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卡拉系

伊迪卡拉系

伊迪卡拉系是以南澳大利亞伊迪卡拉山(EdiacamHills)命名的地層,此處是伊迪卡拉動物群的原產地和命名地點f2003年國際地層委員會末元古系分會完成建系研究報告並呈報國際地層委員會審定,建議用“伊迪卡拉系(Ediacanm)”正式命名新元古界最上部的系級年代地層單位。2004年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批准將其列入國際地層表並置於元古宇頂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迪卡拉系
  • 外文名:Ediacaran
  • 說明:新元古界最上部的地層單位
  • 所在地:澳大利亞
伊迪卡拉系命名,名字來源,伊迪卡拉生物群,發現,特徵,例子,

伊迪卡拉系命名

2003年國際地層委員會末元古系分會完成建系研究報告並呈報國際地層委員會審定,建議用“伊迪卡拉系(Ediacaran)”正式命名新元古界最上部的系級年代地層單位。2004年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批准將其列入國際地層表並置於元古宇頂部。該系的標準剖面和標準點(GSSP)選在南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山(Flinders Ranges)的伊諾雷瑪溪(Enorama Creek)剖面,其底界即為紐卡林納組(Nuccaleena Fm.)蓋帽碳酸鹽岩(cap carbonate)底界,並直接伏於其下的伊拉廷納冰磧礫岩(Elatina diwnictite),相當於瓦蘭吉爾冰期(Varanger)或馬里諾安(Marinoan)冰期之上。該系的下界年齡採用630百萬年,上界年齡即為寒武系底界年齡,採用542百萬年。伊迪卡拉紀(系)是軟軀體後生動物出現並輻射的時期。
動物胚胎化石動物胚胎化石

名字來源

伊迪卡拉動物群體因為發現於南澳的伊迪卡拉山而得名。1946年,一位澳洲地質學家(Reg Sprigg)在古代的沙岩板中留意到一曾在這裡發現顯生宙以前的化石。研究這些化石的科學家(Martin Glaessner)認為這是珊瑚、水母和蠕蟲的先驅。以下幾十年,南澳大利亞還找到很多的隱生宙化石,其他各大洲也找到一些。這些化石都叫作伊迪卡拉動物。一開始,人們認為伊迪卡拉動物是寒武紀的動物,但經過仔細的觀察,伊迪卡拉化石比寒武紀還久遠,應屬於伊迪卡拉紀。
本紀曾被一些人稱為震旦紀(Sinian)。震旦紀的名稱來源於中國,“震旦”是中國的古稱。時至今日,中國學者仍經常這么稱呼,中國教科書上一直稱此紀為震旦紀。

伊迪卡拉生物群

發現

第一批伊迪卡拉生物群實體於中國出土,由台灣教授黃大一所發現,哈佛大學教授Knoll及天體物理博士Foxman協助蒐集相關資料並進行檢測確認,這個發現改寫了地球生命史。

特徵

伊迪卡拉動物和今天的大多數動物不同,它們既沒頭、尾、四肢,又沒嘴巴和消化器官,因此它們大概只能從水中攝取養份。大多的伊迪卡拉動物固著在海底,和植物十分相近,其他的則平躺在淺海處,等待營養順水流而送上門來。伊迪卡拉動物化石出土越多,反而越沒有規律。有幾種化石比較像後來動物的先驅。

例子

查尼亞蟲、斯瓦特蟲、狄爾遜水母。雖然在伊迪卡拉紀出現了很多的生物,但在伊迪卡拉紀末期,伊迪卡拉動物分成兩支,它們有的成功演化成更有活力,更具進攻性的動物,有的則走向滅亡。而它們的特徵也永遠消失於歷史舞台上。 由於古印度人稱中國為Cinisthana,在佛經中被譯為震旦,故名震旦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