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經鏈綜合徵

交感神經鏈綜合徵為用局麻藥阻滯支配疼痛區域的交感神經所能緩解的疼痛。而對阻滯交感神經無反應的疼痛稱為非交感神經依賴性疼痛(SIP)。本病為多病因導致長期隱性存在的臨床綜合徵。當神經節損害嚴重及代償能力削弱時出現典型症狀,常被延誤診治,主要臨床症狀如疼痛感覺障礙、血管功能障礙等。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兩性均可發生,臨床上並不少見。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sympatheticchainsyndrome
  • 就診科室:神經內科
  • 常見病因:各種急性及慢性感染,全身性或局部感染,各種內源性、外源性中毒,以及外傷、脊柱退行性疾病、腫瘤等
  • 常見症狀:疼痛及感覺障礙,麻木、蟻走樣感、出汗增多及立毛反射亢進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治療,

病因

許多因素可引起交感神經鏈綜合徵。如各種急性及慢性感染,全身性或局部感染,各種內源性、外源性中毒,以及外傷、脊柱退行性疾病、腫瘤、血管性疾病和慢性刺激性病灶等。

臨床表現

1.多為亞急性或慢性起病,亦可急性起病。局部交感神經鏈病變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節段性不對稱性及強烈擴散性和周期性加重等特點,因受損的交感神經節不同臨床表現不盡相同。
2.疼痛及感覺障礙,疼痛呈發作性或持續性,伴發作性加劇,夜間較重,情緒波動、體力勞動、天氣變化及寒冷刺激等因素均可使疼痛加重。範圍較彌散。受損交感神經節的體表投射區可出現壓痛,如發現壓痛點常有助於定位診斷。可出現各種各樣的感覺異常,如麻木、蟻走樣感等,客觀感覺障礙較主觀症狀輕,多為痛覺異常,溫度覺異常,較少見觸覺及深感覺障礙。
3.皮膚及附屬器改變,皮膚可出現刺激性症狀,如出汗增多及立毛反射亢進;亦可表現為功能缺失,如皮膚導電性能減低,出汗減少及立毛反射減弱等。此外皮膚還可出現營養障礙、乾燥萎縮、毛髮脫落及指(趾)甲變脆等。
4.血管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小動脈和毛細血管痙攣,亦可出現血管張力減退甚至發生麻痹,以及軀體神經功能障礙。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血尿便常規及生化檢查與原發病相關。
(2)腦脊液常規檢查多無特異性。
2.其他輔助檢查
(1)頭顱肢體影像學檢查有鑑別診斷意義。
(2)藥物和毒物檢測也具有病因鑑別診斷意義。
3.常用的植物性神經功能檢查方法
(1)眼心反射 仰臥閉眼,用手指輕壓病人一眼球的兩側,3~4秒後(有輕度疼痛)開始數脈搏(數15秒),記錄每分鐘的脈搏數,並與檢查前的脈搏數相比較。正常人檢查後可減少4-7次/分。若患者減少12次/分以上者為陽性,說明迷走神經張力增高;減少18~24次/分以上者,迷走神經張力顯著增高。此種病人特別容易發生暈厥,在治療過程中有發生心跳驟停的可能。除心率減慢外,脈搏力量也常常減弱,臨床上可有眼前發黑、頭暈、噁心甚至嘔吐,通常稱為迷走神經緊張症。反之,若壓眼球後脈搏反而增加,稱為倒錯反應,說明病人有交感神經張力增高。
(2)白色劃紋症 用竹籤或指甲輕而快地划過皮膚(下肢表現較為明顯),8~20秒內出現白色劃紋,持續3~5分鐘。這是由於神經性反射引起血管收縮所致,表明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
(3)紅色劃紋症 用竹籤稍加壓力划過皮膚,正常3~5秒出現紅色劃紋,持續8~30分鐘。若紅紋較寬、持續時間較久,可能與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有關。嚴重時,划過皮膚1~2分鐘方可出現,且持續1~12小時。引起劃紋處皮膚隆起、水腫,系血管擴張並有血液滲出所致。皮膚劃紋症在正常人也可出現,只有在持續時間過長、或無論輕重劃法均出現一種反應時,才有臨床參考意義。
(4)臥立試驗 讓患者平臥,計數1分鐘脈搏;然後坐起,再計1分鐘脈搏。由臥位到立位脈搏增加10~20次/分,為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由立位到臥位若減少10~20次/分,為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
(5)豎毛反射 將冰塊或其他寒冷刺激物置於患者頸後或腋窩皮膚上數秒,可見豎毛肌收縮,皮膚毛囊處隆起呈雞皮樣外觀。該反射受交感神經節段性支配,根據不同部位的反應,可對交感神經功能障礙進行定位診斷。如C8-T3支配頭面部、頸部,T4-7支配上肢,T8-9支配軀幹,T10-L2支配下肢。
(6)微量發汗測定法 皮膚濕度與汗腺的功能是有關聯的。溫熱性出汗主要與環境溫度有關,可調節人體體溫。神經性發汗主要由植物神經功能控制。汗腺受膽鹼能交感神經的節後纖維支配,通過監測皮膚的神經性微量汗腺分泌,可以及時判定交感神經的緊張度。
(7)微小神經電極法 採用矽碳微小神經電極,尖端直徑0.1μ,可以插入單個神經細胞內,在銅網禁止的環境下,通過電子儀器放大,直接引出交感神經的衝動發放。這是判斷交感神經功能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8)診斷性交感神經阻滯 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方法。選擇性阻滯支配病變部位的交感神經,若阻滯後疼痛迅速緩解,患病部位由陰冷潮濕,轉為舒適的溫曖感,面部皮膚溫度升高,發汗減少;則說明該痛症的發生與交感神經密切相關。
(9)其他 心電圖R2R間期法,血中激素濃度測定等。

