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鱷龜

佛鱷龜

佛鱷龜全稱佛州擬鱷龜(osceola),又稱、小鱷龜、擬鱷龜、平背鱷龜,屬鱷龜科擬鱷龜屬、小鱷龜種、佛州擬鱷龜亞種;是很兇猛的食肉動物,頭頸部有眾多凸起的尖刺,為4個亞種中最發達,一舉成為該亞種的辨別標識。分布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南喬治亞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佛州擬鱷龜
  • 拉丁學名:Macroclemys temminckii
  • 別稱:鱷龜
  • 二名法:Macroclemys temmincki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亞綱:無孔亞綱
  • :龜鱉目
  • 亞目:曲頸龜亞目
  • :鱷龜科
  • :鱷龜 M. temminckii
  • 亞種:擬鱷龜 C. serpentina
  • 分布區域:北美洲和中美洲
  • 體長:38-66公分
  • 適溫攝氏:22-30度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生長繁殖,養殖方法,池塘建設與要求,放養前的準備,投餵,水質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經濟價值,分布範圍,

外形特徵

佛鱷龜長相奇特,體形較大,背甲長可達47厘米。其頭部呈三角形,頂部灰褐色,散布有小黑斑點,並有數粒小突起物呈刺狀,頭部不能完全縮入殼內。龜的口裂較大,達眼睛後部,頸長,呈淡黃色。背甲寬短,長與寬幾乎相近,成體背甲棕褐色(幼體黑色),每塊盾片均有突起成棘狀,且從棘的頂點向左、右、前三個方向形成放射狀條紋,背甲後緣呈鋸齒狀。成體腹甲淡黃色或白色(幼體黑色),腹甲較小,四肢不能縮入殼內,肥大且粗壯,表皮不規則的散布小的疣粒,腹面有大塊鱗片,趾、指間具強大的爪及豐富的蹼。尾長,是背甲長度的一半,尾部覆以環狀鱗片,背部形成棘,似鱷魚的尾。頸部為明顯突起肉刺,背甲呈長橢圓且無明顯隆起,前窄後寬,後部有明顯鋸齒狀。膚色淡黃。腹甲前頁長度不超過其背甲長度的40%。第三椎盾前緣的寬幅與第二助盾同寬或略寬。腹甲純黃色。頭部較尖,眼睛距吻端較近。它是很兇猛的食肉動物。在棲息地,當有人靠近時,它們會猛烈攻擊。幼體較為怯懦,成體凶暴好鬥(遠超北美亞種)。
大鱷龜雌性的背甲呈方形,尾基部較細,生殖孔距背甲後緣較近,雄性的背甲呈長方形,尾基部粗而長,生殖孔距背甲後緣較遠。
小鱷龜除上述特徵外,生殖孔位於尾部第一硬棘之內或與尾部第一硬棘平齊的為雌性,而生殖孔位於尾部第一硬棘之外的為雄性。
大鱷龜上頜似鷹嘴狀,鉤大,頭部、頸部、腹部有無數觸鬚,背甲上有3條凸起的縱走棱脊,褐色,每塊盾片均有突起物,腹甲棕色,具上緣盾,尾較長,口腔底部有一蠕蟲樣的附器,常靜伏水中,張著嘴,借附器誘食附近魚類。
小鱷龜上頜似鉤狀,但鉤小,觸鬚僅有少量,背甲棕黃色或黑褐色,有3條縱行棱脊,肋盾略隆起,隨著時間推移棱脊逐漸磨耗。腹甲灰白色,無上緣盾,尾略短,最顯著的特徵是尾的背面有一鋸齒形脊,又稱尾棘。
大鱷龜初生體型8~10g,一般成年體型61~76cm,77~91kg,最大記錄79cm、107kg(美國芝加哥Brookfield Zoo);小鱷龜平均初生體型殼長3.3cm、體重7.2g(最小3.1cm、5.8g,最大3.7cm、14.8g),一般成年體型殼長31~46cm、體重23~36kg,在自然界中,最大個體可達38kg以上。與普通龜卵(橢圓)不同的是小鱷龜卵形為圓球狀,白色,直徑23~33mm,個卵重7~15g。

