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姓(乜(姓氏))

乜姓(姓氏)

乜(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乜姓始於西周時期,周武王得天下後傳位到周康王時,封呂衡為衛國卿大夫,還將聶北(也作“乜北”,今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作為封地賜予呂衡,位置與三國交界,可享有封地內的財政收入。

他以封地名“聶北”中的“聶”為自己的,表示封地在聶北,並修建了城池。後有百姓以“聶”為姓,為以區別血統不同,他的後代則改以“乜”為姓。乜姓後來繁衍到河南、河北等地,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乜子彬乜庭賓均是河北人。

基本介紹

起源地點,古之乜北,今之乜北,姓氏歷史,得姓氏始祖,貴族的氏,平民的姓,氏不再尊貴,終究不同,分布歷史,姓氏族譜,郡望堂號,通用聯,擴展閱讀,姓氏名人,鮮卑族的乜姓,木雅藏族的乜姓,回族的乜姓,

起源地點

古之乜北

西周前期,周康王姬釗賜封地聶北(也作“乜北”,今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予呂衡,位置與三國交界。因為領土不大,領主又在衛國為官,因而沒有建國,也不屬任何一國。
西周后期,被邢國吞併。
東周春秋後期,衛滅邢,併入衛國領地,與、齊兩國交界。
東周戰國時期,先後淪為魏國、齊國領地。

今之乜北

古之聶北,大至今以對角線畫賈寨鎮張名揚村至肖莊鎮朱樓村的範圍(境內除朱樓村外現均在賈寨鎮境內)。
賈寨鎮,現今屬於山東省的茌平縣境西部,地處聊城、臨清兩地中間。聊夏公路(聊城——夏津)、省道075交錯在鄉境內穿過,交通便利。全鄉轄37個行政村,2.8萬人,5.1萬畝耕地面積,其中蔬菜面積1.7萬畝,總產4萬噸,蔬菜收入2500萬元。

姓氏歷史

得姓氏始祖

呂衡,生卒年不詳,西周時期人,姜姓,呂氏(後自己改稱聶氏),名,字(一說字“”),也稱姜衡、呂奭、聶奭。是齊丁公呂伋的兒子,曾在衛國為官。有封地聶北(也作“乜北”,今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
唐代林寶元和姓纂》:“春秋時衛大夫,食采於聶,子孫以地為氏。”
西周時期衛國大司馬呂衡西周時期衛國大司馬呂衡
他以封地名“聶北”中的“聶”為自己的,表示封地在聶北,並修建了城池。後有百姓以“聶”為姓,為以區別血統不同,他的後代則改以“乜”為姓。他因而成為了聶氏始祖,乜姓始祖。

貴族的氏

呂衡,是姜太公後人齊丁公的兒子,因為母后非齊王正室,因而在當時被看作庶子。但畢竟是齊國王室子女,因而有機會在周天子朝中做官,前976年農曆五月,周康王姬釗封呂衡為衛國卿大夫,還將聶北(也作“乜北”,今山東省茌平縣賈寨鎮)作為封地賜予呂衡,位置與三國交界,可享有封地內的財政收入。在古代男子看來,氏是一種貴族權利的象徵,所以很多貴族可以以新得到的封地為,以體現自己是那個地方的統治者或者王室成員。因此呂衡也不例外,他以封地名“聶北”中的“聶”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聶北,於是他不僅有“呂氏”,還多了一個“聶氏”的稱呼。當時的貴族男子可以有幾個氏。
於是呂衡聶北建造了聶城(乜城),大至今賈寨鎮耿張莊村、耿大莊村內。(城址具體位置暫不能確定)
南宋鄭樵通志·氏族序》:“(商周時期)‘姓’與‘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那么呂衡的後人,就開始男子稱“姜姓,聶氏”,女性稱“聶姓,(隨丈夫)氏”作為自己的姓和氏了,象徵自己的家族是聶北那個地方的貴族。

