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顯王后

仁顯王后

仁顯王后(1667年-1701年),驪興閔氏,名不詳,朝鮮王朝肅宗國王時朝臣閔維重與繼室恩津宋氏之次女。朝鮮王朝肅宗李焞的第二任王妃。諡號仁顯,全稱孝敬淑聖莊純元化懿烈貞穆仁顯王后。

仁顯王后閔氏曾被肅宗逐出王宮,五年後又傳奇的再度復位。她與張禧嬪以及肅宗的故事一直是朝鮮後宮歷史的傳奇之談。

1701年,閔氏因病去世,年35歲,諡號仁顯。

雖然正史對仁顯王后的描述有限,但此後問世的《仁顯王后傳》、《謝氏南征記》等野史小說卻將仁顯王后的故事大加描繪並流傳甚廣。小說將仁顯王后塑造為儒教理念中的模範之妻,生動地演繹了她蒙冤、離宮、獨居最後苦盡甘來的故事。

仁顯王后及其情敵張禧嬪也由此以兩極的形象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閔氏、Queen Inhyeon、仁顯王妃
  • 外文名:韓文:인현왕후 민씨英文:Queen Inhyeon
  • 別名:仁顯王妃
  • 國籍:韓國
  • 民族朝鮮族
  • 出生地:追慕洞
  • 出生日期:1667年陰曆4月24日
  • 逝世日期:1701年陰曆8月14日
  • 主要成就:身為朝鮮王后,接張禧嬪回宮,使張禧嬪為肅宗誕下後嗣
  • 夫婿朝鮮王朝國王肅宗
  • 情敵:張禧嬪
  • 父母:閔維重,貞敬夫人
  • 黨派:西人黨
  • 公公:朝鮮顯宗李棩
  • 婆婆:明聖王后
  • 封號:王妃→廢妃→王妃
  • 逝世地:昌德宮景春殿
人物生平,人物形象,宮廷鬥爭,己已換局,身後鬥爭,相關影視,

人物生平

仁顯王后閔氏,本貫驪興閔氏,生於朝鮮顯宗八年(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出身書香門第。祖父閔光勛是朝鮮仁祖時期著名的才子,外祖父宋浚吉為朝鮮孝宗時期的領議政大臣,多有親故(後被肅宗追謚為東國十八賢),父親驪陽府院君閔維重亦為朝中重臣
肅宗六年(1680年),肅宗元配仁敬王后不幸辭世。七年(1681年)五月,在當時執政的西人派及肅宗之母明聖王后的支持下,年僅十五歲的閔氏(虛齡,實為十四周歲)被立為肅宗之繼妃。
然而令閔氏及整個王室甚為苦惱的是其入宮多年未有子嗣,肅宗原就為顯宗獨子,而今即位多年仍無後嗣更被認為“不利國本”,閔氏因此處境尷尬。肅宗原有寵妾張氏,原為宮中侍女,但深得肅宗寵愛,後因觸怒明聖王后,於仁敬王后離世後被趕出宮。肅宗九年,明聖王后升遐,仁顯王后為使王室有後遂提出接返張氏回宮,並得到莊烈王后的支持。
張氏回宮後再度贏得肅宗寵愛,先封淑媛,又升昭儀。肅宗十五(1689)年,張氏被封為正一品“禧嬪”,已是與王妃之位只差一步。後肅宗聽信禧嬪之言,不顧西人黨的強烈反對,以儒家“七出”之“善妒”的名義廢掉閔氏的王妃之位,將其與另一宮人金貴人趕出宮外,並冊封張氏為王妃,其子李昀為王世子。其後閔氏一直居於京郊感古堂。
幾年後,由於肅宗厭惡張氏攬權專寵,便有意予閔氏復位,對西人黨領袖金春澤發起的“閔妃重定運動”給予暗中支持。張氏遂意圖謀害廢后,被肅宗識破,盡剪其黨羽。肅宗二十年(1694年)六月,肅宗迎接閔氏回宮並重立為妃,貶張氏為嬪,夫妻和好如初。
七年後(1701年),仁顯王后病危,不久於昌慶宮景春殿因病去世,年35歲,諡號仁顯,全稱孝敬淑聖莊純元化懿烈貞穆仁顯王后。及肅宗去世,肅宗與仁顯王后合葬,其墓地稱為“明陵”。
仁顯王后病危期間,張氏曾請巫師作法意欲謀害王妃,結果被肅宗察覺,
肅宗事後思之,深感悔然,於二十七年十月七日(1701年)下旨,“自今著為邦家之典,不得以嬪御登后妃。”希望後世子孫不要以妾為妻,以免後宮懷有奪嫡之心。