生活習性

在野外,鱷龜是水棲龜類,生活於淡水中,如湖、河、沼澤地及水潭,也可生活於含鹽較低的鹹水中,如港灣、河口灣。喜伏於水中的泥沙、灌木、雜草中。鱷龜漂浮在水中時,藉助其背甲上保護色——像一塊爛木頭漂浮在水中,很不容易被發現。它時常將眼鼻伸出水面外,而頭不完全伸出。鱷龜喜白天在水中,伏在木頭或石塊上,有時也漂浮在水面,有時四腿朝上,背甲朝下,頭卻朝上露出水面。夜晚龜開始爬動,鱷龜不怕寒冷,不懼炎熱。環境溫度18°C以上正常覓食,20~33°C是最佳活動、覓食的溫度,34°C以上少動,伏在水底及泥沙中避暑, 15~17°C時尚能少量活動,有些龜能覓食, 15°C以下冬眠, 10°C以下深度冬眠。
鱷龜是龜類中最兇猛的一種。成體鱷龜性情暴躁、能主動攻擊人,20~40克的幼體較溫順,不主動傷人。當有人或物在龜的前方走動、晃動時,龜先將頭縮入殼內,等待適時機會,突然伸出頭欲咬,然後又將頭縮入殼內,如此反覆數次。當龜被抓起時,龜的身體釋放出麝香味,與產於墨西哥的麝香龜(Staurotypus triporcatus)釋放出的麝香味一樣。鱷龜的腹甲較小,僅有背甲的50%-60%,所以,鱷龜四肢的大腿部非常發達,四肢較長,當前肢強壯的爪攀住物體,後肢和尾支撐地面,龜能直立。爬行時,四肢將自身支撐起,跨步距離大,速度快。
鱷龜為雜食性,如野果、植物莖葉、小蝦、小蟹、小魚、蛆、蝸牛蚯蚓、水蛭、小蛙、蟾蜍、蠑螈、淡水寄生蟲、小型哺乳動物及各種各樣的藻。人工飼養條件下,食魚、豬肉、牛肉及家禽內臟,植物類食蘋果、菜葉等。 雌、雄鑑別雄性龜的體形較雌性小,有較長的尾,其長度是腹甲長度的86%,且泄殖腔孔位於背甲邊緣的後部;雌性龜尾短,龜尾的長度小於腹甲長度的86%。2℃~38℃正常生活,1℃以上可正常越冬,12℃以下進入淺冬眠狀態,6℃時進入深度冬眠,15℃~17℃少量活動,18℃以上正常攝食,20℃~33℃最佳活動、覓食,28℃~30℃最佳生長,34℃以上少動,伏在水底及泥沙中避暑。

生長繁殖

鱷龜的交配季節在每年的4~9月,雄龜經常爬到雌龜的背上,起初雌龜爬動,雄龜滑落下後,又緊追爬上,如此反覆,直到雌龜停止爬動。雄龜後腿蹬地,前爪鉤住雌龜的背甲,
交尾過程中,雄龜頭頸伸直且左右搖晃,有時2隻龜的鼻孔對鼻孔,互相對峙。每年的5~11月為產卵期,6月是產卵旺期。雌龜爬上岸邊,尋找開闊的陸地,一般離水邊200米遠左右。龜挖的洞穴是洞口大,洞底小,往下延伸有一定的彎度,洞穴深10~13厘米,洞口的大小因龜的體形不同而有差異。每窩卵有11~83枚,通常有20~30枚,體形大的雌龜產卵多。卵呈白色,圓球形,外表略粗糙,直徑23~33毫米,卵重7~15克。經55~125天的孵化,稚龜出殼。孵化的環境不同,孵化的天數也不同。當孵化溫度在30C以上、20C以下時,稚龜為雌性;當孵化溫度在22~28C時,稚龜為雄性。稚龜重9.5~12克,背甲長24~31毫米,背甲略呈圓形,黑色,每塊盾片上有突起物,背甲後緣呈鋸齒狀。

養殖方法

池塘建設與要求

1.養殖池條件室外養殖池形狀為長方形,共 2 口,總面積 5120m2。養殖池水深約 1.5m,常年水深約 1.2~1.5m;四周均用磚、水泥砌成。池壁平整、光滑,池的四角抹成圓弧狀,防止龜攀爬逃逸;池周做成 8~10cm的防逃返邊。池的一邊留有占總面積1%的陸地,供龜休息或兼作食台,陸地和水面有 10°~25°的斜坡。養殖池留有溢水口以備雨季時排水。養殖池中設定3 個餌料台(曬背台),面積約為 1m2;池底應清除過多淤泥,並經曝 曬 後 用20mg/L 微生物活菌製劑浸塘 7~15d,以分解有機物,抑制病害生物在池底的生存,達到改善水質的目的2.苗種培育池培育池形狀為長方形, 面積為 20m2,水深保持為 1m;培育池總面積為 1000m2。池四周及池底均用磚、水泥砌成;培育池留有溢水口,池的一邊留有約 1m2 陸地,供龜休息或兼作食台,陸地和水面有10°~25°的斜坡。池子用雙層薄膜遮蓋,增加保溫效果。

放養前的準備

1.養殖池消毒放養前 7 天,養殖池用 65~75kg/畝的生石灰全池潑灑,後加入新水備用。2.運輸要求龜種購進時用泡沫箱裝運,箱內用濕潤海綿或水草鋪墊,全程恆溫運輸。龜苗均體質良好,雙眼有神,體表光潔,無傷病,活動正常。3.龜體消毒放養時,擬鱷龜用 1mg/L 的二氧化氯溶液浸浴 15min,藥液剛好浸過龜背。