平民的姓

所謂“名、字”,“命名取字”,有“名”就有“字”,“名”是父母給起的,在出生時就有了的稱餵。在當時的平民百姓,有以地名給自己孩子命名的,因此聶城中的百姓也不例外,有以城名“聶城”中的“聶”為自己的孩子命名的,表示出生地在聶城。如某聶。
而字是自己或請人取的,代表長大成人了,古人到了成人不分出身貴賤,都要給自己取字,或者請德高望重的人賜自己一個“字”。這“字”要與“名”相對,有的是含義相近,有的是含義相反,有的是含義的延伸。但一般不會用到地名給自己取“字”,因此不會有字“聶”的人出現。
我們再來說姓與氏, “(商周時期)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氏”是有爵位的貴族統治階級的稱號。不是貴族出身的平民,不是一代沒有“氏”,而是世世代代都得不到“氏”;出身貴族家庭,子子孫孫都可以得到“氏”,象徵是貴族出身。家庭出身成了是不是貴族的根本與標誌,社會地位完全由家庭出身決定。那些沒有氏的名字,只要一聽稱呼就知是平民百姓。
明代顧炎武日知錄》:“(商周時期)最下者庶民,庶民者無氏,不稱氏者稱名…… 者氏類族也,貴別也。”
商周時期,‘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王公貴族有著很多特權,他們看作象徵身份的“氏“當然是不允許平民百姓也照用了,所以通過法律手段禁止這種情況的產生。因此當時有稱聶氏的人,也絕對是聶北那個地方人數相當少的呂奭家族。
但是那是個男權社會,貴族之間默認“男子稱‘氏’,婦人稱‘姓’”,稱錯了會被嘲笑,所以他們也不會去管“姓”在平民百姓中的使用到底分不分男女。聽說哪個地方普通男子也稱自己姓什麼,只會笑言百姓愚昧
事實的情況確實是有的,既然各國沒有約束“姓”不準在百姓中使用,也沒有去管非得男子用還是女子用,作為遠離貴族生活的普通百姓來說確實理解不了,一個稱謂有這么大講究。因而百姓中有稱“姓”的男子,那么聶城中的百姓,也就有開始有稱“姓聶”的人了。

氏不再尊貴

南宋鄭樵通志·氏族略》:“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本貧民出身,與自幼受貴族文化薰陶的項羽不同,沒有,但畢竟統一天下成了皇帝,由此家族貴賤的思想被打破,連當皇帝的劉邦都沒有氏,百姓還攀附什麼“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呢?自西漢開始,姓即氏,氏即姓,除了場合的用法不同,含義已經沒啥區別。
所以,曾經貴族的聶氏也就成了百姓的聶姓了。這就是聶姓的起源了。

終究不同

既有百姓以“聶”為姓,為以區別血統不同,他的後人則改以“”為姓。東周時,曾聚居在與聶北鄰近的聶堂(也作“乜堂”,今肖莊鎮乜堂村),成為乜姓的發源地。
聶姓與乜姓的來源和關聯聶姓與乜姓的來源和關聯
由於聶姓是人數眾多的聶城百姓的後人,而乜姓是人數相當少的呂衡家族的後人,這就造成了乜姓人口遠遠低於聶姓人口的結果,並差距隨著時代越來越大。

分布歷史

漢代,山東省、河南省有分布。
北宋,《百家姓》中列於關、岳、公等熟知姓氏之前。
明代,山東省、河北省有分布。其中在河北較為集中。
清代,盧見曾《山左詩鈔》(即《中州集例》):“山東之乜,系也先後所改。”
當代,乜姓至今已十分稀有,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姓氏族譜

郡望堂號

郡望
趙郡漢太祖四年(前203年),邯鄲郡改為趙國,治所在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東漢建安年間(196- 219年)改為趙郡。

通用聯

七言
乜旅長揮戈嶧縣廓;
活張飛大鬧台兒莊。
——莊溫英撰,
全聯典指民國時國軍少將,31師91旅旅長乜子彬:參加1938年3月23日至4月8日台兒莊戰役

擴展閱讀

姓氏名人

歷代漢族乜姓主要名人錄
人物名稱
所處時代
家鄉籍貫
主要事跡
乜仁義
明代
——
名士
民國
河北省景州(今河北省景縣
少將,曾任92軍副軍長
共和國
河北省景縣
少將,曾任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
河北省
歷史學博士後,曾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鮮卑族的乜姓

