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欽

何應欽

何應欽(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字敬之,貴州興義人。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國參加滬軍。二次革命失敗後,再到日本就讀於陸軍士官學校

1916年秋回國,到貴州任講武學校校長、黔軍參謀長等職。1924年赴廣州,任大本營參議、黃埔軍校總教官兼教導第一團團長、旅長、師長、軍長等職。北伐後任國民政府委員、浙江省政府主席、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軍政部部長。1934年授陸軍一級上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總司令、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1946年6月,任中國駐聯合國安理會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1948年5月,任國防部長,次年3月任行政院長,5月辭職,8月去台灣歷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聯合國同志會理事長、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主任委員等職。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

1945年9月,何應欽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岡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這是一個中國軍人所能享有的最大榮耀!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東洋留學,被逐昆明,黃埔教官,內戰剿共,蔣何矛盾,重新啟用,西安事變,滇緬作戰,主持受降,因病去職,晚年冷落,人物年表,家族關係,人物紀念,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東洋留學

1890年4月2日(農曆庚寅年閏二月十三日,清光緒十六年),何應欽出生在貴州興義市泥凼鎮。其祖輩於清朝末期隨軍出鎮貴州,由行伍轉為經商兼事農耕,先後落點於黃草壩、捧乍,最後定居泥凼的風波灣。
何應欽何應欽
何應欽自幼身體強健,7歲發蒙就讀於泥凼私塾,勤奮好學。
1905年,考上縣裡興義高等國小堂(前身為筆山書院,現興義民族師範學院)。
1907年冬,貴陽陸軍國小在全省徵選學生,何與同班同學李毓華李儒清等同到貴陽,考取該校。
1908年,被選送到武昌陸軍第三中學;次年秋,清政府陸軍部招考留日學生,何又以第一名的好成績應選,入日本振武學校。何應欽在日本振武學校讀書時,蔣介石(蔣志清)也就讀於該校,比何高一級。何在學習期間。一面接受軍事教育,一面開始接觸到反清革命思想。當時留日學生中,加入孫中山創辦的“同盟會”者達數百人,何也加入了這一革命組織。
1909年,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
1910年,入日本振武學堂。

被逐昆明

1911年,武昌起義勝利的訊息傳到日本後,何與其他同盟會員回國,與蔣介石同在駐節上海的陳英士(陳其美)的滬軍都督府任職,先後任科員、連長、營長。討袁失敗後,何再次東渡日本繼續學習。結業後轉入日本士官學校27期步科。
1916年秋,何應欽在士官學校畢業,逢貴州督軍劉顯世創辦講武學堂,劉電囑其子劉燧昌(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聘何等數人回貴陽為劉訓練新軍。經劉顯世和黔軍總司令王文華保薦,任黔軍第一師第四團團長兼學生營營長。
何應欽何應欽
1917年4月,何應欽與劉顯世之甥女、王文華之胞妹王文湘於在貴陽結婚。
當時黔系軍閥內部,以王文華為首的“新派”與劉顯世為首的“舊派”內訌中,何成了“新派”的骨幹。當時貴州政局中,由於王掌握了軍隊,實力雄厚,何在短短的近兩年時間裡先後當上了貴州講武學校校長、省會警察廳廳長、全省警務處處長、第五混成旅旅長等要職。何善抓機遇,在“五四”前後的新文化運動中,他組織了“少年貴州會”宣傳民主與科學;“五四”運動爆發後,他又發起召開貴州國民大會,支持學生愛國運動,抵制日貨,反對巴黎和會及北洋賣國政府。
1920年11月,何參與和直接指揮了“民九事變”,與王文華一起迫使劉顯世交出了貴州大權。
1921年3月,王文華在上海被仇家刺殺身亡,黔軍5個旅長各自為政,何旅兵弱,遂被二旅旅長谷正倫、警衛團團長孫劍鋒逐出貴州,於1921年底奔赴昆明,滇軍總司令顧品珍聘何為高等軍事顧問。
因劉顯世被逐出貴陽,對何異常寒心,在昆明囑其子侄收買刺客用槍將何應欽胸部和腿部打傷,何隨身副官救護入法國人辦的醫院搶救脫險,休養半年後離雲南赴上海,在其內兄王伯群(王文華之兄)家中繼續養傷、賦閒。

