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聖同揆說

五聖同揆說

“五聖同揆說”是任國傑先生在《童子問易》中創立的易學學說。指伏羲、舜帝、文王、周公、孔子五聖同揆。

基本介紹

  • 書名:《童子問易》
  • 又名:The origins of Yeking-in Reply to an Interested Learner
  • 作者:任國傑
  • ISBN:978-7-01-011720-1
  • 類別:預測學
  • 頁數:377
  • 定價:49元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
  • 裝幀:平
  • 開本:16K
內容,歷史,影響,

內容

童子問易》說“事歷三古更五聖,大易衍進揆益宗。”“五聖”是指伏羲、舜帝、文王、周公、孔子。五聖所“揆”,為陰陽三才觀。

歷史

孟子率先提出了聖人“同揆”說,但,是“先聖”、“後聖”“二聖說”(包括舜帝、文王);陸賈發展為“先聖”、“中聖”、“後聖”“三聖說”(包括伏羲、文王、孔子);朱熹提出包括周室父子的“四聖說(伏羲、文王、周公、孔子)”。郭雍主張朱熹的“四聖說”,但反對朱熹“四聖不同揆”的說法。王夫之堅持“四聖同揆,乾坤共建說”,而熊十力先生指出王夫之說法有“乾坤二元”之虞,進一步提出了“乾坤一元說”。
任國傑先生從傳統文獻和出土新材料中找到了“舜帝重卦”的依據,提出了包括伏羲、舜帝、文王、周公、孔子在內的“五聖同揆說”,進而指出大易有“宗”,並將易宗概括為:“乾坤一元,陰陽相倚,終始興替;三才印心,德道同形,數理比翼。”“乾坤一元”是反對“乾元”、“坤元”二元論;“陰陽相倚”是說獨陽不生,獨陰不存;“終始興替”指《易經》不是講循環論,而是講唯物辯證法;“三才印心”是指“天地之心”與人心相合,三才之心是“德心”;“德道同形”是說“德”是一種“道”,即德道。“數理比翼”是說《易經》本旨無象數派、易理派之分。象數、易理為大易的兩翼,不可或缺。

影響

五聖同揆說”為我們探尋到近代法制的性善基礎和人文原點,釐清了“德道”與“王道”的本質區別。既為執政黨長期執政、服務人民從民族傳統文化中找到了理論依據,也為易學重新走向國際掃清了主要的理論障礙。
如果說“五聖同揆說”為易學現代化、國際化開闢了新路徑,那么,孔子“以同而異”理論、“殊途同歸”理論、“繼善成性”理論則奠定了她的理論基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