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納底烏斯的榮光

《伊洛納底烏斯的榮光》是波佐於1665年創作的油畫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洛納底烏斯的榮光
  • 創作時間:1665年
  • 作者波佐
  • 畫作類型:油畫
作品簡介,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義大利的巴洛克藝術,首先表現在建築與建築裝飾上。這種藝術的特點是色彩華麗、講究形式美。在16世紀20年代,佛羅倫斯與羅馬是它的中心。至17世紀,學院派藝術奠基於波倫亞,他們堅持古代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傳統,並把這種傳統視作不可逾越的典範。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該學院的奠基者路道維柯·卡拉齊(1555-1619)、阿哥斯提諾·卡拉齊(1557-1602)與安尼巴爾·卡拉齊(1560-1609)三兄弟。可是他們的繪畫風格雖稱反對巴洛克的過事矯飾,事實上卻又想吸收巴洛克的裝飾風格。只不過是使古典的"理想美"與當代巴洛克的官能刺激相結合,因而取得了教廷與官方的賞識。波倫亞學院派的藝術家們在羅馬、波倫亞、威尼斯、巴馬等地接受了大量 裝飾宮殿與教堂的繪畫任務。留下了許多光彩奪目的作品。這些壁畫有宏大的構圖。天頂畫有透視的幻覺,而且他們往往把雕塑、繪畫、建築三者混合在一起,造成強烈的裝飾效果。這種巴洛克裝飾畫,不能不說是一種引人入勝的美術新發展。這一幅天頂畫《伊洛納底烏斯的榮光》就是此種風格的傑作之一。
這一幅天頂畫在羅馬桑蒂涅亞喬教堂內,是呈長方形的一間客廳頂部。 這幅天頂畫上有數百個人物,都是《聖經》傳說中的形象:歷代主教、天使、聖徒、馬利亞、耶穌與上帝等。但大多以裸體、半裸體來展現。高空的最中心處是伊洛納底烏斯背負十字架升入天國的景象。左側站在高空雲端里的是基督形象。所有形象呈飛翔姿態。周圍雲氣繚繞,衣披的彩色繽紛,使整個天頂顯得豁然開闊。當你仰視此畫時,會覺得此間大廳是敞頂似的,給人以神秘與不可思議的心理感受。甚至連觀者自己似乎也隨之飄浮升騰起來。這正是巴洛克裝飾藝術的感染力量。當你驚嘆不已時,教會的最終目的也就達到了。

作者簡介

這幅天頂畫的作者是義大利後期巴洛克畫大師安德列·德爾·波佐(1642-1709)。波佐是特利安人,曾在米蘭受藝術教育,早年崇拜卡拉齊兄弟創始的學院風格,後來漸漸從巴洛克畫風中學會以誇張空間來表現宗教情節的手法,使壁畫增強了它的空間魅力。1665年,他加入耶穌教團,被派赴各地從事新教堂壁畫創作。大約從1702年起,他在維也納從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創作。所以,他在義大利除了與卡拉齊兄弟的學生們一起先後所作的那些巨幅壁畫與天頂畫外,別無更多的影響,這一幅天頂畫是他的代表作。
波佐善於處理複雜的虛構透視,把人物形象置於更大的空間。這種畫如沒有熟練的透視縮短法技巧,是很難展現其效果的。他先後為羅馬聖依克納蒂教堂的圓形屋頂、半圓形壁龕以及長廊製作了幾幅壁畫。
波佐的藝術成就不僅是這些壁畫。1693年,他還著述了一部研究建築繪畫的書,題為《畫家和建築師的透視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