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州

代州

代州即今忻州市代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北踞北嶽恆山余脈,南跨佛教聖地五台山麓。

代縣文物古蹟遍布,雁門關居九塞之首,天下聞名。廣武兩城是研究我國軍事史的重要實物資料。楊忠武祠,俗稱楊家祠堂,祠堂門面闊三間,上懸“奕世將略”、“一堂忠義”、“三晉良將”三塊橫匾。邊靖樓。亦名譙樓,位於代縣縣城十字街心,明洪七年(公元1374年)建成,樓南面掛著兩塊巨匾。一為清雍正十一年雁平兵備道湯豫誠所立“聲聞四達”,一為道光三十七年知州陳鼎雯所立“雁門第一樓”,樓北雍正十年知州楊弘志立“威鎮三關”。登樓北望雁門,南俯滹沱,全縣山川景物一覽無餘。歷代登樓覽勝詠詩抒懷者甚多。阿育王塔,俗稱白塔,始建於隋仁壽元年(601年),佛教藏式造型,通高40米。是我國藏式塔中的佳作。

基本介紹

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古書記載,

行政區劃

代縣東鄰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陰,東北與應縣相接,西北與朔州毗鄰。總面積1969平方公里,總人口20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上館鎮。郵編:034200。代碼:140923。區號:0350。拼音:Dai Xian。轄6個鎮、5個鄉:上館鎮、陽明堡鎮、峨口鎮、聶營鎮、棗林鎮、灘上鎮、新高鄉、峪口鄉、磨坊鄉、胡峪鄉、雁門關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203311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43324 陽明堡鎮 21265 峨口鎮 34842 聶營鎮 9935 棗林鎮 19292 灘上鎮 6309 新高鄉 17123 峪口鄉 18693 磨坊鄉 11045 胡峪鄉 4411 上田鄉 5501 八塔鄉 2767 西窖鄉 1754 交口鄉 2896 分水嶺鄉 2328 胡家灘鄉 896 白草口鄉 930 。

歷史沿革

春秋時晉地。戰國時趙地。秦為太原、雁門二郡之境。兩漢、魏、晉因之。後魏亦為雁門郡地。後周移肆州治此。隋改為代州。大業初曰雁門郡。唐復曰代州。天寶初亦曰雁門郡。乾元初復故。中和二年,置雁門節度治此。五代末,屬北漢,後周顯德初,侵北漢得其地,置靜塞軍,旋復失之,劉繼元嘗改置建雄軍於此。宋仍曰代州。金因之,亦曰震武軍。元仍曰代州,以州治雁門縣省入。明洪武二年,州廢為縣。八年,復曰代州。清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屬山西布政使司。民國元年改為代縣,屬雁門道,民國十年廢道,代縣直隸山西省。
1946年代縣解放,屬忻縣專署管轄,1958年撤銷忻縣專區,原忻縣專區所屬各縣劃歸晉北專區。1958年與繁峙縣合併為繁峙縣。1961年復設忻縣專區,恢復代縣。1970年忻縣專區改稱忻縣地區,1983年忻縣改為忻州市,忻縣地區改為忻州地區。2000年6月14日撤銷忻州地區和縣級忻州市,設立地級忻州市。

古書記載

《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山西二 州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柢三關,咽喉全晉。向以山川扼塞,去邊頗遠,稱為腹里。自東勝棄而平、雁剝膚,河套失而偏、老震鄰矣。嘉靖中,晉事日棘,太原建為重鎮,州尤為唇齒要地秋防撫臣移駐焉。三關內邊,東起平刑關石?寨,西抵樺林堡老牛灣,延袤千餘里,分為三路:寧武關為中路,雁門關為東路,偏頭關為西路。東路則雁門關、平刑關之寇家梁、廣武站,寧武關之陽方口,皆為衝要。然寇從平虜衛而下,猶有大同為外蔽。惟西路偏頭關突出虜地,雖有老營堡、水泉營,相為犄角,而形勢單外,西接套虜,僅隔一水,冬春之間,冰堅可渡也。蓋東勝去偏關僅三百里,無東勝則敵之來路益多,偏頭危迫,而自州以南,且不得安枕矣。然則代州與雲、朔,利害相等,東勝不守,河套不復,未可謂雲、朔之患切,而代州之患緩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