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界分類系統

五界分類系統

五界分類系統,它是由美國生物學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魏泰克在已區分了植物與動物、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基礎上,又根據真菌與植物在營養方式和結構上的差異,從縱向方面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五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界分類系統
  • 人物:R.H.Whittaker
  • 國家:美國
  • 學科:生物
魏泰克提出,陳世驤提出,

魏泰克提出

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將生物分成五個界.
其中的原生生物界包括一切真核的單細胞生物和沒典型細胞分化多細胞生物。在這些生物中, 有些似乎應放在動物界,如草履蟲變形蟲,有些似乎應放在植物界,如衣藻團藻,而有些則兼有植物和動物(或真菌)的雙重特徵,如眼蟲和黏菌。魏泰克認為,這些生物處於進化的低級階段,它們之間是沒有清楚界限的,因此,可以放在一個界中。但是,有些分類學家則主張將它們分別放到動物界或植物界中,對於那些同時具有動物和植物兩方面特徵的生物,可以既收入植物界,也收入動物界,承認它們的“雙重身份”。
五界系統按複雜性增加的三個層次排列生命: 原核的單細胞(原核生物界);真核的單細胞(原生生物界);真核的多細胞(植物界、真菌界動物界)。
隨著生物層次的上升,生物變得愈加多樣化,因為生物結構和功能複雜性的增加,變異的機會增多。多細胞生命的三個界代表了一種生態的和形態的分類。植物(生產)、真菌(還原)和動物(消費)代表了我們這個世界上三種主要生存方式。
五界生物的主要特徵見下表:
細胞類型
營養方式
細胞數目
運動特點
舉例
自養或異養
單細胞
或群體
多數不能運動,
少數用鞭毛運動
細菌 、藍藻
自養或異養
單細胞
或群體
鞭毛纖毛
偽足運動
異養,吸收養料
單細胞
多細胞
絕大多數不能運動
酵母菌,蘑菇
植物界
自養,進行
光合作用
不能自由運動
葫蘆蘚、松、楊、桃
異養,攝取食物
絕大多數能夠自由運
動,海葵、珊瑚等
少數種類營固著生活
蚯蚓、蝗蟲、鯽魚、馬

陳世驤提出

五界學說也存在著一些有爭議的地方,如未能妥善安排非細胞生物——病毒,原生生物界比較龐雜等。1979年,我國動物學家陳世驤等提出了另一種分類系統:由藍藻細菌界構成原核總界,由植物界真菌界動物界構成真核總界,非細胞的病毒獨立成為一界,從而把生物界分為三個總界和六個界。而原生生物界所包含的原生生物和一些藻類等,則分別劃歸動物界和植物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