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

kik

kik 即手機通信錄的社交軟體,可基於本地通訊錄直接建立與聯繫人的連線,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免費簡訊聊天、來電大頭貼、個人狀態同步等功能。簡單的說,kik 就是一款“可以與手機中同樣安裝了kik的好友免費發訊息的跨平台的套用軟體”,說白了,它就是一款具有信息推送技術的IM,與Gtalk、MSN、QQ等IM相比,kik的優勢在於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用戶體驗,真實到不能再真實的好友網路。

基本介紹

  • 外文名:kik
  • 性質:手機通信錄的社交軟體
  • 類型:軟體
  • 特點:簡單,真實
含義,發展,套用,衝擊,BBM,運營商,國內現狀,使用方法,

含義

kik 即手機通信錄的社交軟體,可基於本地通訊錄直接建立與聯繫人的連線,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免費簡訊聊天、來電大頭貼、個人狀態同步等功能。
簡單的說,kik 就是一款“可以與手機中同樣安裝了kik的好友免費發訊息的跨平台的套用軟體”,說白了,它就是一款具有信息推送技術的IM,與Gtalk、MSN、QQ等IM相比,kik的優勢在於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用戶體驗,真實到不能再真實的好友網路。

發展

2010年10月19日才登入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的kik,是一款功能簡單到極致的跨平台即時通訊(IM)軟體——它不能傳送照片,不能傳送附屬檔案,但它卻在上線之後的15日之內,吸引了100萬的使用者!這不能不說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個新奇蹟。
kik能夠在15天內吸引100萬的使用者,並非僅僅是因為它以功能極為簡約的“瘦客戶端”形象,取悅了那些已經厭煩功能臃腫、操作複雜的IM工具的人們。而是因為kik對人們的社交網路做出了一個重要拓展。在註冊kik過程中,需要用戶輸入電話號碼和信箱地址,這些個人信息會傳送至kik伺服器端。之後後台系統會在資料庫中,自動檢索用戶通訊錄中的哪些人同樣安裝了kik並進行匹配,之後向朋友推送提示,是否願意與此人成為kik上的好友。
實際上,基於信箱這一“弱關係連結”的訊息推送,早已經是MSN、Gtalk、QQ、Facebook等老牌社交工具和社交網路的標準配置功能,新出現的蘋果公司的GameCentre也沿用了這一功能。提示信箱信件,好友實時狀態更新,以及向好友發出使用體驗邀請等等——人們已經習慣於“被推送”某些信息之後去選擇性捕捉。
然而,手機通訊錄是比信箱更具底層意義的社交網路——手機通訊錄上面的人,至少是用戶較為熟悉的人,所以這一層社交網路與現實聯繫得最為緊密。但是,基於手機通訊錄這一層社交網路的套用一直是空白。實際上,即使在PC 網際網路領域,Facebook、Twitter、LinkedIn和QQ大行其道的今天,手機通信錄的社交潛力仍然沒有被充分挖掘。
所以,在此背景下,將關係層沉澱到手機上的kik,實現了將現實與虛擬世界“無縫連結”,使移動終端成為了新的社交節點。kik同時跨越了運營商壁壘、硬體壁壘、軟體壁壘和社交網路壁壘,再配以簡單至極的套用體驗,kik成為蘋果公司向跨平台套用開放大門之後的第一款發揚光大的套用,便也順理成章。
正如kik團隊成員Tera Kristen在《Internet vs.Real-life》一文中所說的那樣:“如果你悲觀地認為,這一代人社交關係完全基於網際網路,那說明你的做法有誤。網際網路和現實世界,應該是無縫的。”
而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新興的基於位置的套用服務和基於狀態的套用服務,它們的最佳結合對象,恰恰是手機通信錄。在這個角度上說,kik繼續擴大影響,並且取代功能與社交網路趨同卻又需要付費的簡訊,也並非是沒有可能。

套用

kik的巨大魅力,使得原本同意kik登入黑莓設備套用商店(App World)的RIM,在2010年11月12日以“考慮到用戶隱私”為由強迫kik下架,並取消了部分功能。隨後RIM又以涉嫌盜用技術機密的理由將kik告上法庭(Ted Livingston曾於2007-2008 年在RIM的BlackBerry Messenger小組工作)。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由於kik完全搶走了黑莓設備間IM工具BlackBerry Messenger的風頭,為RIM所始料不及。
實際上,kik的遭遇正反應出了這一類套用的生存困境——由於橫跨諸多平台,它就必須依賴於來自於運營商、終端廠商以及系統平台的支持,外部變數發生變化,kik便難以實現“無縫連結”。