黃埔教官

1922年夏,任雲南講武堂教務長。
1924年1月,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孫中山命廖仲愷、蔣介石等籌辦黃埔軍校,四處延攬人才。何應欽赴廣州,在孫的元帥府任參議。何因與蔣介石既有“同學”、“同事”的關係,又在貴州辦講武學校頗有名氣,於是被蔣看中,參與軍校籌建工作。黃埔軍校成立,何被孫中山授予少將軍銜,任黃埔軍校副總教官。
何任教官時,參與討平廣州商團叛亂。9月初,軍校學生編為兩個教導團,蔣委託何兼該校第1教導團團長。廖仲愷、蔣介石又任命何為軍校教務處代理處長。廣東軍閥陳炯明叛亂,蔣介石率兩個教導團討伐。何帶的第1團連戰皆捷。後兩個團合編為第1旅,何升任旅長。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何任軍事委員會委員。軍委會將所屬軍隊編成國民革命軍,黃埔學生軍編入第1軍,蔣介石任軍長,何應欽任師長(周恩來為該師黨代表),9月,陳炯明再次兵變時,國民政府派兵第2次東征。蔣為總指揮,後分三路,何應欽、李濟琛程潛分任各路指揮。何部多有建樹,深受國民政府讚賞。何於11月5日出任潮汕善後督辦;升任第1軍軍長兼潮梅綏靖委員、軍校潮梅分校校長。在反共的“中山艦事件”後,又出任黃埔軍校教育長。
1945年12月何應欽於上海1945年12月何應欽於上海
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參加平定商團叛亂劉楊叛亂和兩次東征陳炯明
1926年7月,北伐戰爭時期,何任第1軍軍長,何的一部保廣東根據地,大部分兵力向閩浙攻擊。9月,北伐軍全力在湖南初戰告捷,東向長江下游5省。10月,福建都督周蔭人傾巢西移,企圖竄犯潮梅,何乘機率部襲擊周總部駐地永定,取得全勝後揮師繞道,兵分5路,在鬆口攻周軍主力,俘敵師長以下4000餘人,蔣去電嘉勉,電匯銀元2萬犒勞將士,升何為國民革命軍東路總指揮。12月占福州,進閩北,控制福建全省,何任該省臨時政治會議主席,又乘勝進軍浙江,攻克杭州,後在南京外圍迂迴作戰,等到2、6軍去強攻南京後開入城內,搶占有利地勢。

內戰剿共

1927年4月2日在東路軍指揮部召開剿共會議,研究剿共方案。何在會上極力支持主張剿滅中共。1927年4月9日,何在南京直接調兵解除了林祖涵(林伯渠)所率的第6軍3個主力團武裝,包圍江蘇省黨部和省總工會,逮捕了部分革命者。次日何又令軍警解散南京共產黨支部,逮捕全體共產黨幹部。何的東路軍26軍在上海對工人糾察隊進行突襲,大規模剿殺了共產黨員,這就是著名的“四一二”慘案。這年5月,繼續北伐,由蔣和李宗仁、何應欽分任各路部隊指揮官。何北渡長江,遭到張宗昌、孫傳芳直魯聯軍反攻,何、李遵蔣之命,退到長江沿線。
何應欽公館何應欽公館

蔣何矛盾

武漢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於通電反共反蔣。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系、馮玉祥為首的西北軍和閻錫山為首的晉系與蔣有矛盾,公開逼蔣下野。何應欽此時判斷失誤,以為蔣樹敵太多,已四面楚歌,必敗無疑。於是暗中支持桂系逼宮。這樣,蔣只好下野。當白崇禧在會上要蔣離職時,蔣回顧何,而何一聲不吭,蔣傷心異常,拂袖而走。蔣事後說:“當時只要他何應欽一句話,我是可以不走的”。這是蔣、何的第一次矛盾。
蔣下野後,由何、李、白組成軍事常務委員會,對國民革命軍實行集體領導。何、李擊退孫傳芳唐生智等對南京的進攻。
1927年11月10日,蔣由日本回上海。12月10日,國民黨第二屆四中全會預會通過決議,敦請蔣復職。蔣復職後,於1928年2月,不與何應欽打招呼,乘何去南京,蔣直接去何的第一路軍徐州總指揮部,撤消了何的本兼各職,將軍隊編為4個集團軍,蔣自任總司令。後又經別人圓場,蔣才又委何為北伐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重新啟用

