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縣

茌平縣

茌平,公元前221年置縣,因縣境在茌山之平陸故名,位於山東省西部,為聊城市所轄縣。茌平東鄰德州齊河縣,西靠東昌府區臨清市,南接東阿縣,北連高唐縣,總面積1003.37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轄14個街道辦事處,全縣總人口54.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萬人。

茌平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為中國圓鈴大棗之鄉,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雙擁模範縣。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五千年文明起源”的重大課題,將黃河下游起源的重點放在了茌平縣。

茌平在山東西部率先跨入百強縣,也是聊城唯一的百強縣。《人民日報》發布2014年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成果,以及2014年度中國科學發展百強縣名單中,茌平縣位列第75位,在全國百強縣中又一次實現跨越趕超。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67位)、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茌平
  • 外文名稱:ChiPing
  • 別名:鋁城棗鄉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山東省聊城市
  • 下轄地區:振興街道,信發街道,博平鎮馮官屯鎮
  • 政府駐地:振興街道
  • 電話區號:0635
  • 郵政區碼:252100
  • 地理位置魯西
  • 面積:1003.37平方公里
  • 人口:54.2萬人(2012年)
  • 方言冀魯官話-石濟片-聊泰小片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茌山公園(天鵝湖公園),金牛湖度假風景區,茌平八景等
  • 機場濟南遙牆國際機場
  • 火車站茌平站
  • 車牌代碼:魯P
  • GDP:420億元(2014年)
  • 歷史名人魯仲連馬周董立元
  • 著名企業:信發集團,金號紡織,華魯製藥
  • 行政代碼:371523
建制沿革,人口,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經濟,社會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文化事業,科技教育,交通,旅遊,名優特產,名人,榮譽稱號,

建制沿革

夏、商屬兗州,周屬齊國。
秦行郡縣制,置茌平縣,屬東郡,治茌平(今韓集鄉高垣牆村)。
漢屬兗州部東郡。
公元9年改茌平縣為功崇縣,25年改功崇縣為茌平縣,屬兗州部濟北國。
三國時為魏地,屬冀州部平原郡。
晉、南北朝治鼓城(今樂平鋪鎮土城村),屬濟州部平原國。
後魏屬濟州部平原郡,北齊併入聊城縣
隋初復置茌平縣,治興利鎮(今杜郎口鎮杜郎口村),屬貝州清河郡;隋末併入聊城縣。
621年聊城縣復置茌平縣,屬河北道博州博平郡,627年併入聊城縣。
1130年復置茌平縣,治今城,屬山東西路博州
元屬東昌路總管府,明、清屬東昌府。
1914年屬東臨道,1925年屬東昌道,1928年改屬山東省政府,1937年屬山東省第六專員公署。
1940年1月,建立茌平縣抗日民主政府,先後屬魯西第四專員公署,冀魯豫行署第一、六專署。
1949年8月屬平原省聊城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改屬山東省聊城專區專員公署。
1958年1月屬聊城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9年9月屬聊城專員公署。
1967年3月屬聊城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7月屬聊城地區行政公署。
1997年8月屬聊城市。
2010年7月2日,廣平鄉、韓集鄉劃歸東昌府區管轄。
2010年7月7日,撤溫陳鄉設立溫陳街道辦事處;撤胡屯鄉設立胡屯鎮。
2011年8月24日,撤銷肖家莊鄉設立肖家莊鎮。
2012年9月,撤賈寨鄉設立賈寨鎮,撤洪官屯鄉設立洪官屯鎮

