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縣(九龍(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縣城))

九龍縣(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縣城)

九龍(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縣城)一般指本詞條

九龍縣位於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貢嘎山西南,處在雅安、涼山、甘孜三市州的結合部,九龍縣幅員面積6770平方公里,轄17鄉1鎮,總人口5.2萬人,2008年GDP達到4.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9873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4963元。

九龍地處攀西平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形成高山,極高山、山地、河谷四大地貌,地勢北高南低,高差懸殊,地形複雜,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呈典型立體氣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

九龍是一個以藏、漢、彝為主體,回、苗、白、瑤、羌、土家族等十二個少數民族聚居縣,藏、漢、彝三個主體民族幾乎各占三分之一。長期以來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既有藏區特有風貌,又有彝區獨有原始與古樸。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九龍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龍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 下轄地區:轄17鄉1鎮
  • 政府駐地呷爾鎮
  • 地理位置:四川省西部
  • 面積:6770平方公里
  • 人口:50816人(2000年)
  • 著名景點:九龍自然風光集原始森林
  • 行政代碼:513324
建制沿革,名稱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水利資源,動物資源,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彝族火把節,彝族婚俗,彝族文化藝術,彝族服飾,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事業,旅遊,仙女湖,瓦灰山景區,猛董景區,斜卡自然保護區,貢嘎翡翠伍須海,雅礱江大峽谷,獵塔湖,名優特產,榮譽稱號,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藏語稱“吉日宗”,並有奇卜龍、結署絨之稱。含義為“八角”。據載,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西藏喇嘛來康區傳教,在今湯古鄉中古村建“吉日寺”,故稱“吉日宗”。“九龍”稱謂,系設定九龍設治局時,所劃轄地包括:三岩龍、八窩龍、麥地龍、洪壩龍、灣壩龍、速窩龍、菩薩龍、甲拖龍、雪窪龍等9個村寨,均含“龍”字音而得名。

歷史沿革

據歷史記載,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向孟獲借“三箭”之地,用計將南方少數民族從雅安趕到滬水(今大渡河)以西,並在打箭爐(今康定)鑄箭盟誓,那時,九龍就有了牧民居住。
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置九龍縣,隸屬儋耳郡。因縣境九龍山得名。“九龍”為黎語漢譯,義為“檳榔”。縣治所在縣南九龍山下,即今東方黎族自治縣感恩鎮入學村北,地處平原,毗鄰昌感河海口。西漢始元五年(前82年),廢儋耳郡後,九龍縣隸屬珠崖郡。西漢初元三年(前46年),廢珠崖郡,入朱盧縣,屬合浦郡。九龍縣轄區約為今東方黎族自治縣境。
清朝初期,才正式將九龍定縣,仍由本地土司自治管理。乾隆年間,取消縣制,歸屬康定縣
九龍縣鎮海石九龍縣鎮海石
民國十五年(1926),復置九龍縣,屬西康政務委員會轄。
解放後,隸屬西康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55年西康省撤消,併入四川省,改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2000年,九龍縣轄1個鎮、10個鄉、7個民族鄉。

行政區劃

2004年,九龍縣轄1個鎮(呷爾)、10個鄉(乃渠、湯古、三岩龍、八窩龍、上團、斜卡、菸袋、魁多、烏拉溪、洪壩)、7個民族鄉(子耳彝族、三埡彝族、俄爾彝族、朵洛彝族、踏卡彝族、小金彝族、灣壩彝族)。

地理環境

位置

九龍縣位於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貢嘎山西南,處在雅安、涼山、甘孜三市州的結合部,全縣幅員面積6770平方公里。九龍縣地處青藏高原南緣,省道215線山重四級油路縱貫全境,扼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門戶,北距康定234km,南距成昆鐵路涼山州瀘沽火車站231km,距西昌飛機場280km。是甘孜藏族自治州離鐵路和機場最近的縣,處於攀西平原經濟圈與康巴生態經濟圈的結合部。是“川、滇、藏”黃金旅遊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九龍縣

