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佬十八匠

九佬十八匠

“九佬十八匠”是中國民間對靠手藝謀生的民間工匠的一個統稱。在中國民間,有很多手工藝人,他們走鄉串戶,用自己的手藝服務鄉民,這些藝人的手工技術與鄉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婦女戴的金銀首飾到每個人都要用的鍋碗瓢盆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們不僅是中國民間的藝人,更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九佬十八匠”是能工巧匠的俗稱。起源是明末清初,黃陂漢口的聯繫更為密切。無田少地的黃陂人到漢口謀生更是捷足先登。早先在鄉間流動的各種手工匠人也紛紛向城鎮雲集,走街串巷,開店設行。於是,即有“九佬十八匠”的出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佬十八匠
  • 含義:民間工匠
  • 起源:清朝前期
  • 九佬:鬮豬、殺豬、騸牛等
基本概述,行當介紹,九佬,十八匠,職業評說,各地傳說,江西工匠,常德工匠,湖北沔陽,手藝史話,相關故事,

基本概述

“九佬十八匠”是中國民間對靠手藝謀生的民間工匠的一個統稱。  在中國民間,有很多手工藝人,他們走鄉串戶,用自己的手藝服務鄉民,這些藝人的手工技術與鄉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婦女戴的金銀首飾到每個人都要用的鍋碗瓢盆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手藝人靠為鄉民服務謀生,鄉民們也離不開手藝人的服務。
久而久之,鄉民對這些手藝人所從事的行業統稱為九佬十八匠,有的地方甚至編成歌訣加以傳頌。
九佬十八匠

行當介紹

“九佬十八匠”是能工巧匠的俗稱。追根溯源,還得從漢口開埠、黃陂隸屬漢陽府說起。清朝前期,黃陂隸屬黃州府,雍正七年(1729),湖廣總督邁柱上疏朝廷,言黃陂距黃州水陸交通均不方便,統轄難周,改隸漢陽府管理甚易,得到朝庭批准。其時,漢口早已開埠,明末清初,成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自此,黃陂(今武漢市黃陂區)與漢口的聯繫更為密切。無田少地的黃陂人到漢口謀生更是捷足先登。早先在鄉間流動的各種手工匠人也紛紛向城鎮雲集,走街串巷,開店設行。於是,即有“九佬十八匠”的出現。
鐵匠鐵匠
佬,詞典解釋為成年的男子,且含有輕視之意,城裡人稱鄉下人即為鄉巴佬。黃陂人稱之為作佬,作坊之掌墨師傅,也包含開有多種店鋪、商行的商賈。

九佬

有人曾作過考證,“九佬”指的是鬮豬、殺豬、騸牛、打牆、打榨、剃頭、補鍋修腳吹鼓手這九個行當。

十八匠

“十八匠”包括:金匠銀匠銅匠鐵匠錫匠木匠(又分長木匠,即建房的,方木匠,即打家具的,圓木匠,即做圍桶、腳盆的,也稱為箍匠,還有鋸匠即鋸木板,也稱界匠)、雕匠,畫匠彈匠篾匠瓦匠、壘匠,鼓匠、椅匠、傘匠漆匠皮匠。此外還有織布匠、絨匠、染布匠、彈花匠、鑄造匠、磨剪鏟刀匠、窯匠等等,已不止“十八匠”,只是一個總的泛指。正是有大量的“九佬十八匠”在外謀生,故形成了“無陂不成鎮”的格局。
石匠石匠
總之,“九佬十八匠”是對能工巧匠一個約定俗成的用語。“九佬十八匠”對繁榮地方經濟、服務人民生活、解決就業途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九佬十八匠”中的許多佼佼者所創造的品牌,如高洪太銅鑼、曹正興菜刀、談炎記水餃都是享譽三鎮乃至荊楚的名品。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些行當,如補鍋補碗已銷聲匿跡。

