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石鱉

石鱉屬於海洋軟體動物,殼成船型,由重疊對稱的鱗片組成,通過它強健的腳固著在岩石上,便於抵禦巨大地海浪衝擊。因肉體較薄,曬乾後會收縮彎曲,貌似鮑魚,俗稱乾石鱉。

基本介紹

概述,來源,性味,功用主治,形狀,分布,基本特徵,乾鮑製作,鮑魚鑑別,

概述

不法商人經常利用“形似”且價格低廉、來源充足的——“乾石鱉”,虛構和假冒為另一種廣為人們熟知和歡迎的高檔物品——“乾鮑魚”而製造的一種牟取暴利的欺詐手段。
由於乾鮑魚在市面上的售價不菲,因此有部分的無良商販,用一文不值的“乾石鱉”冒充“乾鮑魚”出售,以此從中牟取暴利。故在選購乾鮑魚時一定要小心,以免上當。

來源

石鱉科動物石鱉的化石
乾石鱉

性味

甘、涼、無毒

功用主治

治淋疾血病,磨水服

形狀

中文名:石鱉拉丁文名:AcanthochitonSeuIschnochilon
石鱉石鱉
屬於多板綱中原始類型的貝類,它們的顏色和岩石一樣,形狀有點像陸地上的潮蟲。通常呈卵圓形,扁平,兩側對稱。貝殼由8塊殼板覆瓦狀排列而組成。貝殼周圍有一圈外套膜,又稱環帶。足扁而寬,幾占整個身體腹面,適於吸附在岩石表面或匍匐爬行。石鱉的種類很多,在世界各地的海洋里都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海水鹽度正常的礁岩海岸或鹽度較高的大洋底部。

分布

石鱉是多板綱的代表種,是貝類中的原始種類,在研究貝類的起源與進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意義。我國沿海紅條毛膚石鱉較為常見,分布較廣,數量較多。從生物學角度介紹了石鱉的形態、內部結構和習性。石鱉本身具有食用、藥用價值,其齒舌具有磁性,可作為磁性納米材料的來源。

基本特徵

紅條毛膚石鱉,體卵圓形,長27-33mm,寬16-21mm。體色變化大,多為灰綠色或青灰色。背腹扁平,頭在馮下方,無眼及觸角,有一短而下彎的吻,吻中為口,口內齒舌很長。背面中央突起,有呈覆瓦狀排列的石來質殼片8塊,暗綠色殼片中央具有3條紅色色帶。前端頭殼頂部較光滑,邊緣部分有低平粒狀突起,腹面前方的嵌入片有齒裂5個。近兩端的殼片長寬略相近,中間的殼片略寬,峰部有縱肋,翼部有較大的顆較狀突起,嵌入片的翼部位置具1個齒裂。尾殼片較小,前緣中央微凹,後緣弧形,表面有顆料狀突起,嵌入後區兩側各具1齒裂。在殼片的四周置有一圈外套膜,形成較寬的環帶,呈深綠色,其周圍相間布有18叢棘束。腹面平擔,足扁而寬,幾占整個腹面。足與外套膜之間形成一較狹的外套溝。溝中有鰓22-24對。鰓列長約為足長的2/3。生殖孔和排泄孔位於外套溝稍後端。肛門位於足的後方。
函館銼石鱉,體卵圓形,長22-35mm,寬12-19mm,背腹扁平,外表圭黃色或暗綠色,並雜有深色斑點。頭殼片放射肋細密,甚多,嵌入片具15-19個齒裂。中間殼片中央部有顯著的網狀刻紋。翼部有5-7條放射肋。嵌入片每側具2-3個齒裂。尾殼片中央區的刻紋與中間殼片的網狀相同,後區具細密的放射肋及環狀紋,嵌入片具12-20個齒裂。周圍環帶窄,表面布滿大小不等的鱗片。鰓35對,鰓列與足等長。
網紋鬃毛石鱉(MopaliaretiferaThiele),身體呈橢圓形,殼片灰白色,雜有紅色、綠色和褐色的斑點。頭板半圓形,具有網狀刻紋和10條顆粒的放射脅。中間板的中央部有網狀刻紋,翼部有2條粗大的、具有粒狀突起的肋。尾板自殼頂向兩側各有1條突起肋,末端有一易燃明顯的缺刻。環帶土黃色,周緣有1列大小均勻的刺,表面被有很多小型的刺和大型的鬃毛狀棘。分布於中國福建東以北的沿海,生活在潮間帶
日本寬板石鱉[Placiphorellajaponica(Dall)],殼板短而寬,較扁平。環帶前緣特別寬,上面布有粗短的棒狀棘,見於中國東南沿海潮間帶的低潮區。
花斑銼石鱉[Ischnochitoncomptus(Gould)]體長圓形,殼板扁平,顏色多變化。頭板有多數細小的放射脅,嵌入片具12個齒裂。中間板嵌入片每側各具1個齒裂。尾板嵌入片具12個齒裂。環帶窄。生活於潮間帶,是中國沿海習見的種。
朝鮮鱗帶石鱉[Lepidozonacoreanica(Reeve)],體呈橢圓形。殼板高,龍骨較發達,全體灰黑色。頭板有16條由粒狀突起聯成的末端分叉的放射脅,嵌入片有14個齒裂。中間板的中央部具有粒狀突起的縱肋,翼部也有明顯的粗肋數條,肋上有較大的粒狀突起,嵌入片兩側各具2個齒裂。尾板中央區有縱肋,後區有放射脅,嵌入片具12個齒裂。環帶窄,被以鱗片。鰓34對。生活於潮間帶,為中國海濱習見種類之一。
7·日本花棘石鱉[Liolophurajaponica(Lischke)],體長橢圓形,殼板褐色,環帶上黑色和白色的棘相間排列,吾帶狀。頭板上有互相交織的細放射脅和生長紋;中間板具有同心環紋;尾板小。在8枚殼板中以第三板最寬。環帶上著生粗而短的石灰棘。鰓數目多。見於中國東南沿海。
8·平瀨錦石鱉(OnithochitonhiraseiPilsbry),體呈長圓形,殼板花紋鮮艷,以第二板的長度最大。頭板半圓形,布有放射狀排列的殼眼,嵌入片具有9個垂直的齒裂。中間板峰部三角形,翼部特別顯著,前緣有3~4行殼眼,嵌入片每側各具1個齒裂。尾板大,後緣有殼眼2~3行。環帶表面生有微細的小毛,鰓32對。生活於潮間帶,見於中國東南沿海。
眼形隱板石鱉[Cryptoplaxoculata(QuoyetGaimard)]體蠕蟲形,兩端圓。殼板小,成體第1~4殼板相互連線,第5~8殼板分離;幼小個體8枚殼板都互相連線。在前3枚殼板的周圍有1圈黑色的棘,黑棘之外又有1圈白色的棘,形如眼狀。環帶特別發達,淺黃色,第3~4殼板之間和第5殼板的位置上,各有1條黑色色帶。鰓28對。生活在珊瑚礁間,見於中國海南島南端和西沙群島