漢化姓:鮮卑族人改漢姓。
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有一首領名叫費乜頭,在後周政權為將,所屬部下皆稱費乜氏。在後周世宗柴榮元年(954年),沙陀族人的北漢神武皇帝劉旻(劉崇)趁後周太祖郭威去世之際,與遼國穆宗耶律·璟聯手南攻後周,費乜頭等率部在後周世宗柴榮指揮下與北漢軍大戰於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將北漢軍與遼國聯軍擊得大敗,劉旻穿著農人的衣服隨百餘騎逃走,遼軍亦退走。費乜頭因功官升,並被周世宗賜漢姓“乜”。後周世宗在鞏固了北部邊防之後,持續發兵擊敗後蜀,收復秦州(今甘肅省秦安縣)、階州(今甘肅省武都區)、成州(今甘肅省成縣)、鳳州(今陝西鳳縣)四個州地,費乜頭在期間一直率部隨後周世宗四方征戰,後駐紮於鳳州。

木雅藏族的乜姓

古代秦、隴羌族活動地區有乜姓人口,是明代羌族首領無弋爰劍的後人改為乜姓的。
南宋鄭樵通志·氏族略》:“番姓,望出晉昌、趙郡。”這裡說,乜姓為“番姓”,即今西藏一帶之姓,其發源地是晉昌、趙郡,也就是今天山西省石泉縣、甘肅省等西北地區。
清代智觀巴·貢卻乎丹巴饒吉《安多政教史》:“貴德城……有眾位護法神齊集列座的穆尼亥(為乜納亥的轉音)護法神殿,又稱穆尼亥九層殿,年公爺(即清代年羹堯)的兵士來到時,閻羅法王神像顯怒容向下視門口,因此兵士畏懼,未敢破壞該神殿。……”又載:“當年吐蕃贊市赤熱巴巾率兵北征時,曾在此處唐蕃交界地區,以他的頭髮為內藏修建了一座寶塔,並在塔頂安裝了金光閃閃的鎏金銅日月。”
1962年朱輯五《貴德縣簡志》:“(今青海省貴德縣)乜納寺主持和遺老乜生華說,尹等初到斯地識有一人,本羌族,西羌無弋爰劍之苗裔倒貴德最早。爾時此地被水淹沒,一片汪洋,人不能住,乜納族住東山麥浪相卡。不知經多少年所,水漸下去,變為桑田,半數遷到化隆縣屬秋雜族,半數人移到貴德。元、明間未築城時,住在隍廟街,訓導衙門地,到明洪武三年(實為七年),因築城,一半人移到城外東北效乜納村,一半人移到城西效拉薩村。氏所建弘善寺(今大佛寺),不妨礙築城,故未遷移。”
如今青海省貴德縣河陰鎮乜納自然村、拉薩村,羅漢堂鄉尼那村、河西鄉上劉屯村等地還有乜納亥部落族,也稱木雅藏族。族人已被漢化,大多說漢語、寫漢字,知識分子占60%- 70%。

回族的乜姓

漢化姓。《中國回族大辭典》:“乜,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回族乜氏族人對記載內容有較大爭議,因此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一般認為,回族乜氏出自本民族一種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動中世代相傳的經濟文化現象“乜貼”,屬於以傳統民族宗教習俗稱謂為氏。“乜貼”是古波斯語“Niyyh”(尼耶)的漢譯俗音,本義為“心愿、決心、意念、動機”,也就是“舉意”,多指通過內心或口頭表達的意願,旨在發自內心祈禱真主佑助、讚頌真主的恩典。“乜貼”在回族內部大致有三種表現形式:舉乜貼、散乜貼、過乜貼。元朝時期起有以宗教身份為姓氏者,稱尼耶氏,後漢化為單姓乜氏,世代相傳至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