職業評說

不僅是中國民間藝人,更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在中國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九佬十八匠的民間故事,他們和這些工匠的手藝一樣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同時也須看到,這些手工藝人在現代工業的衝擊下,經營艱難,不再有過去的輝煌,有的甚至處於絕跡的境地,搶救這些行業,已經是當務之急。在一些地方的有識之事,在這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先例,他們不僅使這些傳統工藝得以傳承,更加發揚光大,有的甚至已經走出了國門,揚名世界。如中國石匠打的石獅子就已經遠銷到東南亞各國。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他們在黃陂文化園裡專門建立了表現黃陂“九佬十八匠”生活方式的主題文化廣場以向世人展示民間工匠的獨特魅力。再現黃陂“九佬十八匠”生活、匯萃木蘭、盤龍文化……記者從黃陂區獲悉,該區前川街道二龍潭公園將“變臉”成黃陂文化園,江城北部有望更加迷人。
據介紹,黃陂地傑人靈,素有“無陂不成鎮”之稱,其鎖匠、銅匠、皮匠、石匠、鐵匠、木匠等“九佬十八匠”暢行天下,斐聲海內外,其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別具地方特色。黃陂文化園占地300畝,北接木蘭大道,東鄰前川路,西接武漢繞城公路,直通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擬建黃陂能人村、名人館、主題文化廣場、文化綠蔭長廊、湖畔親水休閒沙灘、森林健身遊樂廣場、水上遊樂園等,以表現黃陂“九佬十八匠”生活方式;一展黃陂名流、木蘭文化、盤龍文化、二程文化和鄉土文化等。
在湖北省的長陽縣專門成立了民間工匠協會,組織民間藝人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生產的手工藝品已經暢銷海內外。

各地傳說

江西工匠

江西九佬十八匠,發財靠“三缸”的說法:舊時民間工匠有“剃頭佬剔腳佬、結豬佬、補鍋佬、洗磨佬、渡船佬、殺豬佬、打漁佬、打統佬;金匠銀匠銅匠鐵匠錫匠石匠木匠畫匠、雕匠、彈匠染匠皮匠、酒匠、瓦匠、窯匠、榨匠篾匠、攦匠”。染缸醬缸、酒缸稱為“三缸”。

常德工匠

舊時在湖南常德民間遊動工匠很多,俗有“九佬十八匠”之說。十八匠按其順次,歌訣為:“金銀銅鐵錫,岩木雕瓦漆,篾傘染解皮,剃頭彈花晶。”工匠之間有規矩,匠人同席進餐,按十八匠順次排座,不得僭越。在僱主家做工,當工程進入某一階段或為某一特定人服務時,統統舉行儀式,並口唱讚歌,僱主要給利市(紅包)。如裁縫“開剪”,岩匠“踩橋”,剃頭匠給新郎倌理髮或為嬰兒剃胎毛,均有儀式,並唱讚詞。木匠、泥瓦匠在建房過程中儀式特別多,唱讚詞的機會和種類也多,如起屋歌、上樑歌、開梁口歌、新屋落成歌等。此俗在農村至今尚存。
剔透剔透
常德城鄉工匠,重視祭祀本行的師祖。因此舊時各行工匠都有自己師祖的神廟及祭祀日期。這些師祖,有的實有其人,有的出於附會和依託,有的源於神話。如金匠、銀匠、銅匠的師祖為呂洞賓,祭祀時間農曆四月十四日,地點呂祖廟;鐵匠、錫匠的師祖李老君,祭祀時間二月十五日,地點老君殿;岩匠、木匠、雕匠、瓦匠解匠的師祖為魯班,祭祀時間臘月二十日,地點魯聖宮;等等。祭祀之日,每人交“敬香錢”,穿著整齊,上午,由頭人率領人師祖廟行禮,下午舉行宴會。新中國成立後,此俗漸廢,今已不存。

湖北沔陽

湖北省的沔陽(今仙桃)九佬十八匠指的是“金銀銅鐵錫,木瓦窯石漆,雕畫焗蓋(音)篾絲染,茅彈鎬箍皮”二十二個行當。在湖北西北一帶,十八匠具體指的是“金銀銅鐵錫,木石雕畫皮,瓦砌油瓷泥,彈花箍桶漆”十八個以匠字為名的職業;而九佬則指殺豬佬,閹豬佬,補鍋佬,磨刀佬,剃頭佬,剔腳佬,打漁佬,渡船佬,吹鼓佬等九個以佬為名的職業。