1928年10 月,任訓練總監,下月又被調為裁軍委員會主持工作。在國民黨三次全國代表會議上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會委員,旋被任命為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後又出任開封、鄭州、武漢行營主任。他主持軍隊工作時,利用編遣、整軍之法,忠心地為蔣兼併異己,擴充嫡系,南征北伐,馬不停蹄。
1929年,任國民黨海陸空司令部參謀長。在國民黨“三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其父何明倫去世,此時正逢蔣馮閻中原大戰,何一直在前線督軍,無暇回興義奔喪,蔣深為感動,親往設在南京的何父靈堂祭弔,並親筆寫了讚辭,使何深受感動。
1930年,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長,後任剿共軍前線指揮,參與對中央蘇區的一、二、四次軍事“圍剿”。3月10日,何當上了蔣的軍政部長。6月,李宗仁攻長江,何坐鎮武漢指揮,將李擊退;朱德、彭德懷乘蔣桂戰爭之機率部攻長沙,也遭到何部鎮壓。
1931年2月,任南昌行營主任,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特別事務委員會委員。指揮部隊對湘贛地區共產黨及其武裝力量進行第二次圍剿。但紅軍在15天裡連打5個勝仗,打垮了他的15個師。當時蔣剛當上國民政府主席,心緒頗佳,不僅未責備何,反而任其為前線總指揮,兼國民黨空軍司令,蔣親自出馬任第三次圍剿紅軍總指揮,但最後仍慘遭失敗。
1932年春,任湘贛粵閩邊區“剿共”總司令。但因日軍進逼華北,蔣認為何與日本關係素來較好,能調和日本人口味,於是命何去職北上,出任中央政治會議特別事務委員會委員。
1933年1月,日軍占領熱河,突破長城防線。何等表面上協助張學良阻止日軍進攻,實質上是欲取而代之。3月12日,張學良辭職,何應欽繼任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秉承南京政府“一面抗日一面交涉”的國策。5月31日,與日本關東軍副參謀長岡村寧次簽訂《塘沽停戰協定》。
1935年7月6日,何又被迫與梅簽訂《何梅協定》。
此後,何遂回南京行使軍政部長之權。1936年6月,“兩廣事件”發生,粵桂軍閥以抗日為由逼蔣下台,由於何應欽等施加壓力,事件平息。9月,何以軍政部長身份兼廣州行營主任。

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張學良楊虎城拘捕了正在西安督師的蔣介石,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當時,何等主張打,孔祥熙、宋美齡等主張和,馮玉祥、李烈鈞等國民黨元老出於國家民族安危,支持主和派政治解決,一連幾個晝夜爭吵不休。宋美齡害怕蔣介石被張學良、楊虎城殺掉,一再央求何答應張、楊部分要求和平解決,可是何態度堅決。12月14日,端納帶著宋美齡、孔祥熙的秘密使命飛抵西安,會見了蔣介石,並向蔣遞交了宋美齡的親筆信。宋美齡在信中建議蔣下令何應欽停戰。在何等的挾持下,國民黨通過了“討伐”張、楊的決定,授何負責軍事,代行蔣介石的總司令職務,何一方面與日本駐華使館及桂系、四川聯繫,促汪精衛回國主持大計,對人事作出內定,一方面出任討伐總司令,調動兩個集團軍向西安推進,令空軍轟炸張、楊部隊。
18日上午,蔣鼎文由西安飛抵南京,向何應欽出示了蔣介石停戰手諭。何應欽這才罷手。
1945年12月何應欽於上海1945年12月何應欽於上海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26日中午,蔣介石飛返南京,何應欽率員到機場歡迎,蔣介石對他特別表示親切。次日,南京舉行了20萬人參加的“慶祝蔣委員長返京大會”,蔣介石又讓何應欽代表自己在大會上致答謝詞,這應該說是蔣給予何應欽的殊榮。事後,蔣介石在各種場合都說到,西安事變之所以能夠和平解決,張學良之所以禮送他回南京,都是因為何應欽的討伐和施加軍事壓力的結果。這也就是說,何應欽的討伐給了蔣介石的面子和一個很好下的台階。在蔣回南京後,何仍留任軍政部長一職。
1937年“7.7”事變發生時,何在四川主持整軍會議,即被蔣召回南京,商討抗日大計,並出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在討論南京戰役計畫時,何等多數將領主張用20個團左右兵力,以殲日軍有生力量。但蔣未採納,結果大敗,造成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
1938年1月,何任軍事委員會參謀長,負責戰時軍制計畫和參與各個戰役的指揮,對抗日戰爭作了一些努力。

