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西費爾

保羅·西費爾

保羅·西費爾(Paul Sieffert)於1874年11月11日出生於巴黎。裸體肖像畫家,插圖畫家。他拜師熱羅姆(Jean Léon Gérôme)、 蓋爾(Gabriel Guay)和邁尼昂(Albert Maignan),是這三人的得意門生。Sieffert頭上的光環異常耀眼,擁有許多著名評審團的成員資格,這其中就有法國藝術家自由協會和塞納河藝術家研究委員會。擅長人體素描,有“美臀國王”的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羅·西費爾
  • 外文名:Paul Sieffert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巴黎
  • 出生日期:1874年11月11日
  • 職業:畫家
  • 代表作品:《裸女》《裸體》
  • 擅長:裸體肖像畫,插圖畫
人物簡介,代表作品,個人成就,社會評價,文化背景介紹,

人物簡介

有著“美臀國王”之稱的西費爾,擅長以歐洲古典寫實畫法,整體構圖也採用歐洲古典構圖方式,描繪臥室里年輕的裸體少婦。以表現女性形體和線條的優美。畫家經常以女神天使王公貴族為主,親切的描繪出動人的美態。西費爾對於背景的處理,非常關注,不論床布、地毯、牆紙等等物料的質感,都纖毫畢現地描寫出來,加強了畫作的真實感。西費爾的人體畫充份的加入了生活元素,在他畫作中的美女,都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讓畫中增添了一份真實的美感。
裸體裸體

代表作品

保羅·西費爾(Paul SIEFFERT 1874-1957)
裸女裸女
裸女(19世紀50年代作品)
布本油畫
46×1525px
《裸女》展現的是一位婀娜的少婦的胴體之美,Sieffert描繪了少婦優美、舒緩的體態,修長苗條的身材,體現出女性的生命活力;Sieffert發揮了他對光、影的深刻理解,把裸體的黛安娜表現得脈脈含情,儀態萬方。少婦被Sieffer以唯美的形式給予完美展示,特別是整個背部的描繪,豐腴柔美,線條流暢,勻稱和諧,堪稱無可挑剔,爐火純青。畫家的畫筆充分展現了女性陰柔之美可極盡變化之能事有更多的表現力和誘惑力。這幅《沙發上的裸女》早年幾經輾轉後有幸被巴黎美爵藝術基金所收藏,作為古典主義裸體畫的經典著作,它在藝術美感上寫實而完美,畫風嚴謹,是古典主義繪畫發展史上一個有代表性意義的作品。

個人成就

保羅·西費爾的作品主要在法國藝術家沙龍展出,1894年成為該會會員,並被委任為評選委員。1899年,他獲得了三等獎,同樣,1902年獲得了羅馬大獎,1906年獲得了二等獎,並於1923年獲得了J. 伯特爾大獎。1931年獲頒授騎士勛銜。1937年,他獲得了萬國博覽會大獎。
這位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已為第戎尼姆、加萊、勒阿弗爾迪南博物館收藏。位於加萊海峽和貝司 - 庇里牛斯山脈、南特、聖·昆特、巴西使館及盎格魯 - 南美洲銀行的眾多辦公場所的公共場合裝飾作品,也都出自他的手筆。此外,西費爾的畫作還成為Bonnet、Velykovoitch和Steinfel私人收藏館的珍寶。

社會評價

保羅·西費爾(Paul Sieffert,1874~1957)作品題材早年變化甚多,晚年醉心於女性人體美的表現。西費爾筆下的裸女,大都是年輕的少婦,在臥室里出現,展示親切動人的美態。在女性人體魅力面前,他始終像純真的孩子那樣欣喜若狂。直到老邁多病、走不動路時,她們仍給予他振奮精神的力量。這是一種升華了的性的感召。在其筆下,女人體有著絕對飽滿充溢的魅力,卻又似乎是一種不自覺的存在。因此她們那充滿青春氣息、肥美光輝誘人的形象,無不透著一種天真純淨自然的神韻,毫無矯揉造作之媚態——僅憑其天生美質即已光艷照人。
藝術家們對保羅·西費爾的《裸女》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位19世紀的傑出畫家,吸收了文藝復興時期前輩大師的求實的技巧,使自己的繪畫技巧發揮到爐火純青的境地。
19~20世紀,在敢於面對真實的現實主義和熱血沸騰的浪漫主義畫派的雙重衝擊下,道貌岸然的古典主義失去其魅力。具有豐富表現力的各種流派的人體畫成為此時期的重要藝術作品,而對於女性人體的偏愛又使得女性人體作品創作占了主流,因此此時期的女性人體作品相比於其他時代而言更有時代魅力,更受收藏家們的青睞。

