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雲岫

余雲岫

余雲岫(1879~1954),字岩,號百之,譜名允綬,浙江鎮海人。

年少時曾學習中醫,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就讀於潯溪公學,後公費赴日本留學。辛亥革命,一度返國參加救護工作。民國5年(1916年)大阪醫科大學畢業後回國,任公立上海醫院醫務長。翌年,在滬開業行醫,兼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曾任國民政府衛生部中央衛生委員會委員,內政部衛生專門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顧問,東南醫學院校董會副主席,中國醫藥研究所所長,上海市醫師公會第一任會長,《中華醫學雜誌》主編等職。

1929年,在汪精衛支持下,提出“廢醫存藥”廢止中醫案,並在民國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議上,通過該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雲岫
  • 別名:允綬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鎮海
  • 出生日期:1879年
  • 逝世日期:1954年
  • 職業:醫生
  • 畢業院校大阪醫科大學
  • 代表作品:《國產藥物的文獻研究》
  • 性別:男
生平概述,醫學革命,年譜,

生平概述

1894年中日戰爭時,他已14歲,1900年即有名的帝國主義者聯合進攻中國的那一年,他已22歲了,這都是他目擊自己祖國的人民,被那群野獸般的外兵踐踏凌辱,和結合過去不久的“鴉片戰爭”及以後一連串的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他都銘刻在心,而喚起他研究科學救國的熱情。他在潯溪學堂,雖已受了較現代的教育,但他仍不滿足於已知的學識;他買了許多數理化一類的書來自修,因他深知那群帝國主義者手中的法寶——戰艦槍炮,都從這方面得來的。但當時環境束縛了他,無法作更進一步的深造。直到1905年,才得到公費派赴日本留學的機會。
他於1905年到日本,次年先入日本體育會肄業。因為他長期過貧困生活,那時身體並不如後來那樣強壯,而且有一時期患過結核病。在體育會畢業後,即入東京物理學校,後來進入大阪醫大習醫。
余雲岫余雲岫
從1908年——1916年的七年中,除因回國參加救護工作輟學一年外,在這長達六年留學期間,從不缺課;不但自己刻苦勤讀,還幫助同學,每月比邀集同學研究各科講義,每至深夜不休。
先生從日本歸國後,長長地40年的時間,中國一直陷入帝國主義侵略,和反動軍閥混戰的困擾中。其間雖有少的可憐的醫學研究機構,又大半為帝國主義所組織,和被少數有關分子所把持,這樣,他只有開業餬口了。
先生為病人處方用藥方面,輕易不肯用舶來品的新藥,而寧願採用國產的新藥。實際他經常所用的又多是國產藥物製成的酊劑粉劑。他的三弟允緄是經常為他治練中藥的一位得力助手,當然在上海崇拜舶來品新藥之分極盛的病家,是有意見的,但都經先生耐心地對他們說服:“中國也有好藥,外國也有壞藥。國內有自製新藥與舶品的新藥功效相等,我們醫生就應採用自製新藥。醫生用藥是在治好病,非不得已時,何必用舶來品呢?”這在一般掛牌的醫生說罕見的。另一方面他還念念於國產藥物的研究,和中國醫學的改進工作。在研究方面,除了文獻以外他還創一小規模的研究室,把研究工作與臨床工作結合一起。余氏結合近代醫學考證、查異、詮釋中醫源流、病名等,研究中醫古典文獻。民國14年赴日本出席遠東熱帶病學會議,發表《中國結核病歷史的研究》報告,提出“瘰癧與肺病同源說”,指出中國唐代《崔氏別錄》即有記載,較法國林匿克氏之說早1200餘年,引起國際醫學界之矚目。余氏積15年寫成《中國古代疾病名候疏義》一書刊行,於中國疾病史之研究頗有價值。
