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戰略

供應鏈戰略確定原材料的獲取和運輸,產品的製造或服務的提供,以及產品配送和售後服務的方式與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供應鏈戰略
  • 基本特徵1:互補性企業聯盟戰略
  • 基本特徵2:一種企業核心能力強化戰略
  • 基本特徵3:良好的供應鏈網路
定義,特點,內容,基本特徵,戰略匹配,要義,策略,

定義

供應鏈戰略包括了採購,生產,銷售,倉儲和運輸等一系列活動.
從價值鏈的角度看,供應鏈戰略詳細說明了生產經營,配送和服務職能特別應該做好的事情.

特點

最為密切的職能戰略-競爭戰略
供應鏈戰略屬於業務戰略
整合了傳統的採購,銷售,生產,運輸與倉儲戰略
需要技術,信息,組織,財務與人員戰略的支持
包含傳統管理中的
供應戰略,經營戰略,物流戰略
強調
供應鏈中各職能戰略的聯繫
有了競爭戰略,供應鏈戰略應該怎樣確定

內容

1,優先指標
根據競爭戰略和顧客需求分析確定:交貨期,價格,質量,服務水平等
2,決策領域
採購,生產,運輸,存儲,銷售等方面的長期決策

基本特徵

1.供應鏈戰略是一種互補性企業聯盟戰略
供應鏈戰略是基於業務外包的一種互補性的、高度緊密的企業聯盟,這個聯盟以核心產品、核心資產或核心企業(通常是最終產品的生產者和服務的提供者)為龍頭組成,它包括原材料、配件供應商、生產商、配送中心、批發商、零售商和顧客等,這個聯盟的目標是通過聯盟內各個成員統一協調的無縫隙的工作,以價低質優的產品、及時供貨和提供優質的售後服務來提高市場供應的有效性和顧客的滿意度,以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取得競爭優勢。
2.供應鏈戰略是一種企業核心能力強化戰略
維持和發展競爭優勢是企業核心能力的集中體現,也就是說它能使公司在下一步的競爭中具有引導和爭奪市場的能力,超越臨時競爭優勢而獲得持續性發展。泰吉和奧蘭德等人提出的“戰略缺口”假設,有利於我們理解企業運用供應鏈戰略的動機。如果企業在考察市場的時候會發現業務的發展正朝向一個新的領域,而本企業所擁有的競爭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發生變化;它們所要達到的戰略績效目標與它們依靠自有資源和能力所能達到的目標之間存在一個“缺口”,那么,它必須藉助於業務外包或尋找優秀的供應者來幫助它在供應鏈中改進技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改善其價值鏈上的薄弱環節,填補企業發展戰略的“缺口”,強化企業的核心能力。因此,一個企業的供應鏈戰略的核心問題,是設計公司業務的內包、外包,以及與承包契約商之間的關係。具體而言,要考慮哪一個合作夥伴更有競爭優勢,哪一個供應鏈的設計更為優秀,供應鏈上的哪一個部分更有效率。所有這些成分都要協調起來,才能導致企業競爭力的強化,這就是供應鏈管理的優勢所在。
3.良好的供應鏈網路有利於提升企業的競爭承受力
在經濟的周期性變化中,任何一個企業都要經歷它的高漲和低落時期,可以說每個公司都需要隨時應對不期而至的經營危機。根據億博物流諮詢機構多年的項目經驗發現:一些創業得以平穩地渡過危機,持續、協調地向前發展,他們的成功並非完全是因為擁有最大的客戶,而在於他們重視業務發展的規律,重視其商業經營中的客戶關係。他們不僅選擇了一條重要的供應鏈而且成為這個網路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這個供應鏈網路的整體競爭優勢強化了這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舉例來說,也正是因為有了像AT&T這樣的合作夥伴,朗訊公司才可以從困難中慢慢地度過,良好的供應鏈關係使企業獲得了抗拒風險、承受打擊的能力,能夠安然地度過危機,然後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和下一個經濟成長周期的起點。資料統計表明,當今全球工業行業的競爭周期已經縮短到了5~7年,也就是說每過5~7年,企業就要面臨一次“重新洗牌”的劇烈震盪,我們更應當看到供應鏈的抗風險、抗打擊作用,更加珍視供應鏈網路的創作夥伴關係,共同應對世界性的經營危機的困難和挑戰。
4.供應鏈戰略是實施關係行銷的一個重要方面和關鍵環節。
關係行銷是企業與關鍵性的客戶(顧客、供應商、分銷商)建立長期滿意關係的實踐,它是行銷者通過不斷承諾和給予對方高質量的產品、優良的服務和公平的價格來實現的合作模式,關係行銷使有關各方建立起經濟、技術和社會方面的紐帶關係。關係行銷的最終結果是建立起公司的獨特資產——行銷網路。正因為如此,我們說今後的商業競爭不是在公司之間進行,而是在整個網路之間進行,一個建立了更好關係網的公司將獲勝。供應鏈合作無疑是關係行銷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日益複雜的市場競爭中,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的供應鏈體系,在分配信息和相互信任的前提下,確定一個長久的利益共同體,兼顧各個成員企業的經營戰略,實行“雙贏”乃至“多贏”,是構成企業之間緊密合作的戰略聯盟和供應鏈競爭成功的關鍵。企業在選擇供應商和進行供應鏈體系的設計時,始終應著眼於公司的長遠發展,首先要考慮的是戰略上的發展優勢,而不是簡單地從節約採購與製造成本、或者提高信息傳遞效率的角度考慮問題。

