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凱西爾

伊本·凱西爾

伊本·凱西爾(1bnKathir,1302~1373) 伊斯蘭經注學家、教法學家、史學家。曾擔任過大馬士革伊斯蘭學校教師。通曉《古蘭經》,對教義學、聖訓學、歷史學頗有研究。奉遜尼派教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本·凱西爾
  • 外文名:1bnKathir
  • 出生日期:1302
  • 逝世日期:1373
成就及榮譽,人物生平,社會評價,個人作品,個人其它信息,關於伊本·凱西爾和他的《始末錄》,

成就及榮譽

1366年任大馬士革伍麥葉清真寺總伊瑪目,並招收培養門弟子,從事伊斯蘭學術研究著述。主要著作有10卷本的《伊本·凱西爾古蘭經注》,是遜尼派傳聞經注的權威著作。14卷的伊斯蘭教曆史《自始至終》,蒐集整理了當時的重要史料,記述了伊斯蘭教的傳播發展及歷史事件,為後世史學家所引用。他還以研究聖訓學而聞名,所著《加米書》,按姓名字母編排介紹聖門弟子的生平及其所傳述的聖訓,並作了評述。
他全名是阿布費達·伊麻東丁·伊斯梅爾·本·歐麥爾·本·凱西爾,是原籍屬於巴斯拉的古萊氏人,其長成和學習則在大馬士革。

人物生平

伊本·凱西爾在伊歷701年出生在巴斯拉的一個叫穆吉里德的城邦,他的父親主麻在清真寺內講呼圖百,但他年僅四歲時父親歸真,其兄謝赫· 阿布杜萬哈布撫養和教育他,直到伊歷706年他五歲時移居大馬士革。
伊本·凱西爾的老師:
伊本·凱西爾曾師從布魯哈農丁·伊布拉欣·本·阿布杜· 拉赫曼·菲則勒學習伊斯蘭法學(歿於伊歷729年),此人的另一名稱——伊本·菲勒卡哈(IBN AL FIRKAH)則是更有名的。他還於大馬士革在爾薩·本·穆提穆學習過。他的老師還有艾哈邁德·本 ·艾卜· 塔利布(伊本·沙哈納哈)(歿於伊歷730年)、伊本· 黑佳爾(歿於伊歷730年)、沙目(今日敘利亞地區)的聖訓傳述者巴哈丁·尕西目·本·穆扎法·本·阿薩克(卒於伊歷723年)、伊本·舍拉孜、伊斯哈克·本·葉哈亞·艾穆迪、阿卡(歿於伊歷725),以及聖訓學家穆罕默德·本·扎拉德。他還跟隨傑瑪倫丁·尤素夫·本·扎克伊(歿於伊歷742年),受益於他的教誨並娶其女為妻。他同樣也是謝謝赫·伊斯倆目·泰格丁·艾哈邁德·本·阿布杜·哈利目·本·阿布杜·瑟倆目·本·泰米葉(歿於伊歷728年)的學生。另外,伊瑪目·哈菲孜、歷史學家舍目斯丁·穆罕默德·本·艾哈邁德·本·奧斯曼·本·給邁孜·德哈哈比(歿於伊歷748年)、艾布·穆薩 格拉菲、 艾布·法特哈·德布斯、阿里·本·歐麥爾·素瓦尼, 以及許多埃及學者,都是他的老師。

