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自為

人皆自為 ,中國戰國時期 法家的人性理論,意即人皆利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皆自為
  • 本質:人性理論
  • 派別:法家
  • 年代: 戰國時期 
  • 釋義:人皆利己
作品,後續,

作品

中國戰國時期法家的人性理論,意即人皆利己。由慎到首先提出:"人莫不自為也"(<慎子·因循>)。商鞅也說:"民之於利也,若水之於下也"(<商君書·君臣>)。

後續

韓非繼而作了系統的闡發。他認為,凡人"皆挾自為心也",人們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利己,致使人人"異利",互以"計算之心"相待;人與人之間完全是赤裸裸的利害關係,不是買賣交換,就是互相篡奪。韓非指出,"自為心"是人的自然本性,不具有"仁"或"賊"的道德意義,而且不可改變。人不會"去求利之心,出相愛之道",自願地行善。法家根據這一理論,揭露了儒家宣揚仁義道德的虛偽性,並論證了"賞罰可用",進而得出了"不務德而務法"的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