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再生產

人口再生產

人口再生產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總體,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性別的個體組成的。

人口再生產——人口內部老一代陸續死亡,新一代不斷出生,世代更替的過程,使人口的總體不斷地延續下去。這就是人口再生產

人口再生產類型的劃分依據 ——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決定。人口再生產類型與一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口再生產
  • 性質:國家或地區的人口總體
  • 屬性:使人口總體不斷地延續下去
  • 特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生產類型,原始型,傳統型,過渡型,現代型,標準類型,地區分布,特點,已開發國家或地區,開發中國家或地區,人口再生產率,

生產類型

歷史上看,世界各國的人口再生產有很多共同之處。按照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可以劃分出以下四個人口再生產類型

原始型

在人類社會發展早期,生產力水平為低下,人們主要依靠天然食物來維持生存,抵禦疾病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很低,加上戰亂頻繁,人口死亡率高,而且變化較大。人口出生率穩定在高水平,經常出現死亡率超過出生率的情況,人口增長速度極為緩慢。總體上表現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長率。這一類型僅見於一些開發中國家的個別地區。

傳統型

在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經濟條件下,生產力水平有了提高,促使糧食供應和人們的生存環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人口壽命延長。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處於較高的水平。由於農業社會需要多生產子女來幫助從事農業生產,出生率仍然很高,人口增長速度有所加快。總體上表現為高出生率、較高的死亡率和較低的自然增長率。目前,這一類型的人口也僅見於少數開發中國家的一些地區。

過渡型

產業革命帶來了人類歷史上生產力的大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改善,特別是醫療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導致人口死亡率持續下降,而且降幅較大。隨著工業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加上節育措施的出現,出生率也有所下降,但是下降速度較慢,使得同期的出生率大大高於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保持在較高水平上,人口增長迅速。總體上表現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目前,這一類型的代表性國家多為開發中國家,例如亞洲的巴基斯坦

現代型

隨著生產力不斷提高,特別是現代科技飛速發展,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生活觀念的變革。人們越來越傾向於選擇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願生育,使得出生率不斷下降,趨於低水平並且逐步穩定,死亡率穩定在低水平,人口增長趨於低增長或者零增長,有時還出現負增長現象。總體上表現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長率。目前,這一類型的代表性國家主要是一些已開發國家,例如歐洲的德國

標準類型

國際人口組織研究了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口再生產類型演變歷程,發現芬蘭人口從18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的變動情況,堪稱為人口再生產類型轉變的代表性例子。
工業化時期,芬蘭人口再生產以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為特徵。例如1782—1790年,出生率平均高達3.8%,死亡率也高達3.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增長速度緩慢。
工業化開始後,死亡率有了明顯的下降。1825—1830年期間,死亡率下降到2.4%,出生率仍在3.8%的水平上,結果人口增長速度加快,年平均自然增長率達到1.4%,人口再生產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為特徵。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口死亡率繼續降低,人口出生率也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1910—1915年期間,人口死亡率已降到1.7%,出生率也降到2.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增長速度放慢。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無論是人口死亡率、出生率還是自然增長率,都降到了很低水平,1970—1976年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為1.3%、1.0%和0.3%,人口再生產類型為典型的“現代型”。

地區分布

從世界來看,目前已開發國家或地區已經完成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轉變,即人口再生產類型已經處於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現代型”;大多數開發中國家或崎嶇的人口死亡率雖然降至與已開發國家持平,但是出生率仍然較高,人口再生產類型屬於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長率的“過渡型”。因為開發中國家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80%,因此總的來說,世界人口再生產類型屬於“過渡型”

特點

因為生產力水平不同,社會、經濟、文化、環境等存在差異,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再生產類型並不同步,各自具有一些特點。

已開發國家或地區

歐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1%,德國匈牙利等國人口連續多年為負增長。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降到0.2%的低水平。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稍高,約在0.4%到0.8%之間。