人口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截至11月1日零時,全縣共有常住人口546125人。2011年末全縣總人口54.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1萬人。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5年9月,茌平縣城解放,全縣設7個區。
1947年6月劃為12個區。
1949年10月將12個區合為6個區。
1956年3月6日,博平縣併入茌平縣,茌平縣第六區劃歸高唐縣,全縣劃為9個區。
1958年1月將全縣9個區劃為21個鄉。1958年9月將全縣21個鄉劃為11處人民公社;同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東阿縣北部5個公社劃歸茌平縣,全縣為16個人民公社。
1961年7月原東阿縣5個公社回歸,茌平縣轄11個公社。
1962年12月恢復區制,將原來11個人民公社劃為11個區。
1971年2月撤區並社,將11個區劃為19個人民公社。
1981年11月26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城關公社改為城關鎮。
1982年7月,三十里舖公社改為樂平鋪公社。
1984年7月,將全縣19個人民公社改劃為22個鄉鎮。
1996年10月,撤銷杜郎口鄉,設立杜郎口鎮,行政區域和政府機關駐地未變。
2001年2月,全縣16個鄉、6個鎮調整為8個鄉6個鎮。
2002年1月,恢復楊官屯鄉,鄉政府駐楊前村。
2002年6月,撤銷韓屯鄉,設立韓屯鎮,行政區域、政府駐地、機構設定和人員編制不變。
2004年9月,撤銷茌平鎮,設立振興、信發街道辦事處,將原茌平鎮及馮官屯鎮、胡屯鄉、溫陳鄉的部分村莊劃歸信發街道辦事處管轄。撤鎮設立街道辦事處後,城區總面積達到110平方公里,總人口156170人。
2010年5月17日,茌平縣溫陳、胡屯兩鄉撤鄉,分別設立街道辦事處和鎮。7月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將廣平鄉、韓集鄉劃歸東昌府區管轄。
2011年8月5日,撤銷肖莊鄉設立肖莊鎮。
聊城市委十二屆十次會議審議通過茌平縣撤縣設區聊城市委十二屆十次會議審議通過茌平縣撤縣設區
2012年9月27日,茌平縣撤賈寨鄉設立賈寨鎮,撤洪官屯鄉設立洪官屯鎮。
2016年中國共產黨聊城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上獲悉,會議聽取了市委副書記陳平同志受市委常委會委託作的關於茌平縣撤縣設區工作情況的說明。經過審議,一致同意茌平縣撤縣設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14年,茌平區轄3個街道,10鎮1鄉,810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茌平縣境域地處北緯36°22′~36°45′和東經115°54′~116
°24′之間。2005年,以縣城為起點,東至齊河縣界15公里,西至聊城市界31.50公里,西北至臨清市界31.10公里,南至東阿縣界21公里,北至高唐縣界15公里。全縣東西橫距46.30公里,南北縱距43.50公里,總面積1003.36平方公里。
全縣邊界沿線實地埋設界樁21棵,邊界線全長合計276.98公里,共涉及全縣10個鄉鎮。

地形地貌

茌平縣位於黃河下游魯西平原,西南距聊城35公里。因黃河多次在境內的改道中沖積,形成微度起伏的崗、坡、窪相間地貌,屬黃河沖積平原,茌平地勢以黃河流向,自西向東北傾斜,最高點海拔35米,最低處海拔26.5米,平均坡度1/15000,土壤深厚,沙黏相間,地質較均勻。地貌特徵分為九種類型,即:河灘高地、新決口扇形地、高坡地、平坡地、窪坡地、淺平坡地、沙崗地、河質河槽地和碟形窪地。

氣候

茌平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度適中,光照充足,雨熱同期,無霜期長。歷年平均氣溫13.5℃,日照時數2362.8小時,無霜期206天,平均年降水量570.60毫米。

水文

茌平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趙牛河、管氏河、馮氏河、四新河、茌新河、茌中河、西新河、老徒駭河、七里河、德王河、小運河及普濟溝。均為西南東北流向。據《中國江河水系圖》標準,徒駭河、馬頰河為海河水系。其餘屬支流。西新河、老徒駭河、茌新河、茌中河在境內直入徒駭河;七里河在高唐入徒駭河;管氏河、四新河在禹城縣境內入擔救河,德王河在境內西北隅出境入馬頰河。境內河流主要承擔上游和境內徑流排水,流量達4億立方米。徒駭河、趙牛河、管氏河、七里河、馮氏河建有攔河閘。可攔蓄雨水和黃水,用於灌溉,其他河流汛過乾涸。另有金牛湖正在緊張的建設中,與聊城東昌湖一起組成江北水城的水域框架。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總面積1003.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占總面積的64.27%。

生物資源

茌平境內有經濟價值的生物資源有700餘種,動物資源(不含家畜、家禽)獸類有:狐狸、黃鼠狼、狸、獾、刺蝟、野兔、蝙蝠等;禽類有:喜鵲、灰喜鵲、鵪鶉、麻雀、烏鴉、貓頭鷹、布穀鳥、燕子、食蟻鳥、山雀、白眼等;魚類有:鯉魚、鯽魚、白鰱魚、草魚、鱔魚、鯽花魚、鯰魚、黃介魚、泥鰍等;蟲類有:蚯蚓、螳螂、蜘蛛、蜜蜂、蟈蟈、蟬等。杜郎口一帶有黑蛇可入藥。植物資源(不含農作物)喬木類有:毛白楊、雜交楊、刺槐、國槐、臭椿、香椿、柏、桑、棘等;灌木類有:紫穩槐、怪槐、杞柳、紅荊條、白柳等;果樹類有蘋果梨、杏、桃、椹子、山楂等。