社會評價

哈菲茲宰海畢在他的Al-Mu’jam Al-Mukhtas一書高度讚譽伊本·凱西爾,說他是一位教法學家、聖訓學家專家(據說伊本·凱西爾背記了二十萬段以上的聖訓)、撰寫許多有益著作的(以經解經)經注家。
在Ad-Durar Al-Kaminah中,哈菲孜·伊本· 哈佳爾·艾斯尕尼說:“伊本·凱西爾在聖訓學方面以記憶聖訓原文和聖訓傳述體系見長,他的記憶力驚人,他的著作在他生前就非常受歡迎,在他去世後人們仍然從中受益。
著名史學家艾布·瑪哈森·傑瑪利丁·尤素夫·本·賽夫丁(伊本· 泰俄里)在其著作Al-Manhal As-Safi,中說,伊本·凱西爾是一位舍赫、伊瑪目、學識淵博的大學者,在法學、經注以及聖訓學領域尤其卓越。他收集知識,撰著巨典,授業解惑,傳述和記錄聖訓,他在聖訓、經注、 法學、阿拉伯語等方面的知識浩瀚無邊,他直至歸真前還在裁決教法疑難,教授法學知識。願安拉慈憫他。他以其治學的嚴謹,淵博的知識而作為一名歷史、聖訓和經注方面的學者而流芳百世。
伊本·凱西爾的學生:
伊本·黑佳是伊本·凱西爾的學生,他是這樣描述伊本·凱西爾的:“據我們所知,在聖訓原文、聖訓傳述系統和辨別聖訓真偽方面,沒有人能夠超越他。與他同時代的人和師長都承認這些,每次見他我都會有所收穫。
伊本· 義邁德·翰博理(IMAD AD-DIN)在他的著作Shadharat Ad-Dhahab說:“伊本·凱西爾是著名的哈菲孜(通背古並掌握古蘭學的學者),記憶力驚人,過目不忘,有非常好的理解能力(理解中庸,不偏激),並且他的阿拉伯語語言知識極好。
伊本·哈比布說:“伊本·凱西爾收集整理各類知識,他的著作涉及不同領域。在法學和聖訓傳述體系的著作使我們耳目一新,讓大眾受益。他的教法裁決書(文本)被送到各個穆斯林地區,以其嚴謹和博學著稱。

個人作品

伊本·凱西爾的著作
伊本·凱西爾古蘭經注漢譯本伊本·凱西爾古蘭經注漢譯本
1. 《古蘭經注》(伊本·凱西爾古蘭經注),基於可信傳述體系的聖訓和聖門弟子的解釋,是最優秀的經注之一,這部經注被再版無數次,眾多學者對其經注做了不同的形式摘要版。
2. 以《始末錄》命名的十四卷之多的歷史著作,包含了眾先知的故事和對早期民族的描述,先知穆罕默德生平和直至他那個時代的伊斯蘭曆史。他還在其中附加了,“風波(Al-Fitan)和關於末日的跡象”。這本著作中的“始”首先印行,後來印行“末”的單行本,這部巨著也有許多摘要版。
3. 《聖訓傳統系統中的可靠者、弱者和未知者綜覽》,其中收錄了他的老師傑瑪倫丁《聖訓傳述者姓名考證全集修訂》和舍目斯丁的《公正評價聖訓傳述者的準則》兩本巨著,並作了必要補充和修訂。
4. 《按次序的聖訓集和一般聖訓集中的方法》,這部著作的另一個名字《按次序的聖訓縱覽》則更有名,其中收集了伊瑪目艾哈麥德的《按次序的聖訓集》、《白扎爾按次序的聖訓集》、《艾卜葉爾倆·摩索里按次序的聖訓集》、《艾卜·艾卜·西白按次序的聖訓集》,還包括六大部聖訓(即中國穆斯林常說的六大部,其中僅《布哈里聖訓實錄》全譯本應該在漢字3000000字以上),也就是兩實錄——《布哈里聖訓實錄》和《穆斯林聖訓實錄》和其他四部按次序的聖訓集,他還將它們分門別類,近些年來,其中的部分才得發出版。
5. 《特白爾體莎菲爾》(中型一冊),其中介紹了莎菲爾優秀。
6. 他還對莎菲爾派教法學派引用的聖訓作了考證。
7. 他曾注釋了《布哈里聖訓實錄》,可惜沒有著完。
8. 他還著有一部教法巨著,也未能完成,這部著作寫到了朝覲篇。
9. 《白海格入門書精義》,此書未刊印。
10. 他還縮寫了伊本·阿慕爾的《聖訓學》,命名為《聖訓學精義》,埃及著名聖訓學家謝赫·艾哈麥德·穆罕默德主該書作了注釋,並印刷了它。
11. 《聖史》,雖然這部書包的有些內容包括在《史末錄》,但它是一部非常詳細的單行本,與《史末錄》中的相關內容不同。
12. 關於傑哈德方面的一本書,書名為《追求傑哈德中的演義》,曾印行多次。