余氏提倡國產藥品,治病常用中藥,在診所內開闢化學研究室,研製中藥製劑,整理中藥方書,著有《國產藥物的文獻研究》、《研究國藥產物芻議》等。民國6年發表《靈素商兌》,主張“廢醫存藥”,引起醫學界學術論爭。民國18年3月,國民政府衛生部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通過余雲岫等提出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後因全國中醫界強烈反對,不久當局宣布撤銷。
1949年全國解放了。一個歷史上最醜惡的政府,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同時一個史無前例的人民政權建立起來。先生也和其他人民一樣,好像從陰暗的斗室中走到寬大的場地,浴著新時代的曙光,他年齡好像輕了許多。他從解放他年到他去世為此,對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切措施,無不衷心擁護,尤其有關衛生行政的措施,更是首先身體力行。他這種行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余雲岫余雲岫
至於他對人民政府的認識,也是非常直接的。他說:“我把過去所經歷過的政府和現在人民政府所措施的作一比較,我不能不跟共產黨走。因共產黨講的話,做的事,無一不兌現,也無一不符合人民的利益。這樣,我不跟共產黨走跟誰走?”
1950年6月25日,美國統治集團,發動侵略韓戰,竟狂妄地敢於深入朝鮮的北部臨近中國的邊境。因而中國人民有志願軍的組織,出國抗拒美帝。1951年春醫界中也有赴朝救護工作隊的運動,在上海,他首先回響,報名參加,領導上因照顧他的身體與年齡關係,未被批准。他常對朋友說:“組織上如果需要我到朝鮮去工作,將是一生最光榮的事。就是死,還有比這更光榮的死嗎?”這絕不像年逾古稀人的話。他認為到朝鮮去做救護工作,比之辛亥革命由日本返國所作的救護工作,更有意義。雖然他自己未被批准,也終因他的熱心首先報名參加,大大鼓舞了醫界同志熱烈參加的情緒。
1950年在華東衛生行政會議上提出開業醫務人員走向集體的建議。1951年政府號召國防經濟建設,他又首先報名參加,政府也同樣照顧他的身體而未批准。1953年組織成立新成區第四聯合診所任所長。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全國衛生科學研究委員會中醫專門委員會委員,衛生部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典編纂委員會特邀委員和中華醫學會理事等職。
在他醫學革命方面言,於解放初期,因未了解政府的政策,所以他的想法,與它還稍有不同,這可在他醫述初集第三版自序中的開頭幾句話,是可以看出的。自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作出三大方針後,他就徹底明了,同時與他希望中醫走上科學路徑的目標是完全符合而可把它統一起來。