經濟

2010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52.2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5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73.6億元,增長14.1%;第三產業增加值44.08億元,增長17.9%。三次產業比例13.7:68.9:17.5。
2013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90億元,公共財政收入預算22.2億元,蟬聯全市綜合考核第一名。
2014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19.9億元,增長9.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4億元,增長1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61元,增長9.1%;農民人均純收入11705元,增長11.3%。在百強縣中躍升至第75位,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試點縣。.
固定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3.1億元,增長22.2%。實現財政總收入27.2億元,增長33.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1億元,增長20%。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07.97億元,比年初增加6.1億元,其中儲蓄存款餘額67.2億元,增加8.2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41.4億元,增加26.5億元。
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63.47億元,比上年增長4.4%。糧食總產72.74萬噸,增長11.78%;棉花總產0.95萬噸,增長-8.4%;油料總產2.48萬噸,增長-2.3%;水果總產6.35萬噸,增長-30%;蔬菜總產141.6萬噸,增長-0.14%;水產品總產1.32萬噸,增長4.8%。肉類總產6.66萬噸,禽蛋總產2.65萬噸,奶類總產0.74萬噸。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045公頃。全縣農機總動力110.3萬千瓦,增長2.7%。
工業和建築業
2010年,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61.5億元,比上年增長14.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342家,實現增加值160億元,增長14.3%,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76.5億元,增長32.2%;實現利稅74.3億元,增長33.5%;實現利潤58.2億元,增長35%。資質三級及以上建築企業14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9.8億元,增長51%;實現利稅1.4億元,增長26%。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2012年,茌平縣有衛生機構28所,其中,醫院、衛生院24所,衛生防疫防治機構3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各類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042張,衛生技術人員1502人,其中執業醫師367人。主要醫院是茌平縣人民醫院和茌平縣第二人民醫院。

體育事業

2013年,有體育館1座。

文化事業

2013年,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公共圖書館1個, 民眾藝術館、文化館1個,檔案館1個。
剪紙
茌平剪紙造型簡練,線條粗獷,形象傳神,栩栩如生。1982年10月,山東省民間美術展展出茌平剪紙364幅,占全省參展作品的三分之一。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山東省美術館收藏茌平剪紙80餘幅。1993年,茌平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剪紙)”。1996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山東省民間剪紙之鄉”。
黑陶
茌平黑陶造型優美,圖案精細,刀法淋漓,雕刻剔透。1997年,作品“九龍薰”被山東省委、省政府作為香港回歸禮物贈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1998年,“浮雕龍瓶”在南斯拉夫工藝品展覽會上獲國際金獎;2004年,“歲寒三友瓶”被中國民族博物館命名為“中華黑陶第一瓶”。茌平黑陶20多種作品被國家事物管理局定為“國禮”。

科技教育

截至2013年,有普通高中4所, 在校生1.04萬人。普通國中21所,在校生2.96萬人。國小123所,在校生3.58萬人。有各類科技人員15328人。共取得市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6項。專利申請量63件;授權專利45件。學校分為茌平縣第一高級中學、茌平縣第二高級中學、茌平縣第三高級中學、茌平縣實驗高級中學、茌平縣振興中學、茌平縣實驗中學、茌平縣實驗國小、杜郎口中學、博平鎮中學、馮屯鎮中學、胡屯鎮中學。

交通

茌平縣城位於縣境偏東部,地處國道105線與邯濟鐵路、省道804線、濟聊館高速公路交匯處。東距省城濟南市80公里,西南距市駐地聊城35公里。2005年底,城區由北往南東西走向的有北二環、北外環、工業路、工交路、泰和路、振興路、新政路、隅東隅西路、文化路、文化南路、老南環路、南環路(新國道105線)共12條街道,自東向西南北走向的有東環路、商業場街、中心街、順河街、棗鄉街、老國道105線、西二環路、濱河大道共8條街道。火車站位於工業區中心,汽車站地處工交路與中心街交匯處,濟聊館高速公路下道口靠近中心街。