乾鮑製作

“假鮑魚”與“真鮑魚”的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背部中央有片殼板,加工曬乾時雖被剝掉,但總會留下道明顯的印痕。所以,凡是背面有道明顯深印痕跡的“鮑魚”就是假鮑魚無疑。

鮑魚鑑別

選料的關鍵聞、摸、看。上等乾鮑聞上去有一種天然的香氣,像大海的味道。對鮑魚獨鐘的人對它的香氣特別敏感。你抒它放在房間裡,房間裡就充滿了他的味道;你把它放在某件東西上,這東西就有了它的味道。鮑魚摸上去很硬,清袁枚曾有言:“但其性時,決不能決齒,火煨三日,才拆得碎。其言不無誇張,但好能從中體會、想像到鮑魚之硬。好的乾鮑製品看起來以色澤淡黃、鮮艷,肉厚,有光澤,呈半透明,氣味香鮮,身乾形正潤而不潮,稍有白霜者為佳。乾鮑魚的質量等級,主要以其產地、種類及個頭的大小來劃分。從鮑魚的個頭來講,頂級乾鮑魚為500克2-4頭,特級500克6-8頭,一級500克10-12頭。選擇同等級的乾鮑魚時以個頭大小均勻、肉質厚實、表面潔淨、體乾堅硬、無異味者為佳。
由於乾鮑魚在市面上的售價不菲,因此有部分的無良商販,用一文不值的“乾石鱉”冒充“乾鮑魚”出售,以此從中牟取暴利。故在選購乾鮑魚時一定要小心,以免上當;鮑魚如其它貝類動物一樣,有一個硬貝殼,但鮑魚殼的貝殼部很小,殼口很大,邊緣有9個左右的小孔(俗稱“九孔螺”的緣故)。它的足部很發達,足底平。市場上出售的乾鮑魚已去殼,外形略似艇狀,有一面非常光滑,即為鮑魚的足底部分。而“石鱉”也有發達的足部,足底也是平的,因此稍作加工即可用來冒充鮑魚,但只要仔細一辨別就會發現,“石鱉”因肉體較薄,曬乾後會收縮彎曲,且其足的邊緣很粗糙。而“假鮑魚”與“真鮑魚”的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背部中央有8片殼板,加工曬乾時雖被剝掉,但總會留下8道明顯的印痕。所以,凡是背面有8道明顯深印痕跡的“鮑魚”就是假鮑魚無疑。
除了辨別“真、假”鮑魚之外,我們還得認識辯別“優、劣”鮑魚,首先是優質鮑魚的辯別,從色澤觀察,鮑魚呈米黃色或淺棕色,質地新鮮有光澤;從外形觀察,鮑魚呈橢圓形,鮑身完整,個頭均勻,乾度足,表面有薄薄的鹽粉,若在燈影下鮑魚中部呈紅色更佳;從肉質觀察,鮑魚肉厚,鼓壯飽滿,新鮮。而劣質鮑魚的特徵,從顏色觀察,其顏色灰暗、褐紫,無光澤,有枯乾灰白殘肉,鮑體表面附著一層灰白色物質,甚至出現黑綠霉斑;從外形觀察,體形不完整,邊緣凹凸不齊,個體大小不均和近似“馬蹄形”;從肉質觀察,肉質瘦薄,外乾內濕,不陷亦不鼓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