先生正摒當一切,準備1954年去北京參加實際研究工作,而中央領導方面也正以熱烈心情,期待他去工作。
然而遺憾的是先生在1953年9月30日的上午,忽然發生腸阻塞病象。進入上海廣慈醫院治療,至10月10日好轉。11月16日忽又轉劇,乃入怡和醫院,繼而改入同濟大學附屬醫院治療。雖經多方挽救終歸無效,延至一月三日上午9時35分,他安詳地長逝了!據病理解剖初步報告,最終死因是橫行結腸上有潰瘍並穿孔。並患初期癌瘤。
說到國內反中醫,有不少重量級的人物:嚴復梁啓超魯迅陳獨秀等。然而,真正算得上“反中醫”、“廢禁中醫”第一人的,其實是一個叫余雲岫的人。  1879年,余雲岫出生於浙江鎮海。年輕時的余雲岫目睹中國科學落後、積貧積弱的現狀,帶著報國之志到日本求學。
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漢醫遭到廢止,日本醫學得到全新發展。這給了余雲岫強烈的刺激和啟示。余雲岫把在日本學到的西洋醫學和早年學到的中醫兩相對比,覺得後者相形見絀。由此,他發出了“長習新醫,服膺名理”的感嘆,立志以醫學革命為畢生追求。
1916年,余雲岫從日本畢業回國,開始了他雄心勃勃的醫學革命。而他的革命首先拿中醫開刀。
1917年,余雲岫寫成《靈素商兌》一書,全書約2.5萬字,是一部全面批判和否定中醫的奠基著作。
在書中,余雲岫痛批中醫,他認為“不殲《內經》,無以絕其禍根”,中醫學“是占星術和不科學的玄學”,“中醫無明確之實驗,無鞏固之證據……不問真相是非合不合也……”總之,中醫被余雲岫說得一無是處,甚至被詬為“殺人的禍首”。
余雲岫甚至主張要“堅決消滅中醫”,“如不消滅中醫,不但妨礙民族的繁息、民生的改良”,而且國際地位的“遷善”也無從談起;“舊醫一日不除,民眾思想一日不變,新醫事業一日不向上,衛生行政一日不能進展”。
余雲岫完全把中醫當成腐朽陳舊的舊醫學,必欲取消而後快。他主張禁止一切有關中醫的書刊出版,禁止中醫辦學校培養新中醫。
在從日本回國後的10多年裡,余雲岫的名氣並不大。他後來之所以聲名遠揚,應歸結於一次全國性的衛生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當局通過了余雲岫提出的著名的“廢止中醫案”。
1929年2月23日至26日,南京政府衛生部在汪精衛的授意下召開了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與會者包括褚民誼顏福慶伍連德等當時的醫界名流共14人。余雲岫以中華民國醫藥學會上海分會會長的身份參加了會議。這次會議沒有一位中醫人士參加。
會議討論了余雲岫起草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障礙案》。這一提案除了“一個‘醫學外行’次長和一兩個參事抱懷疑態度外,其餘是滿場一致通過”。中央衛生委員會特刊,公布“廢止中醫案”。
此案一出,醫界鼎沸,全國震動,立即爆發了中醫歷史上空前的抗議風潮。全國中醫界人士群情激憤,成立國醫公會,通電全國,遊行集會、請願罷市。這些平日穿長袍的中醫先生們,與當年的學生一樣,走上了街頭,走到國大會議的會場,進行靜坐絕食抗議。面對全國中醫界和各界人士的強烈反對,政府為了息事寧人,不得不取消廢止中醫的提案。
雖然這次提案最終被取消,但對中醫的打擊是巨大的。余雲岫對中醫基本理論的否定,差不多為當時的輿論界所接受。從這個意義上講,余雲岫還是達到了一定的目的。因此,20世紀30年代後的一個時期,輕視、歧視、排斥、限制、打擊中醫的政策和言論不斷出現;而另一方面,中醫藥界人士的集會、請願、遊行、罷市等鬥爭,也是此起彼伏。