個人其它信息

歸真:
哈菲孜·伊本·哈傑爾·艾斯各萊尼說:“伊本·凱西爾晚年雙目失明,於伊歷774年歸真於大馬士革。”願安拉憐憫他,使他住進寬闊的樂園。

關於伊本·凱西爾和他的《始末錄》

中世紀的阿拉伯史學著作,不僅卷帙浩繁——保守一點說,也有幾百部,而且每部動 輒幾百萬乃至上千萬字,難怪一些史書乾脆把名字叫“大歷史”。就阿拉伯通史著作而 言,如果有人搞一個“Top10”這樣的排行榜,伊本·凱西爾的《始末錄》應該榜上有 名。這除了因為它在阿拉伯史學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還因為它在後世史學著作的參考文 獻和注釋中出現頻率很高。加之其篇幅較長,譯成漢語當在1000萬字左右,超過泰伯里 的《民族與帝王史》、伊本·艾西爾的《歷史大全》和伊本·赫勒敦的《歷史》、馬斯 歐迪的《黃金草原》更不在話下。因此,《始末錄》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堪稱一部名 副其實的“大歷史”。 伊本·凱西爾(公元1302~1373)的正式名字,按阿拉伯人的習慣順序,應是:號—— 艾布·菲達(意為菲達之父)、別名——伊馬德丁(意為宗教之柱)、全名——伊斯梅爾· 本·歐邁爾·本·凱西爾·本·道依,附名——布斯拉威·大馬士基;以伊本·凱西爾 (意為凱西爾之子)聞名於世。 以前國內對伊本·凱西爾(以下稱作者)的介紹並不很多,有的資料只說其“早年生平 不詳”。實際上在《始末錄》開頭部分有作者自傳,可以讓我們多少了解一些他的情況 。他生於敘利亞南部布斯拉一個叫邁傑戴勒的村莊。父親是村裡的講經人,頗有些文化 。父親之所以給排行最小的他起名叫伊斯梅爾,是因為他的長兄原叫這個名字。這位長 史自幼跟父親學習宗教知識,在能背誦《古蘭經》和熟讀諸多宗教名著之後,前往大馬 士革謀事,後來不慎從房頂摔下,幾天后不治身亡 。父親悲痛欲絕,寫了很多悼亡詩,及至最小的兒子問世時,便給他取了同長子一樣的 名字。作者最為不幸的是,他4歲時父親亡故,從此成了孤兒,在另一位學有所成的哥 哥撫養下,6歲時被帶到大馬士革,走上求學之路。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經過多年勤 奮學習,在幾位學術大師的指導下,終於成為一位著名的伊斯蘭教經注學家、教法學家 、聖訓學家和史學家。 在作者早年求學過程中,乃至在他整個學術生涯中,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就是他與被 稱為“伊斯蘭學界泰斗”的伊本·泰米葉(1263~1328)的相識。此公在伊斯蘭教學術史 上地位非同一般,被認為是14世紀最著名的教義學家和教法學家之一。更重要的是,他 是原教旨主義的積極倡導者,其學說和著作為18世紀的瓦哈比教派運動提供了理論根據 ,近現代的伊斯蘭復興思潮和運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思想影響。作者對他的這位導 師,據說崇拜到了“痴迷”的程度。儘管當年導師因堅持自己的一些主張而多次下獄, 著作全被封禁,但他自始至終和導師站在一起,支持捍衛他的思想體系。他對伊本·泰 米葉的崇拜、忠誠和懷念,還具體體現在人們按照他的遺願,在他於74歲(此時他已雙 目失明)逝世後,將他葬在埃及蘇菲公墓中自己導師的墓旁。 