滇緬作戰

1943年2月7日,何以參謀總長的身份,偕同史迪威等飛赴印度檢閱中國遠征軍,3月3日返抵重慶。何此行奠定了中國軍隊駐印訓練及遠涉緬甸叢林配合英美盟軍作戰的基礎。
1944年11月20日,何擔任了近14年的軍政部長職務,被蔣介石的另一親信陳誠奪去。
1944年12月25 日,何在昆明就任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統一負責西南各戰區部隊作戰、指揮及訓練,兼指導貴州全省黨政事宜。
何在昆明訓練由美國提供裝備的36個陸軍師,再次受蔣委託指揮中央軍。昆明練兵集中了國民黨中央軍大部主力,是蔣的王牌。
1945年1月底,中國遠征軍攻克緬北重鎮苗斯,與滇西的中國軍隊在滇緬公路會師。何於2月初飛赴該地,主持升旗儀式,後參與指揮了中國遠征軍的第二次入緬作戰。3月7日克臘戍,30日與英美盟軍勝利會師,第二次緬甸戰役勝利結束。

主持受降

1945年3月底,何主持的陸軍總司令部策定打通廣州到海口的計畫,遭到日軍破壞;何即從4月初開始組織湘西戰役,首先督率第四方面軍王耀武部阻敵於雪峰山,命第二方面軍湯恩伯部攻擊日軍側背。5月初,又令陸軍全線反攻。
(左四)何應欽芷江受降儀式後與將領交談(左四)何應欽芷江受降儀式後與將領交談
6月2日,湘西會戰結束,殲敵萬餘。同時,他令二、三方面軍向廣西進軍,5月收復南寧、河池,6月克柳州,7月克龍州,復桂林。何在此期間曾飛赴前線各要點考察部隊情況,將陸軍總司令部由昆明推進到柳州,在南寧設指揮所。當何在南寧行署按計畫向廣州和雷州半島進軍時,8月10日,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
8月12日,何由南寧飛赴昆明與美軍作戰司令麥克魯交換處理日軍投降意見;13日飛赴重慶,參加中美最高幕僚會議,聽取對中國戰區接受日軍投降計畫及意見,其後核定有關事項並對各部隊下達準備出發命令;20日飛抵湖南芷江四方面軍王耀武部;翌日,日軍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到達芷江,接受何給予的有關投降事宜備忘錄。27日,何令前進指揮所人員飛往南京,何亦乘飛機到恩施安康、西安、遂川、南城等地視察,並對各戰區司令長官指示處理受降事宜。
日本投降書日本投降書
1945年9月8日上午9時,由8架戰機護航,何應欽乘坐“美齡號”飛機從湖南芷江飛臨南京,布置第二天的受降儀式。第二天上午9時9分,在南京原軍校大禮堂舉行“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典禮”。
受降儀式開始時,坐在受降席上方的是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及陸、海、空軍上將顧祝同陳紹寬、張廷孟等5人;下方投降位置上是日本駐華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大將,參謀長小林線太郎中將,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少將和艦隊司令官福田中將等人;東西兩側觀察席上有美國軍官和中外記者,中國官員湯恩伯李明揚鄭洞國廖耀湘谷正綱等人。
何應欽接下的日本投降書何應欽接下的日本投降書
日軍參謀長把日軍的編制、人數、裝備、駐地等清冊雙手捧交給何的參謀長肖毅肅。肖用一隻手接過清冊。接著是日本侵華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向何應欽遞交投降書,小林兩腿立正,彎腰低頭,雙手將降書送到何手裡,何連忙接過降書。
當時任中國陸軍總司令的何應欽,不但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而且也代表東南亞戰區盟軍,包括蘇、越、朝、緬、泰等國接受岡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這是晚清以來中國之值得榮耀的一刻,何公此刻寄託了百年來多為國家奮鬥仁人志士的希望。
何應欽受降何應欽受降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員戚厚傑分析,當時,南京是國民政府的首都,也是侵華日軍的指揮巢穴所在,選擇在南京的軍事機構中受降,必定對侵華日軍產生巨大震懾作用。中國戰區受降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標誌,是名垂青史的重大事件,有力地提振了民族自信心。在南京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勝利之姿。