醫學革命

先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因為對科學的熱愛,而非對科學的憎恨;高爾基說:“一個人不會恨,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愛。”他因熱愛祖國,自然痛恨過去侵略中國的帝國主義和反動政權,以至只知謀個人利益的醫生,及社會上這類的人。這些都可在他的余氏醫述中找到證明。
他因熱愛科學的醫學,所以恨非科學的醫學。因時代和環境關係,他當時只知單純從科學觀點去愛國,而忘了政治革命的重要。他愛科學的醫學,而排斥非科學的醫學,在非科學的醫學中,如仍有科學的一面的話,他仍是熱愛的。換句話說,他是批判它的缺點,發揚它的優點。這是他醫學革命的思想根源。
余雲岫余雲岫
先生所以提倡醫學革命,當然還有可觀環境的影響。他在日本習醫學時,親眼看到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國勢蒸蒸日上,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日本的醫學原屬漢醫系統。自維新後,廢止“漢醫”,日本醫學得到飛躍的進步,而並沒有什麼不便的地方。他以為中國也可以照樣做。他一面又受漢學大師章炳麟(太炎)在日本講學的影響。因漢學是“循名責實”的,把他在日本所學的西洋醫學,和早年他所學習過的中國原有醫學兩相對比,無疑地後者是相行見拙了。先生自敘學術次第也說:“長習新醫,服膺名理”,便是一個正確的證明。這樣合併了幾種可觀的因素,便促成他的醫學革命的工作。所以1914年,他在日本便著手寫了靈素商兌了,1917年出版後,即震撼了整個的醫界。然而商兌出版,雖震撼了整個醫界,尤其是中醫界,但也只有震撼而已,很少回聲,這使先生非常失望。
前面說過他對醫學革命,遠非單在憎恨的一面,而尚有熱愛的一面。對此我們不僅如上面舉出他臨床愛用中藥的例子,我們同時還可據他所作的《科學的國產藥物研究之第一步》,《研究國產藥物芻議》,那一類整理國藥文獻的文字來做代表。最具體的還可看他在1929年那篇《我國醫學革命之破壞與建設》的文字。他曾批判過陳克恢先生髮明“麻黃素”治喘功效,因不查考中國固有醫藥文獻,而多走了彎路;因中國書上,在二千年前,已有麻黃治喘得記載了。他凡遇到中醫書上記載合乎科學,確實可靠的地方,是張揚不遺餘力地。例如他發現崔氏別錄載有瘰癧與結核病同源說早於法國呢克氏一千幾百年,因而作出論文,提到遠東熱帶病學會上報告,獲得世界各國出席代表的注意。對中國原有醫學,再不敢存輕視的偏見了。同時,他對中國唐以前方書認為有研究價值地方,因此費了很大力量整理《國產藥物的文獻研究》。
先生晚年,即自1933年以後,對中國原有醫學又作另一方面的工作。即對中醫病名的文獻整理和研究工作,他以為這也是幫助中醫走上科學途徑的一條路。他對這部分工作是具有各方面的條件的。這也最好拿他自敘學術次第的話來說明“晚究舊醫,博覽詳考,慎思明辨,一本經學師法,科學律令”。他最先寫成釋名病釋,其後方言、爾雅等書有關病名的都加以考證和詮釋,有時並說明古書上的某病,即今日之某病,其考證一遵漢學師法,其詮釋一遵科學律令,於可疑處,不敢輕下斷語,強作能人,而付蓋闕之例。這都是他“慎思明辨”之意。這類工作做了15年以上,後來綜合為《中國古代疾病名候疏義》一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刊行,辛在先生逝世前十幾天出版。
先生數十年來對中國醫學革命工作,既有熱愛和憎恨的兩方面——批判性的和建設性的具體工作表現昭示於人。不論以往的敵或友,都能漸漸明白他是廓然無私,完全從祖國醫學改進作出發。他為人有那樣恂恂儒雅,和易近人。所以抗戰以後,許多開明的青年中醫,都樂與他接近,開中醫與先生實際團結的先路。
此後,更是有進步的中醫,等先生之門,向他請教,而先生只要知道的,無不傾筐倒篋,毫無保留地詳細解說,必使對方完全了解而後已。因他向有負責的態度,他最恨不求甚解而馬虎的人。他的弟子李慶坪先生,原習中醫的,他每星期必到先生家裡請教一次。先生凡對一問題,可以解決的,即隨時解說,遇到困難,即不惜翻盡書架上的書,他這樣認真,連請教他的李先生有時也都感不耐煩,而他卻必要找到水落石出,才肯罷手。這種鍥而不捨,誨人不倦的精神,凡與他接觸過的,都能認識。這樣自然引起人們的敬愛。所以去請教他的中醫,也天天多起來,連外埠也時有中醫向他同函問候,或把刊物寄他,求他批評,更有從遠處的外埠來滬前往拜訪的。晚年中醫刊物上更時有先生的文字,這樣他已成為中醫團結的對象。

