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1989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圖書)

倫理學(1989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圖書)

《倫理學》是1989年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倫理學
  • 作者:羅國傑
  • 頁數:478頁
  • 定價:19.80元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1989-1-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第1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這本《倫理學》是在1982年出版的《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基礎上,重新編寫的一本高等學校倫理學教材。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自從198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來,已經整整過去了六個年頭。在這六年中,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改革和開放,不但衝破了僵化的經濟體制,使經濟活躍發展,而且促進了政治民主化的進程,使民族精神也獲得了新的解放。與此同時,我國的倫理學理論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道德實踐方面也發生了明顯的進步和歷史性的變化。正是由於這種原因,六年前出版的《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已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必須進行修訂或者重新編寫了。 這本《倫理學》,無論是從體系框架看,還是從章節內容看,都可以說是一本與原書《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有顯著不同的新書。本書依據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國情,依據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後所出現的利益關係的新變化,力求客觀地分析我國現階段的道德關係,注意目前廣大人民的道德水平及其不同層次,對有關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重大理論問題,試圖進行新的概括、新的論證、新的分析和新的突破。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在物質文明建設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國人民的道德要求、道德水平和道德覺悟將依著何種趨勢向前發展,這是近幾年來很多人都在努力探索的問題。長期的封建主義道德關係這一巨大的“因襲的重擔”,直到今天還沉重地壓在我們很多人肩上,使我們在道德生活的大道上步履維艱,難以大步地向前邁進。我們越是想改革,越是想在道德生活中向前邁出一步,就越會痛切地感到封建的道德教條,封建的重義貶利、忽視個人正當利益的道德觀念,封建的道德意識,封建的裙帶關係,封建的等級意識,封建的幫派體系,封建的愚忠愚孝,封建的哥們義氣,封建的父貴子榮,封建的嫡長遺傳,封建的宗族關係,封建的按資排輩,封建的榮辱網路體系等等,還象一具埋掉的死屍,不斷發散著腐爛的、令人窒息的臭味;象一個巨大的道德幽靈,盤桓在中國的上空;象一張穿不透的網,籠罩於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人際關係中間——這一切都顯示出令人難以置信的魔力,不斷地扭曲我國社會中的政治關係和倫理關係。因此,為了使我國廣大人民的倫理道德水平,能隨著我國四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向上升華,我們必須下大力氣去反對封建道德教條和一切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封建意識。正是由於這一原因,本書在修改過程中,力求消除封建道德的影響,注意到束縛個人、壓制個人的封建觀念對人們的禁錮,注意到個人利益同整體利益的關係,注意到個人正當利益的保護,注意到自我意識的發展,注意到在社會生活中的人格尊嚴、道德理想和道德自律,注意到道德的自我選擇,注意到道德的自我完善,強調道德是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強調倫理學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人們在更廣泛、更全面的意義上完善自我、完善他人和完善社會。 在長期的封閉之後,1980年以來,我國終於在對內實行改革的同時,採取了對外開放的政策。對外開放打開了我們的眼界,開闊了我們的思路,增長了我們的見識。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國的生產力,我國不得不採取措施儘快地吸收外國的先進技術。與此同時,西方的政治、文化和道德理論,資產階級的倫理價值取向和人生目的,也都通過各種渠道,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長期被蒙蔽的眼睛明亮了,長期被堵塞的耳朵聰慧了,但卻又有點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我們不應當害怕這種現象的出現。害怕是無用的,也是幼稚的,正象一切好事總要伴隨著“壞”的方面一樣,它是開放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現象。窗戶打開了,人們得到新鮮空氣的同時,蒼蠅蚊子也飛了進來。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進行比較和鑑別,從而改造和吸收其有用的部分,批判、揚棄其有害的部分。在倫理學領域中,對於資產階級思想家們在上升時期所提倡的人道主義、公正觀念、自我意識和個人尊嚴等等思想,在今天某些特殊情況下,還可以批判地加以繼承。同時,對他們所宣揚的利己主義、個人主義、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價值觀,則是我們所必須摒棄的。利己主義和個人主義(或者稱之為溫和的利己主義),儘管就其思想體系、理論闡釋和內容要求來說都是不同的,但從其實質來看,二者都以個人為中心,都強調個人利益的至上性,都主張把發展個人作為最終目的,並反對社會對個人的制約。利己主義又總是和享樂主義相聯繫的,把個人的權力、私慾、享樂,作為人生價值的最終目的。這種腐朽思想只能把人類社會引向混亂。正如人們所說,這是一種魔性的欲望,它要把自我作為宇宙的中心,它不是要社會進步、社會發展,而是為了獲得個人的權力、財產、享受而不擇手段、為所欲為,最終將會給社會帶來危害。