投餵

1.飼料種類:一般有魚 (以野雜魚等廉價魚類為主)、蝦、蚯蚓、蠅蛆及配合飼料等。在養殖過程中應以多種飼料交替投餵進行。要求動物性飼料新鮮無變質、無污染,配合飼料現做現餵。
2.投餵方法:蠅蛆、水蚯蚓等小型適口餌料直接投餵;魚蝦、禽畜內臟等大塊飼料應切成適口大小投喂,或用絞肉機絞成肉糜後製成配合飼料後投餵。投餵按照定時、定位、定量的“三定”原則進行。定時:每天投餵 2 次,分別於8:00~9:00、17:00~18:00 進行,上午投餵日量的 40%,下午投餵 60%;低溫季節,每天投餵 1 次,於 12:00~14:00 進行。定位:蚯蚓、蠅蛆、魚肉、禽畜內臟等動物性餌料投餵時,可均勻撒入養殖池中;投餵配合飼料時應投放到斜坡或餌料台上。定量:鮮活料日投餵量為龜總重的 5%~10%,配合飼料(乾重)投餵量為龜體重 4%~7%,根據龜的攝食情況靈活掌握,以投餵後一個半小時內吃完為宜,吃不完的飼料及時清除。

水質管理

1.換水可採取常流水的方式來進行養殖池的日常換水。調節水流量的原則是:一小二中一大。冬季小流水,春秋兩季中流水,夏季大流水。一般春秋季每日交換池水 2 次以上,夏季每日 3 次以上,冬季每日 1 次。雨季注意控制水流量。換水時清除殘餌,並清洗飼料台。2.水質調控在養殖池中用竹子等物圍出面積約為 50m2 範圍,種植水葫蘆以供躲陰休憩並可調節養殖池的水質。

日常管理

1.日常監測要每天早晚及投餵前後堅持巡池檢查,觀察龜的活動、攝食、定期測量生長情況,檢查有關設施,做好防逃、防敵害工作;查看有無病龜和死龜,對病龜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死龜則要及時撈出作無害化處理。在培育池飼養的龜種,通過搭蓋薄膜保溫棚,白天溫度過高時打開薄膜散熱,同時池上掛遮光網布遮蔭,防止太陽直曬,並適當加深水位;晚上蓋回,保證溫度相對穩定。2.做好養殖日常記錄每天做好養殖的記錄工作,記錄內容包括餌料的投餵、天氣情況、水溫、藥物使用及龜的生長情況等,建立完善的養殖檔案。

病害防治

堅持“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原則,認真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1)使用過的工具定期用 20mg/L 的二氧化氯浸泡消毒 30min。(2)在 5~10 月,每 15d 每畝水面水深 1m 用生石灰 20kg 溶水全塘潑灑一次,可起到較好的防病作用。或者使用植物浸泡,如每畝水面用苦楝樹葉 50kg,分紮成數捆投入池塘或置於進水口內側,每隔兩天翻動 1 次。潑灑外用藥物要注意的是,潑藥時要停止進排水,時間儘可能延長。一般要2 小時以上。(3)飼料中適當添加大蒜素、維生素等和礦物質。(4)小心操作,避免龜體受傷。(5)發現傷、病龜及時隔離治療。

經濟價值

鱷魚龜肉質細膩,無異味,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的高級食品,不但是時尚的名貴佳肴,且藥用價值極高,肉可通脈助陽,補陰血,益精氣,是久病體虛,產後進補,腦神經衰退者滋補佳品,龜板具有消腫,治病等功效,龜背殼不但可入藥,還是一種天然的工藝品。分類地位:
佛鱷龜
鱷龜隸屬於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爬行綱(Reptilia)、龜鱉亞綱(Chelonia)、龜鱉目(Testudormes)、曲頸龜亞目(Cryptodira)、鱷龜科(Chelydridae)、鱷龜屬(Schweigger)。
大鱷龜學名:Macroclemys,
英文名:Alligator Snapping Turtle;
小鱷龜學名:Chelydra Serpentina sap.
英文名:Common Snapping Turtle,
小鱷龜4個亞種分別是:1)acutirostris南美擬鱷龜,又稱假鱷龜;2)osceola佛州擬鱷龜,它能增長到17英寸、體重45磅;3)rossignonii中美擬鱷龜,又稱齧龜;4)serpentina北美擬鱷龜,又稱磕頭龜。

分布範圍

原產地:
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和中美洲,以美國東南部為盛。佛羅里達東南部邁阿密是鱷龜的重要原產區。鱷龜在美國因分布的地區不同,有“南龜”和“北龜”之稱,其體色分為“黃背”和“黑背”2種,黃背鱷龜耐高溫,黑背鱷龜耐低溫。
佛鱷龜
1997年我國開始引進我國主要從Florida引進,品種除很少量的大鱷龜外,絕大部分為小鱷龜,分布的省份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海南、廣東、廣西、湖南、山東、四川等。
華東、華南已有少量養殖戶飼養,已有部分人工繁殖的CB個體,主要面向玩家市場。鱷龜的飼養環境條件簡單,對溫度適應力強,冬季不怕冷,可自然冬眠,夏季不怕熱,且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