳基《孟待制文序集》說“國朝之文凡三變”。中統、至元年間是元代開國初期,當時“風氣開闊,車書混同”,文壇上呈現一片新氣象,作家胸懷開拓,都想有所作為。到了延祐年間,時代承平,生活安定,作家“歷金石以激和平之音,肆雕鐫以篆忠厚之璞。”文章寫得“峭刻森嚴”,自然有時也被人目為淺近,殆至天曆,作者“擺落凡近,憲章往哲”。這就是陳基所說的元代散文三個時期三種不同的特點。但歐陽玄的<潛溪後集序>中說:“中統、至元之文龐以蔚,元貞、大德之文暢而腴,至大、延祐之文麗而貞,泰定、天曆之文贍以雄。”他把元代散文分為四期,還不包括天順、至正時期。陳基和歐陽玄的說法也有相同之點,除了為歐陽玄突出的元貞、大德以外,其他三個年代的劃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他們都沒有講到元末散文情況。王禕<宣城貢公文集序>中說到元末“文學之士”寥寥的情況:“今天子元統以來,致治為尤盛,而文學之士至於今則遂以日繼淪謝而幾於寥寥矣。”他說只有貢師泰的文章“氣充而能暢,辭嚴而有體,講道學則精而不鑿,陳政理則辨而不夸,誠足以成一家文言而繼前人之緒矣。”自然,除貢師泰外,元末有名的散文家尚有李孝光、陳基、楊維楨等人。
元代散文
元王朝正式建立後統治時間不到百年,一般說來,散文發展可以延祐為界,分為兩期。前期有郝經戴表元袁桷姚燧姚樞任士林吳澂、趙孟、楊奐、王惲、程鉅夫。這些人多數是金、宋遺民。文章古樸,時露懷念故土的思想感情。中後期作家有吳澄鄧文原馬祖常元明善虞集吳萊黃溍歐陽玄柳貫陳旅蘇天爵楊維禎等人。他們大都生活在元代由盛而衰時期,於和平雅淡之中,時有離亂困苦的嘆息聲音。中後期散文中封建道德的忠孝節義,大抵比前期更加濃郁。延祐初,恢復停止了78年的科舉,程文海皇慶二年代皇帝寫了一個《科舉詔》說:“舉人宜以德行為首,試藝則以經術為先,詞章次之。浮華過實,朕所不取。”所謂浮華過實,就是說寫文章不要過多地流露感情,對人對事不要描寫,少用形容辭。至於“德行”、“經術”自然是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封建行為準則。想作官的人,就得參加考試,就得寫迎合統治者口味的文章。這種風氣形成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散文創作。
元代散文比起宋朝和唐朝來,沒有大作家,也沒有膾炙人口的作品。明人王世貞因此說有元一代無文章,這當然是過於絕對的說法。在前期作家中,戴表元的散文,清深雅潔,《送張叔夏西遊序》、《寒光亭記》、《清峙軒記》等篇,清潔而有新意,文辭生動。趙孟是一位作家,同時也是畫家。他的題畫文,文中有畫。如《吳興山水清遠圖記》記畫中山水的位置,山上的樹木土石,山下的水中葭葦,使人讀後如身臨其境。《題李仲賓野竹圖並序》說:“此野竹圖尤詭怪奇崛,窮竹之變,枝葉繁而不亂,可謂毫髮無遺恨矣”。即使不對照畫圖,從這段散文也可以想像出那幅畫面來。王惲的《烈婦胡氏傳》寫一個柔弱婦女抽刀殺虎救夫,寫這個女人由於“知有夫而不知有虎”,真摯的愛情使她勇氣百倍。後期作家虞集的《陳炤小傳》、《答劉桂隱書》褒揚忠於趙宋的人物,寓意深遠。楊奐的<汴故宮記>記述北宋的大內遺蹟甚詳。與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對照著看,可發人深思。馬祖常的《記河外事》,柳貫的<送段吉甫州判序>論說國家應該重視人才的培養,文理相彰。黃溍的《說水贈春卿》,構想奇妙。此外象張養浩《濟南龍洞山記》、宋本的《水木清華亭記》、杜本的《懷友軒記》、謝應芳的《送趙縣尹之安仁序》、姚燧的《序牡丹》、《送李茂卿序》、許有壬的《文丞相傳序》、楊維禎的<耕間堂記>和<槐陰亭記>等,都寫得比較出色,堪稱佳作。李孝光的《大龍湫記》,以傳神的筆觸描繪雁盪山大龍湫瀑布,情景相融,是元代遊記散文中的出類拔萃之作,幾乎可以和唐代柳宗元、宋代歐陽修的遊記文比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