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果黑斑病

基本介紹

  • 別稱:人參果黑斑病
  • 中醫病名:人參果黑斑病
  • 常見症狀:主要為害葉片
  • 拉丁學名:Alternaria sp.
  • 為害作物:茄子 辣椒 馬鈴薯
為害症狀,形態特徵,發病特點,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上生黑色小斑,後擴展成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多時常融合成大斑,致葉片乾枯或枯死。

形態特徵

稱一種鏈格孢,屬半知菌類真菌。菌絲絲狀,有隔膜。分生孢子梗自氣孔伸出,束生,每束l-5根,梗圓筒形或短桿狀,暗褐色,具隔膜1-4個,大小30.6-104×4.3-9.19(微米),直或較直,梗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長卵形和倒棒形,淡黃色,孢子大小 85.6-146.5×11.7-22(微米),縱隔1-9個,橫隔7-13個,頂端長有較長的喙,無色,多數具1-3個橫隔,大小6.3-74×3-7.4(微米)。病菌發育溫限1-45℃,26-28℃最適。分生孢子在6-24℃水中經1-2小時即萌發,在28-30℃水中萌發時間只需35~ 45分鐘。每個孢子可產生芽管5-10根。

發病特點

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植株、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可從氣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經2-3天潛育後現出病斑,3-4天產生分生孢子,並通過氣流、雨水進行多次重複侵染。遇有持續5天均溫21℃左右,相對濕度大於70%持續時間長,該病即開始發生和流行。因此,每年雨季到來的遲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均影響相對濕度的變化及病情的擴展。此外,該菌屬兼性腐生菌,管理不當或大田改種人參果後,常因基肥不足發病。

防治方法

(1)保護地人參果重點抓生態防治。由於早春晝夜溫差大,白天20-25℃,夜間12-15℃,相對濕度高達80%以上,易結露,利於此病的發生和蔓延。應重點調整好棚室的溫濕度,減緩該病發生蔓延。
(2)採用粉塵法於發病初期噴灑5%百菌清粉劑,每667平方米次1kg隔9天重次,連續防治3-4次。
(3)施用45%百菌清煙劑或10%速克靈煙劑,每畝次200- 250g。
(4)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適時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5)發病前開始噴灑 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達科寧(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