地形地貌

九龍縣處於松潘地槽區東南緣,屬滇藏歹字形構造體系。境內地勢起伏,北高南低,高差懸殊。北部山嶽海拔高程在3600——5500米之間,最高達6010米;谷地一般亦在2000——3200米左右;南部小金鄉蘿蔔絲溝與雅礱江匯合處僅1440米,高差達4570米。由於河流切割深度大,山勢陡峭,坡度多在30°—60°之間,主要河流支流下游大部為懸崖峭壁。全縣大體分為高山原和高山峽谷兩大地貌區,境內主要山脈為大雪山,山嶺均為大雪山支脈,高山占總面積的65%,海拔4000—5000米,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極高山在北部,占總面積的34%,海拔5000米以上,終年冰雪覆蓋。全境按東北部、中部、西部分為三個次級山系。其主山脊是大渡河和雅礱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縣境內全長59公里。
九龍縣街道九龍縣街道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九龍縣礦藏品種和礦點多。主要有銅、鉛、鋅、鈹、鎢、金、硫、鐵、大理石、石棉、水晶石、花崗石、漢白玉、綠柱石等二十餘種。尤以銅鉛和鋅儲量多,品位高,易開採。如里伍銅礦銅金屬儲量為26.07萬噸,平均品位2.5%,挖金溝銅礦銅金屬儲量2.02萬噸,平均品位1.65%,鋅金屬儲量0.95萬噸;子崗坪鉛鋅礦礦石儲量為46.6萬噸,鋅金屬儲量4.24萬噸,鉛金屬儲量1.59萬噸,銅金屬儲量0.1萬噸,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其餘各類礦藏還需要進一步進行地質詳查。已經在開發的有里伍銅礦和挖金溝銅礦,子崗坪鉛鋅礦。
九龍縣九龍縣

植物資源

九龍是野生動植物的王國、生物多樣性的寶庫,有瓦灰山,洪壩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有林地面積2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5.4%;有大熊貓、小熊貓、白唇鹿等近百種珍稀動物,珍稀鳥類幾十種;有蟲草、貝母、靈芝、天麻。雪蓮等360餘種名貴野生中藥材;有松茸、牛肝菌等幾十種野生菌類資源。
野生食用菌資源豐富,主要有松茸、猴頭菌、牛肝菌、大腳菇、野生平菇、羊角菌等。中藥材資源有蟲草、靈芝、貝母、天麻、黃芪、獨活、雪蓮花、木香、丹皮、羌活、當歸、杜仲、蜂蠟、蘭星、防風、棉芪、薯芋、三七、大黃等360餘種。
現有木材蓄積量3100萬立方米。主要樹種有冷杉、雲杉、落葉松、華山松、油松、雲南松、鐵杉、高山櫟、樺木等。在高山櫟和高山櫟與松樹的混交林中,野生真菌品種多。從1998年9月1日起,全縣正式啟動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

水利資源

九龍河、踏卡河、洪壩河、灣壩河、子耳河、鐵廠河等主要河流年徑流量155.6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達201.68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174.47萬千瓦,開發率達72%,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
全縣水資源極為豐富,縣內主要河流年流量合計155.6億立方米(除雅礱江),水能可開發裝機容量157.9萬千瓦。其中九龍河開發潛力較大,全長128公里,由北向南至文家坪注入雅礱江,落差2500米,最高流量200立方米/秒,理論蘊藏發電量103.9萬千瓦。踏卡河自北而南,在烏拉溪偏橋流入九龍河,全長73公里,鐵廠河、灣壩河、三岩龍河、洪壩河均屬常年性河流,河床縱跌比降大,具有發展電力的良好前景。雅礱江自北而南流經上團、八窩龍、三岩龍三鄉後,繞經木里縣復轉向北從子耳、魁多、菸袋、朵洛、小金等鄉流過,流長86公里。
九龍縣山水九龍縣山水

