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厲內荏

色厲內荏

色厲內荏是一個成語,讀音是sè lì nèi rěn,形容外表強硬,內心虛弱。出自先秦·孔子《論語·陽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色厲內荏
  • 拼音:sè lì nèi rěn
  • 詞性:貶義詞
  • 出處:《論語陽貨第十七》
  • 解釋:人外表嚴厲而內心怯懦
  • 近義詞:外強中乾、虛有其表
  • 反義詞:外柔內剛、表里如一
解釋,出處,示例,用法,成語故事,原文,解說,

解釋

①色:神色,模樣。②厲:威嚴、兇惡。③內:內心。④荏:軟弱、怯懦
形容人外表嚴厲而內心怯懦,常用此語。
外強中乾,外表強硬而內心怯弱。

出處

語見(先秦孔子門人《論語陽貨第十七》)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譯文】
孔子說:“外表嚴厲內心虛弱,若用小人來作比喻,大概就像個鑽洞爬牆的小偷吧?”
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勛吏二千石,幸得奉使,不遵禮儀,輕謾宰相,賤易上卿,而又詘節失度,邪諂無常,色厲內荏。”
漢.王充論衡.非韓》:"奸人外善內惡,色厲內荏,作為操止,像類賢行,以取升進,容媚於上。”
宋.司馬光〈論張田第二狀〉:"(張)田資性險薄,色厲內荏,毀譽出其愛憎,威福發於喜怒。”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例子:
他跑遍租界的各處,觀察了帝國主義爪牙的~的窘態。(葉聖陶《英文教授》)

示例

①(東漢王充《論衡 卷十 非韓篇第二十九》)∶“奸人外善內惡,色厲內荏,作為操止象類賢行,以取升進,容媚於上,安肯作不孝、著身為惡,以取棄殉之咎乎?”
②他跑遍租界的各處,觀察了帝國主義爪牙的~的窘態。(葉聖陶《英文教授》)
亦作【外厲內荏】(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列傳第二十下》):“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厲內荏,以虛事上,無佐國之實,故清濁效而寒溫不效也,是以陰寒侵犯訊息。”
亦作【內荏外剛】(後晉?劉昫《舊唐書?卷一百六十八?列傳第一百一十八?錢徽》)∶“末代偷巧,內荏外剛。卿大夫無進思盡忠之誠,多退有後言之謗;士庶人無切磋琢磨之益,多鑠浸潤之讒。”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語義說明外表嚴厲而內心怯懦。
使用類別用在"表里不一”的表述上。

成語故事

原文

論語陽貨》篇載:孔子說:"有些人外表非常嚴厲,內心卻十分怯懦,若拿小人來作比喻,就像是翻牆挖壁進入別人家裡的盜賊。”透過這段文字,我們大概可以測知,在孔子眼中,"色厲內荏”者,指的是表里不一的人。這樣的人在人前偽裝成嚴峻守義之士,竊取別人的尊敬,但內心唯恐被人識破,令人不齒,和盜賊在人前裝作光明正大,但心裡就怕被人拆穿一樣。後來"色厲內荏”被用來形容人外表嚴厲而內心怯懦。

解說

孔子描述春秋末期掌權者之心理,彼等外表道貌岸然,威嚴異常,似模似樣,而內心則怯懦無比,脆弱至極。辛辣諷刺裝腔作勢,狐假虎威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以權謀私,作奸犯科,貪污腐化,違法亂紀之人。極度蔑視色厲內荏,欺世盜名之流,作威作福沽名釣譽之輩。於人前偽作仁義之士,竊取他人虔敬,而內心唯恐為人說破,終日提心弔膽,擔驚受怕。時其罪尚未揭發前,呼風喚雨,威風無比,一旦東窗事發,竟觳觫顫慄,逃之夭夭。故孔子喻之為鑽牆逾穴,偷雞摸狗之宵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