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效忠

仇效忠

仇效忠(1777—1854),字蓋之,號典堂,出生於清乾隆年間,廣東廉州府靈山縣西鄉宋太練官堂村人(今廣西靈山縣太平鎮楓木村委會官堂村),道光丙戍科翰林院庶吉士,貴州興義府知府。

基本介紹

  • 本名:仇效忠
  • 字號:字蓋之,號典堂
  • 所處時代:清
  • 出生地:廣東廉州府靈山縣
  • 出生時間:1777
  • 去世時間:1854
  • 性別:男
漢書教習,翰林院庶吉士,地方任職,書院掌教,靈山一點翰,相關事件,宗祠設宴會廳,大堂三匾爭輝,申報市級文物,

漢書教習

嘉慶12年(1807年),丁卯科,仇效忠廣東鄉試考取舉人。嘉慶20年(1815年), 仇效忠上京考取覺羅官學教習資歷, 欽取第6名,並開始充任正白旗覺羅學漢書教習。歷主廣東廣州、南海、惠州、東莞、寶安、陽江等地講席。

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六年(1826年),丙戍科,仇效忠上京殿試並考取進士,參加殿試三甲,朝考後道光皇帝欽點翰林,授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協修,文淵閣效理。仇效忠歷任國史館謄錄,敕封授朝議大夫道光皇帝曾下聖旨在仇效忠家鄉建造翰林牌坊,故居官堂村受“太史第”門匾。

地方任職

道光9年(1829年),仇效忠奉朝廷之命出守地方為官,先任貴州定縣知縣,此後,因政績好而先後升任貴州興義府石阡府、懷仁府等地任知府。仇效忠從政多年,廉明正直。當他在興義府離任時,接替他的張某到任後,魚肉人民,以致鄉民怨聲載道,紛份要求仇效忠回任。朝廷經明查暗訪,果真如百姓所言,遂任仇效忠回任興義府知府。當地名士、百姓聞悉,互相道賀,並於府門、城門以及百姓住戶門邊紛紛貼上“仇府回來天有眼,張官不去地無皮”的迎聯。效忠回任,即日視事,複查舊案,發現一姓黃的欽州小董人被判為死刑,待批下即行刑。而黃某還不知犯了什麼罪。效忠複查後,發現原判為勒索財物不得而枉判黃為死刑的,於是馬上撤消原判,把黃某釋放回家。至今黃某後代人,囑子報孫,非當年仇效忠明察,沒有他們子孫今日,還對仇家後代銘記、恩報。
仇效忠在外為官多年,當他告老回鄉省親時,父母問他:“兒一生為官所得幾何?”效忠曰:“為民而樂事賺得兩袖清風。”效忠為官簡易公平,體恤士民,治內政通人和,安居樂業,深受百姓擁戴,有卓著政聲。

書院掌教

道光27年(1847年),古稀之年的仇效忠老驥伏櫪,從官場退休後接任浙江西湖書院掌教,培育良材。之後轉任廣州越華書院,並在廣東多處書院做過講學,教書育人。1854年,仇效忠在林則徐曾經在這裡指揮過“鴉片戰爭”及“虎門禁菸”的廣州越華書院,走完生命的最後一刻。

靈山一點翰

仇效忠為官清廉,享譽一方,是家鄉靈山縣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靈山人也為之驕傲,又因仇效忠是清朝時靈山縣唯一的翰林,也因此被家鄉靈山人帶有地方特色的譽為“靈山一點汗(翰)”。

相關事件

三匾四名人小村威水史
高明荷城街道文物普查發現道光皇帝欽點牌匾
珠江時報訊,記者昨日從高明區荷城街道了解到,該街道在文物普查中,發現了一座建於清代、保存完好的三進兩廊兩天井宗
祠,更為難得的是,宗祠大堂懸掛有三塊極具文物價值的牌匾,其中一塊為道光皇帝“欽點”。有關部門稱,要加大對這座宗祠的保護力度,並將三塊牌匾申報為市級文物。

宗祠設宴會廳

這座宗祠,是荷城街道王臣村委王臣村仇氏宗祠。該宗祠建於清代,占地面積600平方米,三進兩廊兩天井,分左、中、右三路進入,屬單檐硬山式建築。牆由青磚砌成,檐柱為花崗岩,金柱用東京木,天井石板鋪砌。巡廊兩邊,壁畫爭輝。門口,一對石獅子把守,並有一塊已斷掉的旗桿夾,上刻“進士”字樣。祠前小廣場,野草萋萋,遠處是汪汪魚塘、幽幽綠野,一派田園風光,將古祠襯托得更加古色古香。
村長介紹說,宗祠三進各有所用,前進主要用於通行,中進既是祭祀廳又是功德廳,“光榮榜”上刻有功名之人。後進當宴會廳,三間“包房”,主要讓村里德高望重以及年長的人就坐。請宴時,論尊排輩按序入席,可以不受外面的喧譁打擾。宗祠始建至今,一直作宗族聚會、婚嫁喜慶場所,沒作任何改建。

大堂三匾爭輝

宗祠最有文物價值的,是懸掛在中進大堂里的三塊牌匾。
最威水的,是道光皇帝“欽點”的牌匾。該匾懸掛在宗祠中廳正中橫樑上,長1.7米,寬0.6米,厚0.03米,是上等杉木板所造。牌匾紅底金字,很有活力,上刻:“欽點翰林院庶吉士仇效忠道光戌科。”據記載,仇效忠是清代進士(文),道光六年,朝廷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官至貴州興義石阡知府。
紀念仇效忠的祠堂紀念仇效忠的祠堂
文魁木匾,懸掛在神壇左邊橫樑上,長1.7米,寬0.6米,厚0.03米,上刻“文魁仇葵忠、仇臣忠,道光未科”, 紅底金字,十分醒目。據記載,“仇葵忠是清代舉人,王臣人靈山籍,三水教諭。”“仇臣忠是清代舉人,王臣人靈山籍,甘肅寧明州知州。”
武魁木匾,懸掛神壇前右邊橫樑上,長、寬、厚與文魁木匾一樣,紅底金字,上刻:“武魁仇開鎬,甲午科。”據記載,“仇開鎬是王臣人,靈山籍清朝武舉人。”

申報市級文物

荷城街道文物辦陳帶容老師稱,三進宗祠,在高明比較少見,一般都是兩進的多。王臣村仇氏宗祠,建築風格頗具嶺南特色,建築藝術精湛細膩,由於一直有專人管理,保存完好,從建築學角度來說,就已經很有保護價值了。而大堂里的三塊牌匾,均為清代朝廷欽賜,其中一塊為皇帝“欽點”。三匾字型清楚,保存得當,對研究名人名事,探究清代的科舉制度,均有很強的文物意義。“過後,我們準備將三塊匾牌申報為市級文物,並加大對宗祠的保護力度。”
據了解,文魁牌匾,在高明別的村也有出現,但武魁牌匾確是第一次出現。三匾聚於一祠,昭示4個“名人”。輝煌村史,讓王臣村村民感到驕傲。村民也非常希望該宗祠以及裡面的匾牌能成為被保護的“文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