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缺失

信用缺失

信用是奠定市場經濟的基石,是維繫社會經濟生活正常秩序的道德準繩。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是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和基本內容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用缺失
  • 外文名:Credit Default
  • 總體影響: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 危害:銀行信用危機,商業萎縮等
  • 解決辦法:構築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
基本介紹,綜述,作用,表現及原因,三角債,銀行危機,違規操作,假冒品泛濫,對策,法制建設,個人信用,企業信用,加強宣傳,完善措施,

基本介紹

綜述

近年來,伴隨著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步伐的加快,信用問題開始成為制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突出問題。有鑒於此,本文在首先考察了信用在建設現代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作用之後,繼而對當代信用缺失的表現、原因及如何應對等問題作初步探討。
構築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然而,隨著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程的加快,與規範的市場經濟相脫節的道德失范、信用缺失的現象日益凸現,已成為制約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有感於此,本文首先對當代信用缺失的表現、產生原因及應對措施作了一定的闡釋和探討,以期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重視。

作用

1、信用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徵之一,就是建立在對資產的使用者充分信任基礎之上的企業資產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從現代企業制度的最典型組織形式來看,作為企業資產的所有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就是通過投資入股的方式,將眾多分散的小額資產交給資產的使用者--企業經理人,從而形成獨立的企業法人財產。現代企業的組織領導者憑藉以企業資產為後盾形成的企業信用,獨立開展經濟活動。換言之,現代企業制度是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礎之上的。
2、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中一種無形的社會資源,是最佳化資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作為一種無形的社會資源,信用程度的高低、信用資源的大小直接影響市場經濟主體參與社會分工的程度、分工利益的大小,並間接影響到社會分工的發展。從而產生更高的社會生產力;另一方面,信用的存在,促使資源從使用效率低的用途轉向使用效率高的用途,加速資源在不同行業間的自由流動,促進資本的再分配和利潤的平均化。
3、信用可以節省市場經濟運行中的流通費用,加速資本周轉,降低交易成本。多種信用工具的存在,不僅可以減少現金流通,而且可以促使一些債權、債務相互抵消更為方便快捷地進行,這就大大節約了與現金流通有關的各項費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信用的發展還能夠加速商品的銷售速度,促進資本的快速周轉,提高全社會的資本利用效率。就全社會而言,良好的信用大大降低了社會的管理成本。
4、信用可以加速資本的集中和積累,擴大經濟活動的範圍和規模,提升經濟活動的層次與水平,企業可以從中最大限度地分享規模經濟效益。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證券市場的發展,不僅將社會上分散的、小額的閒散資金集中起來,投入到生產領域中去,加速資本的形成與積累;而且使原本個人、企業及國家不可能完成的經濟活動通過信用合作的方式得到順利進行,從而有利於擴大社會經濟活動的整體規模,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資源。

表現及原因

三角債

企業之間相互拖欠三角債,商業信用呈萎縮狀態。一方面,企業之間的"三角債"(即逾期應收帳款)居高不下,已成為經濟運行中一大頑症。據統計,我國企業80%以上長期受"三角債"困擾。1998年全國法院受理的經濟糾紛和債權債務民事糾紛案件為289萬件,約占法院全部受理案件的51%。另一方面,由於信譽缺乏,不少企業寧願放棄大量定單和客戶,也不肯採取信用結算方式,交易向現金交易、以貨易貨等原始方式退化。

銀行危機

大量企業任意逃廢銀行債務,銀企之間陷入信用危機。許多企業利用改制之機,通過不規範的破產、分立、兼併、合併、承包、租賃、拍賣、出售等方式逃廢、懸空銀行債務;有的企業還利用多頭開戶、坐支現金等方式逃避銀行監督,拒還銀行貸款,嚴重損害了銀行債權人的利益。企業惡意逃廢銀行債務,造成銀行惜貸,致使銀企之間的關係幾度陷入信用危機。

