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倫理學

教育倫理學

教育倫理學(Pädagogische Ethik)是一門由教育學與倫理學整合而成的學科。主要在探討教師職業倫理相關的問題。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齊(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曾經在其所撰的《隱士的黃昏》(Die Abendstunde eines Einsiedlers)中,從基督宗教的觀點,將人神關係與父子關係類比,以作為人際關係建構的基礎,並且套用到教育關係之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倫理學
  • 定義:由教育學與倫理學整合而成的學科
  • 主要研討:教師職業倫理相關的問題
  • 相關書籍:《隱士的黃昏》
  • 作者:教育家裴斯塔洛齊
  • 時間:十八世紀
發展,研究對象,模式及效果,探析,價值及依據,核心原則,功能向度,展望,相關書籍,主要內容,目錄,

發展

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齊(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曾經在其所撰的《隱士的黃昏》(Die Abendstunde eines Einsiedlers)中,從基督宗教的觀點,將人神關係與父子關係類比,以作為人際關係建構的基礎,並且套用到教育關係之中。
同時,德國教育家塞勒爾(Johann Michael Sailer, 1751-1832)也倡議教育倫理學問題的研究。
其後,1920年代,價值教育學(Wertpädagogik)的提出,也涉及教育倫理學先前圖像的探究,並且提出許多有關教育中正確和合法的問題,對於教育倫理學的建立相當重要。
此外,教育家杜普·霍華德(Heinrich Döpp Vorwald, 1902-1977)支持教育實在論者的看法,聯繫精神科學教育學的傳統,從科學的觀點探討教育倫理的問題,對於教育倫理學的建立貢獻很大。
德國教育家邊寧(Alfons Benning)首先在1980年出版《教育倫理學》 ,探討了教育倫理學的基礎,包括教育倫理學的結構以及教育的倫理責任等。
其次,美國教育家索提斯( Jonas F. Soltis )和史崔克( Kenneth A. Strike )在1985年出版《教學倫理學》( The ethics of teaching ),探討教學論理的問題。再次,德國教育家嘉姆(Hans-Jochen Gamm 1925-)於1988年出版《教育倫理學》,探討教育關係的問題。
又次,德國教育家歐克斯(Jürgen Oelkers)於1992年出版《教育倫理學》,探討教育倫理學的問題、實際的原則和展望等。
其後,中國教育家詹棟樑在1996年出版《教育倫理學》,探討教育倫理問題。接著,英國教育家卡爾(David Carr)在2000年出版《教學倫理》,探討教學倫理的問題。
最後,中國教育家賈馥茗在2004年出版《教育倫理學》,探討教育倫理問題。

研究對象

歐美、日本、前蘇聯教育倫理學研究對象可概括為道德教育、教師職業道德和教育的社會倫理基礎三種類型。中國教育倫理學一直未突破教師職業道德的研究架構。 教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切教育領域內的道德現象。
教育倫理學應當研究教育同經濟及其他社會現象的關係,不能把教育倫理學研究對象同教師倫理學、德育原理等學科研究對象相混淆。

模式及效果

教育倫理學的界定教育倫理學是教育學與倫理學的交叉學科,是研究教育管理和教師勞動過程中倫理道德
問題的綜合性學科。儘管教育倫理的思想在中外古已有之,但作為一門獨立的系統的學科則相對較晚。在高校尤其在師範高校,教育倫理學往往作為“兩課”中的必修課在師範本科生中開設,其最終從教育哲學的角度對在教育過程中實現教育目能所有基本要素中的倫理因素進行闡述,從而探討在培養入這個教育根本目的中的倫理精神和倫理價值以及教育倫理的規律。教育倫理學的主要授課大綱如下:
1.教育倫理學的建立;
2.人類的倫理傾向;
3.教育的倫理原則;
4.教育倫理學思想
5.教育倫理學概念;
6.教育倫理學理論
7.師資培育的教育;
8.教師的專業精神;
9.教師的教育信念
10.良心教育的探討;
11.師生關係的探究;
12.教學倫理的概念;
13.輔導倫理的理念;
14.校園倫理的建立;
15.教育倫理學的套用。

探析

教育倫理學是一門研究教育與人的生存和發展的合理性、價值性的關係的學科。教育的本質是善的,但是違背教育本質善的教育思想和行為直接侵害的是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因此,教育倫理學就是要對整個教育以及各種思想、具體的教育現象進行人文關照,以省察和規範合理性及價值性。

價值及依據

教育倫理學屬於套用倫理學領域的價值實踐科學。教育倫理的價值功能在於使教育的本體價值得以最大效度地發揮,使人類對教育的需要得以更好的滿足,使人的生命本質在教育中及其影響後得以真正提升。這體現了教育倫理學的終極價值關懷。其合理性依據是:合乎教育自身的發展規律,符合人的發展規律,合乎社會的發展規律以及善的理念。

