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烤鴨

京師烤鴨

京師烤鴨具有濃厚的北京文化氣息烤鴨,一直以來深受市民的厚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師烤鴨
  • 主要食材:白條鴨
  • 分類京菜
  • 產地:北京
京師果木烤鴨,京師片皮烤鴨,營養成分,生產製作,飲食文化,

京師果木烤鴨

精選白條鴨,成品呈棗紅色,皮脂酥脆,肉質鮮嫩,外賣剁塊食用。

京師片皮烤鴨

精選肥壯填鴨,成品外形飽滿,片皮卷餅,夾蔥絲黃瓜條,醮醬食用。

營養成分

據有關部門的科學測定,烤鴨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維生素B2、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
烤鴨的脂肪大部分均勻地分布在肌肉組織紋理中,這是烤鴨肉制柔嫩、味道鮮美的重要原因。烤鴨中維生素B1的含量為0.13毫克/100克,維生素B2的含量為0.21毫克/100克。
鴨肉本身糖類含量較低,但由於在一般情況下,烤鴨與荷葉餅、甜麵醬一起配著吃,麵餅面醬中都含有豐富的糖類物質,荷葉餅中糖類含量為50.8克/100克,面醬中糖類含量為27.3克/100克,從而彌補了烤鴨營養價值上這一方面的缺陷。

生產製作

燜爐法:烤爐有門,用秫秸先將爐壁及爐內鐵箅子燒熱,待無明火時,將處理好的鴨子放在鐵箅子上,關閒爐門,故稱燜爐。
掛爐法:爐口拱形,無門,將處理好的鴨掛在爐內鐵構上,下面用果木(梨、棗木最佳)火烤,不關門。
叉燒法:與叉燒肉相似,須逐只手工操作,因產量低,費工時,已逐漸淘汰。
京師烤鴨

飲食文化

南北朝時(420-589)《食珍錄》中,已有炙鴨的記載。早明朝建都南京後,明宮御廚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鴨製作菜餚。為了增加鴨菜的風味,廚師採用炭火烘烤,成菜後鴨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膩,受到人們稱讚,即被宮廷取名為“金陵烤鴨”。公元十五世紀初,明代遷都於北京,烤鴨技術也帶到北京,並被進一步發展,那時經營的是南京(金陵)傳來的燜爐烤製法,故稱南爐鴨,也就是南京烤鴨金陵烤鴨)。最早的店址在宣武門外米市胡同,即老便宜坊烤鴨店(該店已於 1937 年倒閉)。現在前門外鮮魚口便宜坊烤鴨店開業於清鹹豐五年(1855)。後來居上,影響很大。全聚德烤鴨店開業於清同治三年(1864),由於經營有方,力求創新,很快名噪京華,並傳及海內外。創業者河北薊縣楊全仁,把燜爐改為掛爐,獨闢蹊徑為博採眾長,故極有特色。“文化大革命”時期,全聚德改名為“北京烤鴨店”,便宜坊改名為“新魯餐廳”。粉碎“四人幫”後,復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