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網路傳播、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三重維度

媒介融合:網路傳播、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三重維度

“媒介融合”是什麼,如何來認識,本書提供的視角令人讚嘆。

基本介紹

  • 書名:媒介融合:網路傳播、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三重維度
  • 作者:[丹]延森(Jensen,K.B.)
  • 譯者:劉君 
  • 頁數:198頁
  • 定價:32.00元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9月
  • 裝幀:平裝
  • 字數:230千字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作為丹麥知名教授,延森具有歐陸學者的氣質:思辨、批判。在延森看來,媒介融合帶來了研究上的轉向——從作為技術的媒介轉向作為實踐的傳播,後者的一個中心命題是 特定的媒介與傳播實踐將對社會組織(從微觀到巨觀)產生何種影響?
解決上述問題,首先需要解決交流與傳播觀念的理論規範問題,本書就是階段性的成果:基於對交流/傳播觀念史的考察,建構全新的認識論範式,既不同於法蘭克福學派,也區別於政治經濟學派。
這一任務給閱讀者提出了智力挑戰:本書在哲學、符號學、社會學、闡釋學、控制論科學的跨度之大,令人咂舌。對於該書,世界知名傳播學者利文斯通如此評價,“在這本集系統性、思想性和啟發性於一身的著作中,延森既提供給媒介與傳播研究一套激動人心的基本理論,又賦予了我們一套宏大而實用的工具”。

圖書目錄

總序
推薦序言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第一編 傳播的批判導論傳播
——核心的觀念
一、傳播的目的
二、案例分析:關於天氣的討論
三、理論和實踐中的交流與傳播
四、本書的梗概
第二章 “我犯錯,故我在”
——思想史中的傳播與實用主義
一、與經典的交流
二、重現亞里士多德
三、康德與若干哥白尼式的轉向
四、皮爾士實用主義
五、案例研究:詮釋社群
六、語言學轉向
七、一次交流的轉向
第三章 產生影響的差異
——媒介與傳播研究的科學與藝術
一、學科的衝突
二、意義存在於何時?
三、案例分析:三種產生影響的差異
四、從信息到意義
五、傳播——介於傳輸與儀式之間
六、施為性與互動性
七、傳播的範圍
八、可控制的媒介
第二編 三個維度的媒介
第四章 媒介物質
——傳播的物質條件
一、最初決定論
二、三個維度的物質載體
三、案例分析:三級傳播
四、從物質到媒介
五、第四維度
第五章 媒介意涵
——傳播的話語、體裁與形式
一、媒介曾是訊息
二、媒介與形式
三、網路中是否存在著一個文本?
四、案例分析:搜尋媒介
五、三個維度的元傳播
六、轉化與變遷
第六章 媒介制度
——介於行動與結構之間
一、“啟發思維的制度”
二、傳播的二元性
三、案例分析:手機傳播中的“移動”是什麼意思?
四、交流的權利
五、保留部分的權利
第三編 媒介與傳播研究的雙重詮釋
第七章 科學的媒介
——從事傳播研究
一、科學的符號
二、新媒介,老方法
三、信息和推論
四、案例分析:普遍性的歸納
五、最終的統一
第八章 傳播的未來
——介於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之間的實用主義
一、“沒有什麼東西比好的理論更為實用”
二、實踐中的理論
三、現代主義的實用主義
四、後現代主義的實用主義
五、案例分析:漫畫傳播
六、第三條路徑
參考文獻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