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廣輕鐵

九廣輕鐵

九廣輕鐵(簡稱輕鐵,前稱輕便鐵路,香港法例上稱為西北鐵路),為香港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營運的4條客運鐵路之一。於新界西北的屯門區元朗區之間行走,全長36.15公里。其中以屯門的路段最多,元朗方面則有一條依青山公路、一條伸延天水圍和圍繞天水圍的路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廣輕鐵
  • 公司:香港九廣鐵路公司
  • 全長:36.15公里
  • 車站:68個
概況,歷史,興建,通車,支線,兩鐵合併,特色,營運,收費方法,使用車輛,營運路線,路線列表,各路線途經,已取消的營運路線,安全,安全設施,安全問題,大型事故,

概況

九廣輕鐵(簡稱輕鐵,前稱輕便鐵路,香港法例上稱為西北鐵路),為香港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營運的4條客運鐵路之一。於新界西北的屯門區及元朗區之間行走,全長36.15公里。其中以屯門的路段最多,元朗方面則有一條依青山公路、一條伸延天水圍和圍繞天水圍的路段。截至2006年,共有68個車站,當中有4個車站和西鐵連線。輕鐵每日運作19小時,共有11條路線。車隊現有119輛輕鐵列車,每部可載客200餘人。
九廣輕鐵九廣輕鐵

歷史

興建

早於1970年代發展屯門新市鎮的時候,香港政府便已預留空位以興建鐵路,但事實上政府當時還沒有決定交予哪一間鐵路公司負責營運。直至1982年,政府邀請擁有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的九龍倉集團,建造及營運鐵路系統。該公司最初表示有興趣興建這條鐵路,並打算以雙層電車行走,但最終表示無意建造這個系統,於是政府及後又邀請了當時剛成立的九鐵公司建造鐵路系統,該公司最終於1984年中,決定接納,並作出研究。最終,當時稱為輕便鐵路的系統於1985年正式動工。
由於當時九巴已經於屯門區及元朗區區發展其巴士網路,當中約有10條路線跟計畫中的鐵路網路重疊,並且為公司賺取不少利潤。可惜政府欲引入“輕便鐵路專營範圍”概念,最終迫使九巴放棄經營部份來往屯門區元朗區的巴士路線(如59、61、62),以換取讓九巴開辦來往屯門至荃灣葵涌西九龍市區的多條巴士(如58X、59X及67X)。此外,政府亦同時引入一些措施,分別限制九巴在專營範圍內的上下客,及批准九鐵公司營運接駁巴士,於區內接載乘客前往輕鐵車站,用以取代九巴及專線小巴的原有路線,從而維持輕便鐵路的營運利益。
輕鐵原本訂於1988年8月8日通車,但由於在同年6月至7月期間輕鐵試車時,發生多宗有人傷亡的交通意外,涉及途人及其他道路交通工具,被政府下令禁止試車,輕鐵亦趕不上在8月8日通車。

通車

輕鐵系統最終於1988年9月18日正式通車。通車初期,多數路段均於屯門區內行走,只有一條路段沿青山公路通往元朗。路線方面,只有3條路線於屯門區內行走,路線覆蓋部份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3條路線分別是:前往東南部的安定邨;前往西南部的屯門碼頭;以及途經青山公路前往東北部的元朗。而九鐵亦購置70輛電動列車,再於1991年增購30輛(其中10輛沒有駕駛室,只可用在拖卡),而再於1997年增購20輛(詳見“使用車輛”一節)。
九廣輕鐵通車圖片九廣輕鐵通車圖片
1993年6月1日,巴士禁區在居民強烈要求下取消,來往屯門元朗至市區的巴士路線亦增設區內的分段收費。