開發中國家或地區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外的大洋洲其他國家、非洲國家是“過度型”的典型。非洲國家2005年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高達3.8%和2.4%,其中一些國家的出生率接近或超過5%,自然增長率接近或超過3.5%。
亞洲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人口出生率高達2%以上,自然增長率超過2%。某些國家的人口再生產正在或者已經進入“現代型”,例如韓國等,拉丁美洲古巴等。中國由於大力開展計畫生育工作,人口轉變速度較快,目前人口再生產類型已屬於低出生、低增長的“現代型”。

人口再生產率

一代婦女所生的女兒數同這代婦女人數之比。又稱人口繁殖率。它表示平均一個婦女一生中生育的女孩數。有粗再生產率(又稱總再生產率)和淨再生產率之分。粗再生產率表示平均每個婦女生育的女孩數,沒有考慮這些女孩在到達母親生育她們的年齡時的死亡因素。淨再生產率是扣除女孩在到達母親生育她們的年齡時的死亡數後,平均每個婦女生育的能接替生育的女孩數。人口再生產率是假定一代人計算的。所謂假定一代人是把一年內各種年齡指標看作是一批人一生各個年齡階段的相應指標。
計算方法  首先計算年齡組生育率(1歲組或5歲組),然後將各年齡組生育率合計,得出總和生育率。總和生育率是說明假定一代人平均生育的孩子數,包括男孩和女孩。將總和生育率乘以出生中女嬰比例 (一般取0.485)就得出粗再生產率。淨再生產率的計算方法是將各年齡組生育的女孩數乘以女孩活到母親生育自己的年齡時的生存率,扣除死亡人數後即得淨再生產率。(見表) 人口再生產
根據上表資料計算出下列指標
總和生育率=0.52882×5=2.644
粗再生產率=2.644×0.485=1.282
淨再生產率=0.48836×5×0.485=1.184
1981年中國總和生育率為2.644,意味著按1981年條件,平均一個婦女一生將生育 2.644個孩子。粗再生產率為1.282,表示下一代育齡婦女將比母親這一代增加28%。淨再生產率為1.184,表示扣除死亡後到達母親生育自己年齡時女兒人數將增18%。淨再生產率表示兩代婦女的比例關係,如果等於1,說明接替生育職能的女兒一代的人數等於母親一代,人口再生產處於增減相抵的靜止狀態。如果大於1,意味著女兒一代人數比母親一代人數增加,人口再生產的規模將趨於擴大。如果小於1,說明女兒一代人數比母親一代人數減少,人口再生產規模將趨於縮小。計算人口再生產率對研究和預測人口發展的長期趨勢有重要意義。
平均世代間隔  指母親一代生育女兒時的平均年齡,或者說母親一代和女兒一代平均間隔年齡。計算方法是各年齡組扣除死亡數後的生育率(或生育人數)用母親年齡組中值進行加權平均,所得結果即是平均世代間隔。如前例,1981年中國人口平均世代間隔為 平均世代間隔說明人口增長率固定時母親一代與女兒一代平均間隔長度。一般說,早婚和早育的地方,平均世代間隔時間短;反之,則平均世代間隔時間長。平均世代間隔一般在28年左右。
人口內在自然增長率  指母親一代和女兒一代平均間隔年限內平均年增長率。人口生育率的上升或下降因受年齡結構等因素影響,還不能立刻反映在實際的自然增長率上來。為了消除年齡等因素的影響,反映真正的自然增長率變化趨勢,就需要計算人口內在的(或真正的)自然增長率。計算方法是將母親和女兒兩代之間的增長率(即淨再生產率R0用平均世代間隔(T)開方,求平均每年的增長率,人口內在。在前例中,淨再生產率為1.18,平均世代間隔為27.92年,人口內在的自然增長率。這表明女兒一代每年以6.06‰的速度增長。
人口再生產率、平均世代間隔和人口內在的自然增長率都是建立在穩定人口理論的基礎上的。這些指標是在到達穩定人口狀態後的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