作品目錄

第一章 論理學的對象、方法與任務第二章 道德的起源與本質
第一節 倫理學的對象
第一節 道德起源的歷史前提
一、人類道德思考的發展與倫理學的產生
一、道德與人類活動
二、對倫理學研究對象的不同理解
二、道德與社會關係
三、倫理學的基本問題
三、道德和社會意識
第二節 倫理學研究的方法
第二節 原始道德的發生
一、一般的科學方法
一、原始道德發生的前奏期
二、社會科學的方法
二、原始道德發生的萌芽期
三、作為具體科學的倫理學的特殊方法
三、原始道德發生的形成期
第三節 倫理學的任務
第三節 道德的本質
一、科學地論證和闡述道德的起源、本質、發展及其規律
一、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
二、概括和闡明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的規範體系
二、道德是特殊的規範調解方式
三、研究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理想有道德的新人的成長規律
三、道德是一種實踐精神
四、批判舊道德 更新舊觀念
第三章 道德的結構、功能和運行機制第四章 道德的歷史發展及其規律性
第一節 道德的結構模式
第一節 道德的歷史類型
一、道德的結構態勢
一、原始社會的道德
二、道德的社會結構模式
二、奴隸社會的道德
三、道德的個體結構模式
三、封建社會的道德
四、社會道德與個體道德的辯證統一
四、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
第二節 道德的社會功能
第二節 道德發展的規律性
一、道德的基本社會功能
一、道德隨經濟的發展而發展
二、道德認識功能的特殊性
二、道德的曲折前進過程
三、道德調節功能的特殊性
三、道德文化的批判和繼承
第三節 道德的運行機制
第三節 中國傳統倫理的基本特點
一、道德運行的目標體系
一、傳統倫理的肯定方面
二、道德運行的外部機制
二、傳統倫理的否定方面
三、道德運行的內部機制
三、對待中國傳統倫理的兩種傾向
四、道德運行的軌跡
第五章 道德原則第六章 道德規範
第一節 個人的概念與集體的概念
第一節 道德規範概說
一、什麼是個人
一、道德規範的性質
二、什麼是集體
二、道德規範的責現形式
三、集體中的個人與個人組成的集體
第二節 道德規範的他律性
第二節 社會主義團隊精神原則
一、道德規範的外在約束力
一、確立團隊精神原則的依據
二、道德規範的外在導向功能
二、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辯證統一
三、自我犧牲精神
第三節 道德規範的自律性
第三節功利主義、個人主義或利己主義、利他主義
一、道德規範從他律向自律的轉換
二、道德主體自身的意志約束
二、個人主義與利己主義
三、道德良心
三、利他主義
第七章 社會主義道德規範體系及道德要求的層次性第八章 職業道德
第一節 社會主義道德規範體系及其層次性
第一節 職業道德的形成和發展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同道德規範之間的對立
一、職業道德的界說
二、社會主義道德規範體系及其層次性
二、職業道德的歷史考察
第二節 社會主義公共生活中的一般道德要求
一、社會主義公共生活規則
第二節 職業道德的特徵、要素和模式
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
一、職業道德的主要特徵
第三節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職業道德的基本要素
一、“五愛”道德規範要求的主要內容
三、職業道德的結構模式
二、“五愛”道德規範提出的根據及其意義
第三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職業道德建設
第四節 社會主義社會道德的最高要求
一、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
一、共產主義道德的發展及其主要要求
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產業內涵
二、社會主義道德與共產主義道德的聯繫與區別
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職業道德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