支線

輕鐵系統的第1次伸延支線位於屯門的東部及南部。東部的支線是從主線的兆康站伸延,經過1條橫跨屯門河的高架橋,沿青山公路前進,最終再經過一條高架橋,接回位於屯門市中心北面的主線。而南面的支線則是連線屯門碼頭至安定邨,建於新近填海的“老鼠洲”之上。而在支線上再建有一條小支線,連線疄近青山灣的三聖邨。1992年2月2日新支線通車後,共有2條輕鐵路線需要重新安排(505線延長至三聖站,506線改以友愛為終點站),及1條接駁巴士路線(559)取消。第2次的興建支線則位於元朗西部的天水圍天水圍本來只是一片漁塘,但於1990年代初逐步被發展成為新市鎮。由於人口增長,對交通需求亦隨之增加。輕鐵遂決定於青山公路主線塘坊村站附近的灰沙圍,興建1條新支線通往天水圍。新支線於1993年1月10日通車,共有4個車站(坑尾村、天耀、樂湖、天瑞),連線區內的主要屋苑。除此之外,分別有2條新路線投入服務,1條是前往屯門(720,來往天水圍至屯門友愛,1994年3月13日前是來往元朗總站至屯門友愛的612線及來往兆康站至天水圍的722線),另1條前往元朗總站(721,來往天水圍至元朗總站)。隨後幾年,天水圍繼續迅速發展,輕鐵於1995年再加建2個新車站:翠湖及天水圍總站(即現今的“天榮站”)。
九廣輕鐵
對於居住於屯門及元朗的民眾來說,輕鐵系統一直也是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直至西鐵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後,其地位才有所變動。九鐵公司把輕鐵重新定位,使之成為於區內接駁西鐵的交通工具。是次變動不單把路線重組,亦於天水圍新市鎮內再新增2段延伸線及11個車站,使天水圍的輕鐵網路形成兩個環,自成一國。雖然這次變動相當大,可是九鐵公司以未符合成本效益為理由,不再添置新車卡,使輕鐵車隊在繁忙時間“應接不暇”,受到天水圍居民指摘。而不少其他地區的車廂都被調往天水圍應付需求,拖卡車減少,車廂更見供不應求及擠迫。

兩鐵合併

2007年12月2日,九廣鐵路系統與香港捷運系統合併為港鐵。輕鐵所受的影響相對輕微,只有車站及車廂標誌被更換,至於車費、轉乘規則等暫時都維持不變,而附例則轉為香港鐵路(西北鐵路)附例(英文:Mass Transit Railway (Northwest Railway) By-Laws)。雖然合併帶來鐵路車費減免,但輕鐵系統並不包括在內,因而在區內受到居民指摘,而2008年9月28日開始提供的學生乘車優惠則例外。

特色

輕鐵的最為人所知的特色是車站的開放式月台設計及分區收費,都是全香港獨有。
九廣輕鐵九廣輕鐵
有別於設有出入閘機的各個鐵路車站,輕鐵的車站不設入閘機,大部分都只有月台,乘客可自由進出(付費方法請閱“收費方法”一節)。由於月台採用開放式設計,實際上乘客不用購買車票或確認八達通也可以上車。不過在沒有有效車票的情況下乘搭輕鐵是犯法的,最高罰款是輕鐵最高車費的50倍,以現時的票價計,即290元(本文都以港元計)。為了防止乘客乘坐“霸王車”(即不付款而乘車),九鐵公司會隨機在各車站或列車車廂派出查票員,檢查乘客是否持有有效車票。乘客需要出示有效的單程車票或八達通以供查閱。
輕鐵系統於通車時被劃分為5個收費區(2003年路線擴張後增加至6個),成為全香港首個引入分區收費概念的鐵路系統。單程車費以起點及終點經過多少個收費區來計算,而1997年前,輕鐵的4款月票也是以收費區來分野。(註:九鐵提供的接駁巴士則沒有分區收費,但為轉乘輕鐵的乘客提供轉乘優惠。)
另外,曾有團體要求輕鐵在月台上加裝捷運、西鐵等的月台幕門及取消開放式月台設計,以提高月台上候車乘客的安全,但由於開放式月台難以加裝幕門,相信這要求難以實現。

營運

收費方法

九廣輕鐵是全香港唯一採用開放式收費的鐵路系統,月台上不設閘機。乘客只需在乘車前在月台購買單程票或確認八達通或西鐵全月通便可登車(使用八達通或西鐵全月通的乘客要在完成車程後再進行出閘確認)。輕鐵設有客運助理負責在突擊抽查不同列車上的乘客,如乘客未能出示有效車票或已確認的八達通,會被罰款輕鐵最高單程車票50倍(即290港元),甚至可能遭受檢控。單程票的收費以上下車站之間的收費區數目計算,成人收費由4元至5.8元不等。而八達通的收費則以上下車站之間的車站數目計算,成人收費由3.7元至5.8元不等。此外,西鐵的乘客使用同一張八達通轉乘車費不高於3.9元的輕鐵車程時(相反方向亦可),輕鐵車費可獲豁免,以鼓勵乘客使用西鐵;而持有西鐵推廣車票“西鐵自悠通”或“西鐵全月通”者,可以憑相關車票或八達通在有效期內無限次免費搭乘輕鐵。
九廣輕鐵
不論使用單程票或八達通,3至11歲的小童及65歲或以上的長者均可享有乘車優惠,車費大約為成人車費的一半。3歲以下的小童可免費乘車。