人物形象

仁顯王后一生峰迴路轉,氣節高尚,本已堪稱戲劇,而與之命運此消彼長的禧嬪張氏更是如此,這兩個女人如宿命般糾葛在一起的故事為朝鮮王朝的數百年的宮廷生活增添了許多傳奇色彩
其實仁顯王后於正史中的記載並不多,她出現的地方多為正式公開場合,如嘉禮等。即使是涉及其本人之事也重在敘述肅宗與朝臣士大夫的態度及做法,極少涉及王妃行為及想法,這也符合史官錄事的一貫準則。總的來說,朝鮮正史《肅宗實錄》雖對仁顯王后著墨不多,但評價依然頗高,稱其寬仁隱忍堪稱“賢妃”。當然,我們也應看到,《肅宗實錄》的定稿結集均由執政的西人派完成,西人派一直支持仁顯王后,並與其患難與共。相反,這也注定了與之對立的南人派及張禧嬪在《實錄》中難免遭遇“不公”。
仁顯王后及張禧嬪在後世名聲大噪一方面源於其人物經歷,但更多歸功於野史小說,如《仁顯王后傳》《謝氏南征記》等作品。小說《仁顯王后傳》成書很早,普遍認為仁顯王后過世後不久就已經出現手稿。該書與同《癸丑日記》及《恨中錄》並列為朝鮮宮廷小說三部曲。《仁顯王后傳》原作者不詳,但史學界多認為作者應系仁顯王后的貼身宮人。小說對仁顯王后的生平和賢德事跡多有描述,並主要描繪了仁顯王后嫁入王室,被張禧嬪陷害遭廢等不幸遭遇以及最終再度復位坎坷過程。小說巧妙的引用了多個歷史典故,成功塑造了仁顯王后溫婉賢淑,品行高尚的形象;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張禧嬪被形容為天生的妖孽,是恬不知恥、心胸狹窄且蛇蠍心腸的惡毒女子,猶見作者對她的鄙視。另外書中存有的等級論調十分很明顯,張禧嬪侍女出身卻被封妃深為作者所詬病。小說其他缺點是忽略了朝鮮內外宮廷複雜的政治背景,同時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
仁顯王后藝術形象仁顯王后藝術形象
小說《謝氏南征記》的作者則為西人派的重要人物金萬重,他因反對肅宗廢后被貶謫。該小說以虛構的人物劉某及其正妻謝氏,小妾喬氏的故事,重現了肅宗、仁顯王后、張禧嬪的感情糾葛,藉此表達不滿之情。
正是歷史小說的廣泛流傳,仁顯王后完美形象得以深入人心,小說中她被比喻為中國上古時期的娥皇女英,為傳統女性之楷模;禧嬪張氏則與之相反,妖魔化為褒姒妲己。代代相傳後形成了她們自身特有的藝術形象。但這與人物真實的歷史形象存在多少出入,恐怕已難以計較。正如尊劉貶曹理念下的《三國演義》,作為小說其成功自不必言,但其描述的歷史真實性到底有幾分就要慎重看待了。仁顯王后閔氏在後世被多為推崇,一方面源於她的藝術形象閃耀著傳統女性一切優良品質的光輝,為倡導儒教治世理念的社會樹立了榜樣;另一方面她的故事也迎合了女性群體希望夫君尊重妻子,並可以最終浪子回頭、恩愛相伴的普遍心理。