動物資源

九龍縣野生動物資源豐富,主要有大熊貓、小熊貓、白唇鹿、水鹿、短尾猴、狗熊、馬熊、蘇門羚、牛羚、金錢豹、麝、麂、盤羊、岩羊、狐狸、綠尾紅雉、大腓胸鸚鵡、白馬雞、長尾雞、水獺、旱獺等珍稀動物近百種,珍稀鳥類幾十種。

風土人情

貢嘎山周圍的康定、道孚、九龍、雅江等部分地區有一小部分人群操一種木雅語,他們被稱為木雅人
由於受藏族文化的影響,木雅人的婚事、葬俗等風俗習慣以及信仰方面,與藏族大同小異。木雅人有天葬、水葬和土葬,而且信仰佛教。在裝飾方面,男性與藏族相同,婦女與藏族有別。藏族裝飾品一般放在頭上,而木雅人的放在頸上或腰上。而且木雅人雖留長辮,但不後垂,而是盤在頭上,用一塊黑布或蘭布疊成瓦形,蓋在頭頂。有時在頭上稍加點綴,放上小巧玲瓏的頭飾,但不太多,腰帶上之裝飾,似手槍子彈袋之子彈型,佩戴腰刀。有的還穿寬大的摺裙和用可毛牛毛織成的斗篷,黑色白領,領上用紅羊毛線織成吉祥圖案。
九龍縣文娛活動九龍縣文娛活動
木雅人的房子中的一種形式與羌、嘉絨人的房子相似。“黑石為室”高數丈,一般三層,下層為養畜、中層住人、上層曬放柴草。住人的地方設有經堂、茶房、臥室、涼台、敞房和廁所。他們很少依山而居,一般房屋都築在平地上。
木雅人的歷史十分悠久,以往的漢藏文文獻,對操這種語言的人的歷史就有過記載。近代,中外學者對木雅人的語言和歷史的研究有了發展,發表的論文甚多。多數文章認為,操木雅語的居民和古西夏人有密切的關係。有的文章甚至認為,木雅人是西夏滅亡後南遷的移民。

民俗文化

彝族火把節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徵。在九龍縣彝族地區,最隆重的節日是火把節,火把節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到夜晚,人們點上火把,火把行列從村頭照到田野,人們圍著熊熊燃燒的火堆,盡情歌舞,烤山羊,吃“坨坨肉”,喝“桿桿”酒,賽馬,盪鞦韆,跳鍋莊舞。這時田野里火把搖曳,民間娛樂薈萃,極富民族特色。
彝族火把節彝族火把節

彝族婚俗

九龍縣彝族的婚禮非常熱鬧,最大的特色就是“搶”新娘,至今仍保留著古老的傳統和迷人的色彩。潑水、抹黑臉等方式使整個婚禮充滿著歡樂風趣和幽默,人民把婚禮中的“搶”、“背”、“瞧”譽為三絕。“不背不搶的身不貴,背去的媳姨(妻子)值千金”。往往在“搶”新娘和喜背新娘的婚禮過程中,又為未婚的青年男女提供了鬥智交友的良機。一次次“搶”新娘的嬉戲逗鬧,一次次喜背新娘的熱鬧場面,又孕育著一對對新的情侶。

彝族文化藝術

彝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音樂富有特色,舞蹈多與歌唱相伴,舞蹈形式豐富多彩、熾熱、歡暢。彝族傳統工藝美術頗具民族風格,有漆繪、刺繡、銀飾、雕刻、繪畫等。另外,彝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在歷史上拿彝文寫下了歷史、文學、天文和醫藥書籍、宗教經典等。

彝族服飾

九龍縣彝族服飾集多種裝飾工藝於一身,美觀大方,紋樣豐富多變,色澤沉著和諧,色調簡潔明朗。彝族服飾種類繁多,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藍等色為主,襯以紅、黃等色,尤為注重紅、黃、黑三色的搭配和圖案的選擇,單純之中顯露出豐富的感覺,象徵著彝族人民的剛強、堅韌和善良。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0816人,其中:呷爾鎮9188、湯古鄉1564、斜卡鄉913、三岩龍鄉2629、上團鄉739、八窩龍鄉1341、乃渠鄉2547、烏拉溪鄉2871、菸袋鄉4852、魁多鄉5015、子耳彝族鄉3123、三埡彝族鄉2399、俄爾彝族鄉2110、小金彝族鄉1861、朵洛彝族鄉1149、踏卡彝族鄉3146、灣壩彝族鄉4622、洪壩鄉747。