旅遊

茌平縣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的教場鋪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各類文化遺址60餘處。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五千年文明起源”的重大課題,將黃河下游探源的重點放在茌平縣。
淳于先生碑
舊縣誌載,淳于髡墓位於茌平鎮(現振興街道)小劉莊, 是茌平八景之一,名為"髡林夕照"。淳于髡墓始於何時,無考。康熙55年知縣陳吳琰親題《淳于先生碑》,重修其墓並植以松柏。
明代石橋
明代石橋位於茌平縣韓屯鄉王橋村西南,橫跨在東西流向的徒駭河上。此石橋為明代萬曆年間所建(公元1573-1620年),距今已有370多年歷史,石橋與河北趙州橋建築風格極為相似。由於年久失修,該橋於2008年7月被大水沖毀。
茌山茌山
古琉璃井
古琉璃井位於博平鄧橋村,人稱"八角琉璃井"。一般井的井壁是用磚砌成的,而琉璃井的井壁卻燒煉成一個整體,井壁如同唐三彩般光亮耀眼。
張家樓革命烈士紀念碑
張家樓抗日遺址位於聊城市茌平縣廣平鄉張家樓村。該村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台子高遺址
台子高遺址,又名牡丘遺址。1970年秋,對遺址進行了部分試掘,整個遺址保護完好,文化層厚7米,發現的石器有斧、簇、矛,陶器有鼎、鬹、陶、罐、盆等共100多件。陶器飾紋多見繩紋、藍紋、方格紋以及附加堆紋。1977年12月,被列為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仲連祠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馮官屯鎮望魯店東村。
博平鼓樓
博平古樓始建於宋代,乾隆年間重修。樓身由四根紅色合抱大木柱擎起,上下兩層,斗拱飛檐,成為博平的標誌性建築。文革時被毀,後重修。
重丘
重丘即今山東茌平縣廣平鄉駐地。春秋魯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諸侯會盟於重丘。康熙五十六年茌平知縣陳吳琰,書"重丘"碑立於該地,於碑右端說明"春秋會盟地。
太平橋遺址
為紀念太平軍與清軍作戰的英勇事跡,後人在太平軍"出降"的寨口處修了一座橋,名"太平橋"。並在橋西立"太平橋碑"一座。此橋經馮官屯鎮政府維修。
教場鋪龍山文化遺址
教場鋪龍山文化遺址位於樂平鎮教場鋪村西北50米處,相傳戰國時期孟嘗君練兵於此,故名教場鋪。1992年6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

名優特產

茌平烏棗
烏棗亦稱熏棗、焦棗。系選用熟鮮紅棗,經水煮、窯熏、陰涼等工藝精製而成。
圓鈴大棗圓鈴大棗
十孔白蓮藕
白蓮藕,有千年栽培史,博平南蓮池藕曾為上等貢品。南蓮池所產十孔白蓮藕,質地細膩,脆甜無渣,歷代聞名。
萊陽“茌梨”
茌梨,原植茌平,後被萊陽引種,逐漸發展成為今天聞名全國的"萊陽茌梨"。

名人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逃亡齊國,齊桓公熱情接納,使居博陵(今茌平縣肖莊鄉),為其築“晉台”,並與聯姻。戰國時期,淳于髡、魯仲連與孟子、荀子同列。此後,又有盛唐宰相馬周,北宋九經狀元孫奭,宋代醫學大家成無已,明朝狀元、禮部尚書朱之蕃,清朝翰林、康熙帝師王曰高,皆為茌平先賢。
晉文公:春秋戰國時期國君。
王曰高:清進士,工科右給事中,著有《槐軒集》10冊。
朱之蕃:明萬曆年狀元,書法家、畫家,著有《君子林圖卷》,收藏於故宮博物館。
孟秋:明進士,刑部主事,歷尚寶少卿。
馬定國:翰林學士,生卒年不詳,著有《石鼓辨》、《春秋傳》、《六經考》、《大戴禮辨》等。
耿端義:1188年進士,金著名官員。
魯仲連魯仲連
賈鉉:1173年中進士,拜參知政事,修《遼史》。
成無己:宋著名醫學家。
孫奭:北宋經學家、教育家。
張鎬:唐名臣,曾做荊州大都督府長史。
馬周:初為常何家臣,後得太宗賞識,拜至吏部尚書、銀青光祿大夫。
石勒:羯族,330年建後趙,位十五年卒,謚明皇帝,廟號高祖。
甘羅:戰國秦左丞相甘茂之孫,曾以言激張唐相燕,又說的趙五成,被秦國拜為上卿。
淳于髡:戰國時期齊國學者。
孟嘗君:戰國時齊國人,門下曾有食客三千。
魯仲連:戰國時齊人,善於謀劃。常週遊各國,為人排難解紛不受酬報。
更多資料參考

榮譽稱號

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示範縣,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中國產業百強縣,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全國財源建設先進單位,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田水利建設先進縣,全國沼氣工作先進縣,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基層低保規範化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單位,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示範基地,全省基層黨建先進縣,全省工業發展先進縣,發展中小企業先進縣,全省農業產業化先進縣,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先進縣,全省人居環境範例獎,省級生態示範區,省級園林城市,全省綠化模範縣,全省雙擁模範縣,全省依法行政先進縣,省級文明城市,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全省安全生產先進縣,全省社會文化先進縣,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全省計畫生育工作優質服務縣。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67)、投資潛力百強縣市、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