作者一生著述頗豐,被後世學者經常提及的有20餘部,有些已經校勘印刷出版,有些 仍是人們難得一見的“寫本”,內容涉及經注學、聖訓學、教法學、先知生平、人物傳 記和歷史學等。其中最著名的有兩部,一是《始末錄》,一是《偉大的古蘭經之詮釋》 ,後者在我國伊斯蘭學界也被稱為《伊本·凱西爾古蘭經注》。這部經注學著作選用資 料多系《聖訓》及伊斯蘭教前賢的言論,是“以經解經”的經典之作——如果在經文中 找不到相應的節文加以注釋時,便引用《聖訓》來闡釋;如果在《聖訓》中又找不到相 應的材料時,則舉前輩學者的言論佐證。他的這種注釋方法已成為後世學者所遵循的基 本方法之一。《伊本·凱西爾古蘭經注》“被認為是傳聞經注中最有權威的著作”。此 外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寫過一本題為《聆聽問題解惑觀止》的著作,是專門探討、說明歌 唱和音樂問題的。由此可見,他以及中世紀阿拉伯學者大師們學術涉獵範圍之廣。再就 是後世學者對他的學術著作評價甚高,其中伊本·哈比布的一句話很有意思:“他的教 法學著作一經問世,其紙頁便在全國各地到處飛。”這種“文就滿城飛”的比喻,與中 國人所說的“洛陽紙貴”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於《始末錄》,其阿拉伯語原文直譯是“開始與結束”(al-Bidāyah Wa al- Nihāyah),國內也有學者將書名譯作“自始至終”。哈季·哈利法在《古籍釋疑》中 稱其為“歷史的開始與結束”。作者本人另寫過一本書,名為《開始與結束的結束》, 應被看作是《始末錄》的補遺。《始末錄》原書共14卷。作者蒐集整理了當時的重要史 料,記述了伊斯蘭教的傳播發展及歷史事件,並對這些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闡述了自己 獨到的觀點和看法,而對自己所處時代發生的重大事變的記述尤其詳盡,為後世史學家 所大量引用。 《始末錄》沿襲阿拉伯通史著作的寫作慣例,從創始紀開始,繼而是天地之形成以及 當時已知世界江河湖海之概述,然後是歷述世界各民族和伊斯蘭教前阿拉伯社會狀況, 接下來以編年體形式從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生平講起,一直記述到作者逝世前兩年。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先知傳記部分使用了大量筆墨,從第2卷末開始至第5卷末結 束,加上對四大哈里發的記述,幾乎占整部著作一半的篇幅。這部分內容,使他成為先 知傳記學方面的權威,倍受後人推崇,他本人也據此專門編寫了《眾先知的故事》一書 ,傳於後世。與此同時,阿拉伯史學評論家也因這部分內容忽視了對同時代諸多大學者 的記述而頗有微詞。 阿拉伯當代著名學者沙基爾·穆斯塔法,在其史學史名作《阿拉伯歷史和史學家》中 曾這樣評價伊本·凱西爾,“他博採眾長,從泰伯里、伊本·艾西爾、伊本·焦齊、伊 本·海里康……(等諸多名家)的著作中汲取養分,是一位承前啟後的集大成者”,“他 的《歷史》脈絡清晰、選材精審、詳略得當,而對過去事件發表的言論和批評,更成為 這部著作的鮮明特點”(見該書卷4第83~84頁,貝魯特民眾知識出版社,1983年第2版) 。 不過,面對《始末錄》這樣一部“大歷史”,人們對它的高度評價,對於我這樣一個 普通讀者來說,似乎並不那么重要,因為我的目的不是深入研究它,而只想看看它大致 講了些什麼。