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復極綜合徵

早期復極綜合徵又稱“提早復極綜合徵”,是心電復極異常的一種,為生理性心電圖變異,多數情況下早期復極綜合徵為良性臨床過程,但由於其心電圖改變的機制與病理性Brugadar綜合徵、特發性心室顫動及急性心肌缺血有相似之處,故對其良性的一面有新的認識。同時其臨床表現呈非特異性改變,極易誤診為其他器質心臟疾病,故其鑑別診斷至關重要。

基本介紹

  • 別稱:提早復極綜合徵
  • 英文名稱: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
  • 就診科室:心內科
  • 常見症狀:J點抬高,ST段斜型抬高,T波高聳,胸前導聯,基本節律,心電圖改變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近些年,隨著心電圖的廣泛套用ERS的檢出率不斷提高,認為可能與迷走神經張力增強有關,這種改變應屬於正常變異。
發生機制迄今尚未闡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心肌
心電復極的變異有人認為ERS系因部分心肌在整個心室除極尚未結束,提早復極的結果,多見於前壁心外膜下心肌故ST段移位以V2~V4為顯著因而稱之為早期復極綜合徵。
2.交感神經興奮性
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ERS多見於健康青壯年運動員,絕大多數有心動過緩,睡眠時ST段升高更為明顯。但用阿托品並不能使ERS的特徵性心電圖消失而運動或體力應激時隨心率增快ST段可降至正常甚至全部ERS的特徵消失,故與交感神經興奮性升高,迷走神經的影響減弱有關。
3.先天性因素
國內有報導一家兄弟7人均有家族性早期復極綜合徵故,不排除ERS有先天性因素和遺傳因素有關。

臨床表現

ERS是一種良性的先天性心臟傳導或電生理異常,並非器質性心臟病徵象,多數無任何症狀。部分患者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迷走神經占優勢的表現常感頭暈、心悸易疲勞、心前區不適,刺痛或擠壓痛有時可放射至左肩、臂。心前區痛與體力應激無關,服硝酸甘油類不能緩解。ERS患者長期隨訪X線胸片、冠脈造影及超聲心動圖和各種實驗室檢查均未發現明顯異常。
1.J點抬高
J波明顯,QRS波群終點與ST段連線處的J點抬高,可見明顯的J波。J波在V2-5或II、III、AVF導聯上最為明顯。有時V1、V2導聯出現J波,使QRS波群呈rSr型,而類似右束支阻滯的改變,但V4-V6導聯S波振幅明顯降低或消失。
2.ST段斜型抬高
(1)出現導聯通常在V2-V5導聯和II、III、AVF導聯明顯。V3、V4多見,其次分別為I導聯、V2和V5。aVR導聯不抬高。胸前導聯ST段抬高可單獨出現,而肢體導聯抬高則一定伴有胸前導聯抬高。
(2)形態及幅度ST段呈凹面向上及弓背向下抬高。從J點處抬高0.10~0.60mV,最高可達1.0mV以上。V3導聯抬高最明顯,但V6導聯很少超過0.2mV,肢體導聯很少超過0.2mV。
(3)ST段抬高不伴有對應導聯ST段壓低。
(4)演變情況ST段抬高可以持續數年,每次檢查抬高的程度可以變化較大。隨年齡的增大,ST段抬高的程度可以逐漸下降。
3.T波高聳
在ST段抬高的導聯上可以出現T波的高聳,兩支不對稱,上升支緩慢,下降支陡直回到基線
4.胸前導聯
R波增高,S波變淺或消失。
5.基本節律
多為竇性心動過緩,也可以為竇律,少數為房顫或房撲。
6.心電圖改變
(1)早期復極綜合徵圖形可以持續存在,但運動、過度換氣及心率加快時,ST段可以暫時回到基線。
(2)合併冠心病時,在心絞痛發作時,抬高的ST段可以暫時回到基線,在症狀緩解後恢復原狀。變異性心絞早期復極綜合徵痛發作時,抬高的ST段可以進一步抬高,T波也更加高聳。

檢查

主要靠心電圖診斷。心電圖檢查ERS特徵:
1.R波降支與ST段連線部出現J點或J波若J波明顯
尤其在V1~V2導聯可顯現r圖形類似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2.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升高0.1~0.6mV
升高的ST段弓背向下。
3.ST段抬高的導聯
T波呈對稱性增高ST段與T波升支融合。
4.胸前導聯R波升高S波變小或消失
上述改變多見於V3~V5導聯,可持續多年但也可反覆改變。
5.T波可出現倒置
常在ST段升高的V3~V5導聯。其特點:倒置T波兩支不對稱,有周期性變化有時變淺或直立,口服氯化鉀或普萘洛爾後方可變為正性T波但ERS的特徵ST段並無改變。
6.其他心電圖改變
P-R(Q)間期縮短小於0.12s;ST段抬高的導聯及Ⅱ、ⅢaVF導聯可見雙峰型P波屬房內傳導阻滯表現;可伴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心房顫動。

診斷

ERS的心電圖表現,當伴明顯胸痛、心悸等症狀時鑑別診斷較為困難。
ERS的心電圖診斷標準:早期復極綜合徵依據兩個以上的導聯心電圖出現下列改變:
1.QRS綜合波J點處ST段抬高0.5mV以上。
2.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部位多見於V3~V5,肢導聯亦可抬高,但aVR導聯無抬高
3.ST段抬高可持續多年,隨年齡增加抬高幅度有下降趨勢。
4.R波降支有明顯切跡或模糊,類似右束支傳導阻滯圖形。
5.T波高聳或倒置。
採用二級梯、踏車或活動平板試驗是診斷ERS較為簡單實用的方法,隨心率增快,ST段全部或部分回到等電線J波減小或消失,T波高聳回復正常或倒置變為直立,結合臨床症狀消失可診斷為ERS。

鑑別診斷

1.變異型心絞痛
ERS心電圖表現為ST段抬高,如伴胸痛,易誤診為變異型心絞痛。但變異型心絞痛呈一過性ST段凸面向上抬高,ST段抬高隨胸痛發作而出現,緩解而消失,發作時心率較快,常伴有室性心律失常,運動試驗ST段改變不明顯,或可誘發ST段抬高。
超急性期當ERS出現胸痛ST段抬高,伴T波高聳,應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肌梗死有明顯胸痛,ST段抬高幅度大且有典型ST-T演變過程,出現病理性Q波和血清酶學曲線改變,鑑別多無困難。
3.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時產生瀰漫性損傷電流,ST段抬高導聯比較廣泛,多見於Ⅰ、ⅡaVF、和V2~V6導聯,與ERS相似,但急性心包炎ST段抬高數天或1周左右可恢復正常,ST段回復等電線可出現T波倒置常伴有心率增快和低電壓,聽診可聞心包摩擦音與ERS不同。
4.Brugada綜合徵、特發性室顫
Brugada綜合徵,V1-V2導聯可見類右束支阻滯樣心電圖表現,J波抬高也多見於V1-V2導聯,表現為特徵性下斜性抬高或馬鞍樣抬高。特發性室顫患者J波抬高多見於下壁導聯,有暈厥或室速、室顫病史,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治療

早期復極綜合徵是良性心電圖變異,一般不需特殊治療。若合併神經循環異常,可給予對症處理,胸痛可給予止痛劑,嚴重時可給予硝酸甘油製劑,若出現心律失常可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