衝擊

BBM

kik帶給這個世界的第一個威脅,毫無疑問,是黑莓的BBM服務。而kik被RIM從App World中以“侵犯用戶隱私”的理由下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kik與BBM一樣,可以在黑莓好友間免費互發推送簡訊,添加好友。不同的是,BBM是付費服務,只有開通了BES/BIS的黑莓用戶才可享受的高級服務,kik則是完全免費的,這一點,讓RIM很不爽。讓RIM更不爽的是,kik已經威脅到RIM希望借BBM打造其社交網路的戰略,並且kik是跨平台產品,BBM則只能在黑莓用戶間使用。
kik已經被黑莓的App World下架,顯然,這並不能十分有效地阻擋kik在黑莓用戶間的傳播,因為App World並非黑莓套用分發的唯一渠道,甚至可以說它並非一個十分有效的渠道。即便是kik倒了,還會有更多的kik站起來,kik火熱的背後是用戶需求的大勢所趨,相信受到刺激的RIM不可能沒有作為。
黑莓的BBM服務是否會推出跨平台的組件套用,是否會對另外一半非黑莓BES/BIS服務的黑莓用戶開放?我相信,如果RIM的頭是一個聰明的CEO,他知道該怎么做。

運營商

kik在中國,其實並沒有太多普通用戶,都是些移動網際網路業界人士在用。根據新浪微博上一些朋友的反饋,據傳目前有一些地區的kik客戶端已經被運營商和諧了。
kik在中國被和諧,只是遲早的問題。沒有被和諧,只是因為kik的量太小,沒有必要讓運營商大動干戈。運營商和諧kIk原因很簡單,因為kik影響到了它們巨大利潤來源之一的增值業務——簡訊&彩信,同時與中國電信運營商中老大哥中移動的飛信還是一個不小的衝擊,它不會傻到再造就另一個QQ。
kik的用戶量增長小奇蹟,證明了一個問題:用戶對這種簡便的溝通方式還是存在巨大的需求。換句話講,手機QQ、飛信、BBM等都還遠未滿足這幫用戶的胃口。手機QQ是沒戲了,飛信、BBM,又或新興的通訊錄廠商,誰能快速的實現轉變,誰或許就能獲取另一個跳躍,當然,這是需要勇氣和基於各家自身判斷的。不可否認,這就是機會,kik證明出來的用戶需求。

國內現狀

然而,時至2010年末,國外的移動網際網路世界中已經有PingChat、Whatsapp等多款跨平台IM套用出現。它們都基於手機通訊錄的簡易套用,這說明這一領域的潮流才剛剛開始。
2010年12月末,在中國國內誕生了第一款類kik的套用——米聊,它的作者是國內知名套用開發團隊小米科技,小米糰隊研發米聊僅用了一周時間。
小米科技獲得3500萬美元的投資,其估值已經達到2億美元。米聊的官方宣傳標語是:“愛免費,更愛實時狀態,比簡訊方便,不愁話費賬單。新奇的溝通方式,我不是QQ,也不是飛信,我是米聊。”——這句“凡客體”準確概括了kik類套用的優勢和特點。
小米科技內部的一位人士對《商業價值》表示,雖然看似功能簡單,但類kik套用的背後有很多隱含的限定條件,它研發推廣勢必只屬於那些技術實力和資本雙雙雄厚的團隊,兩者缺一不可。這是因為:
一方面,kik類服務產生的巨大數據流量,對伺服器的數量和質量要求很高,這就意味著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實際上,kik上線後,就因為用戶量遠超預想,其伺服器癱瘓了兩次。而隨著附加功能的逐漸增多,這方面的要求將越來越高。或將造成了此類套用前景的很大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雖然小米科技研發米聊的時間僅有一周,但他們基於此類產品的調研早在2010年7月份Facetime面世之時便已開始。據該位人士介紹,由於所跨平台眾多,kik的技術難度堪比FaceTime,並非是一般技術人員所能企及。
那么,長期來看誰會成為這種手機通訊錄新套用最有力的玩家呢?首先,電信運營商與kik類套用的研發似乎無緣,不但是兩者的業務存在衝突,運營商的研發體制也不適於kik類產品。中移動向騰迅發難,欲向後者收取移動QQ的“信令費”的傳聞,也證明了運營商與此類套用的對立關係。
而QQ這樣的傳統PC客戶端巨頭和一些成熟的網際網路大公司,已經有了較為成功的移動終端移植經驗,似乎可以輕易研發出類似產品。並且,大公司更容易取得用戶的信任來拿走手機通訊錄,並且讓其不斷地產生價值。
實際上,小米科技的團隊的成功在於率先看到了國內這一領域的真空——QQ移動版體驗不佳,飛信不支持運營商跨平台,而基於WiFi的IM套用則是空白,而填補這個空白的動機和條件小米科技全部具備。

使用方法

1、第一次使用時需要進行註冊,整個註冊過程也非常簡單。按照一步步的提示完成就行。只要在第一次啟動的時候登入就可以了,之後不管關閉軟體還是重啟手機都沒影響。
2、初次登入後,默認只有官方kik Team賬號是自己的好友。
3、安裝kik後,程式將掃描手機通訊錄,並自動提醒用戶其真正在使用kik的聯繫人。可以決定是否將他添加到好友列表。軟體自帶了多種表情供用戶選擇,而且提供了諸如通知設定、外觀選擇等人性化的高級設定項。
4、簡訊界面採用對話模式,智慧型手機用戶應該都能夠適應。同時,系統提供一些簡單的表情增加對話的樂趣。
5、kik會根據手機的設定自動選擇3G,wifi等,即使手機本身沒有自動切換功能也不用手動去操作。而在界面上的搜尋框可以快速搜尋已經添加的聯繫人進行聊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