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輔導

1965年,盧仲衡開始根據一些心理學原則編寫實驗教材,並進行實驗。實驗初始階段,只限於國中數學一個學科,俗稱“三本教學”。

“文革”期間,實驗夭折兩次。1981年春,“三本教學”被當時的中科院心理所所長潘菽更名為“自學輔導教學”並沿用至今。1982年,由盧仲衡主編的《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材》由教育部批准正式出版,此項實驗擴大到22個省市的177個實驗班。1987年,總結其研究成果的專著《自學輔導心理學》出版,實驗擴展到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5000多個實驗班。1989年,《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材》由原國家教委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批准為正式試用教材。1990年,《自學輔導心理學》獲原國家教委全國教育科學建國40周年優秀成果一等獎。1994年,《中學數學自學輔導教材》經原國家教委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作為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列入全國普通初級中學教學用書。同時,全國教育科學“七五”規劃研究課題---“自學輔導教學促進認知過程的發展”,全國教育科學“八五”規劃研究課題---“國中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結構心理因素的實驗研究”,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研究課題---“自學輔導教學促進學生自學能力、自學習慣、自學信心的成長與遷移”,都展現了該實驗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歷程。至2002年,盧仲衡去世,由於種種原因,此項實驗終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學輔導
  • 時間:1965年
  • 別名:研究法
  • 提出人:盧仲衡
自學法概述,自學輔導的特點,自學輔導的方式,自學輔導的要求,

自學法概述

又稱研究法。在教師指導下,使學生通過自學而掌握知識的方法。一般做法是,學生根據教師預定的教材,指定的作業或自學材料進行自學或做練習,教師適當指導、答疑和小結。這種教學法,以學生自學為主,有利於培養自學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自學輔導的特點

自學輔導的主要特點是,重視個性差異,把教學的重心,由教師的注入,改變為學生的自學。辛亥革命後,這種方法傳入中國,稱為“自學輔導主義”。當時採用自學輔導法,是企圖改變教學中重教不重學的缺點和偏向;並解決許多國小實行複式教學輔導學生自學的問題。1915年,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國小已在語文教學中採用自學輔導法。以後這一教學方法,被普遍採用。自學輔導法一般用於國小三年級以上的學生。

自學輔導的方式

自學輔導可以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主要有:①分節制,即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劃出一部分時間,專用以指導學生自學。例如用10分鐘時間檢查複習舊課,15分鐘時間用於指定功課,其餘時間專用於指導學生自學。②復節制,即把兩節課連線起來,前一節課用以檢查複習舊課,或從事其他班級活動,後一節課指導學生自學新課。③課外自學制,即在每日正課結束後,規定一定時間,專用於輔導學生自學。一般以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為對象,也有規定全體學生都參加的。

自學輔導的要求

運用自學輔導法,一般要求:布置自學的內容、要求和做法要明確、適當,要照顧學生自學能力上的個別差異,激發他們自學的熱情和興趣;根據學科特點,加強自學方法的指導,如指導學生閱讀、使用工具書、蒐集資料、寫讀書筆記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意觀察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檢查和肯定學生自學的成果,解決學生自學中的疑難問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學環境和條件,如保持教室環境的安靜,妥善地準備自學必需的學習工具等,使他們能專心致志地學習,提高自學效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