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穎書院

前身為後唐天成二年丁亥狀元黃仁穎《福建歷代狀元》(福建省方誌委編)書舍,後為潘湖社學,全稱為福建晉江潘湖“仁穎書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仁穎書院
  • 外文名:Renying College
基本概況,書院歷史,著名學子,學田課教,書院院聯,書院典籍,

基本概況

書院歷史

潘湖黃相府孝思堂南側,於南唐李煜後主末年即(975年)春,由泉州鄉貢進士歐陽偃(吉州推官歐陽郴養子)率孟弟黃傴(居莆田太湖)、仲弟黃佢(居泉州龜山)主 歐厝族人正式興建為潘湖私立鄉學;又於北宋元符庚辰三年(1000年)秋與宋代乾興元年(1022)冬,分別由開閩甲第國子監國門助教歐陽詹九世孫袁州太守直秘閣學士歐陽識與十世孫觀文殿大學士歐陽珣父子擴建為“仁穎書院”,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撰“仁穎書院”聯曰:“仁穎面三山環九水倚紫帽枕龍首抱金獅之奇;書院匯四海游五湖依吟嘯攬晉江揖郡南之勝”。興儒理學之端,奉詹四門之制,乃潘湖歐厝族人為祀“以不二爭第一”、繼承和發揚歐陽詹的愛國愛鄉精神的文章德業雙馨的狀元黃仁穎,特擴建為潘湖仁穎書院,以志前賢。仁穎書院自唐迄清,弦誦相聞,賓興不乏,擢第者幾十三。
仁穎書院
潘湖元處士天麟黃權嘗出為仁穎書院山長,係為潘湖八世祖明刑部尚書黃光升、九世祖明南京禮部尚書黃鳳翔、十二世祖清東閣大學士黃錫袞讀書處。門生英彥彬彬而出,明崇禎庚辰廷試,後有旨召進 士四十對,黃錫袞聯第會元登二甲第二名進士累官清聖祖東閣大學士。與同召者蔡肱明、張朝延、盧若騰、張潛夫、吳韓起、丁孕甲同年及第。時中外多警,上雅意邊才,廷議以樞密席禮曹之上而蔡肱明、張朝延、盧若騰、黃錫袞四人並授兵部主事,比入署即譽望大起。二十二家內黃公鳳翔實父子孫曾四世進士,擢第之盛闔泉郡之冠,但熙孕、徽孕、景孕三孫各分三支派,似在丁之上,傅趙之下,以傅、趙一脈相承故也。潘湖臨漳儒林書堂與文獻書堂(俱久廢):儒林書堂在垵邊臨漳;文獻書堂在歐祠山天麟宅。兩社古時以通經研理為主。論者謂非詹初倡之力不至此。然詹豈漫然倡之哉,幼不戲狎,長不逾節,已具之祀聖賢之規模矣。葵峰少保公明於文法,詩書子史,清廉為官謚恭肅;大宗伯止庵榜眼公高鳳峻節,年逾花甲,大雅卓然猶作孺子慕,且令諸子皆杖以志慰,海內稱孝。錫袞公位至極品,清儉師儒,慎勤敏練,宣力有年,勞績素著焉。也是福建泉州郡城南最早的私立書院。
仁穎書院名人——狀元黃仁穎像仁穎書院名人——狀元黃仁穎像

著名學子

有唐朝吉州推官歐陽郴、南唐泉州鄉貢進士歐陽偃(本姓黃,舅父歐陽郴養子)、宋代歐陽復、歐陽傑、歐陽清卿,元代泉郡蒙古學教授黃鳳、明代學士廣信知府長治黃永、龍游知縣黃應、尚書黃光升、榜眼黃鳳翔、太常卿黃士藻、相國楊拱辰、卿相黃錫袞和清代教授黃寅亮諸賢人傑士。