核心原則

中國教育制度變革必須加強教育制度倫理的探究。教育公正是教育制度倫理應堅持的一個核心原則。教育公正問題是世界各國都存在的重大問題,直接影響國家的穩定和發展。中國的教育不公正現象集中表現在五個方面,即城鄉之間,東西部地區之間,高低收入兩個群體之間,流動人口與固定居住人口之間以及高等學校招生制度中都存在著教育不公正現象,闡述了這些現象的表現形式,產生原因及相應的解決辦法。最後指出優先完成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十分必要,效果最佳。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態度轉換和視野轉換,教育界基本確立了教育公正原則。當前,有必要繼續大力倡導和堅持這一核心原則,其具體現實要求是:第一,在教育改革發展中,堅持教育公正優先的理念;第二,促進區域間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消除人為造成的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和學生之間的等級差異,平等對待城鄉教育、所有學校和每個學生;第三,依靠程式公正約束權力運作,使公正的制度安排化為公正的教育和管理行動。

功能向度

教育倫理學作為倫理學重要的分支學科,二十年來既取得了喜人的研究成果,又存在某些研究上的不足。要克服這些不足,使教育倫理學的研究水平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進入更高層次,教育倫理學必須努力彰顯自身的學科個性,完善本學科的研究視域,使所設定的價值目標對處於不同德性層次的教育者都具有導向意義,還必須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以激勵具有較高德性的教育者向更高的善追求。教育倫理具有貶抑教育行為之惡和顯揚教育行為之善兩個功能向度。前者需要從規範性層面上,通過教育倫理建設來探尋教育善的實現路徑;後者需要從主體性層面上,通過倫理建設來探尋教育善的實現路徑。

展望

英、美、日本、前蘇聯教育倫理學經歷了作為道德教育、教師職業道德和教育的倫理基礎研究三個時期。中國教育倫理學研究受外來影響比較大,也明顯地體現為相應的三個研究階段。當今,作為道德教育研究的早期教育倫理學已被德育原理所取代,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研究的傳統教育倫理學已被教師倫理學所取代,教育倫理學正在發生新的重大變化,即以教育的自身倫理基礎為研究對象。這一重大轉變必將對教育倫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相關書籍

主要內容

教育倫理學新編》是由賈新奇博士編寫的。教育在今天的發展狀況是很成問題的。它被看作與其它任何職業一樣的職業,被看作與其他任何一種職業一樣僅僅是一種具體技藝,與其他職業的技藝無所謂高下的技藝。於是,對一個學生來說,重要的只是從教師那裡學到某種技藝,主要是謀生的技藝,至於心靈的健全發展,這個對學生未來人生的至為重要的東西,他甚至從未聽說過。我並不是說,教師不要交給學生技藝。專門的技術教育當然是要教學生職業技藝的。我只是說,即使這些學科的教育,教育者也需要把如何使用技藝才是好的方式,以及恰當地運用職業的技藝對學生的未來的好的生活(作為一個從業者的和作為一個人的好的生活)的重要影響,講給學生,並以身示範。在這種教育發展狀況底下,同樣地,對教師來說,重要的只是不斷發明新的技藝,新的把一種技藝傳授給學生的教育技術學。於是,這又成了專門的職業,這些技術在不斷翻新,有人可以今天為你發明一種教育技術,明天給你發明一種更新的教育技術,卻全不了解教育為何物。但是,儘管新的發明不斷,人們卻越來越看到,不僅學生的心靈,而且教師的心靈,都變得對人和人生渾然無覺和麻木。同時,人們卻發現自己面對著人生的數不清的、並且還在不斷冒出來的問題。在對技術的信仰下,人們只能渴望不斷獲得新的技術的偉力,去砍掉那個多頭怪獸的不斷新冒出來的頭。或許,一個人只有在盛年之後,才能多少有些能力反省這樣的教育造成的問題,並且多少做些努力來做一些自我矯正。但是,人們在這時將有理由問:那么教育做什麼去了?
《教育倫理學新編》《教育倫理學新編》

目錄

第1章緒論
第一節從日常倫理道德觀念到倫理學
第二節從倫理學到教育倫理學
第三節教育倫理學能做些什麼
第2章教育倫理學中的善惡判斷
第一節善惡判斷標準的確立:三種模式
第二節對三種模式的簡單評析
第三節教育善惡標準的主體性
第3章學校的相對自主性
第一節學校的自主性
第二節學校自主性的歷史演變
第三節如何認識現代西方社會的學校自主性
第4章學校與社會利益關係的調節
第一節社會利益關係的公正性
第二節教育資源的分配與社會公正的實現
第三節教育公正實現的可能性
第5章教師的職業觀
第一節教師職業觀的類型
第二節近年來中國教師職業觀的變遷
第三節自利性職業觀應有的限度
第6章教師職業實踐中的道德衝突
第一節教師職業道德與自我利益的衝突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與自我利益的衝突(續)
第三節教師職業道德與自我利益的衝突(續)
第四節教師職業道德與外部規定的衝突
第五節教師職業道德與外部規定的衝突(續)
第7章教師職業實踐中的道德衝突(續)
第一節教師職業道德與情緒、情感的衝突
第二節教師的道德困境
第8章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要素與培養
第一節教師職業道德的構成要素
第二節教師道德素質的培養
第9章學生及其學習觀
第一節學習動機及其類型
第二節學習動機的形成基礎
第三節自利性學習動機的影響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1
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要求(試行草案)
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1991年)
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1997年)
附錄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後記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