使用車輛

·70輛澳洲Comeng電動列車,1988年投入服務(編號1001-1070,其中1004為“輕鐵先鋒”[2],1070為“史禮賢”[3],1013已退役)
九廣輕鐵使用車輛九廣輕鐵使用車輛
·30輛日本川崎電動列車,1993年投入服務(編號1071-1090,另外1201-1210不設駕駛室的)
·20輛澳洲Goninan電動列車,1997年投入服務(編號1091-1110)
澳洲COMENG列車及日本川崎列車於1997年至2000年間翻髹成新色彩(首輛翻髹電動列車編號是1044,1997年秋季完成翻髹;最後一輛是1028,2000年秋季完成翻髹),並於2002年至2003年間以電子路線顯示器取代沿用了10年的膠布牌路線顯示(第2版),車尾亦安裝了電子路線顯示器。
以上車輛並不固定在對應路線行駛,有時會有2輛電動列車連結成一起行駛(俗稱“拖卡”),此時車尾都附有一塊寫有“C”字的牌子,以供後面列車的司機識別。拖卡時可載超過400人。
所有輕鐵列車的速度限制在每小時80公里,一般營運速度在每小時30至50公里之間,只有少數距離較長的路段,如鐘屋村至洪水橋,車速會接近每小時70公里。為提高舒適度,車廂大部份的坐位都面向車頭,只會部份靠近車門的坐位是倒頭的。2004年,九鐵公司決定把部分座椅移走,留出更多空間供乘客站立,工程於2006年完成。

營運路線

路線列表

以2006年10月8日起計,輕鐵共營運11條普通路線,及1條只在繁忙時間行走的路線(即751P線)。
505:三聖總站-兆康,1988年9月24日投入服務,開辦初期只以安定為總站,1992年2月2日延長至三聖總站。
507:屯門碼頭總站-田景,1989年6月4日投入服務,開辦初期只以安定為總站,1991年11月7日延長至屯門碼頭總站。
610:屯門碼頭總站-元朗總站,1988年9月18日開辦,是唯一一條自開辦以來幾乎沒有變動過的輕鐵路線。
614:屯門碼頭總站-元朗總站,1992年2月2日開辦。
614P:屯門碼頭總站-兆康(614線的區間車),2004年4月4日開辦,用車與615P線共享。
615:屯門碼頭總站-元朗總站,1993年1月10日開辦。
615P:屯門碼頭總站-兆康(615線的區間車),2004年4月4日開辦,用車與614P線共享。
705:天水圍循環線(逆時針方向行走,途經天慈→天逸→天耀,跟706線相反),2004年8月22日開辦,取代701線。
706:天水圍循環線(順時針方向行走,途經天耀→天逸→天慈,跟705線相反),2004年4月9日開辦。
751:天逸-友愛,2003年12月7日開辦,取代原有720線。
751P:天逸-天水圍(751線的區間車)(星期一至五的上下午繁忙時間及星期六的上午繁忙時間行駛;準確的行車時間表請參考九鐵公司網站及月台上的路線圖),2004年8月22日開辦。
761P:天逸-元朗總站(每日10:00至15:00有特別車來往天榮至元朗總站,即跟已停駛的761線相同)。