戰略匹配

企業選擇合適的供應鏈戰略需要一個前提,即只有對於即定的競爭戰略,才存在正確的供應鏈戰略。這便是企業如何獲取戰略匹配的問題。所謂戰略匹配,是指供應鏈戰略旨在構建的供應鏈能力目標與競爭戰略用來滿足的顧客群體需求目標之間的相互一致。
(一)競爭戰略
企業的競爭戰略是由其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能夠滿足的目標顧客群需求的類型來決定的。馬歇爾·L·費希爾將顧客的需求模式分為兩類:功能性產品和創新新產品。功能性產品是指那些邊際收益較低、用以滿足基本需求、生命周期長且可以準確預測需求的產品;創新產品的特徵包括邊際收益較高、滿足個性化需求、生命周期短並且難以預測的需求。企業將根據自身產品的需求特點來定位競爭戰略。
(二)戰略匹配
選擇供應鏈戰略,使之能最好的滿足企業目標顧客群體特定類型的需求,是獲取戰略匹配的全部內容。功能性產品由於其需求可以準確的預測,從而達到供需平衡,企業則能夠集中精力降低供應鏈上的成本,因此可以與贏利型供應鏈相匹配;對於創新型產品,企業要考慮的中心問題不是低成本,而是速度與靈活性,反應型供應鏈恰好與之相匹配。
在實際生活中,大部分的顧客需求並不能簡單的用功能性或創新性來劃分。例如,時下國內各汽車廠商紛紛推出的經濟實用型轎車,每款車型又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化設計,這種產品既有功能性存在也有創新性開發。這就使得產品的需求特性難以判斷,給企業的戰略匹配造成障礙。再如:即使是功能性強的牙膏上市,同樣會面臨需求不確定的狀況,它在導入期的邊際收益相對也會比後期高,面對這樣低成本的產品,供應鏈是採用反應型戰略還是贏利型戰略呢?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在此本文考慮是否可以引入風險性概念。由於新產品剛剛上市,會使得產品的生產銷售與需求失衡,一旦失衡可導致產品脫銷或產品積壓,給企業造成損失,此時企業的競爭戰略具有高風險性,當然高價值產品比低價值產品的風險還要更高;相反,老產品的風險性則較低。
產品從進入市場到最後退出市場會經歷不同的階段,一般而言產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引入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衰退階段。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需要有不同行銷戰略和供應鏈戰略。下面討論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中的供應鏈戰略。
引入階段。在產品的引入階段,產品的需求非常不穩定;邊際收益比較高;由於需要及時占領市場,產品的供給能力非常重要,但也可能會面臨產品滯銷,庫存積壓的風險,在這一階段供應鏈應該根據風險程度採取一種以反應為主的戰略,也就是需要對不穩定的需求做出快速反應,在一定的前提下考慮成本。
成長階段。在成長階段,產品的銷售迅速增長,與此同時新的競爭者開始進入市場,企業所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需要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場份額。在這一階段中,需求基本穩定,風險降低,供應鏈戰略需要逐步從以反應型為主轉變成為贏利型為主,也就是需要開始降低成本,以較低的成本來滿足需求。
成熟階段。在成熟階段中,產品的銷售增長放慢;需求變得更加確定;市場上競爭對手增多並且競爭日益激烈;價格成為左右顧客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成熟階段,企業需要建立贏利型供應鏈戰略,也就是在維持可接受服務水平的同時,使成本最小化。
衰退階段。大多數的產品和品牌銷售最終會衰退,並可能退出市場。在衰退階段,銷售額下降,產品利潤也會降低。在衰退階段,企業需要評估形勢並對供應鏈戰略進行調整。企業需要對產品進行評估以確定是退出市場,還是繼續經營。如果企業決定繼續經營,就需要對供應鏈進行調整以適應市場變化,企業需要調整或者重構供應鏈。對供應商、分銷商和零售商進行評估並進行調整。終止與那些不能為供應鏈增加價值或者增加價值很少的供應商和零售商的合作,將合作夥伴的數量減少到合適的數量,通過調整或重構供應鏈,在保證一定服務水平的前提下,不斷降低供應鏈總成本。
產品生命周期中的戰略匹配
從價值鏈分析可以看出,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基本活動包括新產品開發、市場行銷以及生產、配送、服務等供應鏈活動。這些活動均有相應的戰略支持,例如新產品開發戰略、市場行銷戰略以及供應鏈戰略,這些戰略之間需要相互匹配並且與企業的競爭戰略相互匹配,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獲得成功。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戰略匹配的內容也具有不同的特點,需要持續對不同戰略進行調整,以保證在整個生命周期中不同戰略能夠相互匹配。