因病去職

1946年5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改成國防部,何受陳誠等排擠,失去了參謀總長和陸軍總司令兩個重要職務,而由陳誠和白崇禧分任參謀總長和國防部長,何僅任小小的重慶行營主任一職。被蔣派往美國,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一年多後,因國內剿共戰場吃緊,何奉召回國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
何應欽何應欽
1948年5月31日,改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在中共軍隊強力打擊下,以翁文灝為首的國民政府內閣總辭職,何抱著“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的痛苦心情,不顧蔣和黃埔系的挽留,住到上海江灣陸軍醫院割痔瘡去了。
1948年底到1949年末,三大戰役以中共勝利告終,中共軍隊直逼首都南京。蔣介石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任代總統。何考慮到如跟李在南京,勢必引起蔣的疑慮,遂以“避壽”為名去杭州。蔣深為感動,於3月12日何60歲生日前夕,派親信張群,攜其親手題寫的“安危同仗,甘苦共嘗”壽軸,及一封情辭懇切的親筆信交何,要何出任李宗仁政府行政院長,以便牽掣桂系。何感激涕零,明知臨危受命組閣無異於跳火坑,但為報蔣“知遇之恩”,於3月23日當上了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
何當上行政院長後,提出了先簽停戰協定再行和談的主張,以便依託長江天塹隔江而治,保持江南半壁河山以圖後計。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5月13日,何應欽內閣在廣州集體辭職,把職權交給了閻錫山戰時內閣,他自己則先到香港,後到台灣。

晚年冷落

何隨國民政府遷到台灣後,寓居台北牯嶺街,自稱閉門思過,不聞政事。1950年3月1日,蔣介石恢復總統職權。何備受冷落,被排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只任一席中央評議委員;軍隊中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
何應欽題詞何應欽題詞
官場失意,但他仍以民間方式繼續為蔣效力。他發起組織了中日文化經濟協會,當了幾年常委,便一直任會長;他又恢復了中國童子軍總會,一直掛副會長頭銜(會長為蔣介石);他又是台灣道德重整會會長,前後十次出國進行國民外交。八十年代後,他與郭為藩、李廉、沈君山、倪摶九、周應龍還當上了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主任委員。
何晚年的公事無非是開會應景,發表講話,參加證婚、剪彩、葬禮等。其餘大部分時間是打橋牌、打獵、打高爾夫球、栽花種樹等。隨著年邁體衰,特別是反攻大陸的希望破滅,何的注意力也逐漸從軍事轉移到台灣經濟文化建設上,提出不少建議,對台灣經濟文化繁榮非常關心。
晚年何應欽晚年何應欽
何應欽晚年反共之志不改,依然堅持三不政策。其妻病故後,他更煢煢孑立,形影相弔。1980年4月90大壽時,著名國畫家張大千根據他平日的描述,精心畫了一幅《泥凼風景圖》作壽禮相贈。在眾多或華貴、或榮耀的禮品中,他甚愛這幅少小記憶里的山水圖。
1986年4月,何應欽中風,被送進醫院。
1987年10月21日上午,心臟衰竭停止呼吸,享年98 歲。