各路線途經

505:三聖總站 - 兆麟 - 安定 - 市中心 - 屯門 - 建安 - 山景南 (往兆康)- 山景北(往兆康) - 鳴琴(往三聖) - 石排 - 新圍 - 良景 - 田景 - 建生 - 青松 - 麒麟(往兆康) - 兆康
507:屯門碼頭總站 - 兆禧 - 屯門泳池 - 豐景園 - 兆麟 - 安定 - 市中心 - 屯門 - 河田 - 蔡意橋 -銀圍 - 大興南 - 大興北 - 新圍 - 良景 - 田景
610:屯門碼頭總站 - 美樂 - 蝴蝶 - 輕鐵車廠 - 龍門 - 青山村 - 青雲 - 鳴琴 - 石排 - 大興北 - 大興南 - 銀圍 - 澤豐 - 屯門醫院 - 兆康 - 藍地 - 泥圍 - 鐘屋村 - 洪水橋 - 塘坊村 - 屏山 - 水邊圍 - 豐年路 - 康樂路 - 大棠道 - 元朗總站
614:屯門碼頭總站 - 兆禧 - 屯門泳池 - 豐景園 - 兆麟 - 安定 - 市中心 - 杯渡 - 何福堂 - 新墟 - 景峰 - 鳳地 - 兆康 - 藍地 - 泥圍 - 鐘屋村 - 洪水橋 - 塘坊村 - 屏山 - 水邊圍 - 豐年路 - 康樂路 - 大棠道 - 元朗總站
614P:屯門碼頭總站 - 兆禧 - 屯門泳池 - 豐景園 - 兆麟 - 安定 - 市中心 - 杯渡 - 何福堂 - 新墟 - 景峰 - 鳳地 - 兆康
615:屯門碼頭總站 - 美樂 - 蝴蝶 - 輕鐵車廠 - 龍門 - 青山村 - 青雲 - 鳴琴 - 石排 - 新圍 - 良景 - 田景 - 建生 - 青松 - 兆康 - 藍地 - 泥圍 - 鐘屋村 - 洪水橋 - 塘坊村 - 屏山 - 水邊圍 - 豐年路 - 康樂路 - 大棠道 - 元朗總站
615P:屯門碼頭總站 - 美樂 - 蝴蝶 - 輕鐵車廠 - 龍門 - 青山村 - 青雲 - 鳴琴 - 石排 - 新圍 - 良景 - 田景 - 建生 - 青松 - 麒麟 - 兆康
705:天水圍 - 天慈 - 天湖 - 銀座 - 天榮 - 天悅 - 天秀 - 濕地公園 - 天恆 - 天逸 - 天富 - 頌富 - 天瑞 - 樂湖 - 天耀 - 天水圍
706:天水圍 - 天耀 - 樂湖 - 天瑞 - 頌富 - 天富 - 天逸 - 天恆 - 濕地公園 - 天秀 - 天悅 - 天榮 - 銀座 - 天湖 - 天慈 - 天水圍
751:友愛 - 安定(往天逸) - 市中心 - 屯門 - 河田 - 蔡意橋 - 澤豐 - 屯門醫院 - 兆康 - 藍地 - 泥圍 - 鐘屋村 - 洪水橋 - 坑尾村 - 天水圍 - 天慈 - 天湖 - 銀座 - 天榮 - 翠湖 - 頌富 - 天富 - 天逸
751P:天水圍 - 天慈 - 天湖 - 銀座 - 天榮 - 翠湖 - 頌富- 天富 - 天逸
761P:天逸 - 天富 - 頌富 - 天瑞 - 樂湖 - 天耀 - 坑尾村 - 塘坊村 - 屏山 - 水邊圍 - 豐年路 - 康樂路 - 大棠道 - 元朗總站

