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指導教學

個別指導教學

個別指導教學,是教學組織形式之一。除了個別指導教學,還有集體教學和小組教學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為了克服集體教學進度整齊劃一難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的缺點,個別教學被人們重新提倡並重視起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個別指導教學
  • 外文名:individually guided education
  • 所屬學科:教育學,心理學
  • 目的:解決學習中的個體差異
具體概念,相關概念,個別指導性教學,學習的個別化趨勢,其它教學組織形式,集體教學,小組教學,

具體概念

學習是學生個人作為主體的活動,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自己的內部認知的過程,必須以較強的學習動機做支持,當學習內容合適學生自身特性,採用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時,就會收到較理想的學習效果。
個別指導教學是解決個別差異問題的理想形式。
個別指導教學並不僅僅是教師個別地教,讓學生個別地學,更重要的是明確對每位學生進行最適當的教學,設計滿足每位學生要求的教學計畫,採用適合每一個人的特點的教學方法。

相關概念

個別指導性教學

簡稱IPI。一種個別化教學體系, 由美國匹茲堡大學學習研究開發中心研究提出。其基本思想是,針對學習者的能力與學習結果,設計個別指導的內容和程式。
要點是:(1)首先把各個教學科目的教育目標,設計成教學單元。
(2)詳細診斷學生的學習狀況,繼而進一步分析、追蹤學習進步的水平。
(3)依照學習者的需要準備教材及教學媒體,以供學習者選擇使用。
(4)進行正確有效的學習測量。
(5)由學習動機、學力情況來決定選擇適當的教材。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不必按傳統的課題安排學習,教師可根據學生當前的學習需要對他們進行個別指導,並用絕對標準進行評定。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和調整個別指導計畫。

學習的個別化趨勢

未來教育學家指出的未來教育的重要特徵之一。在教育思想上表現為重視學生的興趣、能力、心理結構特徵等方面的差異,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特徵。在教學組織上表現為實施個別化教學,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途徑、學習方式、學習時間和學習進度進行自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個別指導,取消集體同步學習的組織形式。

其它教學組織形式

集體教學

又叫做“班級授課制”,這是一種將學生按年齡、學習程度分成固定人數的班,教師以班為單位,按各門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組織教材並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按固定的時間表進行連續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
班級授課制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古代,各國學校採用的是個別教學的形式,這樣的教學規模小、速度慢,教學效果一般都很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於公元16、17世紀間西歐的一些學校里就出現了集體教學的形式。
班級授課制與個別教學相比,具有很大優越性,主要特點有:
①把學生按年齡和知識水平編成固定的班級集體,教師同時對班集體進行教學,每屆學年結束時,班級學生統一升級一次,大大加強了教學的組織性。
②教學內容統一。班級分科教學,內容基本一致,這為教學內容的擴大化提供了條件,也相應地要求教師按照學科專業進行教學。
③教學以課時為單位。“課”是把學科內容劃分成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銜接的部分。每堂課講授一門學科,把每一課規定在統一的時間內,一課一課地進行教學。課與課之間安排休息時間,學科與學科之間可以交替上課,以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需要。
班級授課制,可以使少數教師面對眾多的學生進行集體教學,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當然也有極明顯的弊端:由於強調了集體教學,全班使用同一教材,按一個進度教學,不易照顧個別差異與不同要求;由於多由教師講授,不易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獨立性; 由於主要學習系統書本知識,動手實踐機會少,易脫離實際。儘管如此,集體教學這一組織形式至今仍是世界範圍內各國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

小組教學

小組教學指的是將兩人以上的學生編成一個小組,以各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這種教學形式可以有效地彌補集體教學的某些不足,給予教師和學生面對面密切接觸、相互交流的機會,是培養健全人格、促使個體社會化的有效途徑。它有利於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
小組教育的關鍵在於有效地分組。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的效果,與編組的方法和學習活動的形態有著密切的聯繫。
一般來說,有三種基本方法:第一,按照座位順序隨機挑選的方法。第二,以課題和活動為基礎按學生的主觀願望分組的方法。第三,考慮學生智慧型水平以及各種參數的分組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