學田課教

在郡城南潘湖湖口黃相府(俗曰餬口鄉塾今大學士黃錫袞故宅是其處)古為浮屠道回佛‘三教’活動之所,匾曰臨漳庵。建於宋重和元年春,由詹之十世孫北宋觀文殿大學士歐陽珣親自創建,以其祖賦建置學田,作為經費。詹之九、十世孫歐陽識與歐陽珣父子於哲宗元符庚辰(1100年)九月率其族人鳩資倡建仁穎書院,並祀開閩文宗、四門助教歐陽詹與後唐丁亥科狀元、中書舍人、端明殿掌院學士黃仁穎。歐陽珣親自延任仁穎書院山長,“治經講學,郡士多徒焉。”閩自唐常觀察晉興文治,延本里開閩文宗歐陽行周先生設教,晉興文治,泉人始知學。據考為泉南最早的鄉學郡塾,“環湖四十餘家自唐迄清弦誦相聞,賓興不乏,擢第者幾三十人。”正是仁穎書院“人文蔚起,爭雄宇內,潘湖士子學甲於泉郡諸鄉”方興未艾的真實寫照。仁穎書院載:潘湖有資福院、崇真寺、水月宮。院後為歐陽珣丞相墓遺址。課以《四書五經》、《論語》、《傳習錄》、《大學問》等為教材由書院山長、堂長、學長、齋長主持,求學的對象有童子試生徒,聘博學鴻儒者當塾師,或文教府邑學官員講授。仁穎書院以陶冶性靈,崇祀榜眼歐陽詹、狀元仁穎、丞相歐陽珣、朱子諸先賢為主,用於讀書、修行、講學、吟詠、著述、休憩,以陶冶純真高尚之性靈,抒發性靈,收斂身心。取風水寶地山仔空歐陽珣丞相墓口(潘湖湖口)而建,去城市之喧囂,三面山水稱人心,“山有紫帽枊秀髮,水過吟嘯作環形。”潘湖文山書堂在歐祠山,授以《誥律》與禮節以教化鄉民,相當今鄉村學校。外鄉士子黃維清、謝敏、李斯義,大學士楊公侗孩(芙蓉人)及普角孫孕騏、孫孕驥二兄弟等嘗讀於此。

書院院聯

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獅山靈氣萃歐山,唐代名賢孕此間。遙想髫齡吟嘯處,水濱岩畔幾忘還。猶傳龍虎舊聲名,一身倡道於閩中。綿衍漸成鄒魯風,後學欲尋閩學峰。仁知源發自歐公,穎語潘湖諸秀宗。書將寸草報春暉,院地為歐毓秀鄉。況兼累代繼青緗,風雨頻傾古書香。歐陽古地三庚明,數椽重作四門庭。仁穎翰墨孿大儒,書院飄香世間殊。獅山南麓珣故居,甲第文宗閩祖師。而今遺碣雖終古,猶傳歐陽為文祖。攀蘿捫葛陡歐山,潘湖吟嘯石發班。四馬憑高著一鞭,文山景物最無邊。儒林地勝昭光升,林幽泉深豁鳳翔。海瑞朝拜歇馬地,光升營護感蒼天。洪鈞陶鑄一魯齋,別有觀文煥九霄。不假江郎一枝筆,錫袞聯第相東閣。金湖翠浪數風流,武士三代單丁游。寄語文僖多俊儒,須知此地勝仙求。五虎金獅臥紫帽,九龍甘泉藏潘湖。甲第當年龍虎榜,湖山千古薜蘿情。仁穎不二出閥閱,書院如一儒道釋。行周仁穎湖口秀,榜眼狀元臨漳芳。
潘湖黃錫袞題仁穎書院聯:金湖一門四桂錦衣承祖志;玉鶴一堂兩甲武烈沐歐風。田頭晴嵐,門環紫帽開國盛;洋亭清尊,昭代卿相揚祖武。三代單傳白鶴山,一劍霜寒九九溪。歐山常峙江左右,金湖遠憶橋東西。博覽古今儒林四門學士發祥地;達觀江南金湖臨漳文獻賢聖天。