違規操作

證券市場信用嚴重不足,各種違規操作層出不窮。首先表現在不少公司不惜做假帳,通過編制虛假財務報表獲得上市資格;上市之後,或大搞關聯交易,或加快應收帳款的增長,或調增營業外收入,通過虛假贏利,獲取配股資格,致使除了股價波動帶來的收益外,股民從上市公司拿到的收益很少高過銀行利息。其次表現為社會中介組織信用匱乏。資產評估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師事務所等中介組織,在執業過程中普遍存在嚴重的作假現象。

假冒品泛濫

假冒偽劣商品泛濫成災,制假販假活動十分猖獗。以劣充優、以次充好等欺詐失信行為嚴重衝擊著商業信用和消費信用領域。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2000年消費者對虛假廣告、假冒商品、計量不足、欺詐欺銷等廠商失信行為的投訴案件就達12.5萬件之多。
我國目前信用缺失的產生原因,既有巨觀因素,也有微觀因素;既有體制的障礙,也有管理上的漏洞。歸納起來,主要有社會信用的法律約束和保障機制乏力,已有的法律、法規對契約關係的維護和對債權人的利益保護不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存在地方干擾、行政干擾的問題;在民事、經濟等案件中普遍存在著重審判、輕執行的現象,判決執行軟弱無力,從而形成無法可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其次是徵信體系不健全。以信用為經營對象的資信公司還十分匱乏,企業和個人的信用狀況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評估。再是計畫經濟時期遺留的企業與企業、企業與銀行之間產權界定的不明晰,使企業信用觀念淡化,給信用缺失的風險造成一定的可乘之機。特別是觀念的偏錯和道德的淪喪。從而使交易行為的客觀規則,交易行為主體的信用觀念處於渙散的狀態。

對策

法制建設

加強法制建設,為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提供法制保障。
一要加快立法進程。制定一套完整、系統的規範信用活動的專門法律,以明確信用主體行為的法律責任,為信用管理提供法律依據。二要加大執法力度。剔除地方保護、人情關係等干擾案件正常審理及審判因素的影響,使法律真正成為維護信用關係,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追究違約侵權責任的有力武器。

個人信用

建立企業和個人信用聯合徵信、信用評級、信用信息披露三大制度,為綜合治理社會信用缺失,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構築技術平台。
(1)開展聯合徵信活動,建立企業和個人公共信用信息資料庫。可以選擇特許經營模式,充分利用工商、質監、財政稅務、審計、法務部門現有資料,和銀行系統的信貸信息登記資詢制度,成立社會誠信信息諮詢公司,並建立相對完善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資料庫。
(2)完善信用評級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評估準則、評估辦法和管理辦法。通過信用評級,促使企業和個人更加重視自身信譽在市場經濟中的價值。
(3)建立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形成信用的社會監督與約束機制。

企業信用

構建企業信用公示制度,培育多元的社會信用中介結構,為綜合治理社會信用環境,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提供組織保證。由各地工商部門牽頭,建立"企業信用工程資料庫"。該資料庫記錄的內容主要包括當地各類企業所獲各級各類榮譽情況,銀行信用等級,企業之間交易的不良記錄情況,未經法務部門裁決或仲裁機構仲裁過的經濟糾紛、商業欺詐,稅收上繳情況,簽訂契約的履約情況等。這些記錄都在電腦觸控螢幕幕上向社會公布。同時,建立社會信用中介機構與其他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的聯通互補機制。制訂信用中介服務業的行業規範,從業標準以及行業的各種規章制度,促進行業自律發展。

加強宣傳

加強輿論宣傳教育,讓"誠實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為綜合治理社會信用環境,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提供社會倫理基礎。要把強化信用意識,把信用道德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素和精神支柱。通過宣傳教育,讓每個公民都懂得,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信用已成為每個人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無形資本,恪守信用乃是每個人應當具有的生存理念之一,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道德氛圍和講信用的良好風氣。

完善措施

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為綜合治理社會信用缺失,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諸如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明確界定企業產權,強化債權者主權機制,確保信用關係的建立。同時要克服地方保護主義,破除特殊利益集團,為綜合治理社會信用缺失,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