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師文史館

九十三師文史館

93師隸屬於原國民黨雲南地區的第八軍,在49年戰敗後由於沒有退路不得已在中將團長李國輝帶領下進入金三角地區與滯留在當地的原國民黨抗日遠征軍殘部合併為93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十三師文史館
  • 外文名:無
  • 隸屬於:原國民黨雲南地區的第八軍
  • 活動地區:金三角地區
歷史背景
93師隸屬於原國民黨雲南地區的第八軍,在49年戰敗後由於沒有退路不得已在中將團長李國輝帶領下進入金三角地區與滯留在當地的原國民黨抗日遠征軍殘部合併為93師。49年後,他們作為國民黨殘部由於無法退回台灣島,被蔣介石訓令畏縮於金三角地區,等待所謂的“光復大陸”的時機東山再起。
由於當時台灣地區作為聯合國的成員國,因此先後兩次被泰國政府抗訴聯合國,理由是“非法在他國領土駐軍”。台灣對於這個客觀的軍事力量的存在也無法否認,先後派出兩任原第八軍高官要求他們一路撤回台灣。由於種種原因,只有極小部分的人員經歷千辛萬險抵達了台灣,絕大部分人不得不武力反抗當地軍政力量的武裝圍剿。由於國民黨殘部的背景,據說我國政府早期也曾應泰國政府請求派兵剿滅。
九十三師文史館
讓泰國與緬甸政府第一次正視這孤勢力的是幾次圍剿的失敗。在解放軍手下屢戰屢敗的國民黨殘部93師對於幾倍於自己的當地軍隊卻是小試牛刀,雖然每次伴隨著勝利而來的就是戰士的傷亡。終於,泰國政府明白他們不是93師的對手,於是主動謀和了。泰政府願意提供一片地區供93師定居,但不得離開圈地。唯一的條件是要求93師作為僱傭軍圍剿讓泰政府軍也同樣感到棘手的泰共游擊隊。93師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已答應在別國的領土上為別國政府去出生入死。唯一值得他們慶幸的是,最終泰國政府還是履約了。那塊土地就是今天著名的金三角地區。
國共內戰三大戰役後,中國共產黨已經取得軍事優勢。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9日,李彌和余程萬參加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在省政府召開之軍政聯席會議。盧漢宣布投降,但中國西南地區仍有中華民國國軍部隊效忠中華民國。12月12日,李彌答應「反正」,回到第八軍。李彌馬上進攻昆明。余程萬仍被扣押,第四十四師師長石建中所部進擊到昆明以北,包圍昆明,兩度猛攻後,盧漢於12月14日把余程萬送出昆明。余程萬率領第二十六軍向雲南南部撤退。盧漢於介興一軍包圍第八軍,第八軍在蒙自、建水、石屏一帶布防,並重修蒙自機場,聯絡國府。
1950年1月,陳賡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滇南戰役,意圖殲滅國軍在雲南最後兩支部隊——第八軍(軍長李彌)、第二十六軍(軍長余程萬)。1月14日,李彌和余程萬飛往台灣。李彌參加3次最高軍事會議,報告最高長官願意留在雲南,建立基地。1月17日,李彌、余程萬和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張群同機飛返第二十六軍防地雲南蒙自,在海南島途中,第二十六軍已有1個團撤到海口,余程萬留下來整頓。當晚,李彌通宵召開軍事會議,第二天隨顧祝同和張群飛往西昌
由於受命防守國軍撤退要道元江鐵橋的第八軍170師師長孫進賢叛變投共,國軍約六萬人在元江被解放軍殲滅。李國輝時為第八軍第二三七師709團長,率領約千人突圍逃出,但最後僅殘存600多人。3月,李國輝團長的600多人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退至緬甸境內,在孟棒與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第二七八團副團長譚忠的部隊約800多人會合,共約1500人,這是孤軍最早的起源。原計畫是通過中南半島北邊的叢林至泰國回台灣,但是與台灣取得聯絡後,發現計畫難以執行而取消。5月,雙方部隊改編後名為「“中華民國復興部隊”」,人數已增至3000多人,李國輝、譚忠分別擔任總指揮、副總指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