(一)引入階段中的戰略匹配
在產品的引入階段,產品的需求非常不穩定,企業需要建立反應型供應鏈戰略,也就是需要對不穩定的需求做出快速反應。與此對應,新產品開發、行銷戰略、生產和物流戰略都需要圍繞提高反應能力來設計。
對於新產品開發戰略而言,就需要顧客和供應商及時參與新產品的設計和開發,提高企業的反應能力。顧客參與新產品的開發與設計意味著企業開發新產品時要以顧客的意見和建議為導向,這樣企業的產品在投入市場時容易被顧客所接受,可以提高顧客的滿意度,進而提高企業對顧客需求的反應能力。供應商積極參與和加入到產品設計過程中,可以不斷加快產品創新的節奏,縮短產品從研發到投放市場的時間,提高供應鏈的反應能力。根據對財富前1000家公司的大量研究表明,在新產品的推介過程中,越早讓供應商參與其中,整個項目所節省的資金也就越多。
對於市場行銷戰略而言,為了提高對不確定性需求的反應能力,就需要建立足夠的零售網路,避免缺貨,與客戶進行良好的溝通。在產品的引入階段,為了能夠及時占領市場,需要建立足夠零售網路,保證高度的產品可獲得性並儘量避免缺貨現象的發生。另外,企業需要與客戶進行良好的溝通,一方面可以使企業更了解客戶的需求,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顧客儘快接受企業的產品。
在生產和配送中,由於在產品的引入期,企業難以準確預測市場的需求量,因此對於原材料和零部件應該採取小批量採購的策略;生產上企業需要減少零件的變化,提高生產系統的柔性,進而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品生產能夠快速滿足市場的需求;在產品引入階段,企業的庫存策略是維持彈性庫存,以滿足非預期需求和應付意外積壓;企業的物流策略是較多依賴於快捷的運輸方式,實現物流的靈活性,這樣不僅實現了小批量、頻繁送貨的方式,而且也可以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
(二)後續階段的戰略匹配
在產品的成長階段以及成熟階段,企業的其它職能戰略和供應鏈戰略也需要相互配合。
1.成長階段,企業的供應鏈戰略需要從反應型供應鏈逐步轉向盈利型供應鏈。企業的行銷戰略與此相配合,需要最大限度地占領市場,降低單位產品的平均成本,保證企業獲得一定的利潤。企業需要提供合理的服務,吸引更多的顧客購買產品,建立密集的分銷渠道,保證顧客能夠方便地購買到企業的產品,進而擴大產品的市場份額。進行適當的促銷,降低單位顧客的促銷成本,通過擴大市場份額、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以較低的成本來滿足顧客的需求,實現供應鏈從反應型向盈利型的轉變。
在成長階段,由於需求趨於穩定,企業的重點需要轉向鞏固產品的市場地位,採購應該由小批量採購原材料和零部件轉變成為批量採購;生產策略應該是一種批量生產策略,以實現企業最大限度占有市場份額的目標;為了避免斷貨,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場份額,企業應當維持適當的庫存水平,為了降低成本,企業同樣需要最佳化安全庫存,在向顧客提供高水平的產品供給的同時,保持一個較低水平的安全庫存;在成長階段,企業應該開始較多依賴低成本的運輸方式,為了降低成本,企業應該開始從依賴快捷的運輸方式轉向較多使用低成本的運輸方式。
2.成熟階段,企業需要建立盈利型供應鏈戰略以低成本滿足顧客的需求。與供應鏈戰略相匹配,企業的行銷戰略是擴大銷售,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獲取最大的利潤。企業需要建立更為密集的分銷渠道以擴大產品銷售,同時企業需要運用電子商務創建新的銷售渠道,利用電子商務降低企業銷售成本,並擴大銷售。
在成熟階段,企業應採用準時化採購的策略,降低供應鏈總成本;企業需要在實現大批量生產的同時不斷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實現規模生產,降低單件產品的生產成本,實現成本領先;實現最小庫存,以降低成本,通過持續地庫存改進和最佳化,不斷降低庫存水平,達到降低成本地目的;物流策略中,儘量利用第三方物流等先進的物流技術和方式,降低供應鏈成本並為顧客增加價值。
在需求日益多樣化、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競爭已經不是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為了能夠在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企業需要與合作夥伴構建供應鏈,並不斷提高供應鏈運營水平,在快速適應多變市場需求條件下,實現供應鏈價值最大化。而在規劃供應鏈的時候,產品的生命周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本文在分析企業競爭戰略和供應鏈戰略匹配的基礎上,研究產品生命周期中不同階段供應鏈戰略與策略的選擇,並探討產品生命周期中供應鏈戰略如何與企業其它職能進行匹配,以提高供應鏈的運營水平。