文化背景介紹

Jean Léon Gérôme(讓-里奧·傑洛姆 1824~1904)法國畫家、雕塑家。是德拉羅什的學生,繼承了他成熟的學院派風格。他最出色的作品是描繪東方風景的作品,這是他幾次遊歷埃及的成果;這些作品為他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作為學院派傳統的支持者和進步趨勢的反對者,他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作品有《沐浴》。
Gabriel Guay(卡布瑞愛勒·蓋爾)Jean Leon Gérôme的學生,也是Sieffert的老師,曾多次在法國藝術家協會沙龍獲獎,作品遵循學院派的風格,注重細節,精確地展現人物。
Albert Maignan(阿爾拜特·邁尼昂)19世紀法國最著名的畫家之一。曾獲得世博會金獎和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他的一副最著名作品“綠色繆斯”(1895)描繪了詩人飲完苦艾酒後的行徑狀態和其產生的幻覺。
學院藝術(Academic art)一種在歐洲藝術學院和大學的影響下所產生的繪畫和雕塑的流派。 學院藝術專指那些在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運動中,受法蘭西藝術院訂立的標準所影響的畫家和藝術品,以及跟隨著這兩種運動並試圖融合兩者作為風格的藝術。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Légion d'honneur,英文譯作 Legion of Honour)法國政府頒授的最高榮譽騎士團勳章(Chivalric order),1802年由拿破崙設立,勳章絲帶為紅色,分六個等級:最高等是 Grand Maître (英文:Grand Master),可譯作“軍團長勛位”(又稱為“榮譽軍團勳章大項鍊級”或“法蘭西榮譽軍團勛銜領袖標誌”),是一枚金質大項鍊。只授予法國國家元首,現代只在法國新任總統的就職儀式上由拿破崙陵墓守護人——法國榮軍院院長親手交給新任法國總統,以此代表榮譽軍團全體成員(也代表已去世的拿破崙)對新任領袖身份的確認。
但是,法國總統通常只使用榮譽軍團勳章的星章和綬章
大項鍊只是一種象徵,不是實際的級別;
第二等是 Grand-Croix (英文:Grand Cross),可譯作“大十字勛位”,為大綬章加星章;華人唯一獲取該勛位者為前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
第三等是 Grand Officier (英文:Grand Officer),可譯作“大軍官勛位”,為胸章加星章;第四等是 Commandeur (英文:Commander),可譯作“司令勛位”,為領綬章;
第五等是 Officier (英文:Officer),可譯作“軍官勛位”,為胸綬章附勛表;
最低等是 Chevalier (英文:Knight),可譯作“騎士勛位”,為胸綬章。
華人曾獲得勳章的人有:李嘉誠(司令); 王家衛(騎士);趙無極(司令)程抱一(騎士)高行健(騎士)等。
羅馬大獎(Prix de Rome)歷史悠久的著名的法國國家術獎學金,旨在提高法國的藝術水平。1663年,路易十四在位期間創立了羅馬大獎。該獎當時由法國王家繪畫和雕塑學院在其學員中經過嚴格選拔而出,共有四個名額,分別給與繪畫、雕塑、建築和雕刻四個方面最傑出的參與者。獲獎者將可以前往羅馬,居住在著名的美第奇別墅中三年,並接受義大利著名藝術家的指導。如果學院領導認為有必要的話,留學時間還可以延長。獲獎者在羅馬期間的所有支出,由法國國王負擔。
1803年起,增加了音樂方面的獲獎者。同時,各藝術種類的獲獎名額也增加到兩名,第一名仍然可以在羅馬留學三年,第二名則可以居留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1968年,該獎進行了最後一次評選。此後,法國文化部不定期的舉行過一些選拔競賽,獲獎者可以前往羅馬法國學院進行為期18個月左右的留學。
巴黎沙龍最早是法蘭西藝術學院的官方展覽。開始於1667年,名字來源於展覽舉辦的地方-羅浮宮的Carre沙龍。從創辦開始,沙龍就享有盛名的重要展覽, 對法國的繪畫藝術,特別是藝術風格和藝術家的聲譽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Newport美術館(紐波特美術館)南威爾斯紐波特城的城市博物館,圖書館和畫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