民族

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瑤族、侗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2002年全縣農業總產值4316萬元,糧食總產11655噸,各類牲畜年末存欄數達到19.94萬頭(只、匹),肉類總產量達2746噸,農牧民人平收入達到968元。2008年全縣農業總產值9574萬元。

第二產業

1962年,辦起了第一個縣辦國營工業水電廠,到1963年全縣只有3個工業企業;1973年,縣城興建農機廠;1978年縣辦經營林場在湯古鄉雞醜建成投產;70年代後,縣城陸續辦起採礦、木材加工、水電、自來水廠;至1986年以後,相繼建成立壁電站、洪壩林場、踏卡林場院;1989年建成縣辦里伍銅礦採選廠,鄉鎮工業企業增加到6個;2001年,全縣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個體企業527個,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2002年工業產值為2601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6712萬元的39%。

第三產業

九龍縣郵電局成立於1951年,到1998年有郵政局(所)四個,代辦點一個,服務人口4865人,每個點的平均服務面積達1354.05平方公里,服務人口9732人,現有郵路三條,郵運里程單程194公里,其中:汽車郵路90公里,機車郵路30公里,農村投遞路線五條412公里。1998年,電信局成立,開設了郵政長話、農村電話等業務。開通了縣城至康定、縣城至大里伍光纜通訊建設,電話普及率達12部/百人。2002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273.64萬元。全縣有商業零售網點5個,從業人員80人,2002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558萬元。九龍縣是國家補貼縣。到1985年國家補貼達到4353900元,較1954年增加913.88倍,年平均遞增24.60%;2002年財政收入為698.9萬元,支出8216.9萬元。

交通

截止1971年縣境內沒有1條公路,物資運輸全靠馬馱人背。1997年建立了九龍縣汽車站。1985年全縣有幹線兩條,通車裡程162公里,支線6條,通車裡程85.7公里;到2002年,九龍縣公路里程達439公里,並全面啟動了通縣油路工程。

社會事業

截至2011年3月,我縣完成農村養老保險16591人、城鎮養老保險1775人;新農合參合農牧民47858人,參合率達91.33%;城鎮居民、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分別為5821人、4125人,參加工傷保險2573人、生育保險715人、失業保險2840人;實施城市低保1200人、農村低保10000人,共發放低保資金962萬元;實施城鄉醫療救助12207人,兌現救助資金217萬元。

旅遊

旅遊避暑之地伍須海,九龍自然風光集原始森林,景區面積400多平方公里,景區內有原始森林、終年雪山、高山草甸、高原湖泊。十大景點為牛鼻子洞、老人峰石林、神女擠奶峰、溶洞、溫泉、十二姊妹峰等。
瓦灰、洪壩兩個省級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面積1200多平方公里。景點有貢嘎山側小卡子云海,野人廟吉日寺,雞醜溝,坐落於玉皇天宮下的托奶山。

仙女湖

仙女湖景區位於九龍縣烏拉溪鄉境內,入口處距縣城約80公里,總面積204平方公里。景區內主要景點有仙女湖、觀音洞、喇嘛廟、菩薩坪、古生厥類植物帶等。其獨特的生物資源、天象景觀、人文景觀、水域風光等獨具特色,是生態旅遊和探險、探秘的勝地,景區被譽為“人間蓬萊”。
仙女湖景區仙女湖景區

