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

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

《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由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 寫,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是國家“七·五”期間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之一,是我國編寫的第一部全面、系統地介紹伊斯蘭教基本知識的大型專科工具書。這項工程從1987年起規劃設計,組織撰寫,編輯加工,曾三次修訂框架體系,歷時6年編纂成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
  • 作者: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 出版社: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 獲得獎項:第二屆國家圖書獎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參照當代世界編纂百科全書的通例和經驗,在條目選擇、知識結構體系、條目分類、編纂方式及檢索系統等方面力求簡明、完備和科學化。條目的收集範圍,古今中外兼有,以伊斯蘭教基本知識體系為核心,兼收與伊斯蘭文化有密切關係的學科知識,由世界伊斯蘭教和中國伊斯蘭教兩大部分條目組成。全書按本學科的體系和知識結構層次,分別設立大、中、小和參見條四類不等的條目。大條是全書的主要骨架,體現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和學術性;中條體現知識的層次性和覆蓋面;小條體現知識的廣泛性和普及性;參見條體現可檢索性和可讀性。各類條目,有綱有目,縱橫交錯,相輔相成。其基本內容包括:伊斯蘭教傳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基本信仰,經訓典籍,教義、學說及社會思潮,教法制度和禮儀,派別與社團組織,中外人物,歷史事項,聖地寺院和古蹟,各國伊斯蘭教及傳播地區,文化教育,主要穆斯林民族,常用術語等部分。在伊斯蘭文化方面,介紹了伊斯蘭教的宗教學科、哲學、倫理、史學、文學、藝術、建築、語言、文字、書法及各門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全書以思想、文化史為主線;貫穿於各類條目中。
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

作品目錄

前言
凡例
伊斯蘭教
條目分類目錄
伊斯蘭教
大食法
大食教度
回回教門
天方教
正教
開天古教
清真教
回教
經訓典籍
《古蘭經》
《亥聽》
《亥帖》
《赫聽》
法蒂哈
法諦海
阿耶蒂·庫爾西
十八段
十八個蘇賴
《討拉特》
《引支勒》
《宰逋爾》
《古蘭經》名稱
《古爾阿尼》
福爾剛
《穆斯哈福》
朱茲伍
希茲布
蘇賴
索勒
阿耶蒂
阿亞特
《古蘭經》章首字母
穆哈凱姆
穆台沙比赫
停經
納希赫
曼蘇赫
遜尼派經注
《古蘭經解總匯》
《泰伯里經注》
《拉齊古蘭經注》
《幽玄之鑰》
《拜達維古蘭經注》
《伊本·凱西爾古蘭經注》
《哲拉萊尼古蘭經注》
《簡明古蘭經注》
《古蘭經學通論》
什葉派經注
《阿斯凱里經注》
《經義匯解》
蘇菲派經注
《古蘭經注》
《古蘭經辭義精華》
《魯哈·白亞尼》
穆爾太齊賴派經注
《卡沙夫經注》
近現代經注
《古蘭經注擷英》
《光塔古蘭經注》
《焦海里經注》
《古蘭經注之準衡》
《古蘭經義精華》
《古蘭經》漢語譯本
《可蘭經》
《漢譯古蘭經》
《可蘭經漢譯附傳》
《古蘭經譯解》
《古蘭經大義》
《古蘭經國語譯解》
馬譯《古蘭經》
《古蘭經韻譯》
仝譯《古蘭經》
……
彩圖插頁目錄
正文
附錄
1.條目漢字音序目錄
2.條目首字筆畫索引
3.伊斯蘭教人事年表
4.伊斯蘭教主要王朝世系表
5.什葉派十二伊瑪目世系表
6.中國信仰伊斯蘭教少數民族概況表
後記

創作背景

編纂原則
將伊斯蘭教作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意識形態、社會實體和文化現象,並將它與不同國家和地區以及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的政治、經濟、社會物質生活過程聯繫起來加以考察。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注重客觀性、科學性、知識性、準確性,尊重伊斯蘭文化傳統,力求確切地反映伊斯蘭教本來的真實面貌。對條目的釋義,儘可能選擇第一手翔實資料,據此作出有理有據的援引和客觀介紹。力求將凝重的歷史感和鮮明的時代感加以結合,汲取當代中外伊斯蘭教學術研究的新成果,以新的資料、觀點、方法反映時代的新信息。備舉各歷史階段及朝代的史實,以揭示伊斯蘭教演進的歷史軌跡。多角度介紹當代各國伊斯蘭教概況,展現當代伊斯蘭教發展的新特點、影響及作用。對伊斯蘭教與當代國際政治生活有關的問題以及伊斯蘭教的社會思潮和社會運動也作了扼要的介紹。力求突出反映中國伊斯蘭教的特點和風格,中國的條目在全書中占有相當比重。書中對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歷史、派別與門宦、宗教制度、清真寺與道堂、代表人物、著述文獻、文化教育、穆斯林民族、禮儀習俗以及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等均作了介紹,釋義時體現中國學者研究的新成果。凡世界伊斯蘭教的共有條目,在釋文中也注意了它在中國的運用、演變和發展,以及所賦予的新涵義。力求用現代科學語言準確表述伊斯蘭教的專用名詞、術語、概念的語義及內涵。對過去沿用的一些專用.詞語、人物譯名不確切的,現作了接近原音義的新譯,使其規範。對外國人物除通譯名外,釋文中大多增補了全名或本名,以免混同。