人物年表

1909年加入同盟會。
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在黔軍歷任營長、團長、旅長、軍參謀長等職。
1922年夏任雲南講武堂教務長。
1924年春任廣州孫中山元帥府參謀。不久,任黃埔軍校少將總教官,後兼教導一團團長,成為蔣介石的親信。
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參加平定商團叛亂、劉楊叛亂和兩次東征陳炯明。
1926年任第一軍軍長兼黃埔軍校教育長。同年7月率第一軍參加北伐。
1929年任國民黨海陸空司令部參謀長。在國民黨三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1930年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長。後任剿共軍前線指揮。參與對中央蘇區的一、二、四次軍事“圍剿”。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主張對日本帝國主義妥協投降,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特別事務委員會委員。
1933年任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與日本簽訂出賣國家主權的《溏沽協定》、《何梅協定》。
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後,暫代總司令職,主張“武力付伐”張楊。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
1938年任軍事委員會參謀長,負責戰時的軍制、計畫和指揮。
1944年任中國陸軍總司令,指揮了長衡會戰和湘西反攻戰。
1945年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投降。
1946年任重慶行營主任,後赴美任聯合國軍事參謀委員會中國政府代表。
1948年回國,支持蔣介石抗戰中共,任國防部長。
1949年初,蔣介石“下野”時,一度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旋即辭職。後去台灣。
1950年任蔣介石戰略顧問委員會主席,兼任國民黨中央諮詢委員會委員等職。
1987年10月21日上午,終因心臟衰竭而停止了呼吸,享年98 歲。

家族關係

妻子
何應欽
何應欽的夫人王文湘,1917年在貴陽與其成婚後,雙方感情一直不錯。王於1952年被醫生診斷患有乳癌,發現時已屬晚期,病情惡化,無法進行手術治療,每年求醫都奔赴日本,直到1978年4月病逝。1920年何應欽在昆明被仇人刺傷,治療期間,全靠王文湘日夜守護,才得以康復。王文湘與何應欽同時皈依基督。到台灣後,若不到外國,每星期四上午,必在牯嶺街寓所舉行家庭聚會,查經講道,風雨無阻,帶病亦不肯缺席。
何政壇無事,正好忙家,自己動手搞家務,對病妻盡丈夫之責,對獨女盡父親之責。在國民黨上層圈中,有人稱他是中國第一好丈夫。
女兒
何應欽一生無子女,只過繼其弟何輯五之女麗珠為後。
何麗珠在台灣大學政治系畢業後,就開始走上社會。在父親何應欽的安排下,她當時主要是從事商務和外交方面的工作,曾在日本做過“駐日代表”,後又奉派到美國,任台灣駐美國“領事館”商務官員,後任“副領事”。
侄兒
何紹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黃埔一期、陸軍大學正則班一個不落,極其科班的軍人。“八一三”淞滬會戰也力戰過,雜牌軍也鐵腕整治成敢打硬拼的嫡系部隊。
2009年7月20日下午,貴州省台辦主任王登齊會見並宴請了何應欽侄兒何紹葊、何紹牧及何家在海外的第三代、第四代共16人。
侄孫
何應欽侄孫何祖光,是所羅門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亞太地區投資銀行部副總裁,在坊間被大肆炒作的,是同港星溫碧霞的婚戀生活。何祖光,出身名門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長大後,何祖光沒有選擇從政,而是在香港、內地經商,併兼任某跨國投資公司銀行部副總裁。
台灣歌手劉若英的父母結婚,何應欽擔任證婚人。

人物紀念

何應欽故居地處興義城南部45公里,位於峰林、石林之中的小集鎮。興義市何應欽故居陳列館是興義市最為重要的人文景點,也是了解興義近現代歷史最為重要的場所。陳列館占地面積近4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興義市何應欽故居陳列館也是國內資料最為齊全的何應欽專題陳列館。

影視形象

序號上映時間作品名稱飾演人員
1
2009年
2
2012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