手藝史話

在舊時的中國,都是指有專門技藝的手工藝人,手工藝人自持一技之長,獨立營生。開店設鋪者少,流動經營或幫工者居多。“他們”農忙種田,農閒掙錢”。走鄉串戶,俗稱“做上工”,東家除供吃喝外,另付工錢,故有“天干餓不死手藝人”之說。特定的營生條件,形成“藝不輕傳”的習俗。傳藝條件苛刻,學藝甚為艱難。若有獨特技藝,只能家傳,不傳外姓人。有的家傳則規定傳男不傳女,此謂“門第師”。
補鍋補鍋
拜師學藝要先求師,即請親朋好友從中說合,徵得同意後,才能認師。認師時,由學藝人的家長置辦酒席,請師傅到家,由中間人作陪,議訂學藝條件,然後到師傅家裡拜師:向行業宗師牌位行大禮,再拜師傅,最後拜師娘。一日之師,終身之父,師徒如父子,對師傅的子女以兄妹相稱。從師3年,師傅一般只管吃穿,不給工錢。參師在一些手工行業中較為流行。所謂參師,即學徒期滿後,隨師傅在外做工1年,取工錢的部分,其餘留給師傅,以表達教誨之恩。也有原有一點手藝的人再去從師學藝的稱為參師。在手工行業中,每年均有祭祀之規。各地的魯班廟、張飛廟,均是聚會祭祀地點。各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宗師,木瓦工敬魯班,縫紉工敬軒轅,金銀銅鐵錫敬太上老君,屠宰業以張飛為祖師爺。每年一度聚合,先祭宗師,再設酒宴豪飲一頓。本行業成員之間,或行業之間在年內發生的糾紛,可在此時得到解決。初開張者,須向與會者說明,徵得同業人員的支持。民國時期,以行業為基礎形成各類同業公會,“祭祀”內容增多,如調整工價,或對當時的苛捐雜稅提出異議等等。這種民間自發組織一直延續到解放以後。
在這些手工行業中也有一些佼佼者,他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經營方式,而是進入城鎮開設作坊門店,創立自己獨有的品牌,如享譽武漢三鎮曹正興菜刀高洪泰銅鑼, 另外在中國都有很大知名度的張小泉剪刀也是一個典型代表。

相關故事

相傳,在很久以前,魯班師傅在黃土潭西河邊為自己過八十壽辰生日大擺宴席,他各地的徒弟紛紛回來給師父拜壽。魯班也很想念他最得意的二十七個徒弟。可是,頭一天只回來了十八個。魯班把最大的一個徒弟叫來說:“我已經老了,你們要趕快把我的手藝都接過來。”大徒弟說:“是呀,手藝的門路太多,我們學都學不贏。師父,你看怎么辦?”魯班一聽很高興地說:“如今不比從前了,我也在想這個事。藝多不養家,你們要各精一行才好哩!”大徒弟說:“師父,你給我們分個行當吧。”魯班說:“好,你把已經回來的徒弟,開個名單我。”大徒弟寫了十八個人的名冊,正準備交給師父。魯班的老伴聽說要給徒弟行當,生怕把織布的女兒和做篾貨的女婿分掉了,便在名冊上添了兩個名字。魯班想了一夜,想出了十八個行當,定為十八匠。可是把名冊拿來一數,名單上又多了兩個人。他老伴說:“是我把女兒女婿添上的,你也給他倆分個行當吧!”魯班說:“他們的手藝還沒學好,怎么能分行當?”老伴說:“以後總要給碗飯他們吃,還是先分個行當吧,等他倆學好藝再算‘匠’好了。”魯班師父又想了一夜,終於又想出了二個行當,一共分成二十個行當:“金、銀、銅、鐵、錫、石、木、雕、畫、皮、彈、軋、機、篾、瓦、壘、鼓、椅、傘、漆。”一個徒弟給一個,個個喜歡。魯班的老伴看女兒女婿也分了行當,更是高興。第三天,又回來九個徒弟,他們聽說十八個師兄都有了命名,心裡很著急。麼徒弟忙向魯班請求說:“師父,你給師兄們分了十八匠,我們也要分行當,藝才學得高。”魯班想了一想說:“匠分完了,我給你們再分個九佬吧!” 麼徒弟說:“好,怎么分呢?”魯班說:“就分成閹豬、殺豬與騸牛,打牆、打榨與剃頭、補鍋、修腳、吹鼓手”,你們看怎么樣?其他八個都高興,只有麼徒弟不滿意地說:“師父,你怎么把我排在後頭——當老九呢?”魯班笑著說:“排在後頭怎么不好!鄉親們栽秧、薅草要打鑼鼓,紅白喜事要迎賓客,都是先把你放在前頭嘛!”說得麼徒弟也笑了起來,個個高興。從此,“九佬十八匠”各立門戶,手藝越做越精,各種東西越造越好,遍地開花,黃土潭的老百姓非常喜愛,無不稱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