年譜

1879年(光緒五年)9月14日(公曆10月28日)生於浙江鎮海澥浦余嚴村。
1884年(光緒十年)六歲 春,入塾讀書。
1901年(光緒27年)23歲 就讀南潯潯溪公學。時校長為杜亞泉,名譽校長為蔡元培。
1903年(光緒29年)25歲 至上海任澄衷學堂教員。
1904年(光緒30年)26歲 主辦鎮北貴駟橋寶善學堂。
1905年(光緒31年)27歲 由鎮海鯤池書院公費派赴日本留學。
1908年(光緒34年)30歲 入大阪醫科大學預科習醫。成普通物理學講義。由上海文明書局出版。
1910年(宣統二年)32歲 課餘撰成物理學教科書。仍交上海文明書局出版。
1911年(宣統三年)33歲 10月,武漢革命軍事起。11月,乃隨留日醫學生組織之赤十字社歸國作救護工作,先至上海,旋即隨革命軍入南京。12月,受豫晉秦隴紅十字會之託,赴陝西,做救護工作。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34歲 七月,任北京師範學校學監。
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35歲 春,再赴日本大阪醫大繼續求學。
1916年(中華民國五年)38歲 夏,大阪醫科卒業。七月,歸國任公立上海醫院醫務長。
1917年(中華民國六年)39歲 靈素商兌出版。冬,辭公立上海醫院醫務長職。
1918年(中華民國七年)40歲 在上海開業。同時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
1925年(中華民國14年)47歲 八月,被任中日文化事業委員會上海分會委員。10月,赴日本,出席遠東熱帶病學會。在大會上演講《中國結核病歷史的研究》,指出瘰癧與肺癆同原之說,唐時崔氏別錄已有明確記載,早於歐洲林匿克氏者1,200餘年。11月,組織上海市醫師公會,被推為第一任會長。
1926年(中華民國15年)48歲 11月,任南京中央衛生委員委員。
1927年(中華民國16年)49歲 二月,出席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在會上提出二項建議:(1)急須設法增加全國醫師人數以利衛生行政之進展案。(2)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
1928年(中華民國17年)50歲 二月,創辦社會醫報,並自任為主任。三月,任大學院譯名統一委員會委員,及醫學校學制與課程編制委員會委員。四月,任大學院審查科學圖書委員會委員。八月,任內政部衛生專業委員會委員。11月,搜羅歷年所作有關醫學文字,編為余氏醫述,後改名為醫學革命論集。]
1929年(中華民國18年)51歲,在汪精衛支持下,提出“廢醫存藥”廢止中醫案。
1931年(中華民國20年)53歲 著皇漢醫學批評,先後在社會醫保按期發表,至此,作單刊本出版。
1932年(中華民國21年)54歲 任東南醫學院校董會校董,兼任校董主席。
1933年(中華民國22年)55歲 七月,余氏醫述二集編成。
1934年(中華民國23年)56歲 三月,任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顧問。任中華醫學雜誌編輯主任。方言病詁(後易名方言病疏)脫稿。
1940年(中華民國29年)62歲 11月1日爾雅病詁(後易爾雅病疏)脫稿。
1941年(中華民國30年)63歲 12月15日,說文解字病詁(後易名說文解字病疏)脫稿。
1942年(中華民國31年)64歲 2月9日,廣雅病疏脫稿。
1943年(中華民國32年)65歲 二月,十三經病疏脫稿。
1944年(中華民國33年)66歲 秋,任中國醫藥研究所所長。
1947年(中華民國36年)69歲 一月初著手作《古代疾病名候疏義索引》。
1948年(中華民國37年)70歲 醫史雜誌出刊先生七十歲生日紀念論文專號。
1949年 71歲 全國解放。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先生益努力閱讀馬列一類之書。從無線電廣播中學習俄文。
1950年 72歲 五月,任全國第一屆衛生會議籌備委員會華東分會委員。先生被聘為全國第一屆衛生會議特邀代表。
1951年 73歲 任華東醫務生活期刊編輯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土產交流大會籌備委員會中醫專門委員會專門委員。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委員。中央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編纂委員會特邀委員。中華自然科學專門會聯合會委員。上海市科學普及協會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衛生局中醫進修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
1952年 74歲 任上海市衛生局成藥審查委員會。上海市國醫訓練所學術講座講師。
1953年 75歲 一月一日,任上海市新成區第四聯合診所所長。9月30日病。
1954年 76歲 一月三日(農曆11月29日)晨9時35分,病逝同濟醫院。享年75歲。遺命將遺體交醫學院作病理解剖。六日上午奠祭,下午火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