瓦灰山景區

瓦灰山景區屬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635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200平方公里,這裡風景優美,自然資源十公豐富,盛產蟲草、大黃、黃芪、黃苓、天麻等多種名貴中藥材,原始森林茂盛,主要有高山松、雲南松、華山松、油松、鐵堅松、長苞冷杉、鮮皮冷杉等數十種,散生的雲南紅豆杉、杉松、三尖松、連香樹等20餘種屬珍稀樹種。同時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水鹿、白唇鹿、短尾猴、狗熊、馬熊、綠尾紅雉、大腓胸鸚鵡、盤羊等幾十餘種,自然景觀有:瓦灰山祭龍壇、瓦灰山森林公園、瓦灰山紅水溝、瓦灰山黑海瀑布群(六瀑布,最低瀑布為20M,最高為70M)、瓦灰山鳳凰坪、瓦灰山海子溝、瓦灰山鳳凰湖、瓦灰山彩色湖(四個)、瓦灰山鳳凰坪海子、瓦灰山珍珠灘(中間-瀑布)、瓦灰山現代冰川、瓦灰山萬年積雪、瓦灰山冬季天然滑雪場、瓦灰山冬季天然溜冰場、瓦灰山草地瀑布。
瓦灰山景區瓦灰山景區

猛董景區

猛董景區依偎在雅礱江畔的高山峽谷中,總面積937平方公里,海拔2550--5600米之間。這裡植被完好、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歷史以來,這裡就是川滇茶馬古道的咽喉,景區內有神奇的麥地貢嘎神山、珍珠般瑰麗的海子、茂密的原始森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是九龍縣重要的生態旅遊景區之一。
猛董景區猛董景區

斜卡自然保護區

斜卡自然保護區位於九龍縣東部約130公里,東嶺雅安地區石棉縣。景區內山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山靡平均海拔3500米。這裡人口稀少,無任何污染破壞,原始程度高。景區內有雪山、冰川、草原、高山湖。
斜卡自然保護區斜卡自然保護區
斜卡自然保護區的生物資源豐富,保護區內盛產蟲草、大黃、黃芪、黃芩、天麻、雪蓮花、龍膽草、天山松針等多種中藥材 ;區內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及其他野生動物;另外還有20餘種珍稀樹種。斜卡景區是旅遊探險、登山、度假的理想場所,也是攝影愛好者嚮往的地方。

貢嘎翡翠伍須海

伍須海風景區位於九龍縣北部,景區面積400Km2,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西南白雪皚皚的大雪山南北走向,地勢北高南低,年平均氣溫4.9℃,最低海拔1440m,最高海拔6010m。景內已開發的景點有40處。這裡是群峰、峽谷石林、海子、原始森林、草原、草甸、野生動植物、古蹟、美麗的傳說,以及純淨空氣的薈萃之地。景區內主要景點有雪山峰、佛主峰、老人峰、十二姊妹峰、神龜與佛主、鎮海石、牛鼻孔、獵人洞、伍須現代冰川、天生橋、七彩湖、伍須海、伍須仙海、伍須天池、伍須溫泉、伍須石林等。
伍須海風景區伍須海風景區

雅礱江大峽谷

雅礱江又名小金沙江,是長江最大的一條支流,經九龍縣地段長達110公里。雅礱江大峽谷由於受印度洋季風影響,冬春乾旱、夏秋季雨水集中,形成典型的河谷亞熱帶氣候,沿九江路而下途經乾熱河谷地帶的沙棘林帶,完整的保存著原始的自然風光,大峽谷兩岸,雪峰卓立,林海蒼茫。江中波流洶湧澎湃,奔流不息,形成世界罕見的瀑布群。
雅礱江大峽谷雅礱江大峽谷

獵塔湖

獵塔湖位於甘孜州九龍縣境內,海拔4300米,距九龍縣城35公里,景區由原始森林、高原湖泊、高山草甸等眾多野生動植物和奇山異石組成,景區主要包括珍珠灘瀑布,子母河和獵塔湖組成 。
獵塔湖獵塔湖

名優特產

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氂牛——世界之最”的九龍氂牛,以其體型碩大、肉質鮮美、產肉率高、遺傳性能好等特點馳名中外;素有“九龍貢椒”之稱的九龍花椒,以其色鮮味香聞名遐邇,供不應求;核桃、蠶繭、菸葉等農產品更是質高品優,亟待開發。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九龍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