書院典籍

歐陽詹《四門文集》十卷。
歐陽櫃《降之文集》、歐陽珣《歐陽大學士文集》、《潘湖詩話集》十卷。
黃永《垵邊儒林寡過編》、《先儒行周學記》、《仁穎春秋》、《潘湖紀年》、《臨漳三教源流》、《金墩要錄》、《均玉文集》、《長治要言》、《直善詩集》。
黃光升《四書紀聞》、《讀易私記》十卷、《讀書愚管》、《讀書蠡測》十四卷、《春秋采義》、《歷代紀要》、《昭代典則》十二卷、《陶集註解》、《杜七律解》二卷、《泉郡志》二十二卷。
黃鳳翔《田亭草詩集》七卷、《嘉靖大政類編》四卷、《嘉靖大政編年紀》二卷、《泉州府志》二十四卷、《黃儀庭》二十卷、《谷陽詩集》五卷。
黃喬棟《十三經傳習錄》、《讀書管見》、《詩經名物考》、《三禮輯義》、《老子解》、《杜詩五律集解》《希豳集詠》、《無益子集》。
黃琰《瑩甫詩文集》。
黃淳中《敬日草集》。
黃潤中《易義註解》、《詩義註解》、《偊貢註解》、《金剛經註解》、《杜律註解》、《火火篇》。
黃矩孕《尚書便覽》。
黃一魯《兵法例釋》、《武里吟》《金湖集》。
黃錫袞《黃中堂詩集》、《黃大學士文集》、《金湖紀略》等。
黃志美《金丹指南》一卷。
黃志璋《璞園集》五卷、《庵齋集》、《嘉言錄》。
黃志煥《留耕堂文集》、《得聞堂詩草》。
黃德祐《黃御霞》。
黃德嵩《天峙詩文集》、《詩文並歷試草》。
黃道泰《不自棄亭集》九卷。
黃夢琳《詩學正宗》二卷、《格物要語》三卷、《韞齋筆記》二卷、《雪舟詩集》三卷、《碎錦錄》二卷、《五行論》一卷。
黃孫馨《火火集》。
黃世德《勞軒課藝》。
《潘湖仁穎書院碑記》
明代黃光升撰
《潘湖仁穎書院碑記》
閩人自唐初自樂其土,雖有長材秀民、通文學,習吏事者,相率不肯出仕。及常袞為泉郡觀察使,設潘湖鄉校,課文章,鄉郡小民有能誦書作文者,常袞必具賓主之禮,親加講導,延泉名士歐陽詹輩教育勉勵,閩俗一變每歲貢學與仕進。閩士遂知所嚮慕,何蕃因詹以顯名,非與人為善歟?徐晦語詹必流涕,非至誠感人歟?其文與韓齊名,開閩文之祖矣!唐迄今,赫赫潘湖,甲於閩海,龍虎舊傳,茲惟詹公,濟濟多士,仁穎德心,於是文章科名為郡鄉塾蔚,士子譚說。闔自歐陽四門先生醇德邃文,為溫陵一代宗師,其後滔之嗣孫仁穎繼魁天下。院率行仁講讓,重道尊師先,乃二公教化潘湖已久矣。院社開壇,勝友雲集,儒風搔首,史冊相望矣,其止於甲第簪纓哉;文者經天緯地,為郡龍首之脈,初祖天麟諱權公元處士講學論道,以茂歐公興文教樂育英才之風,以昭潘湖發祥之鄉,歐陽四門始為溫陵儒林第一人也。歐陽氏祖與吾潘湖黃氏姻親,俗呼內外孫之稱,祀祭之堂亦有前後殿之拜。夫自潘湖仁穎書院之設始於南唐宋初,謂其造士之所也。初祖元處士天麟延之,自元迄明均置學田養之,請博學鴻儒授之。而潘湖臨漳鄉塾文山儒林兩書堂則為書院之學前童教也。自興之鼎教諸生文人騷客迄今,內外遠離他鄉之士子故有登第為仕不擇官必盡其職之風。於是祿不營家,必敬其事,言不相時,必慮其忠,亦且志不喪氣,必剛其立矣;乃延三山莆陽之書香亦昭然。嗚呼!憶余赴京邸柱國惠民之宣年,念若鄒魯之鄉焉。惟承先賢之遺業,斯駑驥之答,伏闕之舉,恩教之情,得學之義也;吾鄉累世以詹龍榜破荒為榮也,勵以知其倡,敬以其功,謹按行狀撮舉其大略當屬潘湖八世孫葵峰黃光升之言嘉靖歲次甲子年仲冬之吉是為記也。
清代黃錫袞撰
《潘湖仁穎書院碑記》
閩自唐常觀察詞興文崛,延里人歐陽行周先生設教,人始知學。歐陽詹黃仁穎二公泉之聖賢,學事善類,教養並舉,士風鼎盛。賢人君子夫,皆以其蘧廬非有之地也,常占為千古長享之物也。聖賢諸輩通 乎神明,如韓退之公之陽山,柳子厚公之西山,歐陽永叔公之滁山,蘇子瞻公之吳山,本里先賢歐陽伯善公之歐祠山,歐陽行周公之文獻山,光升公之葵山,鳳翔公之文山,一魯公之鶴山潘湖先世多以詩書業其家,然郡城南以潘湖黃姓最為著姓。世代終數聖賢君子之身,何嘗有之?百世而下思,其人已不得見,然其湖泊山川千載猶存,乃數代君子崇儒重道根果,而教化之學為書院之魂也。之處。中間高築火爐一座,使梵化之時,不流於褻。另穿一井,便於朝夕洗淨。後蓋廳房數間,月鳴膏火,公舉余弟煌銳住處其中,掌司收拾焚化之事,隨時敬將灰燼恭送清流,誠盛舉也。煌銳承潘湖先賢數世書香之萌,家事淡泊,無力攻書。今得藉眾人之庇,行此事,亦興有厚幸也。好義諸公既捐重貲,復鳩膏火,東善不倦,更足風勵後人,合標其義如左。謹以書院歷代課教之大略而撰於大清康熙庚戌臘月之吉。前進士出身、光祿大夫、兵部左侍郎、東閣大學士;先浙江道監察御史、巡按廣西兼理湖南清軍鹽法、大理寺丞、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潘湖十二世孫黃錫袞頓首拜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