宮廷鬥爭

己已換局

仁顯王后閔氏與禧嬪張氏這兩個女人的較量是李朝後宮鬥爭的經典戲碼,“肅宗究竟心屬哪位”,“到底誰笑到最後”也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平心而論仁顯王后的年齡與經歷是她的短板,十四歲便入主中宮的她與夫君相差六歲,出身顯赫的大家閨秀此前的生活平靜而富足,而她的對手張氏此時已幾經變故,人生經驗與閱歷遠在如溫室小花的仁顯之上。另外,肅宗寵幸張氏在前而納閔氏為妃在後,張氏被趕出宮而閔氏又長期無子,這種心理反差也是肅宗廢后的重要因素。但閔氏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她背後強大的支持者——聖明王后及閔氏一族。可惜的是,強大的家族勢力讓仁顯王后走上國母之位卻也直接導致了“己已換局”。現代人對此等事件洞若觀火,無論是肅宗明詔中的“善妒”罪名,還是後世紀傳中的張氏讒言,都不是己已換局發生的深層原因。
仁顯王后筆跡仁顯王后筆跡
《肅宗實錄》21卷15年5月2日載,廢王妃閔氏為庶人後,肅宗書備忘記曰:“閔氏罪惡彰著,非一朝一夕之故”“故為宗社深憂遠慮, 有此廢黜之議”“內有後庭之惎間,外有奸臣之慫慂,蹈危逼之變而罹廢黜之厄”……言辭之前透露了廢后的真正動機:閔氏族眾權勢遮天,威脅王權。

身後鬥爭

1694年“甲戌換局”之後,仁顯王后復位,西人派重新執政,南人與張氏勢力遭到嚴重打壓,但並沒有完全失勢,政權在君王與兩大派系之間形成了相對平衡的態勢,政局進入到較為穩定的階段。但僅僅七年之後,久病的仁顯王后離世,又使政局發生了一系列變動:禧嬪被指使用厭勝巫蠱之術意欲謀害仁顯王后,肅宗不顧世子及眾多士大夫的請求賜死張氏及其黨羽,但卻駁回了部分朝臣改立世子之議,隔年又冊立政治上較為中立的金柱臣的女兒為繼妃(仁元王后)。
仁顯王后升遐致使原本平衡的局勢暗潮迭涌,肅宗仿效漢武帝立子殺母則令朝局重歸平靜。《肅宗實錄》35卷27年9月25日肅宗備忘曰:“古者漢之武帝殺鉤弋夫人, 斷則斷矣, 而猶有所未盡善者”“(張氏)罪已彰著, 若不善處, 則他日之慮, 有難形喩, 實出於為國家也為世子也”。
仁顯王后去世後,西人黨擔心張氏再度復位得勢,聯合南人打擊報復;南人則蠢蠢欲動意圖藉此反撲;國王肅宗所思則如漢武之慮:“往古國家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資治通鑑·漢紀》)。肅宗與漢武帝均年幼登基,早年深受母權所掣,對“女主垂簾”“外戚專權”之事深惡痛絕之。這種環境下,張禧嬪無論是否真行巫蠱之事,被賜死都已是政治鬥爭的必然:肅宗殺母保子,杜絕了王權旁落的可能性;給張氏一族及南人最大的打擊,但卻保證了李昀的世子之位,即給予了他們未來;免除了西人暫時的政治憂慮,又留下世子與之掣肘,防止西人肆意做大架空君主。擇選仁元王后為繼則秉承了這一理念,得到平衡的政黨政治在以後的時間裡一直沒有興起更大的風波直到肅宗去世。

相關影視

張玉貞》2013年SBS電視劇,洪洙賢飾。
《朝鮮王朝500年--仁顯王后》甄美里飾演
歷代仁顯對比歷代仁顯對比
仁顯王后的男人》:2012年TVN電視劇,劉仁娜飾。古代由金海仁飾演。
同伊》:2010年MBC電視劇,朴河宣飾。
張禧嬪》:2003年KBS電視劇,朴善英飾。
張禧嬪》:1995年SBS電視劇,金媛熙飾。
妖花張禧嬪》:1968年電影,太賢實飾。
張禧嬪》:1961電影,趙美鈴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