老實說,它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是穿插在整個“大歷史”中那數以百計的“ 小故事”。其內容除了各代哈里發和王公大臣的傳聞逸事,還包括民間發生的各類奇案 怪事,比如:女兒為愛殺死父親、母親改嫁兇手為兒報仇、小伙子如何變成了女性、一 個女人一胎生14個孩子等。其他阿拉伯史家的著作里雖也不乏此類故事,但似乎不如《 始末錄》中這般豐富。這可能與作者生活的時代不無關係。 公元14世紀是阿拉伯帝國多災多難的時期。當時的馬穆魯克王朝統治著埃及和沙姆地 區,外有歐洲人和韃靼人的不斷侵擾,內有統治集團間的相互傾軋,加上瘟疫流行,連 年饑荒,物價飛漲,勞苦大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作者的筆下,饑民們為活命,不 僅吃狗、吃貓,甚至連死人都吃。亂世之秋自然會發生許多太平盛世不會發生的事情。 作者不僅將親歷的時代概貌和真實的社會狀況記載下來,使自己的著作有異於那些只記 載政權更迭、戰爭過程和名人亡故的史籍,而且循著這條脈絡,注意蒐集整理前朝各種 故事傳聞,使自己的著作上下一氣,從整體上形成一種與眾不同的著述風格。值得指出 的是,作者對一些歷史傳說時有譁眾取寵和過分渲染誇張之嫌,筆者在以前文章中談到 的關於所謂唐朝皇帝向大食人進貢一事,便是其中一例。 《始末錄》中記述的各朝各代、長短不一的小故事,在史學著作中具有怎樣的意義, 還得由專家來說。我只是覺得其中一些讀起來蠻有意思,所以想在這裡根據阿拉伯遺產 復興書局(貝魯特)1997年出版的《始末錄》中的內容,編譯3則,讓讀者自己品味。 1.“八爺”的故事。阿拔斯朝有位哈里發名叫穆阿泰西姆。由於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 老8,是阿拔斯朝第8位哈里發,在位期間發動了8次對外擴張戰爭,生於伊歷180年8月 ,有8個兒子8個女兒,在前任哈里發——他同父異母的哥哥馬蒙死後整8個月的218年從 沙姆進駐巴格達正式登基(筆者還要加上一句:他在位時間是公元833至842年),所以人 們稱他為“穆塞曼”,意思是總和8有關的人。我們姑且叫他“八爺”。 八爺和其他哈里發的最大不同之處,是他不會讀書寫字,乃一文盲哈里發。據說他自 幼不好學習,每日懶懶的在一個書童陪伴下到宮中的學塾去讀書。後來這個書童生病死 了。一天,他的父親,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哈里發哈倫·拉希德問他:“有日子沒見那個 書童了,他怎么回事?”八爺回答說:“他死了,從此舒舒服服再也不用上學了!”父親 說:“真沒想到你討厭學習到了這種程度,竟然覺得死都比它舒服?!得了,我的兒子, 從明兒起你別再去上學了。”從此再也沒人過問他學習的事,他倒也樂得自在。 其實說八爺不好學習,也有點冤枉,他雖不好習文但酷愛習武。常年舞槍弄劍,使他 的體格非常健壯。據說在他哥哥馬蒙當哈里發時,有一次他路過一個兵營,看見有個女 人在那兒“兒啊,兒啊”哭喊。他上前詢問,那女人說:“這個帳篷里的首領把我兒子 抓走了。”他闖進帳篷要那首領把孩子放了,首領不知道眼前這位是八爺,死活不肯放 人。八爺也懶得跟他再廢話,只用一手便將他掄起來,只聽那人骨頭嘎嘎直響,還沒來 得及求饒,便被八爺扔到地上,當場斃命。八爺把孩子交還給那位母親,自己揚長而去 。 八爺當了哈里發後,對戰爭有一種本能的渴求。他作戰勇猛,用兵有方,為當年阿拉 伯帝國的對外擴張立下汗馬功勞。