治療

1.交感神經阻滯
通過阻斷其介導的疼痛,擴張支配區域血管達到治療作用。
(1)星狀神經節阻滯(SGB):頸部交感神經乾每側有3個交感節,分別稱頸上、中、下節,頸下神經節常與胸1交感神經合併成星狀,故名星狀神經節。星狀神經節阻滯使分布區內的交感神經纖維支配的心血管運動、腺體分泌、肌肉緊張、痛覺傳導受到抑制,這些外周作用被用來治療頭、頸、肩、心臟和肺的一些疾病。SGB阻滯一般以出現Horner’s征為成功標緻。值得注意的是,SGB應以單一用藥為原則,只使用局麻藥。其療效可能比較緩慢,應進行反覆多次阻滯以求最佳效果。
(2)胸交感神經阻滯國外報導常採用腹腔鏡胸行交感神經阻滯治療頭、頸、胸部多汗症並取得良好效果。
(3)腰交感神經阻滯常使用局麻藥或神經毀損藥或射頻熱凝對腰交感神經阻滯,對於下肢血管性疾病以及腰椎管狹窄引起的下肢疼痛短期療效顯著,長期療效大於50%,並能有效降低潰瘍的發生。腰交感神經阻滯對於改善下肢溫度有顯著效果。
(4)腹腔神經叢阻滯腹腔神經叢阻滯能有效緩解頑固性上腹疼痛,有效率達70%~90%。
(5)內臟神經阻滯Fujita2Y報導,對上腹癌痛病人使用15ml無水酒精進行內臟神經毀損能有效緩解疼痛,大幅度減少嗎啡用量。
(6)腸系膜下神經叢阻滯主要用於腸系膜下動脈支配區域的下腹痛。
(7)上腹下神經叢阻滯位於腰5椎體前方,髂總動脈分叉處下方。主要用於來自盆腔臟器如膀胱、直腸、子宮附屬檔案等病變所致的疼痛,對於盆腔良性和惡性疼痛皆有良好效果。
(8)奇神經節阻滯主要用於肛周、會陰部疼痛。
(9)硬膜外交感神經阻滯對於範圍較廣泛的SMP,採用0.5%的利多卡因持續硬膜外輸注,打斷疼痛的惡性循環,多可取得較好療效。其中,胸段硬膜外交感神經阻滯常用於不穩定性心絞痛的治療。
2.受體拮抗劑治療
比較常用的是酚妥拉明靜脈給藥,它具有阻滯全身交感神經的作用,特別適用於全身多處患有SMP的病人。
3.交感神經切除術 
多數人不主張使用,主要是術後數日至數周可能產生新的疼痛———交感神經切除術後痛,多發生於被切除交感神經支配的遠端肢體,出現交感去神經支配的症狀如過度出汗、深部肌肉壓痛、皮膚痛覺過敏。
4.脊髓電刺激(SCS) 
主要用於定位明確的難治性SMP如頑固性心絞痛、周圍血管病、CRPS等。脊髓電刺激作為一項成熟的操作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套用。首先將單極或多極刺激電極過經皮穿刺技術放置入相應節段的硬膜外腔,用誘發電位刺激該脊髓節段觀察是否能涵蓋相應疼痛區域,然後進行為期一周左右的測試階段,若病人反應良好,則將刺激器永久埋入腹部或臀部皮下成為永久性刺激裝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