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門口關

九門口關

九門口關,是明長城的主要幹線,是明朝洪武年間由明朝開國大將軍徐達主持修建的。九門口關城兩側長城蜿蜒交錯,向南一側上風陡峭,敵樓林立,向北山一側勢舒緩,敵樓遙相呼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門口關
  • 主持修建人:明朝開國大將軍徐達
  • 類型:明長城的主要幹線
  • 位置:九江河之上
九門口關,旅遊勝地,

九門口關

萬里長城東起鴨綠江畔虎山長城,並在山海關留下“天下第一關”。距離天下第一關不遠也有一座重要關隘,這就是有“京東首關”之稱的九門口關。九門口關所處長城是明長城的主要幹線,是明朝洪武年間由明朝開國大將軍徐達主持修建的。 徐達是朱元璋的同鄉,安徽鳳陽人,在建立大明王朝的戰爭中長期作為最高軍事統帥,功勳卓著。大明建立之後,徐達又出任征虜大將軍,追擊元朝舊部,後來在明朝與蒙古軍事力量的對峙中,徐達鎮守北平十多年,這期間他主持修建了不少地段的長城,他本人也被譽為“塞上長城”。
史書上說徐達死於洪武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384年),是“賜蒸鵝,流涕食之而卒”。而九門口長城建成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也就是說,徐達臨死之前不久還在北方鎮守,其忠心可鑑啊。
九門口長城在建築上頗有一些特色。長城自東向西翻越無數高山、跨過無數大河,都是遇山連綿不絕,遇水中斷不接。而九門口長城確是遇山中斷,遇水不絕。關隘就建造在九江河之上,形成獨特的水上長城。河上修築九孔城門,河水中流,河床鋪砌過水條石,水漫其上。過水條石上鑿有燕尾槽,然後用鐵水澆注成銀錠扣,形成牢固的河床,號稱“一片石”。後來,李自成的大順軍與清軍在這裡發生過一片石大戰,“一片石”由此更加著名。後來民國期間,直系軍閥和奉系軍閥也曾在此發生過激烈的戰鬥。

旅遊勝地

九孔城門橫跨河上構成一座橋城,橋的兩端各突出一座百姓俗稱“水牢”的圍城,向橋頭堡一樣與橋上形成交叉的軍事力量。圍城的設定據說也是長城關隘中獨一無二的。它看起來更像個豎井,內側用磚砌成,有圈門和向外的射擊孔,外側用石砌成,與橋城渾然一體。“京東首關”的匾額刻在最北側的城門之上。
九門口長城還有一奇特之處,那就是城牆下的山體內的一條明代修建的長城隧道。長城隧道溝通長城內外,裡面可以駐軍,貯存武器糧食,連水井、伙房、廁所也都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供奉關公的祠堂,猶如一座地下宮殿。當地人也意識到這條隧道的價值,經過整修,鋪設了照明裝置,連同隧道口外面的所謂的“禽鳥觀光園”一同搭售,搞了一個遊覽通票,不經過禽鳥觀光園也就無法進入隧道,可謂生財有方啊。
九門口關城兩側長城蜿蜒交錯,向南一側上風陡峭,敵樓林立,向北山一側勢舒緩,敵樓遙相呼應。登臨城牆,兩側田園風光秋色正濃,果園裡的果樹正結滿果實,果農們則各自提了籃子守在路旁向遊人兜售,叫賣聲倒也簡單:剛摘的噢,5塊錢一筐。
九門口長城是在鄧小平提出“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號召後,最早修復的長城地段之一,但是知名度卻遠不如十數公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關”,雖是“黃金周”期間,遊客依然不多。從高速公路出口到九門口長城的十餘公里鄉村公路修得很好,但車輛稀少,要不是遠處隱約的山峰和路邊的乾涸的河床,還真有點不敢相信前面就是曾經聞名的九門口關呢。
雖然距離縱貫遼西走廊的高速公路僅十公里之遙,驅車過來只需十幾分鐘,但是登臨敵樓四下眺望,只見霧靄中遠山如黛,山巒間長城似線,古時的號角聲早已飄渺無蹤,來時的車輪呼嘯也充耳不聞,昔日溝通關內關外的重要通道,如今已成阡陌,偶爾還有記得它的人們,匆匆而來,草草一瞥,又揚長而去,只留下無言的大牆和固守著家園的人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