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藍寺(洛陽寺廟)

伽藍寺(洛陽寺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伽藍,原意指僧眾所居之園林,然一般用以稱僧侶所居之寺院、堂舍。在《洛陽伽藍記》中伽藍寺即泛指洛陽的眾多佛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伽藍寺
  • 原意:僧眾所居之園林
  • 記載:《洛陽伽藍記
  • 又作:僧伽藍
伽藍,《洛陽伽藍記》,伽藍菩薩,

伽藍

梵語僧加藍摩的略稱,又作僧伽藍。Samgha意為大眾、和合僧,arama意為園林。意譯眾園。又稱僧園、僧院。原意指僧眾所居之園林,然一般用以稱僧侶所居之寺院、堂舍。直至後世,一所伽藍之完成,須具備七種建築物,特稱七堂伽藍。七堂之名稱或配置,因時代或宗派之異而有所不同。通常皆為南面建築,就以研究學問為主之寺院而言,須具有塔(安置佛舍利)、金堂(又稱佛殿,安置本尊佛。與塔共為伽藍之中心建築)、講堂(講經之廳堂)、鐘樓(俗稱鐘撞堂,為懸掛洪鐘之所在)、藏經樓(一作經堂,為藏經圖書館)、僧房(又作僧坊,即僧眾宿舍。分布於講堂東西北三面,即三面僧房)和食堂(又稱齋堂)等。

《洛陽伽藍記》

作於北魏滅亡,東西魏分裂(534年)後,楊炫(xuàn)之借佛寺盛衰,反映國家興亡,其中既寄託了故國哀思,又寓含著治亂訓鑒。至於綴拾舊聞掌故,詳述京城地理,正《魏書》之曲筆,補史志之闕失,於歷史地理研究亦占重要地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其文穠麗秀逸,煩而不厭”,繁簡得宜,文筆優美,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看也是上乘之作。
洛陽伽藍記洛陽伽藍記
《洛陽伽藍記》是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記載北魏首都洛陽佛寺興衰的地方志,共五卷,作者是東魏陽(或作楊、羊)炫(音眩)之,北平郡(今中國中部河北盧龍)人。 東魏遷都鄴城之後,在武定五年(即公元547年)他再到洛陽,看見當地遭受東、西魏戰爭破壞後,滿目創痍,一副破敗景象,感慨極深,所以寫了這本書,回憶魏孝文帝元宏遷都後,洛陽的繁榮昌盛。由於他反對佛教,認為貴族的施捨浪費,以及國家對佛教的扶植影響了賦役收入和兵源,所以書中對寺院的華麗和貴族的奢華進行了大量譏刺。
此書按照城內、城東、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多所名寺院為綱,兼顧所在里巷、方位以至名勝古蹟,同時敘述相關事跡。從書中可以了解孝文帝遷洛陽到爾朱氏之亂,四十年間洛陽的故事和台省坊市的分布,甚至於外商來洛陽居住和各國的風土人情、道里遠近書中都有所涉獵。內容包括了政治、經濟、社會、文學、藝術、思想、宗教等方面,史料價值極高。其中,第五卷收錄的宋雲《家紀》、慧生《行記》、《道榮傳》,詳細記載了宋雲去天竺的情況,成為現今研究中印交通史的珍貴史料。此書的文學價值也很高。
永寧寺塔
永寧寺塔為北魏永寧寺佛塔,建於北魏熙平元年(516),在北魏國都洛陽城內,現已不存,遺址在今洛陽市東。據楊玄之《洛陽伽藍記》追述,永寧寺塔為木結構,高九層,一百丈,一百里外都可看見。據其他記載,塔高四十九丈或四十餘丈,合今136.71米左右,加上塔剎通高約為147米,是古代最偉大的佛塔。永寧寺塔平面正方,每面各層都有三門六窗。塔剎上有相輪30重(一說為13 重之誤),周圍垂金鈴,再上為金寶瓶。寶瓶下有鐵索四道,引向塔之四角,索上也懸掛金鈴。晚上和風吹動,十餘里外都可聽見。
永寧寺塔永寧寺塔

伽藍菩薩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州(在今山西運城市)人,三國時期蜀漢的歷史人物,為劉備手下的大將,以剛正不阿的個性出名,之後在北攻曹魏時被孫權殺害,後代民間信仰將關羽奉之為神,尊稱其為“關公”,用來驅逐危險,至北宋時被納入人們膜拜的道教神祇,而佛教因為普及後逐漸民間化,融合各種信仰,也把關帝當作崇拜的神祇,稱為“伽藍菩薩”。在中國的佛教中,常以關公為伽藍神。相傳隋代天台宗的創始者智者大師,有一次曾在荊州的玉泉山入定,於定中聽見空中傳來:“還我頭來!還我頭來!”的慘叫聲,原來是關羽的頭被敵人砍下來,其憤恨不平,到處尋找自己的頭。智者大師反問:“你過五關斬六將,殺了那么多人,他們的頭誰來還呢?”並為其講說佛法。關羽當下心生慚愧,而向智者大師求授三皈五戒,成為正式的佛弟子,並且誓願作為佛教的護法。從此以後,這位千餘年來極受國人敬重的英雄人物,皈依佛門。
伽藍菩薩與韋馱菩薩是佛教大護法,就與韋馱菩薩並稱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 ,伽藍菩薩為右護法,韋馱菩薩為左護法。
在道場裡每日的早晚課誦中,都會誦《伽藍贊》: 伽藍主者,合寺威靈,欽承佛敕共輸誠;擁護法王城,為翰為屏,梵剎永安寧。以感恩伽藍菩薩護法護教的殊勝功德。
關帝的五官及表情刻劃均以豪氣奔放為準則,眼眉都表現出雄赳赳的英氣,濃烈的黑色系和深紅的臉部底色造成強烈的對比,也反映關公寧死不屈的強硬。面部的立體性,嘴部的黑色長須於後代加上,風格寫實,而關帝頭飾為黑帽上加以繫結之垂帶。
我們見到的伽藍菩薩像穿圓領寬大之深綠袍,胸前加掛一盔甲,展現出華麗富麗之氣。除了腹前和膝部有飛龍紋外,還有散布袍身的雲紋,及袖邊、衣擺的花瓣紋,以紅和橙色裝飾。加有一層外袍。關帝腳穿用簡單線條點綴的黑鞋,腳尖略向上點。手持青龍偃月刀這種特定形式的穿著於十二世紀定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