後來,他在阿姆立亞大敗拜占廷軍隊,殺3萬,俘3萬 ,繳獲輜重無數,連城門都運回巴格達裝在自己王宮裡。阿姆立亞之戰,在阿拉伯歷史 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毫不誇張地說,僅此一役就足以使八爺彪炳史冊。 八爺最後死於重病,時間是伊歷227年3月18日,終年48歲。更絕的是,他在位的日子 不多不少正是8年8個月零8天。八爺,神了。 2.四樹分屍的故事。話說到公元1260年前後,阿拔斯期早已是江河日下,大權旁落, 各地由一些不聽號令的素丹和國王統治著。當時管轄大馬士革的是國王納賽爾——大名 鼎鼎的薩拉丁後代。他看到蒙古人大兵壓境,便想出走埃及和那裡的國王古突茲聯合抵 御外敵。誰知他走到半路,突然想起自己與古突茲之間原先有些讎隙,此一去恐怕凶多 吉少,於是臨時決定轉向一個叫做凱萊克的山區,以圖固守。後來,旭烈兀攻破他的城 堡,他落荒而逃,最終被蒙古人擒獲。其實,沒過多久,埃及國王古突茲在巴勒斯坦一 帶的艾因加魯特大敗蒙古軍隊。這一戰役被認為是阿拉伯人抵抗蒙古人西侵的轉折點, 從此蒙古人便開始走下坡路。所以阿拉伯後世史家提及此事,總發出“他要去了埃及就 好了”這樣的感慨。 旭烈兀惱羞成怒,想起自己手中還個納賽爾國王,便要將他殺了出氣。他對納賽爾說 :“你派軍隊到埃及與我作戰,致使我軍慘敗,所以我要殺你。”納賽爾辯白說:“這 怎么可能,埃及人也是我的敵人啊。”旭烈兀不聽他的辯解,命手下找到一個有4棵大 樹的地方,每棵樹各在一個方位,彼此間相隔一定距離。他們將樹的上端用繩子牢牢系 住,竭盡全力拉向中央地面,然後再用繩子的另一頭緊緊捆住納賽爾的四肢,最後大家 一起鬆手。可憐一代阿拉伯君主就這樣活活被四樹分屍了。(不知旭烈兀這個主意是否 受到中國古代五馬分屍的啟發,兩者都夠殘忍的。) 國王納賽爾當年7歲登基,政權由前朝大臣操控,尤其是他還有一個“垂簾聽政”的奶 奶,事事都得聽她的。直到奶奶死了,他才得以獨攬大權。他是個深受百姓喜愛的國王 ,原因之一是他為人豪爽,花錢如流水。他愛講排場,而且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據說 他頓飯都要花掉2萬銀幣,雞、鵝以及各種飛禽不算,光羊就要400隻,除了傳統的燒烤 煎炸形式外,必須做出各種花樣。每日裡他看著僕人們端著這些精美食物從他面前魚貫 而過,大多數東西他是一口都不會吃。過後,宮裡的人就把這些香噴噴的雞鴨魚肉拿到 王宮門外,以非常便宜的價錢賣給當地居民,一個半個銀幣就能買到一大堆肉。長此以 往,住在王宮周圍的平民百姓竟再也不在家起火做飯,到點兒就來排隊買肉。 這個故事,讓人聯想到中國“酒池肉林”一類形容帝王將相奢侈生活的成語,但中國 人絕少交代那些吃不了的好東西被如何處理,倒了、扔了、下人吃了,都無從知曉。相 對杜甫筆下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國王納賽爾這種“宮內羊肉多,便宜牆外 人”——實際上是一種變相施捨——的做法,倒比較可取,也比較可愛,既擺了國王的 譜兒,又沒糟蹋東西。 3.“小李子”的故事。大約在公元1274年,占領巴格達的韃靼國王派一位叫阿拉丁的 大臣前往土斯太爾(位於今伊朗西部與伊拉克交界的胡齊斯坦省)一帶視察。大臣領命來 到該地,明察暗訪,發現許多當地人都在談論一個叫“李”的年輕後生。我們權且叫他 “小李子”。此人乃一商賈的子弟,習讀過《古蘭經》,懂一點伊斯蘭教法,對伊本· 西那的著作也有所涉獵,還會看星相。