作品思想

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自7世紀初由穆罕默德麥加創傳,迄今已有1380多年的歷史。它的創興體現了阿拉伯民族由原多神崇拜向唯一神信仰的思想升華,反映了當時阿拉伯各部落實現社會政治統一的願望。穆罕默德以伊斯蘭教作為社會革命的思想旗幟,打破氏族壁壘,實現了阿拉伯半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統一,創建了第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隨著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的向外擴張、經商交往和文化交流,伊斯蘭教遂由民族宗教發展為世界性宗教。它作為一種思想信仰和意識形態傳入世界各地後,在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下,對許多國家和民族的社會發展、政治結構、經濟形態、文化風尚、倫理道德、生活方式和習俗等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亞非一些奉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中,伊斯蘭教在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占主導地位,成為維繫其民族群體凝聚力及文化傳統的精神支柱和紐帶。它作為一種文化體系,博大精深,與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希臘與羅馬文化並稱為古代四大文化體系。它汲取、融匯古代東、西方多民族及多樣性的文化遺產為一體,創造了富有伊斯蘭特色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的豐碩成果,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大貢獻。伊斯蘭教的學理深刻地反映著歷史上人的現實生活、人與現實世界的各種關係,是探索人生的真善美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它蘊藏著豐富多彩的內容,也包涵和積澱了人類認識史上一些理性思維的經驗教訓,尤其是那些體現人類智慧的、作為理性.思維紐結的概念、範疇、命題,以及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的思辨認識,具有相當的學術價值。伊斯蘭文化作為東方文明史上一個巨大的思想寶庫,在世界宗教史、哲學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7世紀中葉,伊斯蘭教通過海陸“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它是中國同阿拉伯伊斯蘭國家人民傳統友誼和經濟文化交流的紐帶。千百年來,伊斯蘭教成為中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全等10個少數民族幾乎是全民信仰的宗教。伊斯蘭教對各民族穆斯林的歷史文化、倫理道德、生活方式及風俗以深刻影響。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交流融合,既保持原有的特點,又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具有了顯著的中國特點和民族色彩,.成為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歷史上,中國各族穆斯林凝結集體智慧和創造,在哲學、歷史學、 民族學、語言學、文學藝術、醫藥學、天文學、數學、建築學和曆法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寶庫。因此,開展伊斯蘭學術研究,向廣大讀者全面系統地介紹伊斯蘭教的基本知識,正確認識、理解宗教存在和發展的必然規律,對於全面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對於加強國內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團結,對於維護祖國的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對於實行改革開放,增進我國同世界伊斯蘭國家及地區人民的相互了解、傳統友誼和經濟文化交流,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為此,我們編寫這部辭書,供民族宗教工作者、社會科學工作者、外事工作者、中學及大專院校師生、各族穆斯林及廣大讀者查閱、參考。

作品影響

獲得獎項
《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榮獲第二屆國家圖書獎(1995年)、首屆國家辭書獎(1995年)。

作者簡介

協作單位
該書是我國學術界實行學際之間共同協作的產物,是集體智慧和辛勤勞動的結晶。在老一代著名學者的指導下,由80多位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宗教工作部門從事宗教、民族、哲學、歷史、語言、文學等學科教學和科研的老、中、青年學者參加編纂。本書由西北民族學院西北民族研究所組織編寫。主要編寫人員的所屬單位有: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甘肅工業大學社會科學系、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中央民族學院、寧夏回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回族伊斯蘭教研究所、甘肅省民族研究所青海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福建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陝西教育學院西北大學歷史系、新疆大學、上海市伊斯蘭教協會、昆明伊斯蘭教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上海外國語學院、中南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史研究所、貴州省伊斯蘭教協會、廣州市伊斯蘭教協會等。本書在編委會的統一組織和協調下,分工撰寫,編委會討論了總體框架和主要條目的書稿,全部書稿由楊克禮楊宗山馬忠傑、羅萬壽等共同進行修改加工、審定和統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