要義

1.庫存
循環庫存的部署策略?
安全庫存的部署策略?
季節庫存的部署策略?
2.運輸
運輸方式的選擇如何?
路徑和網路選擇如何?
自營與外包?
反應能力和盈利水平的權衡?
3.設施
工廠、配送中心如何布局?
設施能力(靈活性和盈利性)大小?
如何選擇生產方式?是按訂單生產還是按庫存生產?
如何選擇倉儲方式?
反應能力和盈利水平的權衡?
4.信息
推動型抑或拉動型?
如何進行供應鏈協調與信息共享?
需求預測與整合計畫的準確性如何提高?
技術工具如何選擇?
反應能力和盈利水平的權衡?
在產品種類增多、產品生命周期縮短、顧客要求增加、供應鏈所有權分裂、全球化的情況下,如何保持供應鏈戰略的變動靈活性?
如何才能保證供應鏈戰略和競爭戰略相匹配?

策略

一、運營策略
如何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的決策取決於企業採用什麼樣運營策略。是選擇庫存生產、按單生產還是按單裝配,或是上述方式的組合?是選擇將生產外包或者追求低成本的離岸生產,還是選擇在生產工廠外完成最終的裝配而更貼近客戶?這些都是關鍵的決策,因為這將影響並構成整個供應鏈和投資結構。運營策略決定了供應鏈的人員構成、工廠運作和倉庫情況以及訂貨處理——就像設計各種工作流程和信息系統一樣。
二、渠道策略
渠道策略與讓產品或服務如何送達買家或終端用戶有關。其中涉及到的相關決策主要包括:是否通過分銷商或零售商間接地賣產品給客戶,或者通過網際網路或直銷人員直接賣給客戶。由於利潤率根據所選渠道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必須選擇最優的渠道組合;並保證在產品短缺或需求旺盛的時候客戶都能夠拿到貨。
三、外包策略
外包策略始於對公司現有供應鏈技能和專長的分析。自己的公司到底擅長什麼?這些專長體現在哪些方面,如果有潛力成為戰略優勢,這些優勢就應該留下來並發揚光大。可以將那些戰略重要性較低或者第三方可以做得更好、更快或更便宜的部分外包出去。
四、客服策略
客服策略是另一個關鍵的策略。應該從兩方面來看客服策略:總量和客戶所能帶來的盈利能力,還要懂得客戶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這兩方面的知識都可以集成到供應鏈策略中,因為有助於優先關注自己的優勢和能力。
五、資產網路
供應鏈的最後一個策略是關於資產網路方面的決策,涉及工廠、倉庫、生產設備、訂貨處、服務中心等業務組成部分。這些資產的位置、規模和任務等都會對供應鏈績效產生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