已取消的營運路線

506:屯門碼頭-友愛,1988年9月23日投入服務,開辦初期只以安定為總站,1992年2月2日改以友愛為總站,2002年7月14日因杯渡路架空工程停駛,由路線編號相同的臨時巴士取代,至2003年8月31日竣工,由於輕鐵列車不足,永久改以巴士行駛。
511:屯門碼頭-兆康(經屯門醫院、建安及青山村各站,為611線區間車),1988年9月20日投入服務,本線只在20:00後至午夜提供服務,在611線收車後提供屯門區內的服務。1990年7月22日起,為配合611線延長服務時間至21:00而永久停駛。
512:友愛-兆康(經屯門醫院及河田各站,為612線區間車),1988年9月18日投入服務,提供前往友愛站的服務。為配合612線改以友愛站為終點站,於1989年停止服務。
611:屯門碼頭-元朗總站(經屯門醫院、建安及青山村各站),1988年9月18日投入服務。由於工業北移,令來往建安站的乘客大量減少,加上配合新支線通車,於1992年2月2日被614線取代。
612:元朗總站-友愛(經河田),1988年9月18日投入服務,開辦初期只以安定為總站,1989年起改以友愛為總站,1994年3月13日與722線(來往兆康至天瑞)合併成720線(由2003年12月7日起,因天水圍第4及第5期支線通車被751線取代)。
701:天水圍南循環線,2003年12月16日因應西鐵通車投入服務,因覆蓋範圍太小(只覆蓋天水圍南部),2004年8月22日被覆蓋整個天水圍的705線取代。
720:天榮-友愛,1994年3月13日投入服務,開辦初期只以天瑞為總站,1995年3月26日延長至天水圍總站(今稱天榮),2003年12月7日因天水圍第4及第5期支線通車被751線取代。
721:元朗總站-天榮,1993年1月10日與615線投入服務,開辦初期只以天瑞為總站,1995年3月26日延長至天水圍總站(今稱天榮),2003年12月7日因天水圍第4及第5期支線通車被761線取代。
722:天瑞-兆康,1993年3月22日投入服務。1994年3月13日與612線(元朗-友愛)合併,成為720線(由2003年12月7日起,因天水圍第4及第5期支線通車被751線取代)。
751P:天瑞-友愛,2003年12月10日投入服務。因為當初天水圍新支線啟用時令天瑞至天耀一帶失去直接前往屯門區的路線,而西鐵並未投入服務。為了顧及學生往屯門區上學的需求,九鐵就在該天增開這條特別線。本線只服務於上午繁忙時間,分別在07:15、07:30及07:45由天瑞開出南行往友愛。後來在2003年12月17日起,減為只在07:30開出一班。直至2004年1月初,因西鐵已經投入服務而取消。
761:元朗總站-天榮,2003年12月7日投入服務,並於同日代替原有721線。可是天逸至天榮間的乘客量偏低,遂於2006年10月8日起以761P線完全取代761線,以多出的列車服務705、706及761P線,加密班次。但取消後的非繁忙時間仍有少量761P線特別車行走元朗總站至天榮,即761的路線。但是天恆?居民對此事十分反感,不停抗議,更發起坐路軌行動,可惜無功而還,最後九鐵只肯在非繁時提供761P線特別車行走元朗總站至天榮。

安全

安全設施

以列車為例,澳洲COMENG列車沒有車尾逃生門,有必要時只能推開部份車窗逃生,九鐵在日本川崎列車和澳洲Goninan列車上加裝了車尾逃生門,而且設有可接合的梯級,令乘客更容易經逃生門和連結器(當拖卡時)的梯級離開。所有列車都設有逃生車窗,那些車窗不設氣窗,非法使用者最高可被罰款5000元及入獄六個月。

安全問題

由於輕鐵大部份的路段都設在路面,甚少架空路段,所以輕鐵和行人經常出現“人車爭路”的情況,尤其以元朗區最為嚴重。該區居民常稱呼“元朗大馬路”的青山公路元朗段,是輕鐵最繁忙的路段之一,大部份輕鐵的長途線,如610、614及615等都經過該處,而且大廈商店林立,令人行道和輕鐵過路處十分擠迫,當輕鐵行經時,險象環生。
青山公路元朗段在未興建輕鐵之前是每邊有三條行車線,輕鐵令兩邊行車線收窄,“人車爭路”的情況一直得不到改善。
輕鐵列車較笨重,當作轉向時,就算是車速很低,車身都會作一定幅度的傾斜和大幅度的搖擺,令站立的乘客容易跌倒。

大型事故

1988年,輕鐵試車時於屏廈路與一輛客貨車相撞,造成一人死亡;輕鐵被勒令停止試車,通車日期亦由當年原訂的8月8日推遲至9月18日。
1994年7月29日,一輛往屯門碼頭的507線列車(編號1013),於上午10時在屯門兆禧苑側,湖景路與湖山路交界與貨櫃車相撞,駕駛輕鐵列車的司機當場死亡,而該輛列車1013因此報廢,拆解作零件用途。
1996年3月17日,一輛往屯門碼頭的615線列車(編號1017)在兆康站以北的青麟交匯處與貨櫃車相撞,貨櫃車司機死亡,列車則沖前40米全車出軌;1017事後被修復妥當。
1997年6月21日,一輛往屯門碼頭的615線列車(編號1019)在兆康站前右轉時與對面路軌往天水圍(現天榮站)的720線列車(編號1035)迎頭相撞,29人受傷。
2002年12月18日,一輛往兆康505線的列車(編號1100)在駛入兆康站時前輪滑出路軌,導致輕鐵由兆康站至洪水橋站的服務局部受阻。
2004年9月10日,一輛往天逸的751線拖卡列車,在天榮路右轉往天瑞路時因後車廂一個車輪爆裂而出軌,無人受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