孰料,一日,小李子忽然宣稱自己是瑪利亞之子 耶穌。而當地人中的愚昧無知者,竟有不少對此信以為真。他讓信徒們從宗教功修中, 去掉晡禮和宵禮。大臣命人將小李子帶來,當面問他此事。他發現小李子是個很聰明的 人,只是他妖言惑眾,居心不良,於是傳令將他殺了。之後大臣又令眾人將小李子及其 追隨者所用之物,一搶而光。 這個故事中的小李子自稱的“瑪利亞之子耶穌”,也可譯作“麥爾彥之子伊薩”。伊 薩,一譯爾撒,是《古蘭經》中記載的著名古代先知,與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薩 和穆罕默德並稱為真的六大使者。有人認為伊薩即《聖經》中的耶穌,穆斯林經學家一 致反對,認為決不能將兩者等量齊觀。而小李子取消兩次禮拜的主張,從伊斯蘭教的角 度講,純屬離經叛道,在穆斯林中不可能得到回響。所以在未請教方家之前,暫取現譯 。 當然,選擇這個小故事,興趣所在並非小李子在搞什麼名堂,而是他的姓氏或名字。 筆者選用的“李”,在阿拉伯語原文中是以這樣的形式出現的:(لي)。其讀音 近似“力”,按通用拉丁字母拼寫法應為“Lī”。另請注意這個“雙括弧”,它在阿 語中的作用基本相當於漢語的引號。括弧中的詞句一是所謂直接引語;二是一些特殊的 詞,後者經常是要提醒讀者這個詞可能是外來語,比如外國人名、地名等。這個雙括弧 應是校勘者所加,因為阿拉伯文古籍一般沒有任何標點符號,這說明作為專家的校勘者 也已認定它不是阿拉伯人或波斯人的名姓。那么對當年所謂大食人來講的外族人當中, 最有可能使用這一名姓的便是我們中國人了。加之故事中提到小李子是一商人的兒子, 而中國人若在那時的阿拉伯帝國定居,從事商業活動恐怕是最理想最便當的,就像早年 來華的大食人一樣。因此我以為小李子極有可能是一中國人,至少是有中國血統。 其實“لي”對搞阿語的人來說並不陌生,現在中國人姓氏中的“李”字,譯為 阿語正是這種形式,而中國穆斯林中的李姓人氏,至少其中一部分,據學者們考證,其 祖先的姓氏是由阿拉伯人名“علي”(阿里)轉化而來的。小李子是不是中國人,作 為一個個案可能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從他的故事中得到一點啟示。比如中 外學者對大食人來華問題的研究,可用“早、多、廣、深”4個字來概括,而它的反向 問題即中國人在大食的問題,其研究相對便薄弱得多。中國典籍中關於大食的記載要比 阿拉伯典籍中關於中國的記載多,這是一個事實。但小李子的故事是否告訴我們,在阿 拉伯典籍中會有一些有關中國或中國人的信息,我們尚未發掘出來呢? 最後想說的是,由於不是專門研究者,自己在瀏覽阿拉伯古籍時比較隨意,有一些重 要的段落話語未能及時記錄下來,加上伊本·凱西爾的《始末錄》和伊本·赫勒敦的《 歷史》是交替著看的,所以我只能肯定他們二人中的一個說過下面這句話,卻忘記了究 竟是誰說的。這句話是(大意):“在我的這部長長的歷史中,有些故事傳聞,我知道它 們可能沒有確鑿的根據。我把它們記錄下來穿插在書中,是為了你——讀者,在閱讀整 部歷史覺得疲勞時可以得到一點輕鬆的感覺。”看來真的要好好感謝這些阿拉伯史學家 ,他們想得太周到了,包括我這樣一個幾百年後的外國讀者。坦率地講,若非“八爺” 和“小李子”等小故事吸引著我,莫說細讀,就是翻看像《始末錄》這樣一部千餘萬字 的大歷史,也是很難堅持到底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